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融调控 问题? 第一节 货币政策 第二节 金融监管 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当前的政策取向? 第七章 金融调控 问题? 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当前的政策取向? 内幕交易?老鼠仓?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第一节 货币政策 第二节 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用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等一系列经济变量, 从而直接调控金融运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运行 第一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中央银行用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等一系列经济变量, 从而直接调控金融运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运行 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目标 内容 静态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动态 货币政策效应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选择 标准 可供 选择 指标 ①超额准备金②基础货币③再贷款 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5)适应性。 可供 选择 指标 近期中介指标 ①超额准备金②基础货币③再贷款 远期中介指标 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
四、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 三大法宝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选择性政策工具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等。 道义劝告 法定准备金政策 一般性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三大法宝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选择性政策工具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等。 道义劝告 其他政策工具 窗口指导
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 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准备金的比率, 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法定准备金政策 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 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准备金的比率, 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或降低,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倍数,以达到调节社会信用规模和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 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再贴现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 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再贴现率的制定和调整; 内容 规定申请再贴现的商业银行资格。 ①借款成本效应; 影响经济的途径 ②告示效应; ③结构调整效应。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 中央银行所掌握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 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所掌握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①是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 ②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 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根据货币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不同替代性, 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 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一般地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主要通过 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 两条途径进行传导。 西方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米什金(Mishkin,1995) 根据货币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不同替代性, 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 。 利率传导、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汇率传导
是指货币管理当局推行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 外部时滞:央行从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时间。 六、货币政策效应 是指货币管理当局推行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 社会经济运行所做出的现实反应。 效应发挥的快慢(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发挥效力的大小。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内在影响因素 推行货币政策的时机 货币政策效应 的影响因素 时滞(内部、外部) 外部环境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 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 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央行从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