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线性尺寸的公差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模块三 孔类尺寸的测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有: ———— 、 ———— 、 ———— 等 。 ———— 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卷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刻度尺.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七节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一、基准制的选用 1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2 .基轴制的选择 ( 1 )直接使用有一定公差等级( IT8 ~ IT11 ) 而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冷拔钢材(这种钢材是 按基准轴的公差带制造)制作轴。若需要各种 不同的配合时,可选择不同的孔公差带位置来 实现。这种情况主要应用在农业机械和纺织机.
 复习 2.2 的内容: 公差等级 IT01 、 IT0 、 IT1 、、、 IT18 基本偏差 28 个代号表示: 孔用大写 A , B , C ,,, ZC 轴用小写 a , b , c ,,,, zc 学会查表 2-3 , 2-5 , 2-6 理解图 2-13.
游标卡尺 珠海一中 马守进. 游标卡尺 构造 主尺 游标 制动螺丝 游标卡尺 测外径 游标卡尺 测内径.
汽车驾驶、修理高级工《机械识图》 模块一:读零件图
项目8 机械零件长度及角度尺寸的测量 知识点1.测量的有关概念 1. 测量与检验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歡迎各位111 家長 111 開學花絮 (相見歡) (小一新鮮人) 2. 班親會組織 3. 老師簡介 4. 班級經營理念說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3.1 零件几何要素和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应用.
急救概述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救護大隊教練團.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机械精度设计多媒体系列CAI课件 授课教师:马惠萍 联系方式:
网络条件下老干部工作信息的应用与写作 齐齐哈尔市委老干部局 山佐利.
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第一课:如何撰写个人成长报告以及答辩.
机械制图及工装设计基础知识培训.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 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超声诊断.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海市绩效评价培训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赵宏斌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我是情緒管理小高手 黃玲蘭老師.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1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 §2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和步骤 思考题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进入 欢迎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媒体课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成型零件包括:型腔、型芯、镶块、成型杆和成型环等。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七节 预应力筋原材料.
深圳市晨兴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招商手册.
§4.2 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 问题:已知孔、轴基本尺寸为Ø20mm,要求间 隙为 0 ~ 22 µm,请设计孔、轴公差尺寸。
Chapter2 Limit and Fits 极限与配合
第二章 尺寸精度 机械零件在加工时必存在尺寸误差! 尺寸误差影响机械的装配性及工作性能! 控制 尺寸公差 尺寸误差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五:键的选择和强度验算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课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第四章 中级工工考零件的案例分析 1.中级工工考零件一 2.中级工工考零件二 3.中级工工考零件三.
公差配合 与 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 与 技术测量.
公差与配合的一些术语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形位公差的标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1. 今实测一段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移为5μm,最小偏移量为3μm,则该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 )。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顺序表的删除.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第三章 几何公差 机械零件除了具有尺寸误差外,其要素形状、要素与要素的相对方向、位置也一定存在误差——几何误差!
第一節 餐飲服務的定義及範圍 11-2 公差與工件配合關係 公差 工件配合關係.
工业机器人知识要点解析 (ABB机器人) 主讲人:王老师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六节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1992)
第二章 尺寸的极限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学 习 指 导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9章 零件图  9.1 零件图的内容  9.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 9.3 零件的工艺结构  9.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第4课时 绝对值.
说明:本章引用了西工大机械制图课件中部分动画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第二篇 精度设计 机械零件在加工时必存在实际误差! 实际误差影响机械的装配性及工作性能! 尺寸误差 尺寸公差 几何误差 控制 几何公差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 红磷(P)测试评估报告 市场需求:测试套管中的红磷 推荐机型:Ux-220 高配机型
FVX1100介绍 法视特(上海)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施 俊.
第四节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定义: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差要求,又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第八章 键和花键联结的精度.
Chapter1 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项目三 线性尺寸的公差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模块三 孔类尺寸的测量 项目三 线性尺寸的公差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模块三 孔类尺寸的测量 模块四 非轴、非孔长度尺寸的测量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一、孔、轴的概念 装配关系 ↓ 包容面 被包容面 加工过程 ↓ 尺寸由小变大 尺寸由大变小 测量工具 ↓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一、孔、轴的概念 装配关系 ↓ 包容面 被包容面 加工过程 ↓ 尺寸由小变大 尺寸由大变小 测量工具 ↓ 内卡(爪) 外卡(爪) 孔(D) ----- 内表面 轴(d) ----- 外表面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二、尺寸 1. 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尺寸,用D和d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二、尺寸 1. 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尺寸,用D和d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零件的刚度等要求,计算或通过实验而确定的。 在优先数系中选择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二、尺寸 2. 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二、尺寸 3. 