流通管理 第6章 金流
大綱 6.1金流與流通 6.2金流的交易工具 6.3塑膠貨幣種類 6.4塑膠貨幣的效益與問題 6.5網路金流的發展 6.6網路金流的應用效益與障礙
6.1金流與流通
6.1金流與流通 金流指的是資金的移轉。 個人與個人或企業之間的交易所產生的資金流通過程。 交易範圍涵蓋商品或服務。 金流於流通活動中扮演著支援商流順利運作的角色。
6.1金流與流通 金流的特性,又影響著商業交易行為的完成。所以金流活動中使用的貨幣工具,應考慮以下因素: 便利性 安全性 時效性 有效性 公開性
6.2金流的交易工具
6.2金流的交易工具 自古人類從以物易物的方式作為交易的時代,到貨幣的出現後,有利買賣雙方交易進行,助長了經濟發展。 第一階段 以物易物時期 第二階段 金屬貨幣時期 第三階段 紙幣時期 第四階段 票據時期 第五階段 塑膠貨幣時期 第六階段 電子貨幣時期
6.3塑膠貨幣種類
6.3塑膠貨幣種類 信用卡(Credit Card) 信用卡屬於一種消費支付工具,讓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不需要掏出現金,只需要透過與發卡銀行之間的信任。以下為信用卡類別: 認同卡(Affinity Card) 聯名卡( Co-Branded Card) 商務卡(Business Card) 品味卡(Lifestyle Card)
6.3塑膠貨幣種類 提款卡(Cash Card) 轉帳卡(Debit Card) 提款卡又稱為金融卡或現金卡。使用提款卡前,往來銀行中必須要有存款,並向往來銀行申請使用提款卡,再視需求持提款卡至自動提款機(ATM)做提領存款的動作。 轉帳卡(Debit Card) 轉帳卡指的是消費者與往來銀行已有締結契約,擁有銀行之帳戶,而後在消費交易或者提領款項時,將其從帳戶轉移至其他帳戶所使用的卡片。
6.3塑膠貨幣種類 簽帳卡(Charge Card) 銀行發行之簽帳卡 大型商店發行之簽帳卡 簽帳卡與信用卡相同都是先消費後付款,但簽帳卡並無信用循環的功能,只有簽帳功能,其使用方式是在特約商店消費結帳時,以簽帳卡支付,並給予使用者一段免息時間,但仍必須在指定日期之前全部繳清。 銀行發行之簽帳卡 大型商店發行之簽帳卡
6.3塑膠貨幣種類 預付卡(Prepaid Card) IC卡 預付卡指的是預先付款換取等同價值的卡片,可在特定場合使用之以替代現金付帳。 iCash、Happy Cash IC卡 IC晶片記憶容量大,能處理較多的資訊,因此IC卡集合了提款、預付、轉帳及信用卡多種功能,又稱之為電子錢包或卡片化電子貨幣。 悠遊卡、一卡通
6.4塑膠貨幣的效益與問題
6.4塑膠貨幣的效益 持卡者 方便性 身分 象徵 安全性 理財 工具
6.4塑膠貨幣的效益 金融業者 降低處理成本 提高正確性 降低風險 增加資金存量 可提高服務品質 增加效益
6.4塑膠貨幣的效益 流通業者 節省結帳作業時間 易於建立顧客資料 提高結帳正確性 增加銷售額 降低現金處理成本及風險
6.4塑膠貨幣的問題 若遺失且已被冒用成功,則損失金額可能會達到卡片交易授信額度的上限,而現今有許多家銀行多已有提供失卡零風險服務。 持卡者 當準備使用卡片進行交易,但是賣方拒收或通訊線路中斷時,將無法達成交易,特別是在緊急時刻或國外時。 個人資料易被掌握,無形中個人隱私可能遭到侵犯或冒用,造成持卡者生活上困擾。
6.4塑膠貨幣的問題 當處理塑膠貨幣的電腦當機或通訊中斷,可能無法即時以人工作業補救,造成消費者購買金額降低與不滿 金融業者 由於持卡者是消費交易活動進行後才付款,對於惡性倒帳之顧客,將會造成發卡銀行產生虧損與呆帳問題,更嚴重則可能造成銀行整體出現財務危機
6.4塑膠貨幣的問題 接受卡片交易前,不僅須先增設刷卡相關設備,平時交易金額亦必須付予金融機構手續費,增加營運成本。 流通業者 現金交易較容易避稅,若採用卡片交易,所有交易資料被金融機關全盤掌控,減少避稅管道。
6.5網路金流的發展
6.5 網路金流的發展 「網路金流」即「網路支付機制」透過利用網路連線的方式進行買賣雙方的金融交易。 1984年至1994年 「專屬網路時期」 1995年至1999年 「加值網路時期」 2000年後 「網際網路時期」
6.5專屬網路時期 自動櫃員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 Banking),以「自動櫃員機」提供「行員」以外的金融服務。 無人銀行 隸屬銀行的自動化服務區 電話銀行 客戶利用電話啟動交易,經由電話線路連接至銀行的主機電腦,完成所需的金融服務。
6.5加值網路時期 運用「加值網路」,將電子交換(EDI)技術應用在金流相關資訊的交換上,使企業得以便利的且快速地在公司電腦進行轉帳、貸款支付等作業,取代傳統型式銀行的繁瑣作業,企業可以即時掌握交易相關的訊息,且節省作業處理的時間成本與人力的耗費。 「電子資金移轉」(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 EFT), EFT可定義為「運用電腦及網路設備,在取得金融機構授權予認定後,進行交易雙方資金的自動轉移行為」,亦即「使用電子資料交換作業,進行資金調撥及轉移」。
6.5網際網路時期 客戶藉由個人電腦,透過網際網路連結到銀行網站,以獲取各項金融性服務。 銀行提供給客戶的服務也跳脫出傳統銀行的框架,透過「跨行金融資訊系統」提供跨行轉帳及網路銀行共同平台,使各銀行系統皆可以方便的進行資金轉移。
6.6網路金流的應用效益與障礙
6.6網路金流的應用效益 消費者 「高度便利的付款機制」 在網路上進行購物或轉帳時,能輕鬆完成付款流程。 流通業者 節省書面帳單、發票的印製成本與郵寄費用,和收款與付款的處理成本。 提供一個與消費者更貼近的互動管道,增加流通業者的銷售機會,提高顧客滿意度。 流通業者間 使制式的單據不必以人工方式書寫,減少發生錯誤的機率 設定自動化流程,將單據與文件傳遞至賦予審核權力的人員,降低人員遞送文件的時間與處理成本。
6.6網路金流的應用障礙 網路金流的便利性不如預期 網路付款工具種類有限 建置成本高 對委外服務缺乏信賴 使用習慣不易改變 交易安全是最大絆腳石:安全風險、詐騙風險、交易風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