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 第七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为了明天的理想 高三( 2 )班主题班会 To achieve our goals! You will,when you believe !
Advertisements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 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但是不是所有 人对美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实美食是不 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 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 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 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高雄市龙华国中施红朱. 关于施红朱 学历: 台师大家政教育与人类发展学系 彰师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学分班 高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所生命教育硕士 经历: 台湾龙华初中综合活动教师 中央综合活动课程骨干教师辅导员 中央团综合活动课程咨询委员 综合活动课程项目组核心成员 综合活动初中教科书南一版主编 教育部活化教學列车教学演示优良教师.
芮可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Responsible Efficient Competent 職涯講座 -- 為自己找到定位 -- 芮可企管顧問公司 Marcy.
我看佐藤學 - 教室改革的 學習革命 蔡文正. 我認同佐藤學教授之因 佐藤學教授行動實踐從理論、實驗、臨床、 教學現場的實踐 實際觀課經驗 行動實踐理論的限制 - 非象牙塔 有具體一定數量的成功案例非個案 有一套完整哲學、理論、實務的論述主張, 深度了解教育現場、制度、理論間的問題 唯有從學校內部自主的改革.
Michael P.Doyle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中心
刘 杰 博士,CEO 中国电子高峰论坛,Nov12-08 上海
英國文化政策 指導老師:陳俐甫 班級:人資四A 組員:AH005525李嘉欣 AH005650羅怡婷 ST000253王祺媛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 五十本优秀图书推荐名单 2014年11月20日.
发现深海新物种和新记录种 发现南海海绵两个新种Semperella jiaolongae sp. nov. 和Saccocalyx microhexactin sp. nov;发现深海猬虾一新种Globospongicola jiaolongi sp.nov,发现中国海仙虫科Amphinomidae背肛虫属Notopygos两新记录种;发现中国海底栖猛水蚤两个新记录种;发现膜角虾科和叶颚虾科的科级分类地位是不合适的,建议将膜角虾科和叶颚虾科的种类并入隐虾亚科中。
罗兰说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
第三章 內在環境: 資源、能力與核心能力 Michael A. Hitt R. Duane Ireland
第二章 瞄準目標:企業策略規劃 2.1 目的、目標與策略之間的關係 2.2 產業分析 2.3 企業策略分析 2.4 資訊系統策略發展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中国电子商务信用建设建议 阮京文 Michael 艾瑞咨询集团 首席运营官 2010年7月
第十組 楊翔雲 陳彥銘 劉晴昱 錢慶彰 翁弘聖 高御豪 蔡承翰 簡妙珊
本课程提供为企业上门培训服务(企业内部培训)欢迎来电咨询
電腦產業供應鏈管理 ~以Dell Computer公司為例~
第六章 环境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 实施中的管理与探究 教学内容 2.掌握SWOT分析法 3.掌握波士顿矩阵
:00: :00:50 文化传播网
書名:玩出創意:120個創新科學遊戲 作者: 許良榮 等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期末報告 主題:影片之人權關懷 以影片“黑暗中的孩子們”為例
第二讲 传媒的经营战略 主讲人 :钱晓文 教授/博士.
張曼娟 12523王勻庭 12524陳宥蓉.
職場倫理 課程網頁: /
優秀的海報.
我們最常去的地方還是我的故鄉苗栗, 您知道春天的樟樹是什麼香味嗎?
第一章 財務管理導論.
学习世界史的要求: 1、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 2、注意联系时事来学习 3、注意与中国史之间的联系.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791年9月22日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由于他爱好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受到英国化学家戴维的赏识,1813年3月由戴维举荐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
控制权市场的建设 和公司治理 张新.
最后一周 星期 事 件 太 可 路 约 日 骑驴进圣城 ● 一 咒诅无花果树 二度洁净圣殿 二 无花果树枯乾 论耶稣权柄的来源 论纳税给该撒
本课程提供为企业上门培训服务(企业内部培训)欢迎来电咨询
第二章 知 覺 Consumer Behavior By Michael R. Solomon
第一次吸菸原因 96年度全國統計資料 第一次吸菸原因 百分比 好奇 63.6 應酬社交 2.7 別人吸跟著吸 9.6 生活無聊 5.5 紓解壓力 10.8 其他 7.8.