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二、尺寸 3. 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最小极限尺寸:Dmin、dmin 尺寸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1. 偏差 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其值可正、可负或零。 ⑴极限偏差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1. 偏差 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其值可正、可负或零。 ⑴极限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 ⑵实际偏差: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2. 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注意: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2. 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注意: 公差值无正负含义。它表示尺寸变动范围的大小。不应出现“+”“—”号,也不能为零。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3. 公差带图及公差带 公差带图: 由零线和公差带组成。 ⑴零线 确定偏差的基准线。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3. 公差带图及公差带 公差带图: 由零线和公差带组成。 ⑴零线 确定偏差的基准线。 ⑵公差带 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零线 φ50 φ50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三、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0.008 +0.024 零线 上偏差 基本尺寸 + - φ50 +0.008 -0.008 -0.006 -0.022 下偏差 φ50 +0.024 +0.008 φ50 -0.006 -0.022 例: φ50±0.008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1、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1、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公差等级分为20级,用IT01、IT0、IT1、IT2、 IT3…IT18来表示。 IT01 IT0 IT1 IT2 IT3 IT4 … IT15 IT16 IT17 IT18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 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基本偏差代号: 孔用大写字母,轴用小写字母。 孔、轴各28种代号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 -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 + 孔 零线 基本尺寸 零线 轴 基本尺寸 r a fg d ef cd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R S T P C D EF FG CD E H Y A B G JS K M N U V X Z ZA ZB ZC F 基本尺寸 零线 + - 孔 J + r a fg d ef cd b h js j k m n p s t u x z za zb zc g e c f v y 基本尺寸 零线 - 轴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3. 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基本偏差代号,如:H、f  公差带代号组成  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四、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3. 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基本偏差代号,如:H、f  公差带代号组成   标准公差等级代号如:8、7 如: H8 f7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 孔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技能训练 《极限与配合》标准表格的使用及公差带图的绘制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机器上相互结合零件之间的松紧程度。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机器上相互结合零件之间的松紧程度。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位于轴的公差带之上,通常指孔大、轴小的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位于轴公差带之下,通常是指孔小、轴大的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位于轴公差带之下,通常是指孔小、轴大的配合 过渡配合:可能产生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是介于间隙配合与过盈配合之间的配合 。 配合制:  基孔制、基轴制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准孔H 公差带图: - +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基准轴h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公差带图: 0 - +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五、配合 配合的表示方法: 用相同基本尺寸的孔、轴公差带表示, 写成分数形式 如: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孔的一般公差带 105 种,常用公差带 44 种,优先公差带 13 种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孔的一般公差带 105 种,常用公差带 44 种,优先公差带 13 种 轴的一般公差带 116 种,常用公差带 59 种,优先公差带 13 种 选用原则: 选用公差带时,应按优先、常用、一般、任意公差带的顺序选用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七、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一般公差的概念: 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七、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一般公差的概念: 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 未注公差尺寸有四个公差等级,即精密级(f)中等级(m)、粗糙级(c)和最粗级(v)。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六、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技能训练 识读机械图样,获取尺寸和配合方面的技术信息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⑴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 ⑵特殊场合选用基轴制配合 (举例)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1.加工工艺 2.技术测量 ⑴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 ⑵特殊场合选用基轴制配合 (举例) 与滚动轴承内圈配合的轴应该选用基孔制;而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则宜选择基轴制 ⑶与标准件配合 ⑷需要时可选择混合制配合 为了满足某些配合的特殊需要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公差等级的选用 选择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公差等级的选用 选择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 方法:类比法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配合种类的选用 无相对运动,不常拆卸,传递扭矩----过盈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配合种类的选用 有相对运动----------------------间隙配合 无相对运动,不常拆卸,传递扭矩----过盈配合 无相对运动,经常拆卸-------------过渡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配合代号的选用 类比法 H11/c11--间隙非常大,用于很松的、转动很慢的动配合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八、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配合代号的选用 类比法 H11/c11--间隙非常大,用于很松的、转动很慢的动配合 H7/g6--间隙很小的滑动配合,用于能自由移动或缓慢转动的精密配合,也可用于要求小间隙的定位配合 H7/n6—允许有较大过盈的更精密定位

