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之發現: 知性之邏輯的性格與存有論的性格 (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新碩一 陳俐妏. 讓心靈回歸身體 認知科學 心靈本來就是依 附在 身體 的 思想是最不被意 識得到的 抽象的概念絕大 部分是譬喻的 西方傳統哲學語言 學 心靈與身體可分離 概念都是有意識的 (conscious) 、非肉 身體驗 (disembodied)
Advertisements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報告人:海巡署政風處 王筱妮.
第二章 食品质量管理的工 具与方法.
第 八 章 菸、酒、檳榔及物質濫用常用的戒除方法.
第五章 創業計畫書.
结 缔 组 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五組 組員:廖俊明、田景文、陳坤利、鄭可萱、張東銘、劉俊麟、廖佩茹、張家誠
第5章 研究設計 本章的學習主題 1.研究設計的意義與目的 2.主要研究設計的類別 3.探索性研究、敘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 4.紮根理論
電視新聞製作-第三週 時事新聞報導結構及企劃.
求 职 礼 仪.
逻 辑 学 主讲:李贤军.
Ch04 研究程序.
第5章 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利润表的格式与结构 利润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利润表费用类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利润质量分析
逻辑学导论 主讲人:熊明辉教授.
美菰林女性外阴护理 生产设备购置 创业者姓名:石拥军 电话: 微信:
2013 澎湖自助旅行講座 澎湖,其實就是一片海洋 主辦:沿著菊島旅行 協辦: 台北澎湖同鄉會、台中澎湖同鄉會、高雄澎湖同鄉會
史上最賣座動漫-海賊王 3/19/ 張依琳.
官二代与富二代 黄士通 程敏怡 张雯英 陈嘉棉
金字塔决策交易系统
第六組 組員:496B0914張鈺琦 雷佳琪 梁晴渝 496B0909廖昱棋 496B0076林彥宇
知識表徵 「知識表徵」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的定義為:「在我們的長期記憶與工作記憶中,訊息如何呈現的方式」。 知識的形式的二大類為敘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與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敘述性知識是指瞭解事件本身的知識,是有關事實、理論、事件及物體的知識。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高一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育科学学院03级教育技术2班 刘文平.
软件测试技术 主讲教师:冯书晶 珍惜时间,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小组社会工作 —过程 1.
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報告 -面積 報告人:陳 瑛 學號: 報告日期:91年10月14日.
第三节 预付账款.
第三节 词类(下) 虚词概说 一、什么是虚词 二、虚词的共同特点: 三、学习和研究方法: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讚美得勝的生活 張譽騰傳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 广东省中医院 2003年4月.
第6章、動畫媒體.
不動產估價.
表達技巧.
邏輯方法.
什么是京剧? 它是一门音乐、舞蹈、艺术和杂技的综 合艺术。是中国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戏剧。
我 读 书 我 快 乐 五(2)中队读书活动主题班会.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2-2 力矩與力矩原理 2-3 力偶 2-4 自由體圖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與平衡 影片連結.
命 题 # 判 断 复合命题. 命 题 # 判 断 复合命题 一、复合命题概述 1.定义 复合命题(compound proposition) ,就是以命题作为直接构成成分的命题,或者,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 例如: ① 并非所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都是作案人; ② 张××是法官,并且,张××是中共党员;
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兒童心理學家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 國一乙 S 李千昀
第1章 基础:逻辑和证明 1.1 命题逻辑.
第七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标 理解统计指数含义和种作用 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掌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第一節 管理幅度 第二節 組織型態 第三節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Second Law.
Chapter 4 研究問題及研究假設.
102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
第2章 科學方法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學習主題 1.科學與研究的關係 2.科學的種類 3.科學的推理模式—演繹法與歸納法 4.理論的意義與由來 5.觀察—事實的意義 6.概念、構念、定義與變項的意義 7.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的意義 8.理論與模型的意義 企業研究方法第2章.
Ch5 现代企业营销管理 主讲教师:朱春红
第三节 教师期望的测量 1’56’23‘.
讓孩子 走出哀傷… 社區生死教育資料 (二)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行為健康教研中心 21/05/2008.
让孩子 走出哀伤… 社区生死教育资料 (二)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行为健康教研中心 21/05/2008.
Unit 2 命題與論證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解题思维中的金钥匙 主讲人:马立丽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
「與校長有約」 with普二速
知識管理 第二章 本體論為基礎的知識.
中国教学科研文献保障系统 (万方数据资源)
探究高考新题型-阅读填空题 Welcome! 制作、授课:汉寿一中曾菊珍.
第十一章  預測.
99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教師正向管教工作坊研習
思維方法 課程網頁: 第三週: 基本概念Ⅰ:語句與論證、演繹與歸納.
靠主喜乐 腓立比书 4:4-7 7/12/2015,CCMC.
當代 藝術 賞析 觀念藝術 Concept Art.
社会研究方法   第11讲:案例研究  .
第六章 磁介质.
Economic Anthropology: An Undisciplined Discipline
第二章 应变分析 1. 应变张量的引入 1.1 位移矢量与位移梯度矢量 物体的变形使用位移来表示 P点的位移设为u 由线段PQ的形变引出
简报1: 如何分析一个论证 1.
 未決定的對象與 決定了的對象(下) 作者:牟宗三.
第六章 波 6-1 波速、頻率與波長 6-2 波的特性 6-3 都卜勒效應 6-4 光 6-5 電磁波
一 什麼是邏輯? 英文為Logic,是研究使人正確思考的一門學科。 邏輯與思考方法的關係:兩者其實是同實而異名。 Logic一詞的中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範疇之發現: 知性之邏輯的性格與存有論的性格 (上) 牟宗三 主講 林清臣 記錄

