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昨天.. 想當初,人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回主目錄. 2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第 3 章 電腦與資訊的發展與變革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回主目錄.
Advertisements

什麼是電機工程 中正電機工程 = 電機 + 電子 階段將集中資源發展下列六大領域:  ( 一 ) 通訊與網路、 ( 二 ) 無線通訊、 ( 三 ) 通訊與信號處理、 ( 四 ) 計算 機﹑機電工程、 ( 五 ) 超大型積體電路、 ( 六 ) 電力與電能處理。
資訊科技與生活 第 1 章 電腦發展史. 2 本章重點 電腦的發明史 現今電腦的演進 電腦的種類.

快速建立對電腦的認知 電腦的用途及發展歷史 電腦的特性及組織成分
新界婦孺福利會 梁省德學校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 電腦發展史.
第八章 组织文化的整合 ——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二) 小组成员:浦若蓉、朱谷一、贾彦彦.
第 1 章 計算機發展史.
二岸工作經驗分享座談 蔡翔宇.
计算机发展及人物介绍.
半導體產業分析 組員: 林怡欣 蔡松展 謝瑋璘 蔡文杰.
第1章 資訊科學與電腦發展 1-1 認識資訊科學 1-2 電腦發展的歷史.
認識電腦 (一)電腦的發展和演進。 (二)電腦的「硬體」和「軟體」。 (三)電腦內部資料的處理流程。 (四)電腦在生活上的應用情況。
计算机组成原理 21世纪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规划教材 谭浩强 主编 作者:宋红 中国铁道出版社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光機電整合 學分學程 修課說明會.
第 1 章 資訊新未來.
第一章 導論.
走进计算机世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崔林.
Chapter 1 電腦是什麼時候發展出來的?.
主題五 CPU Learning Lab.
一、选购一台计算机 By:查宇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電腦軟體授權與資訊安全.
第 1 章 資訊新未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第一章 資訊新未來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第1章 認識Arduino.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計算機概論 Office: TEL:3210 OFFICE HOUR: see schedule/outline
使用VHDL設計—4位元加法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使用VHDL設計—4位元位移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正弦波產生器 如何產生 sin, cosine 震盪,回授,負反饋 (Barkhousen Criteria)
Programmable System-on-Chip™ Cypress MicroSystems (PSoC™) 簡 介
Introduction of Flat Panel Device Laboratory
第1章 單晶片微電腦概論.
一、運算放大器簡介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al Amplifiers
計算機概論 第1章 資訊時代的新利器.
計 算 機 演 進 年 表 ( C h r o n o l o g y of C o m p u t e r s )
電子概論與實習 第四章 電晶體與場效應電晶體 4-1雙極性電晶體性質 4-2電晶體放大電路 4-3電晶體開關電路的應用 4-5場效應電晶體
第 1 章 電腦導論.
私立南山高中 信息組 電腦研習 電腦資料的備份 中華民國 99年4月20日 星期二.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计 算 机 组 成 技 术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 西南林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本章重點 1-1 電腦與生活 1-2 電腦的發展史.
實習十五 積體電路穩壓器 穩壓器的基本分類 線性穩壓器(Linear Regulator)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 了解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教研室 院级精品课程.
基本電學 資訊科杜文淵老師.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王 永 辉 泾川电大工作站.
第一章 Chapter 1 電腦基礎知識 Chapter 1-電腦基礎知識.
History of Computer.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資訊安全與防護 1-4 數位資料.
第一次Labview就上手 參考書籍: LabVIEW for Everyone (Jeffrey Travis/Jim Kring)
數位邏輯 第1章概 論 1-1數量表示法 1-2數位系統和類比系統 1-3邏輯準位 1-4數位積體電路.
绪论 1 计算机的产生 2 计算机的发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第十一章 世界體系下的臺灣 第二節網路世界與地球村
數位邏輯設計與實習 Ch08實驗室實習.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第6章 電晶體放大電路實驗 6-1 小訊號放大電路 6-2 小訊號等效電路模型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實驗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實驗
單元3-3-1 倍壓電路 單元總結.
一、簡介 電腦硬體設計:純硬體電路(hardware)及韌體電 路(firmware)兩種方式。
使用VHDL設計-8x3編碼電路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智慧型手機結合單晶片 控制小家電應用研習 負責教師: 施順鵬 主任 樹德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系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資料擷取與監控應用實務.
10303: How Many Trees? ★★☆☆☆ 題組:Contes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Computer 電腦的英文名稱叫做「computer」,也就是「電子計算機」,原本專指用來做運算或統計數字的機器,但在經年累月的改良後,電腦不僅能夠接受使用者輸入資料,還可以將資料加以計算或依邏輯判斷加以分析,最後把結果記憶起來或依一定的格式輸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電腦的昨天.. 想當初,人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古早以前… 人們用什麼計算? 用算盤 用手刻畫

