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4月答疑 ——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与基本操作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与基本操作 1.4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6 信息高速公路与金字工程 1.7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 1.1.1 计算机发展历程 1946年2月,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在同年,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Neumann,John von)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思想,这一卓越的思想为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已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要点是: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应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中应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2. 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称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作为编程语言,应用范围主要是科学计算。其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开始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应用范围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了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出现了微型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断完善,出现了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层出不穷,逐步形成软件产业。
3.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4位机)。 第二阶段是1974~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16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到上千亿次,是人工和传统运算工具所无法比拟的,高速运算是计算机的一个基本特征。 2.精确度高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计算机在进行数值运算时能够达到很高的精度,可以精确到十几位到几十位有效数字,计算机的高精确度使得它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物理等尖端科学领域。
3.具有很强的存储(记忆)功能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使得计算机具有了很强的记忆能力。 4.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计算机内部是按照布尔代数进行运算的,布尔代数也就是逻辑代数,所以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也可进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因此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 5.自动执行功能 计算机在进行计算、事务管理中,人只需要事先将编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发布执行指令,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1.1.3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功能 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技术
1.1.4 计算机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规模和性能,可以将计算机分为以下几类: 1.巨型计算机 运算速度在每秒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可称为巨型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规模和性能,可以将计算机分为以下几类: 1.巨型计算机 运算速度在每秒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可称为巨型计算机。 2. 大型计算机 运算速度在每秒几千万次以上的计算机为大型计算机。 3. 中型计算机 运算速度在每秒百万次以上千万次以下的计算机为中型计算机,与大型计算机的区别不甚明显,通常用在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重点理工科院校。
4. 小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在每秒几百万次左右 5.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PC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机器之间的差别越来越不明显。近几年的高档微机,其速度、性能甚至超过了前几年的小型计算机。 6.工作站 工作站实际上是一台高档微机。它的运算速度通常比微机快,配有大容量的存储器和大屏幕显示器,并有较强的网络通信功能。它主要用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领域。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1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面分别简述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1. 运算器 又名“算术逻辑部件”,简称“逻辑部件ALU ( Arithmatic Logic Unit)”。它是实现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行的实际执行部件。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逻辑运算则是指因果关系判断的非数值运算。运算器的核心部件就是加法器和高速寄存器,前者用于实施运算,后者用于存放参加运算的各类数据和运算结果。
