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與多元評量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黃嘉勝教授 101/05/23
引言1 「受教育,也是要學習視覺上的知識能力,也就是對於眼睛所見的事物,要能了解其歷史文化背景,做出審美與意涵的判斷,從各種景象中區別好壞真偽,並且能夠正確解讀其他文化族群的訊息,尋求人類共同的特性。」 (前J. Paul Getty 信託基金理事長Harold Williams )
引言2 然而,台灣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卻很少受到應有的重視。探討藝術教育不受重視的原因,其中一個因素是過去藝術一直被視為「軟性」科目。也就是說,藝術探討的是人類的情感、情緒。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做為學生表達自我創意的管道,因此學生的藝術品無法像數學、語言等科目進行量化、客觀的評量。 一般人都忽略了學習藝術其實需要高層次的學科和分析技巧,更遑論對視覺藝術和音樂傑作毫無認識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受過教育。事實上這只是更加深了一個錯誤觀念,以為藝術是上層精英份子的專利。台灣目前已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正式納入全國教育目標,與科學、數學、語文、社會學科等同受重視。 (郭禎祥,2002)
當前視覺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1 多元價值取向、台灣視覺文化、人文與生命關懷、及科技與生活的運用等成為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議題。創意表達、多元智能、多元文化、為生活而藝術、社區本位、以至於視覺文化等各種典範的互動、折衝與並置,形成各地域開放繽紛的局面(呂燕卿,2008)。
當前視覺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2 後現代藝術教育(Postmodern art education)、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多元文化藝術教育(multi-cultural art education)等。這些文化論題的探討,對國內的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具有正面參考之價值(葉玉珠,2005)。
視覺藝術教育的實際作為 可秉持以下四個大原則:(郭禎祥,2002) (1)社區特質與全球觀:自我認同與定位的釐清與瞭解,有助於放眼國際,相輔相成。 (2)圍繞一個大觀念(big idea)研發議題,而非狹義的藝術風格形式:藝術教育的學習,以廣泛式的網狀學習為導向,而非點狀式的藝術風格學習。 (3)內化的瞭解,不是侷限在視覺性的思維:要將影像的力量與意義結合完整的知識脈絡,做全面性具有文化內涵的思考,並融會貫通成為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經由視覺去接受事物。 (4)藝術教師要增進個人多方面的能力:藝術教師要學習更多的技能與專業,在學校的統整教學中,扮演主軸的領導角色,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課程。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特色的學校 1.慈心華德福實驗小學 2.磊川華德福實驗小學 3.苗栗縣全人中學 4.花蓮縣西寶國小 5.台南市西門國小 6.台南市復興國中 123456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的模式 (一)社區取向 課程設計模式 (二)達竿(TACAM) 課程統整設計模式
社區取向課程設計模式內涵 abc
達竿(TACAM)課程統整設計模式內涵 def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的案例 1. 文化勇士:排灣族文化的保存與再生 之統整課程設計 2.蝴蝶蝴蝶真美麗之統整課程設計 3.火車快飛之統整課程設計 4.社區藝術地圖之統整課程設計
當代教學評量之趨勢 1、動態化(dynamic assessment) 2、真實化 (authentic assessment) 3、多元化 (multiple assessment) 4、適性化 (adaptive assessment) 美勞科教學評量(呂燕卿) 藝術教學評量 (陳瓊花)、 作品評量
動態評量的定義 1.強調評量過程中,配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的給予必要的協助,以引導學生成功的解題(莊麗娟,2001)。 2.又稱協助式評量,即在活動進行中,允許給學生提供暗示、線索及協助,以便獲得學生「最大可能操作水準」的資訊(邱上真,1996) 3.教師可以以「 測驗-介入-再測驗」的形式來進行持續性學習歷程的評量(陳進福,1997)。 4.強調教師在評量過程中與學生有互動的過程,主要不在鑑定受試者能力等級,也不在評估他們在某個領域的精熟程度,而是希望評量學生改變的潛能,教學者提供有意義的互動與回饋教學,幫助學生表現最大的潛能,著重個別的學習歷程,並結合評量-教學-再評量的方式,評估學生潛能。
動態評量的特性 1.強調認知能力的可變性,智力是可以改變增 長的。 2.重視歷程導向的評量,重視學習者如何學的問題。 3.評量者與被評量者是互動的關係,彼此進行雙向溝通。 4.動態評量結合教學與評量,直接檢視學生對教學的反應,評估學生的學習潛能。
實作評量常見的類型 1.評定量表 2.檢核表 3.軼事記錄 4.口語評量 5.檔案評量 6.遊戲化評量 7.學習單
評定量表的特色 1.可分成:數字評定量表、圖示評定量表、描述圖表評定量表。 2.可分成:過程評量(評量內涵詳細描述供對照)及結果評量(分5-7等級)。 3.易造成個人偏見(只評少數幾個等級)、月暈效應(印象影響評分)、及邏輯錯誤(將無關連之特質混淆,如智力與成就)。
