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詩無以言─人文知識與教養 人文精神與素養
Words:時間不逝 圓圈不圓 當鳥群飛過陰霾天際時 人們鴉雀無音 我的血因等待而沉痛
暴雨的隱喻 導演米柯曼徹夫斯基 想表達一種概念:「有那麼一種感覺,某事將會發生。它很模糊的存在在空氣中,可是生命依然一如以往的繼續著……」。
陰霾天際 鬱悶 災難將至 暴力衝突隱隱然將暴開
語言扮演何種角色? 文化差異 族群認同 無法對話----溝通斷絕
語言與暴力 語言腐化時,人們對所聽到的會失去信心,這就會導致暴力。-----W.H.Auden 當溝通的可能性破滅了,侵略性和暴力便會產生。------羅洛・梅《權力與無知》
學習經典就是學習經典的語言 一、經典語言是一種文化資本---一種批判性的理 解 二、語言與存有之關係 (一)自我的誕生(人存在狀況之剖析): 存在就是去存在 (二)自我如何通向未來(經典與教養): Ⅰ自我理解、詮釋與應用 Ⅱ面向存有的經典
一種批判性觀點 經典語言是一種文化資本 經典代表永恆的意義與價值
社會階級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禮記•曲禮上》
君子的修養p37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p37 質:樸實 文:文采 野:粗野。野人,言鄙略也 史:掌文書,多聞習事,而誠或不足也。 彬彬:物相雜而適均之貌。
相鼠p37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毛詩序 p38 《相鼠》,刺無禮也。衞文公能正其羣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無禮儀也。
毛詩序的觀點 毛詩序代表一種詮釋詩經的立場,即將詩經的詩聯繫上道德教化
應該如何讀詩?
答:進入追問的身心狀態
「追問」 追問並非只是問出一個問題,隨便問問,這個追問,首先必須是問問題者的「我」在追問,「我」必須在場,亦即「追問」在本質上不是問出一個客觀問題而已,而是必須在人的生存中進入追問的狀態。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與張廷實主事〉 陳白沙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與張廷實主事〉
「追問」的存有學 任何發問都是一種尋求。任何尋求都有從它所尋求的東西方面而來的事先引導 ---(海德格《存在與時間》,頁8。 )
追問是人的身心狀態進入追問的狀態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論語·陽貨篇》
追問的身心狀態 一種閱讀經典的正確方法 一種人文精神素養應有的起點
古代人面對經典的事先引導是「德」p75-76
請用隱喻的解讀方式說明碩鼠可能意指何物?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不學詩無以言?
言不是修辭而已,而是你能不能夠說出意義,配不配言
言與經典的關係 言意味著將經典的語言帶往詮釋者的世界從而獲得新的說明
經典不是階級壓迫的工具 我們提倡永恆學科,因為這些學科抽繹出我們人性的共同因素,因為它們使人與人聯係起來,因為它們使我們和人們曾經想過的最美好的事物聯係起來,因為它們對於任何進一步的研究和對於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P9
二、語言與存有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