2.控制器 控制器是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也是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按时序协调操作的部件。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连续地工作就是依靠控制器的统一指挥。控制器通常是由一套复杂的电子电路组成,现在普遍采用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控制器与运算器都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的芯片中,形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心脏。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3.存储器 一般是指内部存储器,或称“主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数据。内部存储器通常由许许多多的记忆单元组成,各种数据存放在这一个个存储单元中,当需要存入或取出时,可通过该数据所在单元的地址对该数据进行访问。 内部存储器按其存储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三种。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收外界信息的设备,人们利用它送入程序、数据和各种信息。输入设备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即:输入接口电路和输入装置。输入接口电路是输入设备中将输入装置(外设的一类)与主机相连的部件,如键盘、鼠标接口,通常集成于计算机主板上。也就是说输入装置一般必须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挂接在计算机上才能使用。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当然就是键盘和鼠标了,扫描仪也是输入设备,现在还有一种用于手写输入的手写光电笔也属于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的功能与上面所介绍的“输入设备”相反,它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或中间结果以某种人们可以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功能与上面所介绍的“输入设备”相反,它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或中间结果以某种人们可以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 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一样,也包括两个部分,即输出接口电路和输出装置。输出接口电路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输出设备的,如显卡是用来连接显示器这样一种输出设备的,声卡可以连接主机与音箱之类的输出设备;打印机接口则是用来连接打印机与主机系统的。输出装置就是上面所说的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绘图仪等。
1.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基本概念: 软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三部分内容组成。 程序:是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 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自动而连续地完成预定的操作,就是运行特定程序的结果。计算机程序通常是由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编制程序的工作称为程序设计。 数据:指各种信息集合,数值的与非数值的。 文档:用自然语言(汉语或英语)对程序进行描述的文本称为文档。
计算机软件系统: 1. 系统软件 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及服务性程序。核心是: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各种服务性程序。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大型程序,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并提供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操作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计算机的机型可以分为大型机、 中、小型机和微型机操作系统;按计算机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用户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照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来对操作系统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操作系统,例如,微机操作系统、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微机操作系统当前主流是Microsoft公司的DOS(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和Windows(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2) 语言处理程序 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编写,能够直接被机器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翻译就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因而执行速度快。它的缺点是不易书写和阅读,直观性差(全是0和1的数字),在使用时难记、易出错,且针对具体机型,局限性大。 汇编语言是用能够反映指令功能的助记符来表示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即符号化了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比机器语言易于书写和修改,主要的缺点是因为采用了大量的助记符,所以记忆和掌握起来仍然比较困难。 高级语言是用不依赖于机器的指令形式表达操作意图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的表示方式更接近于人类的自然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是:相对于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运行速度较慢,但是它易于书写和修改,而且容易被人们掌握。人们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语言、FORTRAN、PASCAL语言、C语言等。
