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概論 第3章 協定與模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2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田时雨 陈晓虹广州中医药大学吴宣富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Advertisements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2月.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问题 原由 计算机网络经过40年的发展, 使得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海量、多样化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实现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支持多种通信介质;支持多厂商和异种机互联;支持人机接口等。 本章重点讨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OSI/RM与TCP/IP模型、网络地址的形成、域名地址、子网技术等。
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衝擊與因應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啟文 101年11月8日.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第五章 網際網路 5-1 網際網路的歷史沿革 5-2 網際網路基本運作原理 5-3 連線媒介與連線上網 5-4 網際網路上的熱門應用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課程名稱:計算機概論 授課老師:李春雄 博士
第 8 章 IP 基礎與定址.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主讲教师:欧阳宏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辅导教师:杨屹东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辅导教师:杨屹东
第7章 防 火 墙 技 术 7.1 防火墙概念 7.2 防火墙原理及实现方法 7.3 防火墙体系结构 7.4 防火墙的构成
第一章 概 述.
第九章 無線網路.
2016中重卡网络规划 中重卡营销部 2016年6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
计算机网络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学年 第一学期.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开启你计算机网络之门的金钥匙 图书作者:王达 制作
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
第1章 概述.
第8章 系統架構.
DP DHCP原理 ISSUE 1.0.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6 電腦網路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10.2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技术的成熟与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量的商业信息与大笔资金正在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世界各地流通,这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使得各级政府与各个部门之间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办公自动化。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网络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第5章 网络软件 开发技术 (一)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第 5 章 醫療資訊標準 作者:李友專、王博彥.
網路概論.
第 12 章 UDP 與 TCP.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Server Load Balancing 飛雅高科技 李村.
Part Ⅱ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HL-001 网络基础知识 ISSUE 5.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章 差错与控制报文 (ICMP).
第五章 網際網路 5-1 網際網路的歷史沿革 5-2 網際網路基本運作原理 5-3 連線媒介與連線上網 5-4 網際網路上的熱門應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任课老师: 田家华.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協定 第二組 投影片製作by簡嘉宏 綦凱宏 林睿敏 滕孟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主讲:刘方明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二十二章 電子商務網路架構.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Internet基础 Internet服务
第4章 OSI傳輸層.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 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
校園網路架構介紹與資源利用 主講人:趙志宏 圖書資訊館網路通訊組.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電腦及網路概論 電腦功能 資訊系統 資料通信 電腦網路 硬體設備 系統軟體.
第2讲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Westmont College 网络互连 Part 4 (传输协议, UDP and TCP, 协议端口)
3.1 通訊協定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3.3 公眾數據網路 3.4 TCP/IP通訊協定
3 電子商務技術.
TCP/IP协议及其应用.
實驗5 IP協定分析 明瞭IP(Internet Protocol;Internet協定)的基礎觀念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引言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结构参考模型ISO/OSI
Source: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125, No
大学计算机基础 5-2 计算机网络模型与协议.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 固接式網路(二) 林偉川 2001/10/04.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網路概論 第3章 協定與模型

3-1 通訊協定與標準 通訊協定 (protocol) 指的是大家均同意的規則,它可能定義了何謂通訊、如何通訊及何時通訊。 例如:

3-1 通訊協定與標準 制訂一個通訊協定通常得考慮到下列三個元素: 語法 (syntax) 語意 (semantic) 3-1 通訊協定與標準 制訂一個通訊協定通常得考慮到下列三個元素: 語法 (syntax) 語意 (semantic) 定時 (timing)

3-1 通訊協定與標準 標準 (standard) 是各家廠商為了建立並維持一個開放競爭市場所制訂,目的在於提供明確的規範給廠商、政府組織及其它業者,以確保網路技術的相容性。 目前主要的電信標準制訂委員會如下: ISO ITU-T ANSI EIA TIA IEEE

<技術講座>何謂RFC、FYI、STD?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些Internet研究機構用來記載每次開會的摘要、通訊協定的規格等資訊的文件。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FYI是RFC的子集,所記載的是比較適合初學者閱讀的資訊。 STD (Standards):STD也是RFC的子集,所記載的是通訊協定的規格。

3-2 OSI參考模型

3-2 OSI參考模型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表達層 (presentation layer)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3-2 OSI參考模型 3-2-1 應用層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七層也是最上層,屬於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與網路服務之間的介面,負責提供網路服務給應用程式

3-2 OSI參考模型 3-2-2 表達層 表達層 (presentation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六層,負責下列工作: 3-2-2 表達層 表達層 (presentation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六層,負責下列工作: 內碼轉換 加密/解密 壓縮/解壓縮

3-2 OSI參考模型 3-2-3 會議層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負責下列工作: 3-2-3 會議層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負責下列工作: 建立、維護與切斷連線 對話控制 資料交換管理

3-2 OSI參考模型 3-2-4 傳輸層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四層,負責下列工作 : 3-2-4 傳輸層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四層,負責下列工作 : 區段排序 錯誤控制 流量控制

3-2 OSI參考模型 3-2-5 網路層 網路層 (transport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負責下列工作 : 3-2-5 網路層 網路層 (transport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負責下列工作 : 邏輯定址 路由

3-2 OSI參考模型 3-2-6 資料連結層 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負責下列工作 : 3-2-6 資料連結層 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負責下列工作 : 訊框處理 實體定址 錯誤控制 流量控制 媒介存取控制

3-2 OSI參考模型 3-2-7 實體層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也是最底層,主要目的是讓資料透過實體的傳輸媒介傳送,負責定義網路所使用的訊號編碼 、基頻或寬頻、拓樸 、傳輸媒介 、傳送速度、傳送距離、傳送格式、接頭、佈線、電壓、電流等規格。

3-3 TCP/IP參考模型

3-3 TCP/IP參考模型 連線導向 (connection oriented),也就是雙方進行通訊之前必須建立連線。 UDP 連線導向 (connection oriented),也就是雙方進行通訊之前必須建立連線。 非連線導向 (connectionless oriented),也就是雙方進行通訊之前無須建立連線。 提供可靠服務 (reliable service),設計理念是求可靠而非快速,包含損壞控制、遺失控制、順序控制及複製控制等錯誤控制機制。 提供不可靠服務 (unreliable service),設計理念是求快速而非可靠,沒有包含損壞控制、遺失控制、順序控制及複製控制等錯誤控制機制。 會進行資料的分割或重新組合。 不會進行資料的分割或重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