?999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瞄準目標:企業策略規劃 2.1 目的、目標與策略之間的關係 2.2 產業分析 2.3 企業策略分析 2.4 資訊系統策略發展 問題討論 本 章 綱 要 2.1 目的、目標與策略之間的關係 2.2 產業分析 2.3 企業策略分析 2.4 資訊系統策略發展 問題討論 範例個案.
职业生涯技术 第一讲 主讲教师:秦晓利                   学时:32 .
閱讀書香 生涯飛揚 職涯好書導讀活動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林育諄助理教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 翟立新 二0一一年六月.
高中开始了,我要干什么呢? 高中结束时,我要干什么呢?.
第 二 章太空中的地球: 從太空看地球地球看太空宇宙
4.1物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4.2物流市场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4.3物流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談亞斯柏格症常見問題處理 台北市明湖國小資源班教師劉明麗 99/03/17.
特殊教育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策略管理導論 企四B 郭銘芳 黃琬倩 洪家雯 俞孟慈.
利用图书馆资源 开展论文写作 潘 科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数字地图制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作者簡介 包熙迪(Larry Bossidy) ◆漢威聯合(Honeywell International) 公司的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講 題:「業務員」真好! ---內部創業 講 師: 黃俊文 日 期: 2008年11月28日
数据报告|轻奢消费人群画像 WIFIPIX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WIFIPIX 地产分析组.
數學 (四)總目錄 一 拋物線 二 橢圓 三 雙曲線 四 圓錐曲線.
淺談悲傷輔導 報告人:曹聖宏.
探討扭計骰和Tamagotchi再次 流行的原因
組長:袁雅玲 組員:杜天儀 蘇郁昀 周奉霆 曾麗月 吳雅鈺
從一綱多本談教改 鄭石岩報告 2006年1月7日.
ACER New Aspire 紙箱檢驗標準 Spec.
從搖籃到搖籃 組別: 十五 組員: 蔡亞哲 陳冠名 陳政翰 謝嘉維.
潘玮柏.
18 管理道德 張緯良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一般性实验-4 DNS-氨基酸的双向聚酰胺薄膜层析.
全球化與在地化: 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及發展 張家銘〈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反思 2019/5/9 全球化下的台商在蘇州.
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张才超 教授 广州体育学院.
麥克佛萊利 Michael  Flatley 一個踢踏舞界的傳奇.
明白神旨意之道 羅馬書12:2.
2. 行銷環境 授課老師:﹍楊子青﹍﹍ 行銷管理:理論解析與實務應用.
學校裡教的東西何時才能用到? 米高.福克斯 為畢業生找到了答案。
Care in Spiritual and Physical Need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 第七讲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中石器时代并不普遍存在 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攫取性经济 → 生产性经济 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 世界农业的起源争议 农业生产工具 陶器 农作物遗存 家畜遗存 【1】欧洲有一个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中石器时代”的概念,最早是在1866年由爱尔兰考古学家威斯特罗(Hodder Michael Westropp)提出,只不过当时提出这一概念,只是为了满足当时考古学上惯用的三段分期法,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内涵,也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到上世纪30年代,“中石器时代”的概念才在理论上得到阐明,确认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石器时代”,开始于在全新世初期,结束于农业出现前。其特征就是使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细石器和复合工具,经济生活则以渔猎为主,农牧业经济尚未出现。 但这个中石器时代却不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的不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以我国华北地区为例,旧石器时代存在两个传统:“匼河-丁村系”的大石器传统和“周口店第1地点-峙峪系”的小石器传统。 大石器传统的石器,以大石片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为代表,属于采集工具,用于砍伐、挖掘,经济模式以采集为主、渔猎为辅。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大型打制石器逐渐被磨制石器所替代,经济生活也由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 小石器传统的石器,以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箭镞等为代表,与捕鱼打猎、动物宰杀有关,经济模式以渔猎为主、采集为辅。这一传统发展到到后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初期的细石器文化间接打击法普遍使用,生产工具以细石器为主,磨制石器则非常少,经济形式仍然以渔猎为主,农业经济很不发达。 可见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并非一种形式,以细石器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仅仅存在于小石器传统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而不能代表其他文化传统。所以在我国也不把这些细石器文化单列出“中石器时代”而是放在新石器时代里面。 【2】那么如何判断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命名上看是根据石器的“新旧”来区分,也就是所谓旧石器是打制石器属于旧工具,新石器是磨制石器属于新工具。