由于计算机只能直接识别执行机器语言,因此对于汇编语言或是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是不能立即执行的,需要经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代码。把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的过程,称之为汇编,完成此项工作的软件称之为汇编程序。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的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执行。这种翻译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编译是先整段地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然后执行。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处理占据很大比例,对于大量的数据如何存储、利用和管理,如何使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数据资源,是数据处理必须解决的问题,6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 (4) 网络系统软件 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信、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为:网络硬件、网络拓扑结构、传输控制协议以及网络软件。网络软件主要指的是网络操作系统。 (5) 其他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中还包括一些服务性程序,便于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或购买的软件,因此应用软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或某一特定的需要。前面介绍的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就是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的。 应用软件的丰富与否、质量好坏,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与实际经济效益。
1.2.3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相互作用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而是要相互结合才行。计算机硬件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许多硬件都需要有软件的支持才能正确发挥作用,这就是硬件的“驱动程序”。 所有软件都需先安装一个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后,其它软件才能进行安装,操作系统是整个计算机软件发挥作用的平台。 应用软件的安装原则上没有先后次序规定,但要注意的是它要与相应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版本相一致,
1.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与基本操作 1.3.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微机的宏观结构
微机的微观(总线)结构
1.主机 微机的主机箱内一般安装着系统主板(包括CPU和内存等)、外存(软盘、硬盘和光盘)、总线扩展槽、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显示适配卡、打印适配卡、声音卡、视频卡和Modem卡)等。 (1) CPU CPU是硬件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芯片决定了计算机的档次。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字长和主频。 字长(位):CPU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长度。字长越长,性能越强。PC机的字长,已由8088的准16位(运算用16位,I/O用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 主频(Mhz):CPU工作的时钟频率。主频越高处理数据速度越快。
(2) 内存 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也简称主存。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可被CPU访问,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容量较小,价格也较高。内存储器目前大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按功能分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两类。 只读存储器:用于存放内容不变的信息,在机器出厂时就已装入。ROM的特点是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内容仍存在。一般固化在ROM中的是机器的自检程序、初始化程序、基本输入输出设备的驱动程序等。
随机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RAM的特点是其中存入的内容可随时读出写入,断电后,RAM中的内容全部丢失。计算机中直接与CPU打交道的程序和数据都是存放在RAM中,因此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指的就是RAM。RAM又分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两类。内存容量是计算机性能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内存越大,“记忆”能力越强,程序运行的速度也越快。RAM的容量已从早期的640KB,逐步发展到8MB、64MB,再到目前的128MB、256MB。高档机可达到512MB,甚至更大。
2.外存 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也简称外存、辅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它不能直接被CPU访问,但它可以与内存成批交换信息,即外存中的信息只有被调入内存才能被CPU访问。外存相对于内存而言,其特点是:存取速度较慢,但存储容量大,价格较低,信息不会因掉电而丢失。 目前最常用的外存有软盘、硬盘和光盘。
(1) 软盘 软盘是由表面涂有一层磁性材料的塑料圆盘制成,使用时需要插入软盘驱动器。软盘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软盘按直径的大小分为5.25英寸和3.5英寸(简称5″和3″),按存储密度分为低密度和高密度,按存储面分为单面和双面。