評定量表的有效應用 評定特質應有教育意義。 評量的學習結果應呼應評量的目的。 評定特質應可直接觀察。 清楚定義量表的特質與觀點。 選擇最適合的評量目標、內涵與程序。 評定等級最好在3-7個,且有適切註解。 結果評量時,一次只評量一項實作項目。 最好不知學生姓名。 若為長期評量結果,應整合數個觀察者的結果。
檢核表 適用於動作過程、操作程序或解題歷程。 只評定有無達成預定目標。 編定時要確立評量目的、條列出行為或技能標準、擬定指導語、及編輯檢核表。 計分時可呈現總分、整體等級、或各個檢核項目的對錯。
檢核表的有效應用 明確敘述評定行為的每一項具體動作。 明確界定共同錯誤的動作,並加列在圖表上。 依出現順序排列擬評定的正確動作。 設計簡易且易於記錄的表格。 宜兼顧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評量。 有詳細使用說明。 必要時辦理研習,協助適切善用檢核表。
軼事記錄 是教師觀察學生日常生活表現,詳細寫下重要而有意義的偶發個人事件和行為的記錄。 記錄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姓名、觀察地點、觀察日期及時間、觀察者、事件發生過程、教師對此事件的解釋等。
軼事記錄的有效應用 事先決定擬觀察的行為,並對異常行為提高警覺。 分析與避免觀察記錄引起的偏見。 詳細記錄有意義行為的情境資料。 儘可能在事件發生後立即記錄。 記錄事件力求簡單明確。 事件描述與解釋必須分開記錄。 正、負面行為事件均應記錄。 推論學生行為時應收集足夠軼事資料。 記錄前應有充分練習的機會。
口語評量 1.口試— 總結性評量,如演講、辯 論、經驗分享、口頭報告等。 2.問問題—形成性評量,是教學過程中 師生的互動模式。
口語評量的有效應用 口語表達須與教學目標相關。 避免廣泛、模糊的題目。 使用直接簡單的問題。 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回答。 候答態度應和藹,避免給學生壓力。 審慎衡量運用時機。 事前建立客觀的口試評量標準。 事先讓學生了解口試程序與評量標準。 聘請二位以上受過訓練人員擔任口試主試。
檔案評量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畫,讓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收集、組織與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與成長情形的記錄資料。 它具有:目標化、歷程化、組織化、多元化、個別化、內省化、及整合化之功能。
檔案評量應具備的條件 1.有目的收集學生作品。 2.收集過程的內容及選擇、評定標準都要有學生的參與。 3.收入的內容多樣性,並且可以反應學生學習、努力、成果。 4.包含學生自評、及家長回饋的部分。
檔案評量的有效應用 必須與教學相結合。 應與其他評量方式並行。 應實施多次、階段的協助或省思。 應顧及可使用資源與學生背景差異。 應採漸進式、引導式模式。 若用之於正式評鑑,應力求信效度的建立。
遊戲化評量 讓學生參與遊戲、身歷其境,以取代呆板的紙筆測驗或其他評量方式。 對語文程度較低、語言能力表達較弱、或低年級生尤其有效。 常見有:過關評量、分站評量、踩地雷、猜猜看、填空高手等。
遊戲化評量的有效應用 遊戲不可與教學目標脫節。 以安全為最重要原則。 擬定嚴謹實施計畫,且執行要確實並用心檢討。 因年齡不同,選用其適合的活動。 考慮學校、家庭與學生之溝通與分工合作。
遊戲化評量的有效應用 說明以在室內或書面資料為主,輔以戶外或口頭說明。 活動單設計力求美觀大方。 辦理協助活動者或評量者的行前講習。 教師或協助者宜事前模擬遊戲。 循序漸進、累積經驗、並自我增強。
學習單之應用 引導性學習單 比較性學習單 階段性學習單 重點性學習單 遊戲性學習單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評量的案例 1.國小一年級視覺藝術黏土教學之行動 研究 2.建構國小學生紀錄片製作歷程教學模 式內涵之行動研究 3.部落格融入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課程 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 4.開啟關懷自然的心眼-兒童自然生態攝 影教學之行動研究 5.東興國小教學及評量範例
教學設計格式 仁美國小-有禮真好 活水集教學計畫書--僑孝國小 「擁抱梵谷-探索生命的調色盤」 統整課程 ※101年度雲林縣藝文領域多元評量工作坊 教學設計格式
結語1 藝術教師如果希望教室是一個反省思考的地方,任何問題、意見、價值都能自由的表達,那就必須教導跨文化(intercultural)的觀念,打開學生的心胸,認識教室以外的廣大世界。新世紀的藝術教育需要著重在影像的力量與全球觀的思維上,藉由社區取向的定位與多元文化的體認,達到新世紀全人教育的基礎,讓我們期許所有的藝術及教育工作者,以一個嶄新的宏觀視野,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讓新世紀的藝術教育領導教育改革,幫助下一代有更完整的人文學習與成長過程,將來對社會、國家之文化建樹有更多的貢獻 (郭禎祥,2002)。
結語2 評量的方式深深的影響著學生可以學到什麼,千萬不要只用一種測驗來決定一個學生表現的好壞,評量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與鼓勵學生學習,評量也可以找到學生的強勢弱勢能力,而使學生的優點變為目標。評量不應只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比較,還應該強調學生之間良性互動的關係;不一定要和他人比較,評量應該幫助學生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並成長,評量的結果不是告訴孩子你不是畫圖的料或是你的水彩不行水墨要加強。每個孩子有不同的能力,容許他選擇對自己有利或有把握的方式呈現自己,所以教師設計讓孩子展現成果的作業時,要儘可能讓學生有不同面貌的展現機會。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