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 门.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我国的国家机构.
目录 第七章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二章 行政法历史发展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任课教师:王喜梅.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法治观念。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知法 懂法 守法 弘扬法治精神.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 七 章 弘扬法制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质课程课题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版教材修订版内容说明 清华大学.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课题组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 八 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上).
思想道德修养 与 法律基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培养是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 七 章 弘扬法治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第七章 1.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导论 第一章 宪法制度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章 国家元首制度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2015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讲 法律修养部分 主讲教师:刘春波.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 1.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考点精讲班
第一章 学习法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主讲:杨玲
目标导航 【认知目标】知道宪法是根本大法,了解国家宪法日的来历,十八大以来的法治进程。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违宪行为,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 【情感目标】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姜小川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课堂练习.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十二讲 法律监督.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六章 树立法律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念 第二节:培养是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复习回顾: 国家权力来源于: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是: 人民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人民代表的职权有: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法学概述 补充 补充.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问题提示] 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法律权利、义务的性质与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的历史类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认可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认可 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由国家保证实施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地理环境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根本因素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 反映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 反映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 2、从法律的实施内容来看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法律体现的意志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法律的实施内容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性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 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法律的实施内容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科学性 (一)发挥后发优势, 做好法律移植,实现法律的本土化。 (二)在法律本土化的过程中, 迎接法律全球化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可能的契合点,寻求其支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科学性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国家正式制度的设计和推行应当多考虑 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可能的契合点,寻求其支持; 同时也必须在非正式制度的演变中不断反思 正式制度自身的合理性, 探索法律现代化不同样式存在的可能性, 以使法制更切近中国的国情和民情。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对外方面 社会建设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法律的社会作用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对外方面 社会建设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五)社会法 法律部门 (二)行政法 法律部门 (二)刑法 法律部门 (三)民商法 法律部门 (二)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 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内容最根本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效力最高

(一)宪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通常宪法部门除了宪法典外,还包括一些宪法性法律,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

(一)行政法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 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社会法法律部门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和 社会福利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 刑罚 犯罪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 承担刑事责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调解程序 ——调解是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基本方法和重要结案方式,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视频资料

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打”和威慑; 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恢复原状; 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定的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

思考:法律公平原则与社会正义是什么关系?道德正义对法律有什么作用? 评析:任何社会的法律都体现着当时的公平观。在现代,法律所体现的社会公平不仅要维护个人的利益,而且还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平偏重的是社会正义,而不是个体正义。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观念,首先是一种道德原则,是人们评价其行为价值的道德标准,法律与道德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我们可以在我国法律中找到许多社会道义观和民族传统美德,道德正义对法律的补充与修缮。法律中必然的隐藏着公共利益与道德因素,当法律规定出现漏洞或疑义时,从道义角度出发运用法律理论,对法律做出公平、公正、合乎公共利益的解释是可行的。

1、《依法治理概论》(胡泽君 法律出版社 2003年12月1日出版) 2、《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石野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年1月1日出版) 3、《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 哈尔滨出版社 2004年12月) 4、《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轼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1日出版) 论文选题: 1、法律与道德关系 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3、社会主义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一)法律制定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的步骤和方法。 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视频资料

(一)法律制定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的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遵守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两方面主体 公民个人 行使权利 两层含义 承担义务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四)法律适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国家司法机关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国家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总统制 图示(美) 总统制 图示(美) 人 民 人 民 人 民 立 法 司 法 行 政 小资料 众议院 参议院 最高法院 总 统 国务院 依人口比例 选举产生 众议院 参议院 立 法 每州兩名 各州产生方式不同 人 民 国务院 由人民选举 选举人团选举之 总 统 行 政 司 法 最高法院 人 民 小资料 总统制 图示(美)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 rule of law 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rule by law 与法制 的区别 何谓法治 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法制无价值理念的要求 法治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体现法律的至高权威 法制可以充当专制、 特权的工具 参考:http://www.juristical.com/books/fali/99.htm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的含义与特征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癨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法治与人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法治与人治

(二)国家行政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法律机制 (三)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 (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制度体系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的制度要求 (一)民主的、科学的立法制度 (二)国家行政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法律机制 (三)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 (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制度体系 (五)国家权力恰当配置的内部互相制约制度 法治的制度要求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不仅有法可依,而且对法律的质量有要求, 体现法治的“良法之治” 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 改善立法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 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立法 实现党 的领导 模范守法