由知性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先驗概念來決定對象,決定感性給我們的現象。決定感性給我們的現象。我們怎麼來發現這些先驗概念?以什麼作線索呢?由普通邏輯中的判斷作線索。傳統的講法,判斷分成四類,每類下有三目,故共有十二種判斷,不過那只是邏輯中的判斷。每一判斷皆由邏輯字而構成。由這些邏輯字作線索,可以引到先驗概念即範疇。

譬如說由量的判斷有三種:全稱,特稱(偏稱),單稱等,構成全稱判斷的邏輯字為一切(all),特稱的為有些(some),單稱的為一個(a,an)。一切,有些,一個這些都是屬於量的邏輯字,這些邏輯字不一定與存在有牽連,而完全是我們邏輯思考中的運用,此完全是我們邏輯思考中的運用,此完全是虛的,與所述的對象無關。由此等邏輯字,通過一超越的原則,可以引申出知性中的先驗概念,康德稱為範疇,也即純粹概念(pure concept)。

由全稱判斷引申出「總體性」(totality),由特稱判斷引申出「眾多性」(plurarity),由單稱判斷引申出「單一性」(singularity),這些是量方面的範疇,即總體、眾多、單一、簡稱一、多、總。這些量方面的範疇,先驗概念,一定涉及對象,對對象有所決定,決定的是其量方面的普遍性相。每一個東西都有量的一面,決定「對象之量」的範疇,以哲學詞語言之,即為存有論的概念(ontological concept)之屬於量者。這些是實的,此不能當作邏輯字看,邏輯字是虛的。我們知道外在的對象大體有量、質、關係等三方面的性質,這些都是存有論的概念所決定的。

質方面的邏輯判斷有肯定、否定、無定等。肯定命題的邏輯字為「是」, 否定命題的為「不是」,無定命題的為是「非a」(負a)。與之相對的範疇,也即引出來的先驗概念,為實在性(reality)、虛無性(negation,nothing)、限制性(limitation)三概念。限制性代表一個由實在與虛無之間所成的存在之限制。此三種存有論的概念,對對象之「質」有所決定。

第三種為係方面的,這方面的邏輯判斷有主謂、條件、析取等三種命題。由主謂的謂述命題(亦稱定然命題)引發「本體屬性」的範疇。主詞(subject),謂詞(predicate)為邏輯字,邏輯字只是構造句法的方便字。但由主詞引發到本體(substance),本體為存有論的概念,有本體就有屬性(attribute),謂詞與屬性又不太一樣,但兩者常相呼應,吾人言本體一定有屬於本體的東西。

條件命題(conditional proposition),其式為如果…則(if …then),也稱假然命題。「如果則」為最重要之邏輯字,由「如果…則」之邏輯字引發到因果性(causality)之存有論概念。還有析取命題(either…or),亦稱選替命題,由此引發「交亙性」之存有論概念。除以上量、質、關係三類外,還有一類名曰程態判斷,此即或然,實然,確然,由此而引申出可能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必然與偶然三種程態範疇,此則與前三類不同層次。

茲把此四類整理列表如下:

要了解邏輯字與存有論概念之不同,例如主謂式命題,不管其主詞謂詞的內容,只管主詞謂詞的關係形式,由此引發本體與屬性之範疇。本體意即不管是什麼東西它後面總有基體(substance,substratum)來支持,在外部現象界大體是物質本體(material substance)。其次如條件關係命題的「如果…則」(if…then),這個邏輯字對對象方面沒有態度,把其內容完全抽掉,而回到思想運用的程序或方式本身,由此而構成純形式的推理,這就是形式邏輯(formal logic)。

這種發展是一了不起的大事,還要高度的抽象思考。由亞里士多德開始,西方人在此方面很有成就而達到很高的境界。中國人在這方面很差,因為要了解這些要有抽象的頭腦,中國人在此方面的興趣不高,因中國人的思考大體是取具體的方式。形式邏輯看起來枯燥無味,好像沒有什麼道理。其實大有道理。