每张软盘的表面上包含许多同心圆,每一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磁道的编号从最外层以0开始(第0 道),依次为1、2、3……每个磁道平均划分为若干弧段,每个弧段称为一个扇区,每个扇区放512个字节。数据在磁盘上是按磁道和扇区来存放的。存储器可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常用的存储容量单位还有KB、MB、GB,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Byte=8bit(二进制位) 1KB=210B 1MB=220B 1GB=230B 一张软盘的存储容量为: 存储容量=面数×磁道数×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512) 存储容量=2×80×18×512=1440×210B≈1.44×220B≈1.44MB
(2) 硬盘 硬盘是至今最重要的外存储器,它由一组同样大小、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圆盘片环绕一个共同的轴心组成。相对于软盘而言,硬盘具有磁盘容量大、存取速度快、可靠性高、每兆字节成本低等优点。 硬盘一般都封装在一个金属盒子里,固定在主机箱内,因而它不能像软盘那样随时放入和拿出,不便携带。同时硬盘内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采用了密封型空气循环方式和空气过滤装置,不得任意拆卸。 硬盘在出厂后必须经过以下3步基本操作才能使用:第1步是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 ;第2 步是对硬盘进行分区;第3步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
(3) 光盘 光盘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辅助存储器,可以存放各种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数字信息,而且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容量大、易长期保存等优点,是多媒体技术获得迅速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盘系统由光盘盘片和光盘驱动器组成,如图1.8所示。光盘盘片由聚碳酸脂(PC)注塑而成,表面有无数个微小的凹坑,代表着所记录的信息,有关数据就记录存储在由内向外的带凹坑和非凹坑组成的螺旋型路径上。相邻路径间距离为1.5微米,密度很大,因此它具有极大的存储容量,一张CD–ROM光盘可以存储650MB的数据。
光盘和光盘驱动器
光盘盘片有3种类型:只读型光盘(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即CD–ROM)、只写一次型光盘(Write Once, Read Many,缩写为WORM)和可擦写型光盘(Rewriteable)。目前常用的光盘是CD–ROM,顾名思义,只能从这类光盘上读取信息,而不能改变其内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激光唱片(CD–Digital Andio ,即CD–DA)、影碟(Video CD,即VCD)、游戏盘、数据盘等均属CD–ROM。 光盘驱动器读取光盘是根据激光束照射到带凹坑的光盘上,反射光的强弱不同而由光电检测电路读取光盘上的信息。光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提高很快,从最早的单倍速(传输速率为150KB/s),到2倍速、4倍速、6倍速、8倍速、10倍速、12倍速、18倍速,目前一般的标准配置为32倍速、40倍速。
(4) 可移动硬盘与U盘 移动硬盘主要指采用计算机外设标准接(USB/IEEE1394)的硬盘,如图1.9所示。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大容量存储系统,它有许多出色的特性:容量大,单位存储成本低,速度快,兼容性好。 USB硬盘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一般采用玻璃盘片和巨阻磁头,并且在盘体上精密设计了专有的防震、防静电保护膜,提高了抗震能力、防尘能力和传输速度,不用担心锐物、灰尘、高温或磁场等对USB硬盘造成伤害。
U盘是一种基于USB接口的无需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活动盘,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数据交换。U盘体积非常小,容量比软盘大很多(目前一般为8MB~512MB,最高达2GB),如图1.10所示。它不需要驱动器,无外接电源,使用简便,即插即用,带电插拔;存取速度快,约为软盘速度的15倍;可靠性好,可擦写达百万次,数据可保存10年以上;采用USB接口,并可带密码保护功能。
(5) 扩展槽和总线 系统板上一般有5~8个扩展槽,用于插入各种接口板(适配器)。这些扩展槽与主板上的系统总线相连,任何接口板插入扩展槽后,就可通过系统总线与CPU连接。 总线是一组连接CPU、内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公共信号线,用来沟通所有部件之间信息的流通。根据传输方式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按照体系结构总线又有ISA总线、MCA总线、EISA总线、VESAVL总线和PCI总线。 (6)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I/O)是在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音频输入设备、视频输入设备等。 ① 键盘 3.输入/输出设备 (1) 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音频输入设备、视频输入设备等。 ① 键盘 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常用的键盘有101键、104键等,不同种类的键盘的键位分布基本一致,下面以标准104键键盘为例说明键盘的分区
标准104键盘
• 打字键区(主键盘区) 打字键区位于键盘的左下方,是键盘中最主要的区域,与普通英文打字机的键盘类似,其主要功能是输入文字和符号。包括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以及部分。系统控制键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系统控制键的作用: <Tab> 制表键。每按一次,光标向右移动8个字符位置。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每次移动的字符数可由用户规定。 <Capslock> 大小写转换 大小写转换键。控制<Capslock>灯的发亮或熄灭,<Capslock> 灯亮,表示大写状态,否则为小写状态。 <Ctrl> 控制功能键。这个键须与其他键同时组合使用,才能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Shift> 换档键(主键盘左右下方各一个,其功能一样)。主要用途: ① 同时按下<Shift>和具有上下档字符的键,上档符起作用; ② 用于大小写字母输入:当处于大写状态,同时按下<Shift>和字母键,输入小写字母;当处于小写状态,同时按下<Shift>和字母键,输入大写字母。 <Alt> 组合功能键。这个键须与其他键同时使用,才能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Space> 空格键(键盘下方最长的键)。按一下产生一个空格。 <Backspace> 或写为<←>,退格键。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左边的一个字符。 <Enter> 或写为<↙>,回车键。结束一行输入,光标到下一行。
