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融入課程分享 網路照片 龍峰國小張嫚芯老師
教學目標 1.能了解人類活動對於海洋環 境與海洋生物的影響 2.能尊重海洋生物愛護海洋並進行保護 3.能體察海洋之美
海洋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 1.聆聽海的聲音及音樂CD 發表 A 你聽到甚麼 B 你覺得海在向你訴說甚麼 C 聽完海的聲音你的感受如何 E 與海遨遊-----用圖畫展現大海(主題自訂)
海洋教育融入語文領域—國語教學 *本校五年級國語課文第三課—酒瓶寄居蟹 *課文大意 作者和爸爸觀察夜間潮間帶生態,有櫻花蝦、螃蟹、小魚等。回程時發現了一隻酒瓶寄居蟹,他們覺得很新奇,但經過資料查證,才發現寄居蟹會把酒瓶當房子,是因為人為的破壞,進而作者能從寄居蟹的角度思考,明白海洋環保的重要。
高美溼地招潮蟹 在海邊,可以看見很多螃蟹,其中一種螃蟹,常看見牠揮舞著手中的一隻大螯,隨著海風吹彿,似乎在招喚著潮來潮往,因此而得名:招潮蟹。 高美濕地是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其河口及沼澤的地質生態,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在此聚集。
高美濕地是不折不扣的野生動物教育園區,沼澤上的泥沙相當細軟,腳踩在上頭水份還會從軟土裡冒出來,除了水份,這裡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就是你往海邊走的同時,會看到軟土上面有無數個小洞,這些洞裡躱著無數種類的招潮蟹,在你踏土前進同時,牠們會機警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躱進洞裡,等到你走遠了,牠又會一隻隻的跑出來真是有趣。
高美溼地最常見的為「弧邊招潮蟹」及「清白招潮蟹」。
清白招潮蟹 清白招潮大多棲息在高潮線上帶沙質的泥灘地,個子不大,約莫1~2公分。雖然警覺性極高,稍感危險或受到驚嚇便躲入洞中,但只要你蹲下不動幾分鐘,清白招潮就會頃巢而出,大軍圍繞身邊,非常容易觀察。 清白招潮蟹算是台灣紅樹林裏最多的螃蟹,因為身體以白色為主,所以有『清白』的美名,早期台灣人稱「夯白扇仔」,因此又有「白扇招潮」的雅稱。全身除了大螯白色較為固定之外,其餘部位的顏色會有白、黃、紅、灰、黑的變化。
弧邊招潮蟹 弧邊招潮是台灣產招潮蟹中體型最大的,其棲地多在十分泥濘的泥灘地,特別是紅樹林旁的空曠處,或是潮溪邊,是最典型的「紅樹林下的提琴手」,牠們遍佈東亞地區,大螯掌節為橙紅色,背甲褐色,常有深色的網狀花紋,因此有「網紋招潮」的稱呼。
寄居蟹 寄居蟹,英文名稱是「Hermit crabs」,「hermit」就是「隱士」,意思是說寄居蟹像個隱居的蟹類,不時躲藏在貝殼裡面。常見的寄居蟹可分為三大類:活額寄居蟹科 (Family Diogenidae)、寄居蟹科 (Family Paguridae) 和陸寄居蟹科 (Family Coenobitidae)。陸寄居蟹科的成體是生活在陸地上;而其他兩科都是生活在海中的,。全世界大約有 86 屬 800 多種的寄居蟹,台灣至 1997 年共記錄有 15 屬 50 餘種的寄居蟹。
基本上所有的寄居蟹都是海生的,至少它們的幼體是在海水中成長,經過一段時間的浮游時期,然後再著苗到適合的棲地; 成體的陸寄居蟹雖然是棲息在熱帶海濱附近的陸地上,但仍然會回到海邊釋放幼體或尋找新殼。
硬殼寄居蟹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潮間帶和亞潮帶區域,特別是珊瑚礁和岩礁平台地區,牠們是大多數硬質海岸上最優勢的寄居蟹種類,也是台灣海邊很容易發現的寄居蟹。
寄居蟹的殼 一個合適的空殼對寄居蟹是非常重要的,空殼除了保護身體使它得以成長之外,還能夠提供寄居蟹以下的好處:避免受捕食者所捕食,爬行時能保護柔軟的腹部,避免受溫度變化、缺水、鹽度變化的影響以及保護雌性寄居蟹的卵團。 另外,住太小的殼會使蟹的生長受抑制;但是住在過重過大的殼所花費的能量會較多,影響個體的成長,行動也會變得比較笨拙。 長大了或抱卵時 或環境改變時,原本合適的家又變得不適當了,因此它時時要為住處而奔波不已,這可由寄居蟹一見到貝殼或類似的物體就立即趨向前去探究一番而略窺它對殼的迫切需要。
貝殼既然是寄居蟹的重要資源,然而,在自然的情況之下,並未發現寄居蟹會為了取得空殼而殺死活的貝類,除非是貝類受傷或無法逃走的情形才有可能。因此寄居蟹必須依賴貝類的自然死亡才能夠得到新的空殼,對於原主人還未死的貝殼,它可是一點都沒有辦法的! 但是寄居蟹會前往貝類常被捕食的地方,看看能否找到它理想中的家,尤其是住在貝殼破損得很厲害的寄居蟹更是會前往這種地方,不過,它被捕食者吃掉的機會也是蠻大的。在大多數寄居蟹可生存的海岸,可供寄居蟹使用的空殼數量都很少,所以可用的空殼對寄居蟹族群的數量是一個限制因子。
寄居蟹的家 其實寄居蟹是一種很環保的生物,牠總會廢物利用,隨著體型的成長變化,寄居蟹從小到大,必須不斷的尋找適合的貝殼來寄居,不同種類的寄居蟹,還會搭配不同的貝類,貝類與寄居蟹,原本是海洋生態系中,相依相存的典範,在沒有貝殼可以回收之後,寄居蟹只好去回收垃圾,從塑膠寄居蟹也可以看出,我們往海裡丟的垃圾到底有多少。
海裡的貝類被人們吃光了,沙灘的貝殼被人們撿光了,這也難怪寄居蟹要以垃圾為家,至少有家可住嘛!其實貝殼才是寄居蟹最舒服的家,貝殼的螺紋構造,可以讓寄居蟹的尾板勾住,遇到敵人攻擊時,就縮回貝殼裡用牠最大的螯擋在洞口,結果呢?住在垃圾裡的寄居蟹只要一遇到攻擊,連垃圾家都不要了,馬上竄逃,可是沒有殼的牠們,只有死路一條..
我們應該記住 ─ 屬於大自然的就不應該帶走 ─不要帶走寄居蟹、不要撿拾海邊的貝殼,當然,也不要向小販購買寄居蟹。如果你想多認識它們,請到海邊,仔細的觀看其行為生態,可以暫時把它們放在透明的壓克力昆蟲箱中觀察,然後放回原處。但是 ─ 千萬不要帶回家飼養 ─ 它們是無法在一般水族缸中存活的,請讓可愛的寄居蟹快樂的生活在真正屬於它們的環境中。
網路照片
網路照片
延伸活動 童詩(寄居蟹、招潮蟹、大海) 作文----投向海洋的懷抱 海洋環保---我可以為海洋做甚麼? 參考資料 把寄居蟹還給大地-- 施習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出版之「消失中的精靈」 高美溼地生態旅遊資訊網 小神腦童窩網 高美溼地生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