由條件if…then之if這邏輯字而引發存有論的概念cause(原因),由then引發effect(結果)。但在邏輯中之if只指表一個根據(ground)或理由(reason),then 則指表一個歸結(consequence),故if…then之間的關係為根據歸結(ground-consequence)之邏輯關係,亦稱「因故關係」;而由此引發原因與結果之存有論的概念,這卻是指表一物理的關係或事實的關係(physical or factural relation)。這兩種關係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分別對我們的思考很有幫助。

「如果…則…」,如果有什麼,則有什麼,此只表示「如…則」之邏輯關係,而如果的成立不成立是另一個問題。這種詞語在中國的經典常常出現。如莊子就有許多這一類的話,秋水篇中:「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人觀之,自貴而相賤;自大觀之,天地莫不大;自小觀之,天地莫不小。」這「觀」字就相當於假然或條件命題,究竟取不取這觀點則不管,因這只表示邏輯關係而非表示事實關係。

至於因果關係則為原因與結果間之物理事實關係,例如「吃砒霜則死」是因果關係,有吃砒霜之行動,砒霜就產生致人於死之結果。那砒霜有一種力量可以致人於死。還有潑水熄火之因果關係,潑了水,水就有消滅火的力量,此為物理關係,而與邏輯的假然條件的關係完全不同,故因果關係或因果概念為涉及存在的存有論之概念。

還有either…or,p or q (或p或q)中之「或」字也是符號邏輯中最重要的邏輯字。以「or」連接起來就表示兩個東西可以共在,此稱為析取(disjunction)。p or q之邏輯關係有三個真假可能:pq同真,p假而q真,p真而q假。但不能有pq同假。析取本身的意義總是有這三個可能,此稱為相容的(不矛盾的)析取。但有時兩端相矛盾者亦可對之說或此或彼,此則只有p真q假,p假q真,但不能有pq同真或pq同假,如對A與O兩者或E與I兩者說「或」即是如此,此則為矛盾的(不相容的)析取。

但只就析取本身而言,則總是相容的析取。又「與」(and)字表示絜和(conjunction),其真假可能只有一個,必須兩個同真並存,不能拆開,但p or q是表示兩者可以拆開而不連在一起。因此由析取關係可以引發「交互」這個概念,由交互決定共在(coexistence),互相共在而成一團是由「交互」這個範疇而來的,無此範疇,「世界」的概念就不能成立。

如上所舉的例子,由形式邏輯的邏輯字而引發存有論的概念,這些概念對對象有所事事,因為要決定對象,故稱之為存有論的概念。西方傳統之存有論的內容大都討論這些,如本體、屬性、時間、空間等。但康德把其分成感性與知性兩層。時間空間歸為感性的形式,而存有論的概念則歸屬于知性,康德就是對傳統的存有論所討論的那些概念,經過一番批判與整理,而發現其出生地就在知性。

關係方面引發本體屬性,因果,交互這三個範疇,其中最重要的是因果範疇,因為康德之目的乃為了答覆休謨對因果律的懷疑而來,康德費了那麼大的工夫來建立範疇的系統,其注重點即在解答因果問題。

第四類的程態範疇也根據邏輯中程態命題即表示或然、實然、確然的命題而來。由邏輯程態判斷中之或然、實然,與確然變成存有論的概念,即為「可能不可能」,「存在不存在」,以及「必然與偶然」,此六個通稱程態範疇。此屬于程態之範疇是對于知識判斷之係詞(copula)有所評估,對對象本身之內容無所涉及。與前三類不一樣,層次不同,性質也較特殊,為更高一層,更虛一層的範疇。

故康德之十二個範疇嚴格講只有九個,量三個,質三個,關係三個,而最重要的是因果範疇,因其主要目的乃為了解答因果問題。這些存有論的概念是知性本身所提供,不能由經驗而來,若由經驗而來就不能稱為純粹概念(pure concept)或先驗的概念(apriori concept),此已由休謨告訴我們,由經驗都不能證明因果律,原因與結果乃由我們的想像加上去的。我們看不到一個東西叫做原因。原因依羅素為描述詞(descriptive term),而不是指物詞,只是描述一種狀態,如生死。

不像杯子那樣是指物詞,生死不是指物詞,因沒有一個東西叫生或死。故維特根什坦說過一句很漂亮的話:人天天怕死,但其實沒有人過過死。我們都是過著生活,不是過著死。既沒有過過死,則怕死嚴格說來是沒有對象可怕的。「死」不是指物名,乃是描寫一種狀態。如此這般的狀態,我們把它總起來,姑妄言之日生日死。姑妄言之,康德正式說這是我們的思想加上去的,綜合上去的,並不能由諸狀態概念分析出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