• 功能键区 功能键区位于键盘的最上面一排,它们的作用如下分别是表所示: 用来中止某项操作。在有些编辑软件中,按一下此键,弹出系统菜单。 在不同的应用软件中,能够完成不同的功能。例如,在Windows下,按<F1>键可以查看选定对象的帮助信息,按<F10>键可以激活菜单栏等。 用于对屏幕进行硬拷贝,即打印屏幕键。在WindoWs中,按<Alt>+<PrintScreen>组合键可以将当前的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中。 滚屏幕状态和自锁状态。 暂停键。当屏幕在滚动显示某些信息时按下此键,可以暂停显示,直到按下任意键盘为止。如果同时按下<Ctrl>和<Pause>键,通常可以终止当前程序的运行。 <ESC> <F1-F12> <PrintScreen> <Scroll Lock> <Pause/Break>
• 编辑键区(光标控制键区) 编辑键区位于主键盘区与数字小键盘区的中间,用于光标定位和编辑操作。 • 编辑键区(光标控制键区) 编辑键区位于主键盘区与数字小键盘区的中间,用于光标定位和编辑操作。 <→> <←> <↑> <↓> <Home> <End> <Page Up> <Page Down> <Insert> <Delete> 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光标上移一行 光标下移一行 光标移到行首 光标移到行尾 光标移到上一页 光标移到下一页 插入/改写状态转换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
• 数字小键盘区(辅助键区) 数字小键盘区在键盘的右部,由数字、符号、数字锁定键<NumLock>以及<Enter>键组成。在每一个数字键上,都标有一个光标控制符。当按下数字锁定键后(使<NumLock>指示灯亮),按数字键表示输入数字。再次按下数字锁定键后(使<NumLock>指示灯灭),数字键用于移动光标。 ② 鼠标 鼠标器简称鼠标,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持式的输入设备,用来控制显示屏幕上光标移动位置和选择、移动显示屏幕上的内容。
按工作原理鼠标可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 机械式:鼠标下面有一个可以滚动的小球,当鼠标在平面上移动时,小球与平面摩擦转动,带动鼠标内的两个光盘转动,产生脉冲,测出X-Y方向的相对位移量,从而可反映出屏幕上鼠标的位置。机械式鼠标价格便宜,故障率较高,需要经常清洗。 光电式:鼠标下面有一个光电转换装置,需要一块专用取信号的垫板配合使用。鼠标在板上移动,鼠标下的光电转换装置根据从垫板上所取信号来确定光标位置。光电式鼠标故障较少,但价格较贵。 鼠标的按键一般采用2键(左、右)或3键(左、中、右)。各个按键所起的作用完全依赖于用户所用的软件,在不同的软件环境下,相同的按键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Windows等图形用户界面中最常使用的是左按键,一般用来作“选择”用。操作的时候,先移动鼠标使光标指向所要选择的内容,按下左键,然后再放开即可。
③ 扫描仪 扫描仪是图片输入的主要设备,把一幅画或一张照片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内,然后利用有关的软件编辑、显示或打印计算机内的图形。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DPI,即每英寸扫描所得到的像素点数)、灰度值或颜色数、幅面(A4,A3,A2等)和扫描速度。 ④ 音频输入设备 音频输入设备主要由话筒和音频卡(俗称声卡)组成,音频卡可采集声音,然后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压缩、存储,并提供各种音乐设备(收录机、摄影机、CD、合成器等)的数字接口。 ⑤ 视频输入设备 视频输入设备主要由视频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影机、录放像机、影碟机、电视机等)和视频卡组成,视频卡可将视频模拟信号进行捕获、编号、压缩、解压等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
(2)输出设备 ① 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输出设备。由监视器和显示控制适配器两部分组成,显示控制适配器又称为适配器或显示卡,不同类型的监视器应配备相应的显示卡。目前广泛使用的监视器是阴极射线管(CRT)监视器和液晶(LCD)监视器。后者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 显示器的尺寸有:12、14、15、17、20英寸等多种规格,显示器的色彩有单色和彩色两种,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有字符和图形两种。显示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分辨率,分辨率是在屏幕上横向和纵向像素的个数,例如某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该显示器在水平方向能显示1024个点,在垂直方向能显示768个点,整屏能显示1024×768个点,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② 打印机 打印机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又称点阵打印机),非击打式以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为代表。 ② 打印机 打印机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又称点阵打印机),非击打式以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为代表。 点阵针击打印机主要由走纸机构、打印头和色带等组成。打印头通常由24根针组成,通过这些针击打有颜色的带子在纸上便印出字符。点阵针击打印机价格便宜,但噪声大、字迹质量不高、针头易损坏。 喷墨打印机价格便宜、体积小、低噪声、打印质量高,但对纸张要求高、墨水的消耗量大,适于家庭购买。
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和电子照相技术的复合产物。它将计算机输出信号转换成静电磁信号,磁信号使磁粉吸附在纸上形成有色字符。激光打印机打印质量高,字符光滑美观,打印速度快,打印噪音小,但是价格稍高一些。 ③ 绘图仪 绘图仪是一种输出图形的硬拷贝设备。绘图仪在绘图软件的支持下可绘制出复杂、精确的图形,是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
1.3.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启动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在操作系统Windows控制下有三种启动的方式: ① 冷启动 1.3.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启动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在操作系统Windows控制下有三种启动的方式: ① 冷启动 指接通计算机电源的启动过程称为冷启动。 开机顺序:先外设,后主机 启动过程:主机接通电源后,系统进入ROM BIOS的自检(检查系统的主板、内存、键盘、软硬驱动器等设备情况),程序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接至进入Windows桌面。
