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被誉为
对比阅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读梦——朗读词作,梳理疑难 1、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结合课前预习,交流释疑。
品梦—欣赏意境 1、词人围绕“梦”写了哪些画面或情境? 2、词人是怎样记梦的?
“天接云涛连晚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用精妙的词语铺叙: 1、意境大气、开阔: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天上的银河似要转动 ,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四幕低垂,水天相接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景描绘出来。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 2、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词人心灵深处的期盼。
用典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用典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人想借助大风,将自己送到理想的三山,宕开尘世的一切羁绊,去向神仙境地。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品梦—赏析词作 1、铺叙(晏苦无铺叙) 2、典重(贺苦少典重) 3、故实(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李清照《词论》
释梦—理解主题 1、词人通过作品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2、全词有着怎样的情感基调?
想象丰富,瑰奇豪放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梁启超
梦醒——读懂作者: 1、词人梦醒后面对的是怎样惨淡的现实?
李清照大事记: 1084年,出身官宦世家,深受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1127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李清照大事记: 1130年: 李清照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损失大半。 1130年: 李清照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损失大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李清照大事记:
经历亡国之痛,孀居之苦,漂泊之悲 不是以泪洗面,词中有直指惨淡现实的勇气。能让我们从忧愁中读出愤懑,从感伤中读出倔强,有一种骨气在支撑着词人,追求理想与光明。
梦醒——读懂作者 李清照词的内涵和词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闺中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家国悲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民族大愁: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打马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知人赏词 身为一代词宗,李清照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怎一个愁字了得 化愁为美 哀怨缠绵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 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 流芳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