但实际上,新石器时代除了使用磨制石器以外,依旧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活动。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根据石器的种类来区分旧、新石器时代。 【陶器】20世纪中叶前,认为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随着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前陶新石器文化”(如,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遗址的最底层),陶器还没有出现,但已经有了农业、家畜饲养业,也就是说陶器的出现和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不是同步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有陶器就是新石器时代,没有陶器就是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变革。旧石器时代是攫取性经济,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经济。我们应当以此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那么如何根据考古遗存来判断有没有农业、畜牧业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由于世界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有的地区(草原地区)在农业产生前,可能就饲养羊、牛之类的食草动物; 有的地区,牲畜的饲养可能稍晚于农业; 而大多数地区(西亚、东南亚和中国的华南地区),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大致是同时出现的。 其次,我们来看农业、畜牧业会遗留下那些考古遗存。 最原始的农业是一种“火耕农业”。这种原始农业的特点是不翻土耕种,其种植程序是,先将树木用砍伐器砍倒、晒干、烧光,以草木灰作肥料,然后用木棒挖穴播种或撒播。播种后就不管了,等待作物成熟后就加以收割。这种“火耕农业”只需简单的砍伐器和挖掘棒就能满足耕种的需要,所以往往沿袭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砍伐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打制石器的刃部在砍伐时由于受力不均很容易崩裂,而且粗糙的表面在砍入树木以后很难拔出,而如果对石器进行磨光之后,就好用很多。于是开始对少量的石器的刃部进行磨光,到后来就发展成为通体磨光。所以磨制石器是适应农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另外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石铲、石斧、石锛等农业生产工具类型也随之出现。 陶器也是在农业产生以后,为了适应炊煮谷物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旧石器时代的肉类食物可以直接烧烤,采集的野果可以直接食用,没有使用容器炊煮的需要。而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需要一种工具来满足炊煮食物的需要。而陶器是最为合适的工具。 而农业、家畜饲养业都会在遗址中留下一些农作物、家畜骨骼遗存。但最原始的农作物在形态上与同类的野生植物的区分是不大的;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也需要一个较长的驯化过程,最早的家畜在体质形态上与其野生同类区别也是不大的,所以运用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的方法,对这些遗存进行鉴别。 所以判断一个石器时代遗址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需要分析遗址的遗存中有无农业生产工具,有无陶器,有无农作物或家畜的遗存,只里面只要有一个要素出现,就可认为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出现,文化时代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已知最早人类陶器 2009-06-03 新华网 中国和以色列科研人员在6月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他们借助放射性碳测年法,测定出在中国湖南出土的一些古代陶器碎片已有大约1.4万年至2.1万年历史。这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陶器制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等人在报告中介绍说,为了更精确地测定这些陶器碎片的年代,而且不破坏碎片所在的玉蟾岩洞穴,他们与以色列同行合作,首先对碎片周边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分析。 研究人员从周边地层中提取了100多个骨碎片和木炭的沉积物样本,对其中的29个样本进行放射性碳测年,从而获取了有关周边不同地层的年代脉络。分析证实,这里的洞穴很可能被旧石器时代晚期那些四处觅食者当做临时的栖身之地。 将陶器碎片与发掘点所处的地层相比对之后,研究人员进一步锁定了陶器碎片的年代为距今1.8万年。这比之前来自东亚地区的已知最早的陶器样本的年代更为古老。 http://www.sciam.com.cn/article.php?articleid=4660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革命” 关于农业起源的假说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天才说 绿洲说 核心地带说 新气候变化说 人口压力说 边缘区域理论 宴飨说 最佳觅食模式论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早期(距今约12000~8000年):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前段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广西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怀仁鹅毛口、浙江上山等 后段有广东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万年仙人洞第一期文化、河北南庄头、北京转年、浙江跨湖桥等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前段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早期等 后段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等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前段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崧泽文化等 后段有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初期:农业和定居 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间。