② 热启动 在机器出现某种故障(死机、花屏、其他异常情况)。热启动方法是: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键,计算机将重新引导操作系统。 ③ 复位启动(Reset) 在机器出现某种故障(死机、花屏、其他异常情况)。复位启动方法:直接按主机上的复位按钮,计算机将重新引导操作系统。
2. 关闭计算机 ① 单击“开始”→“关闭计算机(U)”,打开其对话框。 ② 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U)”选项。 ③ 计算机则自动关闭之, 主机电源自动关闭。最后再关闭所有外部设备。
微机键盘的基本使用:键盘指法分工如下图
4. 鼠标的基本操作 l 单击:把鼠标指针移到目标位置,快速按一下鼠标左键,称为单击。 l 双击:连续快速地按两下鼠标左键,称为双击。 有一种带滚轮的鼠标称为3D鼠标,滚轮的一般作用是使屏幕上的内容迅速上下移动。在有些软件中,滚轮还有更多的用处,其功能依不同的软件而定。
1.3.3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基本配置 1.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3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基本配置 1.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 字长是指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字长越长,可以表示的有效位数就越多,运算精确度越高,处理速度越快。 (2) 主频 主频是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它是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平均要“动作”的次数。由于CPU和计算机内部的逻辑电路均以时钟脉冲作为同步信号触发电子器件工作,所以主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速度。主频以MHz 或GHz为单位。主频越高,微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3) 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主频越高,速度越快。但主频并不是决定运算速度的惟一因素。常用来标识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Mill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6条指令)和BIPS(B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9条指令)。 (4) 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是指随机存储器RAM存储容量的大小,它决定了可运行程序的大小和程序运行的效率。随着各种应用软件对内存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要求配置的内存容量越大越好。
(5) 外设配置 外部设备(外设)是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存,如键盘、显示器(CRT)、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有些外设成本甚至高于主机,通常应配备较大容量的软、硬盘,特别是硬盘,容量一般应选60GB以上为宜。与此同时,光盘驱动器已必不可少,如果主机配上声卡和光盘驱动器,再购置两个音箱,就可将一般微机升档为多媒体微机。 (6) 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网络软件、字处理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等。只有选定好的软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硬件的性能和潜力。由于微软(Microsoft)公司的杰出工作,开发出大量应用软件,才使微机得以广泛普及应用。
2.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1) 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CPU):可选 PentiumⅢ 500以上。 内存:至少128MB以上,最好256MB以上。 I/O设备: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硬盘:至少40GB以上。 其他:软盘驱动器(一个1.44M的软驱)、光盘驱动器(40倍速的CD-ROM)、多媒体配件(声卡、音箱、视频捕获卡)、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等)。 (2)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Windows 98、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操作系统等。 应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0/2003, WPS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Visual FoxPro)等。
1.4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4.1 数制及其转换 1. 进位计数制 (1)计数符号与基数 1.4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4.1 数制及其转换 1. 进位计数制 (1)计数符号与基数 每一种进制都有固定数目的计数符号,基数是指某计数制中数字符号的个数,进位规则是指何时向高一位进位。 十进制数:有0、1、2、3、4、5、6、7、8、9共10个数字符号,基数是十,进位规则是逢十进一。 二进制:有0和1共2个数字符号,基数是二,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 八进制:有0、1、2、3、4、5、6、7共8个数字符号,基数是八, 进位规则是逢八进一。 十六进制:有0~9,A,B,C,D,E,F共16个数字符号,基数是十六,进位规则是逢十六进一。
(2)位权 处在不同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值不同,一个数字在某个固定位置上所代表的值是固定的,这个固定位上的值称为位权或权值。 位权与基数的关系是:各进位制中位权的值恰巧是基数的若干次幂。因此,任何一种数制表示的数都可以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 例如,下列数制的位权展开式: (56789)10 =5×104+6×103+7×102+8×101+9×100 (1011.11)2 =1×23+0×22+1×21+1×20+1×2-1+1×2-2 (FDE.5)16 =15×162+13×161+14×160+5×16-1 任意进制数(用R表示)从小数点以左,每一位对应的权值分别为 R0、R1 、R2、R3、R4、……;以小数点以右,每一位对应的权值分别为 R-1、R-2 、R-3、……。