使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 使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为什么司法机关 要独立行使职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1.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司法机构具有自治性、独立性。 2.审判独立,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监督而不接受命令。 3.司法机构作为一种终极性权力,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最后裁判所,是社会公正的最显著象征。这要求它必须中立于当事人,独立于其他权力机构。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法官袍为黑色散袖口式长袍,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红色前襟配有装饰性金黄色领扣,与国旗的配色一致,体现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为什么不是佩戴国徽?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监督 监督 监督 权力 机关 检察 机关 行政机关机关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的培植,更主要的任务是 传播和弘扬民主法治精神。 要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以及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 ——【美】哈罗德·J·伯尔曼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真正的民主 民主和法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保证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与 党的领导 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 法的制定 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前提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治 体现和保障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真正的民主 民主和法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义务: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义务主体)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 法律权利:指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性质 可以做、可以不做、 要求他人做、要求他人不做 法律义务: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义务主体)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 责任。 法律权利:指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 权能。 必须做、必须不做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性质 义务是指一个人应当做或不应当做什么,例如,在甲与乙之间的法律关系中,乙具有离开土地的义务,那么,与此相关的就是,甲具有要求乙离开其土地的权利。在英语中寻找了一个近义词来说明严格意义上的权利(right)这就是claim,即主张和请求的意思。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性质 权利与义务都是由界限的 你挥动手臂的自由 止于别人鼻子的面前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 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 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 互补关系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而国王不可进。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而国王不可进。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独立宣言》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平等是不是等同 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还是实质上的平等 人人平等理想式的还是现实可能的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平等不是等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理解为“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多样性。 在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领域,要求“人人一样”,必然会陷入平均主义的泥坑,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的教训的。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平等更强调实质上的平等 如在联合国的会费交纳中,各国交纳的费用不同。其中每年交纳一亿美元以上的有美国、德国与日本三个国家,中国排在第13位。 尽管各个国家交纳的费用不一样,但就各个国家就其本身的能力上是否已经“尽力”而言,分歧不大。如中国虽然于2002年交纳了2000万美元,但我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而美国虽然交纳最多,但就其能力而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并无多大差别。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理想因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理想因素,其最终实现有待于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现实的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青少年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教育条件与文化环境,而内地,特别是农村的青少年各方面的条件相应就差得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不能忽视,因此,我们说“人人平等”不是绝对性,而是相对的。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二)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 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在国际局势趋缓的条件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不确定化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恐怖主义

现实中,民族问题往往 同政治、宗教、经济、社会 等一系列问题纠缠在一起, 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和解 决的难度。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现实中,民族问题往往 同政治、宗教、经济、社会 等一系列问题纠缠在一起, 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和解 决的难度。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卢旺达的受害者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 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松花江水污染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全文)     新华社北京2003年5月12日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公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现已实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14:47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50 号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四)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五)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国家安全法》规定的七项义务: 第一、是教育防范义务,就是教育、动员、组织群众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第二、是提供便利条件的义务 第三、是提供情况、证据的义务 第四、是发现、报告的义务 第五、是保守秘密的义务 第六、是不得非法持密的义务。 第七、是不得非法持有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1.检举、控告的权利。 2.受保护的权利。 3.受表彰的权利。

考考你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1.当国家安全机关要你提供住房配合侦察时,你该怎么办? 2.看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你该怎么办? 3.国家安全机关要求你保守秘密,你应该做到什么? 4.你可以出于好奇购买,持有间谍专用器材吗? 5.现在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存在吗?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 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三)提供便利条件或 其他协助的义务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 专有间谍器材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 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 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 经济或道德问题。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有效的法律。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治 思想 1、讲法律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有效的法律。 个案公平与社会公平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2、讲证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2、讲证据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3、讲程序 行政处罚程序设计 分饼的故事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3、讲程序

佘祥林案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3、讲程序 佘祥林案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4、讲法理 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法律权威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 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则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失去信仰的法律,就是僵硬的教条。 ——伯尔曼

[参考书目]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李步云.法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周旺生.法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顾昂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