这一时期农业刚刚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还不多,但已经能看出南北方由于纬度的不同,各自采取的生存措施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农业和定居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建立起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经济形态,文化创造也逐渐繁荣起来,孕育出很多影响后世的农业社会传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各期的特点 分期 陶器 石器 农业 家畜 早期 前 后 中期 晚期 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局部磨光。砍伐器、石斧、石锛、磨盘、磨棒等 火耕农业 羊、牛 后 火候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圜底、平底器。 中期 手制,胎厚且不均;器形不规整。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少。圜底、平底器为主,少量的圈足、三足器。 磨制为主,通体磨光,穿孔石器出现。出现石铲、石耜、石锄等翻土工具 锄耕农业。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灌溉农业) 猪 慢轮修整。形制较规整,胎厚薄均匀。夹砂陶比例下降。圜底、平底、尖底、圈足、三足器。彩陶在各文化中普遍出现。 晚期 前段出现轮制,后段普遍使用。器形规整、浑圆,胎壁薄,造型美观。以灰、黑陶为主,彩陶趋向衰落,出现了袋足炊器。 磨制精致,器形变小。穿孔石刀、石镰等收割工具广泛使用。良渚文化、石峡文化出现玉礼器 发达的锄耕农业。太湖流域可能进入到犁耕农业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 环境差异→行为差异→物质文化的差异→文化区系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 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5) 一元论→多元一体论 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关系→历史框架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关中、豫西、晋南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 豫中地区: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秦王寨类型→王湾类型(王湾三期) 豫北、冀中、冀南地区:磁山文化→后冈一期→大司空一期→后冈二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庙底沟、半坡遗址的彩陶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分布于黄河下游山东地区一带,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命名,存在于距今6300—4600年前。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分布于黄河下游山东地区一带,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命名,存在于距今6300—4600年前。 盛行厚葬的习俗 ,农业和定居社会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社会财富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大汶口文化的族属一般认为是上古东夷人 。 东夷人西进的源头最早就始于大汶口时期,其西进的历史意义值得重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以内蒙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距今6000—5000年前的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陶器继续沿用传统的筒形罐,也出现了类似仰韶文化风格的彩陶。 红山文化 以内蒙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距今6000—5000年前的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陶器继续沿用传统的筒形罐,也出现了类似仰韶文化风格的彩陶。 发展巅峰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后,位于辽宁凌源县的牛河梁聚落址最能说明这一点 。 玉器名满天下,玉器的原料为岫岩玉和透闪石等,说明红山人对玉石知识已有很深了解,应当是承自兴隆洼文化的悠久传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 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 环太湖流域: 江淮地区:青墩文化、薛家岗文化 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江淮地区:青墩文化、薛家岗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界一般认为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文化区系:(一)宁镇地区;(二)环太湖流域;(三)宁绍地区:(四)江淮地区。 宁镇地区:江苏南京至镇江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应单独归属一个文化系统——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经过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主要有三处:南京城内的北阴阳营遗址、南京南郊的太岗寺遗址、江宁县昝(zan3)庙遗址。 根据这三个遗址的地层关系及其文化性质,可将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以北阴阳营下层的西区葬地为代表(相当于马家浜);第二期,以昝庙下层及其墓葬为代表,太岗寺下层亦可归属这一期(相当于崧泽);第三期,以昝庙二期文化为代表(相当于良渚)。器形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而且以角状把手和半环耳最富特征性。鼎足多为扁凿形,腹多为罐形。碗、罐多为圈足。豆柄上有算珠状凸棱。典型器有带角状把手的三足盉。 宁绍地区: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及其沿海的舟山群岛,其新石器文化主要是河姆渡文化。距今大约7000~5000年。