(3) 数制的表示方法 为了区别各种计数制的数,通常采用在括号外面加下标的方法或在数字后面加写相应的英文字母的方法来加以区分。 二进制数:用B(Binary)表示。如二进制数1101可写成1101B或(1101)2 八进制数:用O(Octal)表示。如八进制数675可写成675O或(675)8 十进制数:用D(Decimal)表示。如十进制数291可写成291D或(291)10 十六进制数:用H(Hexadecimal)表示。如十六进制数FDE8可写成FDE8H或(FDE8)16
2. 不同数制的相互转换 (1) 非十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将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成多项式求和,整数和小数同时进行,即得相应结果。 如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注意权是2的幂,最后求和,就得到了十进制数;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将八进制数按权展开,注意权是8的幂,最后求和;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将十六进制数按权展开,注意权是16的幂,最后求和,依次类推,这样总能将任意进制的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例1.1】 将二进制数(11011.101)2、八进制数(26.2)8和六进制数(34DE.FC)16分别转换成十进制数。 (11011.101)2 =1×24+1×23+0×22+1×21+1×20+1×2-1 +0×2-2+1×2-3 = (27.625)10 (26.2)8=2×81+6×80+2×8-1 = (22.25)10 (34DE.F(C)16=3×163+4×162+13×161+14×160 +15×16-1+12×16-2 = (13534.9849)10
(2)十进制转换成非十进制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其他进制数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需分别转换,然后合并。 ① 整数转换:用“除R取余”法。 注:R表示转换结果为R进制的数(如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R就为2,转换为八进制数R就为8,转换为十六进制数R就为16)。 ② 小数转换:用“乘R取整”法。 注意:这种方法可能产生取不完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十进制数可能无法精确地转换成R进制数,这就是“存储误差”,可根据要求保留若干位。
【例1.2】 将(91.453)10转换成二进制数(取4位小数)。 得 (91.453)10 = (1011011.0111)2
(3)非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因为23=8,24=16 ,所以3位二进制数对应1位八进制数,4位二进制数对应1位十六进制数。将任意二进制数转换为八、十六进制数时,需以小数点为中心分别向两边进行分组,转换成八进制数,每3位为一组,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每4位为一组,不足位数补0,这样就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成了八(或十六)进制数;将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过程正好相反,将每1位八进制数表示为3位二进制数或每1位十六进制数表示为4位二进制数即转换成了二进制数。
【例1.3】 将二进制数(11101011100.1101)2分别转换为八、十六进制数。 (11101011100.1101)2 = (011,101,011,100.110,100)2 = (3534.64)8 (11101011100.1101)2 = (0111,0101,1100.1101)2 = (75C.(D)16 【例1.4】 将八进制数 (732.54)8 ,十六进制数 (D397A.BC)16转换为二进制数。 (732.54)8 = (111011010.1011)2 (D397A.BC)16 = (11010011100101111010.101111)2
1.4.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1.数据的表示 1.4.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1.数据的表示 通常数学中在一个数字的前面加上符号“+”或“-”来表示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而在计算机中“+”或“-”计算机无法识别,解决的办法只能用数字化信息来表示数的正、负,规定将数的最高位设置为符号位,用“0”代表正号,用“1”代表负号。在计算机内部,数字和符号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两者合在一起构成数的机内表示形式,称为机器数,而把原来的数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1) 机器数 在计算机中,通常用若干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个数或一条指令,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存储和传送。这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二进制位串,称为计算机字,表示数据的字称为数据字,表示指令的字称为指令字。 计算机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处理、存储和传送的,所以运算器中的加法器、累加器以及寄存器,都选择与字长相同位数。字长一定,则计算机数据字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也就确定了。例如使用8位字长计算机,它可表示无符号整数的最大值是(255)10 = (11111111)2 。 运算时,若数值超出机器数所能表示的范围,就会停止运算和处理,这种现象称为溢出。
(2) 定点数和浮点数 计算机中运算的数,有整数,也有小数,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呢?通常有两种约定:一种是规定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这时机器数称为定点数。另一种是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这时的机器数称为浮点数。 (3) 原码、反码和补码 计算机对有符号的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原码、反码和补码。对正数这三种码的形式都相同。
① 原码 用符号位来表示一个数的正负,数值部分按二进制数表示。 【例1.5】 X1=+1011010 [X1]原=01011010 X2=-1011010 [X2]原=11011010 X3=+0.101 [X3]原=0.101 X4=-0.101 [X4]原=1.101 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用“1”表示负号
