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全民族抗战: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继承抗日军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了解中国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必须要打败的,也是能够被打败的。 3、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主要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3、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6月日本思想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赤裸裸的暴露了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日均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沦于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为实现其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图谋所采取的一个决定性步骤。 (板垣征四郎)
东北沦陷 1931年11月,为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日本侵略者把已被废黜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接到东北。1932年3月,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溥仪任"执政"。1934年3月,伪满洲国更名为伪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伪满洲国完全是由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傀儡政权。
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 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逐步占领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并蓄意扩大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后,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蒋介石也发表讲话,宣布准备抗战。卢沟桥抗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日本侵华的几个阶段: 在抗战的防御阶段,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在抗战的相持阶段,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抗战的反攻阶段,日本节节败退,1945年投降
(二)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殖民统治台湾50年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日本历任台湾总督共19人,其中大多数人为军人。
殖民统治东北14年
在关内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 (汪伪政权)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抢掠劳工、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731部队)
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2)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推行奴化教育
二、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思考: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表述较少,对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也是轻描淡写,贬多于褒。究竟如何看待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呢?
(一)对国民党战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十分必要 1、它有助于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在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的坚强决心和重要作用。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先后两次合作,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共两党必须捐弃前嫌,真诚相待,共图大计。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先后两次合作,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共两党必须捐弃前嫌,真诚相待,共图大计。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中共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在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国民党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中共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抗战初期,蒋介石政府的抗战决心是很大的。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布: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 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日军伤亡近40万人,物资消耗达100多亿日元, “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宣告破产。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日军在作战中处于两面受攻的不利地位。 毛泽东:“在战略防御阶段,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2、抗日战争中期和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实际已成为抗日战争的次战场,但是国民党战场仍然抗击和牵制着三分之一以上的侵华日军,在战略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枣宜会战) (张自忠)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思考: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在一些论著中出现过两种偏向。以前由于国共两党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避而不谈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的作用。近几年来,不少论著和电影等文艺作品,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而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决定性贡献却很少论及,说共产党军队是在敌后“坐大”,是“游而不击”,只图自己发展。究竟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呢?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曾经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八年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政治保证 1、积极倡导和促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国民党及其影响下的地主资产阶级,在相当程度上不能不跟着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办事,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中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1937年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舰艇52422吨,海军力量仅次于英美而位居第三。中国则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除能自制一部分轻武器外,其他均不能制造。 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a 、反蒋抗日阶段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 ) 红军结束东征作战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 ) 红军结束东征作战 瓦窑堡旧址
中共实行反蒋抗日政策的原因: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理论工作:《八一宣言》 召开瓦窑堡会议 实践工作: 红军东征 实践工作: 红军东征 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的领导 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 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民主运动
(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逼蒋抗日阶段 (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民主运动 八一宣言
中共实行逼蒋抗日政策的原因: 英美对日态度发生变化 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变化 “反蒋抗日”的口号不能为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所接受 理论工作:五、五通电 致中国国民党书 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实践工作: 毛泽东等46名红军将领联名写信给蒋介石 继续与各地方实力派进行抗日的联合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联蒋抗日阶段 (1936年12月——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2、正确处理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一系列正确的策略方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这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处于一种既有利 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坚持抗战的军事保证 1、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拖住了日本侵略者的后腿。 三场漂亮的胜仗 (一二九师的阳明堡战役) (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 (一二○师的雁门关战役)
据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日军作战1600多次,歼灭日伪军5.4万多人,牵制日军40多万人;八路军由3万多人发展到15.6万人,新四军由1万人发展到2.5万人,开辟了拥有5000多万人口、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十多块抗日根据地,遍布于华北、华中、华南的9个省。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对敌斗争的前线,对于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迫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促成相持阶段的到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资料
2、在战略相持阶段,解放区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 1939年至1940年,日军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华北,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广泛开展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很大战果。 击毙阿部规秀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是1940年下半年发动的“百团大战”,进行了三个多月,毙伤日伪军25790人,俘虏日军281人和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940多里、公路3000多里,以及车站、桥梁、隧道、涵洞260多处,使正太铁路和平汉铁路停运一个多月,并且摧毁敌人的大量碉堡和据点,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
到1940年底,八路军和新四军已发展到50万人,民兵发展到200万人,根据地人口达1亿。在广大的解放区战场上,人民军队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共毙伤俘日伪军40万人,收复县城150座。 从1941年至1943年秋,是解放区战场最困难的阶段。日本集中了侵华日军的64%和几乎全部伪军,对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复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解放区军民用简陋的武器开展了空前激烈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从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人民军队共作战422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4万人,保存了根据地的抗日力量,同时也是继续支持了国民党战场的抗日斗争。
3、在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区战场成了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 从1944年春天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解放区军民普遍开展了局部反攻。到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已有91万正规军,骨干民兵也发展到220万人,已建立起19个解放区,面积共95.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55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对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城市、交通要道和海岸线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包围。
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对敌作战4.1万多次,共计消灭日伪军85.7万人;解放区战场对敌作战12.5万多次,共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伪军118.7万人。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军事上也不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发展的思想保证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四)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奠定了抗日战争人民胜利结局的组织保证 延安整风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思考:共产党抗日武装愈战愈强的奥秘何在?