在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文化层可以分四个大层,第三、四层为河姆渡文化的早期阶段,第一、二层为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阶段。早期阶段的文化特征最强,最能反映河姆渡文化的面貌。河姆渡文化有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种植水稻。 在浙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发掘前,考古界曾把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的新石器文化的序列总括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罗家角遗址的发掘,使考古界认识到马家浜文化的早期和河姆渡文化早期,其时代是相当的,两者的早期距今均达7000年左右。这就是说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时代相当而分布地域不同的两支新石器文化,两者之间只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无相互承袭的关系。河姆渡文化早期和马家浜文化早期,两者在文化面貌上虽有一些文化因素相近似,如炊器都以釜为主,鼎还没有出现,但两者在文化面貌上的区别十分明显。其区别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生产工具。河姆渡文化以骨器为主,马家浜文化则以石器为主。 第二,房屋建筑,河姆渡文化是干栏式建筑,马家浜文化则为地面建筑。 第三,陶器。河姆渡文化以夹炭黑陶为主,其炊器以“肩脊釜”为主,而马家浜文化则以夹砂褐陶为主,其炊器以“腰沿釜”为主;纹饰,河姆渡文化有较多的绳纹,马家浜文化的绳纹则很少。 河姆渡文化晚期和马家浜文化中晚期,两者在文化面貌上相似的文化因素较多,尤其是太湖以南的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同的因素更多。例如,河姆渡文化的木构件中的榫卯构件在属于马家浜文化的罗家角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也有发现;泥质红陶在两个文化的中、晚期阶段数量逐渐增加,都出现外壁红内壁黑的陶豆,所不同的是马家浜文化这类豆较多,河姆渡文化则较少;炊器,两个文化中、晚期都出现一定数量的鼎;“腰沿釜”和“肩脊釜”在两个文化中互见,所不同的是河姆渡文化以“肩脊釜”为主,马家浜文化则以“腰沿釜”为主。总之,两个文化发展到晚期阶段,有一种逐步融合的趋势。 上个世纪末在宁绍平原的西部边缘的杭州萧山湘湖村发现了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是不同于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又一浙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而且年代比河姆渡、马家浜更早1000年左右,大约距今8000年。跨湖桥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家养猪,有了轮制技术(比原有认为在仰韶中晚期出现早了2000年),有江南地区最早的彩陶,用火耕的方式种植水稻等等。可以说跨湖桥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也给了我们很多疑问,比如说跨湖桥遗址是毁于水灾,但其文化到哪去了,随着遗址一起消失了么?还有没有同时期同类型的其他遗址?那些看似年代较晚的经慢轮修整过的黑陶是怎么回事(这种晚期因素在附近地区根本不存在)?对跨湖桥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环太湖流域:有前后相承袭的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江淮地区:江苏和安徽的长江以北与淮河以南的长江下游平原,主要有两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即以江苏海安青墩遗址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青墩文化”和以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薛家岗文化”。前者分布于江苏的江淮地区,后者分布于安徽的江淮地区。 青墩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大致相当于马家浜、崧泽和良渚。 薛家岗文化可分为四期,第一至第三期,大体相当于马家浜文化中、晚期,北阴阳营的下文化层。第四期则相当于良渚文化中期、龙山文化时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良渚古城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里是良渚文化的中心 , 使这里成为实证中华文明5千年历史的一处圣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距今5500—4500年前长江下游的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中心在杭州附近的良渚一带,这是一个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的超大型聚落。良渚文化还以琳琅满目的精美玉器而闻名于世。其玉器制作极为发达,器形多种多样,而且各具不同功能,形态和功能直到后世的商周时期还保存下来,成为重要的国家礼器。 福 泉 山 的 玉 敛 葬 大 墓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文明的酝酿起源 距今5000—4000年前是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龙山文化最发达,分布也最广,所以学术界一般称为龙山时代。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各地文化展开了更高层次的竞争发展,使各自的区域特征更加系统与成熟,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化成就。与此同时,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也进一步增强,经历了新一轮的文化整合,一些发展快的地区率先出现了国家或原始国家,开始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河南古城寨 湖北石家河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陶寺遗址的大墓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陶寺遗址出土陶器表面的文字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海岱龙山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海岱龙山文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距今8000-4000年 中国文化区域景观变迁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