模块一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技能训练 钻模的精度设计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企业几何量检测流程: 零件图 技术要求分析 熟悉国家标准 确定验收极限 确定检测方案 选择测量器具 判断合格性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企业几何量检测流程: 零件图 技术要求分析 熟悉国家标准 确定验收极限 确定检测方案 选择测量器具 判断合格性 出具检测报告 实施检测 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 复查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一、熟悉国家标准 1.GB/T 1800.1-1997《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部分:词汇》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一、熟悉国家标准 1.GB/T 1800.1-1997《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部分:词汇》 2. GB/T 1800.2-1998《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3.GB/T 1800.3-1998《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4.GB/T 1800.4-1999《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5.GB/T 1801-1999《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择》 6.GB/T 1804-200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直径尺寸: Φ50k6、 Φ52h6、 Φ40g7、Φ60、Φ50、Φ45 、 也属于广义上的轴类尺寸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验收零件时,凡标注公差要求的属重要尺寸、有配合要求的尺寸,都要检测;而未注公差的尺寸一般不重要、也无配合要求,可不检测。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es=-0.009 ei=-0.034 φ40g7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1.误收: 将超过公差界限的废品误判为合格品而接收 2.误废: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1.误收: 将超过公差界限的废品误判为合格品而接收 2.误废: 将接近公差界限的合格品误判为废品而报废 国家标准规定: “应只接收位于规定尺寸极限之内的工件” 确定验收极限的方式: 内缩方式和不内缩方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内缩方式: 不内缩方式: 上验收极限=dmax-A 下验收极限=dmin+A 上验收极限=dmax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内缩方式: 不内缩方式: 上验收极限=dmax-A 下验收极限=dmin+A 上验收极限=dmax 下验收极限=dmin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1.有配合要求,公差 等级较高的尺寸,按内缩方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1.有配合要求,公差 等级较高的尺寸,按内缩方式 2.尺寸偏态分布(单件生产时),最大极限尺寸一侧按内缩方式 3 .非配合尺寸和 一般公差尺寸,按不 内缩方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国家标准规定: 安全裕度A值按照零件尺寸公差的10%确定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39.991-0.0025 =39.9885 下验收极限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三、确定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39.991-0.0025 =39.9885 下验收极限 =39.966+0.0025 =39.9685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⑴量规法 用量规检测轴类尺寸,不能得到具体数值,只能检测尺寸合格与否。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轴类尺寸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 ⑴量规法 用量规检测轴类尺寸,不能得到具体数值,只能检测尺寸合格与否。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⑵钢尺法 直接用钢直尺进行测量,或者使用卡钳将工件尺寸与钢直尺进行比较。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⑶卡尺法 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等对轴类尺寸进行直接测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⑷指示表法 用百分表、千分表等各种测微表与量块进行相对测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⑸刀口光隙法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⑸刀口光隙法 使用刀口尺和量块组合,在检验平台上测量轴类尺寸。调整量块组尺寸,当刀口与量块、工件间看不见光隙时,则认为量块组的尺寸h就是工件尺寸d的值。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⑹仪器测量法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⑹仪器测量法 用光学计、测长仪、工具显微镜等对轴类尺寸进行精密测量。在工具显微镜上又分为影像法、轴切法、干涉法、灵敏杠杆法等。在光学计、测长仪上测量可以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四、确定检测方案 根据零件批量的大小、待检尺寸的精度要求、检测条件(测量器具情况、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的能力)等多种因素,设计检测方案 。 大批量生产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 单件、小批量生产 用通用测量器具检测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五、选择测量器具 考虑零件的外形、尺寸大小和尺寸公差,使所选的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能满足零件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值既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又要符合经济性要求。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五、选择测量器具 为了满足生产上对不同的误收、误废率的要求,国家标准将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五、选择测量器具 为了满足生产上对不同的误收、误废率的要求,国家标准将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与工件公差T的比值进行分档,对于IT6-IT11的零件,分为Ⅰ、Ⅱ、Ⅲ档;对于IT12-IT18的零件,分为Ⅰ、Ⅱ两档。 Ⅰ档: =9%T Ⅱ档: =15%T Ⅲ档: =22.5%T 一般情况优先选用Ⅰ档,其次选用Ⅱ、Ⅲ档 所选择的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 值 所选择的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 值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五、选择测量器具 T=0.2 Ⅰ档: =9%T =0.09×0.2=0.018 Ⅱ档: =15%T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五、选择测量器具 T=0.2 Ⅰ档: =9%T =0.09×0.2=0.018 Ⅱ档: =15%T =0.15×0.2=0.030 绝对测量 选用分度值为0.02的游标卡尺 (或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 相对测量 选用分度值为0.01的百分表 (或分度值为0.001、0.002、0.005的千分表)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前 1.检查测量器具是否完好,是否在检定周期内 2.擦拭测量器具,测量器具“对(校)零” 3.清洁待测零件表面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操作 1.按操作规程操作测量器具 2.找准测量位置 3.正确读数 4.多次重复测量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后 1.维护保养测量器具 2.定置管理(测量器具、被检工件)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七、数据处理 八、复查 九、判断合格性,出具检测报告