第一个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是全面抗战的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 大生产运动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第二个奥秘就是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地区,积极进行了民主执政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各国研究二战史的著作卷峡浩繁,专史如林。但是,这些著述大都片面夸大各自国家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独特作用,无视反法西斯各国共同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事实,否定弱小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片面宣扬个别大国对其他国家的解放作用。究竟怎样看待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中国人民最早揭开武装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序幕 在欧战爆发和欧洲抵抗运动之前,就已经进行了8年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在苏联开始进行卫国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和日本法西斯打了10年。中国人民第一个建立了广泛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欧洲国家展开全面的抗击德国法西斯之前,就进行了两年多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斗争首先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速战速决战略,在纳粹德国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之前,中国人民已经使日本法西斯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 首先,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战,消灭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总计消灭了日军80余万人。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级,我国军队又击毙击伤日军20多万人。在敌后战场,抗战八年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人。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超过德国法西斯横行欧陆伤亡人数总和的5倍。人数超过德国法四斯横行欧陆伤亡人数总和的5倍。
其次,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1937年,日本陆军总计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的90%。1938年,日本陆军扩充到34个师团,32个师团用于侵华,占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扩充到4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用于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的83%。1940年,日本陆军扩充到51个师团,其中39个师团用于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的76%。到1941年,侵华陆军增加到41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侵华兵力为36个师团,占70%。此后几年,侵华日军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逐年上升,并且始终占其总兵力的大部分。
再次,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需物资。据统计,1937一1940年,日本军费支出共计245 再次,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需物资。据统计,1937一1940年,日本军费支出共计245.46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西伯利亚战争等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军费总和的3倍。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日本制订的六年军备计划和扩充生产力的五年计划没有到全面侵华战争的第3年就开始破产了。从1939年开始旧本国力大约以10%的速度逐年下降,1940年代表国力的钢铁产量下降了25%,就这样日本走上了国力崩溃的道路。
由于中国军民歼灭、牵制了大量日军,拖得日本自顾不暇,既无力“北进”,又延缓了“南进”的时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不言而喻。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正地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3、中国人民是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力量 战略反攻阶段,英、美、苏几个强国的兵力仍然集中于欧洲。当时,英国陆军约为27。万人,绝大部分留在英国本土,准备在法国登陆作战,在亚洲的英军为数甚少。美军总计1100余万人,是拥有兵力最多的国家,除部分留在本土外,主要集中在英国与地中海,而在太平洋战区仅有98万人,占其总兵力的8.9%。苏联则把全部兵力用于西线战场。日本帝国主义继续把陆军主力倾注于中国战场。在战略反攻阶段,中国仍然单独地抗击着日本的陆军主力,对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43年,中国战场和世界其他战场一起,开始了反攻作战。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会战,中国远征军还入缅作战。敌后战场在总反攻期间,共歼灭日伪军23万余人,收复国土31.5万平方公里。
据战后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发表的材料,从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开始,到1945年9月战败投降为止,日军伤亡人数共计为287 据战后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发表的材料,从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开始,到1945年9月战败投降为止,日军伤亡人数共计为287.4万人,而日军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的伤亡人数为89万余人,那么,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应为198.4万余人,是其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上的伤亡人数的2.2倍。
意义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验 第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第四,对维护世界和平有巨大的影响。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的觉醒、团结和英勇抗争。 原因 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经验: 第一,民族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争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学习思考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2、《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4、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