電腦發展簡史手動工具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算盤』 。 1632年奧特雷發明圓形的計算尺,準確度只有3位, 但對很多工作已達到足夠的準確度。。 圓形計算尺

機器計算 西方最早的加法器(巴斯卡計算器) 乘法器(莫南計算器) 1642年,法國數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 利用齒輪的機械原理,在可循轉的輪子上 面刻上十個刻度代表0~9等十個十進位數 字,當輪子旋轉一周,按照齒輪原理牽動 左邊另一個輪子也移動一個刻度,代表著 進位。 乘法器(莫南計算器) 加法器發明後,莫南(Thomas Morland)於 1666年發明了一台乘法器,它是使用反覆 加法原理製作而成。

巴斯卡計算器

機器計算(續) 巴倍奇差分機與分析機 計算工具一直沒有大多的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葉, 英國數學家巴倍奇(Charles Babbage)建造了一台差分 機(Difference engine)可以進行複雜的計算等式差數 的工作,差分器使用打孔紙卡來控制一連串的動作,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後來巴倍奇又構思了一台『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該機器具有輸入單元、輸出單元、記憶單 元、算數單元、控制單元等五項單元。

電腦時代 ABC電腦 1939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愛特納索夫教授(John V. Atanasoff)及其助理貝瑞(Clifford Berry)則完成了由 45個真空管構成記憶體的數位計算機,這部機器是 世界上第一部電子數位運算裝置,並以他們兩個人 的名字命名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電腦時代(續) 馬克一號電腦 馬克一號(MarkⅠ)由哈佛大學與IBM公司合作發展 出來,以繼電器為主要元件的自動程序控制計算機, 於1944年正式啟用,其內部有72個儲存記錄器,每 秒可執行3個加法運算,每6秒計算1次乘法,每12 秒計算1次2個數值的除法。

電腦時代(續) 第一代電腦1951~1959 1946年賓州大學的John Mauchly及J.Presper Eckert, 以馬克一號為基礎創造了ENIAC(Electronic Numeric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電子數值積分及計算器)。 它是全球第一部全電子式數位電腦,使用了18,000 個真空管,可以在一秒內做4,500次的加法運算。 ENIAC體積龐大,長達 30公尺,高達 3公尺,寬達 10公尺,重量超過30公噸。

ENIAC全電子式數位電腦 重30公噸,使用了18,000個真空管

真空管

電腦的 bug / debug 電腦的軟硬體出問題  bug。 找出電腦的軟硬體問題來解決  debug。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採用真空管為主要元件

電晶體 第二代電腦1959~1963 以電晶體為主要的構成元件。而一個電晶體相當於 一個真空管的功能,但其體積卻是小了許多,故不 須太大的容納空間。第二代電腦是利用電晶體取代 真空管,其結果是是縮小機器體積,節省電力消耗, 增加儲存量和處理速度。 電晶體:電晶體由半導體製作,雖原理不同,但能 取代真空管,它體積小,使用電力少,同時,故障 亦少,因此替代了真空管而被普遍使用在所有的電 子設備上。電晶體的功能:1個電晶體的功能=1個 真空管的功能。

電晶體(續)              

IC 積體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 隨著技術進步,IC的體積愈來愈小,而且可放置的電子元 件數目也愈來愈多,所以又有所謂的大型積體電路(LSI)和 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的誕生,它們代表同樣的體積大小, 可容納更多數目的電子元件。 台灣在IC產業的發展享有盛名,例如威盛、矽統等IC設計 公司,以及台積電、聯電等IC晶圓代工大廠,都在世界上 佔有一席之地。

IC 積體電路(續1) 第三代電腦1963~1975 第二代的固態電晶體電路後來被單晶積體電路及混 合式積體電路所取代,積體電路內包含了許多的電 晶體、電阻、二極體等元件,並將之微聚濃縮在一 個晶片(chip)上,每個積體電路約指甲還要小,使得 電腦的體積得以大幅度縮小、成本更低、並提高了 可靠度。1964年出廠的IBM 360系列就是積體電路 電腦,它強調在更換新電腦時,所有舊有軟體都可 以在新電腦中執行無誤,而不需要重新設計。

IC 積體電路(續2) 第四代電腦1975~今天 自從IC被發明出來以後,IC的集積度不斷提升。從 包含10顆電晶體的小型積體電路(SSI),直到1971年 開始製造包含106顆的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VLSI 由於包含多達106顆以上的電晶體,因此只要使用相 當小的體積,就可以設計功能極度複雜的電路,例 如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VLSI的體積小、資料 傳輸速度很快、準確性很高、記憶體容量也非常大, 因此除了從桌上電腦的中央處理器、主記憶體之外, 在其他電子通訊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Apple 2 個人電腦 (PC)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