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网际协议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NAT与ICMP交互.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2月.
计算机网络 第 6 章 网络互连.
朝阳区统计系统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 计算机中心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第 8 章 IP 基礎與定址.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第 4 章 网络层 数学科学学院 冯世斌.
了 解 从 Internet IP 开 始.
第 9 章 网络互连 路由器的构成 互联网与因特网 9.2 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 分类的 IP地址
第 4 章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2 版) 第 7 章 网络互连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4 章 网络层.
因特网 TCP/IP协议 IP路由技术 Internet接入技术 Internet服务.
引言 TCP/IP协议栈.
第3章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4 章 网络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网络设计与管理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了 解 Internet 从 ip 开 始.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欢迎辞.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各个层次的相关协议,理解接口和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及其所实现的功能。掌握IP地址的功能和划分,并对子网掩码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有相应的了解。
10.2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技术的成熟与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量的商业信息与大笔资金正在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世界各地流通,这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使得各级政府与各个部门之间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办公自动化。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网络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
网际协议:IP.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第四章 网络层.
第6章 网络层.
信息安全导论(模块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学习目标: 1)理解包和包过滤 2)理解包过滤的方法 3)设置特殊的包过滤规则
網路概論.
教师:陈有为 TCP/IP与Internet(A) 教师:陈有为
华南师范大学 防火墙 华南师范大学
第3讲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C) Active Network CO., Ltd
网络互连 Part 1 (概念, IP 地址, IP 路由, IP 数据报, 地址解析)
Chapter 18 Internet Protocols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 周文峰.
第六章 差错与控制报文 (ICMP).
Internet Protocol (IP)
利用Wireshark观察网络报文 20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任课老师: 田家华.
P2P通信之 ——UDP穿越NAT方案的讨论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協定 第二組 投影片製作by簡嘉宏 綦凱宏 林睿敏 滕孟哲.
ARP, RARP & ICMP.
ARP Spoofing -ARP 攻擊- 報告者 A 洪靖雅.
第 2 章 TCP / IP 簡介.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4 章 网络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考试题型 填空题(30) 选择题(20) 名词解释(10) 问答题(24) 计算题(16) 附加题(30) 成绩核算: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第七章.
OSI七層架構 OSI階層 負責的工作 應用層 表達層 會議層 傳輸層 網路層 資料鏈結層 實體層 將應用程式所送出的訊息轉成字元資料
新世代計算機概論第三版 第11章 網際網路.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第十三章 TCP/IP 與 Internet 網路連結技術
第2讲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第 4 章 网络层.
TCP/IP协议及其应用.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引言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结构参考模型ISO/OSI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数据报分片.
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九讲 网络层(一).
Internet课程设计 教师:陈 妍 朱海萍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IP Layer Basics & Firewall
第 4 章 网络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4.2 网际协议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网际层的 IP 协议及配套协议 各种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 (HTTP, FTP, SMTP 等) 运输层 TCP, UDP ICMP IGMP 网络层 (网际层) IP RARP ARP 与各种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层 物理硬件

4.2.1 异构网络互连 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进行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4.2.1 异构网络互连 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进行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网络互相连接起来 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网络互连使用路由器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 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 互联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网络。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有关 TCP/IP 的文献将网络层使用的路由器称为网关。

互连网络与虚拟互连网络 路由器 网络 网络 虚拟互连网络 (互联网) 网络 网络 网络 (a) 互连网络 (b) 虚拟互连网络

虚拟互连网络的意义 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使用 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 使用虚拟互连网络的好处是:当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网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具体的网络异构细节。

分组在互联网中的传送 H1 5 4 3 2 1 R1 R2 R3 3 2 2 1 1 3 2 2 1 1 3 2 2 1 1 主机 H1 R1 R2 R3 间接交付 间接交付 间接交付 间接交付 R5 R4 间接交付 R5 R4 直接交付 3 2 2 1 1 3 2 2 1 1 H2 主机 H2 5 4 3 2 1

从网络层看 IP 数据报的传送 如果我们只从网络层考虑问题,那么 IP 数据报就可以想象是在网络层中传送。 IP 数据报 网络层 网络层 H1 R1 R2 R3 R4 R5 H2

4.2.2 IP地址及编址方式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IP 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点分十进制记法 10000000000010110000001100011111 机器中存放的 IP 地址 是 32 位 二进制代码 10000000 00001011 00000011 00011111 每隔 8 位插入一个空格 能够提高可读性 将每 8 位的二进制数 转换为十进制数 128 11 3 31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则进一步提高可读性 128.11.3.31

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编址。这是最基本的编址方法,在 1981 年就通过了相应的标准协议。 划分子网。这是对最基本的编址方法的改进,其标准[RFC 950]在 1985 年通过。 无分类编址。这是目前因特网所使用的编址方法。1993 年提出后很快就得到推广应用。

1. 分类 IP 地址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两级的 IP 地址可以记为: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4-1) ::= 代表“定义为”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net-id 24 位 host-id 8 位 D 类地址 1 1 1 0 多 播 地 址 E 类地址 1 1 1 1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1 字节 A 类地址 net-id 8 位 host-id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net-id 24 位 host-id 8 位 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1 字节 D 类地址 1 1 1 0 多 播 地 址 E 类地址 1 1 1 1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2 字节 A 类地址 net-id 8 位 host-id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net-id 24 位 host-id 8 位 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2 字节 D 类地址 1 1 1 0 多 播 地 址 E 类地址 1 1 1 1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3 字节 A 类地址 net-id 8 位 host-id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net-id 24 位 host-id 8 位 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3 字节 D 类地址 1 1 1 0 多 播 地 址 E 类地址 1 1 1 1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 host-id 为 3 字节 A 类地址 net-id 8 位 host-id net-id 8 位 host-id 24 位 B 类地址 1 net-id 16 位 hos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net-id 24 bit host-id 8 位 A 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 host-id 为 3 字节 D 类地址 1 1 1 0 多 播 地 址 E 类地址 1 1 1 1 保 留 为 今 后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