主 要 零 件 检 验 卡 片 零件图号 零件名称 批号 批量 抽样数 GRN5.452.08 输出轴 20080702 200件 20件 XXXX有限公司 主 要 零 件 检 验 卡 片 编号:XX-XX-XX 零件图号 零件名称 批号 批量 抽样数 GRN5.452.08 输出轴 20080702 200件 20件 序号 检验内容 要 求 检验工具 实测值 合格性 1 键槽尺寸 0.02游标卡尺 45.96 √ 2 3 备注: 主管: 检验: 日期:

模块二 轴类尺寸的测量 ●技能训练 对给定零件的轴类尺寸实施绝对测量 对给定零件的轴类尺寸实施相对测量

模块三 孔类尺寸的测量 一、熟悉国家标准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三、确定验收极限 四、确定检测方案 五、选择测量器具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七、数据处理 八、复查 九、判断合格性,出具检测报告

模块三 孔类尺寸的测量 ●技能训练 对给定零件的孔类尺寸实施绝对测量 对给定零件的孔类尺寸实施相对测量

模块四 非孔非轴长度尺寸的测量 一、熟悉国家标准 二、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三、确定验收极限 四、确定检测方案 五、选择测量器具 六、实施测量并记录数据 七、数据处理 八、复查 九、判断合格性,出具检测报告

模块四 非孔非轴长度尺寸的测量 ●技能训练 对给定零件的长度尺寸实施绝对测量 对给定零件的长度尺寸实施相对测量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大批量生产的孔、轴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其合格性,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工作量规 验收量规 校对量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一、量规的设计依据 泰勒原则: ①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一、量规的设计依据 泰勒原则: ①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②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最小实体尺寸: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一、量规的设计依据 通规——作用尺寸 止规——实际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最小实体尺寸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一、量规的设计依据 通规——作用尺寸 止规——实际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最小实体尺寸 ——全形量规 ——不全形量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型式及选用 1、量规的型式与结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型式及选用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型式及选用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型式及选用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通规——最大实体尺寸 止规——最小实体尺寸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量规公差带设计: 通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量规公差带设计: 通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 止规公差只规定制造公差 公差带的制造公差“T”和通规公差带位置要素“Z” 是综合考虑了量规的制造工艺水平和一定的使用寿命按工件的基本尺寸、公差等级给出的具体数值。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止规 塞规 通规 通规 卡规 止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孔用量规极限偏差的计算 : 通规: 止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三、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设计 轴用量规极限偏差的计算 : 通规: 止规: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四、量规的技术要求 1. 量规材料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四、量规的技术要求 1. 量规材料 量规测量面的材料,可用合金工具钢、渗碳钢、碳素工具钢及其它耐磨材料或在测量表面镀以厚度大于磨损量的镀铬层、氮化层等耐磨材料。 2. 硬度 量规测量表面的硬度对量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其测量面的硬度应为HRC 58―65 。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四、量规的技术要求 3. 形位公差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四、量规的技术要求 3. 形位公差 量规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应控制在尺寸公差带内,其形位公差值不大于尺寸公差的50% ,考虑到制造和测量的困难,当量规的尺寸公差小于或等于0.002mm 时,其形位公差仍取0 .001mm 。 4. 表面粗糙度 量规测量面的粗糙度按标准选取。校对量规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比工作量规更小。

模块五 大批量生产中孔径、轴径尺寸检测 五、校准量规公差带设计

模块四 非孔非轴长度尺寸的测量 ●技能训练 设计孔和轴用工作量规 用量规检测指定孔和轴的合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