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国际储备 可定义为一国政府所持有的一切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资产。 国际储备是一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干预外汇市场 的重要手段,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动 用国际储备来弥补;当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出现剧烈 波动时,货币当局可以动用国际储备,通过干预外汇 市场来维护本币的稳定。
按此定义,一种资产必须具备四种特征,方能成为 国际储备: (1)公认性。 (2)流动性。 (3)稳定性。 (4)官方持有性。
二、国际清偿力与国际储备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的定义是 :“一个国家的货币机构能用来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汇率固定时)或影响货币的交换价值(当汇率变 动时)的资产储备。它包括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前 者是指借贷资金,并一般只能在贷款者所规定的条件 下获得,后者是指有关国家所拥有,并可独自使用的 储备资产。”这一定义从国际清偿力的作用和构成进 行了阐述,从构成看,国际清偿力包括借入储备(有 条件)和自有储备(无条件)两种。
国际清偿力是一个比国际储备的内涵和外延更广的概念, 能更完整地反映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 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以及在IMF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借入储备: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等三项内容。 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力则 是“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和“有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 之和。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 3.维护对外借款信用,增强本国资信。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构成和来源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构成和来源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目前就基金组织会员国而言,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包 括四个部分: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一、黄金储备(Gold Reserve) 黄金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以金融资产形式持有的货 币性黄金。 自1976年起,根据IMF的《牙买加协议》,黄金同国 际货币制度和各国的货币脱钩,不准用于国际间的国 际收支差额清算。但基金组织在统计和公布各国的国 际储备时,仍然把各国的黄金储备列入其中。
二、外汇储备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以1992年11月底数字为例,基金组织所有成员国的 黄金储备按市价计算约为3112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 高达9786亿美元,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余额分别只 有395亿和236亿美元。
三、在IMF的储备头寸 (Reserve Position in Fund) 当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有权以本国货币抵押的形式向 该组织申请提用可兑换货币。提用的数额分五档,每档占其认缴 份额的25%,条件逐档严格。第一档为储备部分提款权,其余四 档为信用提款权。 所谓储备头寸,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 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
四、特别提款权 (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 特别提款权是IMF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来归还 IMF的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 产。它是会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 ,又名“纸黄金”。
特点: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没有物质基础的帐面资产或记帐单位。 (2)特别提款权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资产。 (3)特别提款权有特定的用途。
2.特别提款权的定值 1969年初创时SDRs以黄金作为定值基础。1个特别提款权等 于1/35盎司黄金。 1974年7月1日起,特别提款权改用16种货币定值。 1981年1月1日起,特别提款权采用5种货币定值,它们分别 是美元、原西德马克、日元、法国法郎、英镑,并以5国各自 对外贸易在5国总贸易中的比重作为权重,以后每隔5年都要 调整一次货币币种和权重。 2001年1月1日,新的货币篮子中货币币种采用4种货币定值 ,它们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一)从世界角度的国际储备来源 从世界角度看,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 1.黄金生产 2.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二)从一国角度的国际储备来源 从一个国家来讲,国际储备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一国 国际收支顺差、收购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 的特别提款权以及在IMF的储备头寸、干预外汇市场 和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形成。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规模管理 国际储备规模管理是指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管理。 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里有个机会成本问题。 一国究竟持有多少国际储备为适度?可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定性分析 主要是通过分析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来确定国际储备的是的规模。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2.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
3.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及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4.国际融资的能力 5.汇率制度的选择 6.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成本和效果 7.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8.国际政策的合作与协调状况
2.定量分析 比例分析法 (1)国际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R/M) 一般认为,一国国际储备量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为宜。这一比例又称为“特里芬”法则。
(2)国际储备量与外债总额之比 一般认为,一国国际储备占对外债务总额的比例为40%左右为宜。 (3)国际储备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一般认为,在贸易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一国国际储备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保持在15%-30%。
成本-收益分析法 这是典型的微观经济学思路,即认为最佳储备规模是使储备边际收益与储备边际成本相等。 在分析国际储备适度水平问题时,需注意两点: 一是国际储备的适度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不一样。 二是最适国际储备量是个很难准确确定的变量,因而最好将其视为一个区域值,找出其上下限。
(1)理论基础 ①持有国际储备的收益 ②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 ③适度储备量 成本—收益分析法在国际储备规模分析上的应用主 要有:海勒模型和阿格沃尔模型。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所谓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就是要合理安排各种储备资 产的构成比例。
国际储备的管理一般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 性三项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收益性原则
对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讲应解决好三个层次的比例安排: 1.在国际储备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四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2.在外汇储备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 这也就是储备资产的币种管理。 币种管理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币值的稳定性;盈利性;国 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 3.在外汇储备总额和币种结构既定的条件下,安排好各种储备货币持有形式的比例。
币种的安排 原则: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 设立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所需用的货币保持一致的储备货币结构(交易性储备) 实行储备货币多样化(预防性储备) 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 保持整个国际储备较优的流动性结构
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额中各自所占的比重 预期收益率=名义利率+预期升值率 进口 债务 干预
一级储备或流动储备资产:流动性非常高的资产,即活期存款 和短期票据,平均期限为三个月。 二级储备:收益率高于一级储备,而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但仍 然很高的储备,如中期国库券,平均期限为2—5年。 收益率高但流动性低的储备资产:如长期公债和其他信誉良 好的债券,平均期限为4—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