② 反码 正数的反码和原码一样。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为“1”,数值部分的数码与原码中的数码相反,即“0”变为“1”,“1”变为“0”。 【例1.6】 X1=+1001010 [X1]原=01001010 [X1]反=01001010 X2=-1001010 [X2]原=11001010 [X2]反=10110101
③ 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在末位加“1”。 (+64)10的补码 01000000 (-64)10的补码 11000000 总之,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都相同,就是它的原码;负数的原码符号位取1,其余不变;负数的反码符号位取1,其余部分求反;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在末位加“1”。 【例1.7】 二进制数 原码 反码 补码 +1011010 01011010 01011010 01011010 -1011010 11011010 10100101 10100110
2.数据的存储 (1) 位(Bit) 每一个能代表0和1的电子线路称为一个二进制位,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 字节(Byte) 通常每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字节是最基本的存储单位。字节的容量一般用KB、MB、GB、TB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字(Word) 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整体被存取、传送、处理的二进制数字串叫做一个字或单元,每个字中二进制位数的长度,称为字长。一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字长是不同的,常见的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字长越长,存放数的范围越大,精度越高,字长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4)地址(Address) 为了便于存取,每个存储单元必须有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就称为地址,通过地址可以找到所需的存储单元,取出或存入信息。
1.4.3 编码 1.字符编码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1.4.3 编码 1.字符编码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ASCII码用七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可表示27共128个字符。包括:32个通用控制符、10个十进制数字、52个大小写英文字母和34个专用符号。在一个字节(8个Bit)中后七位用于表示字符的编码,最高位为奇偶校验位,一般作0看待。 2. 汉字编码 ASCII码把数字、字母、符号用特定的七位二进制数表示,同样,要想处理汉字,也要对汉字进行统一编码,给每个汉字一个惟一的编码。汉字数量庞大,用一个字节无法区分,故汉字编码采用2个字节。
国标汉字(GB2312-80)字符集构成 :
在国标码中,全部国标汉字与图形符号组成一个94×94的矩阵,矩阵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区”,每一列称为一“位”。这样就形成了94个区(01区~94区)和94个位(01位~94位)的汉字字符集。一个汉字所在位置的区号和位号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四位数的代码,前两位为区码,占一个字节,后两位为位码,也占一个字节,这种代码称为“区位码”。 所有国标汉字与图形符号的94个区位划分情况如下: l 01~15区 图形符号区。 l 16~55区 一级汉字区。 l 56~87区 二级汉字区。 l 88~94区 自定义汉字区。
1.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5.1 多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1.多媒体的概念 1.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5.1 多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1.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ultimedia,其中,Multi为“多”,media为“媒体”的意思。媒体也称介质或媒质,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另一种含义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2.多媒体的特征 (1) 集成性 采用了数字信号,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实时性 即信息处理和传递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3) 交互性 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这是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征。 (4) 智能性 提供了易于操作、十分友好的界面,使计算机更直观,更方便,更亲切,更人性化。 (5) 易扩展性 可方便地与各种外部设备挂接,实现数据交换,监视控制等多种功能。此外,采用数字化信息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在处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问题。
1.5.2 多媒体技术基础 1.声卡 声卡(也叫音频卡)是MPC的必要部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声音处理的适配器。声卡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音乐合成发音功能;二是混音器(Mixer)功能和数字声音效果处理器(DSP)功能;三是模拟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声卡处理的声音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储。 声卡使用的总线有ISA总线和PCI总线。 声卡工作应有相应的软件支持,包括驱动程序、混频程序(Mixer)和CD播放程序等。
2. CD-ROM CD-ROM是MPC的常用外存之一。CD-ROM包括光盘和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两部分。 光驱是对光盘上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光驱由光盘驱动部件和光盘转速控制电路、读写光头和读写电路、聚焦控制、寻道控制、接口电路等部分组成。 光驱的接口有AT总线型、IDE型(包括增强IDE型)、SCSI型等.
3. 视频卡 多媒体计算机中处理活动图像的适配器称为视频卡。视频卡是一种统称,视频卡有视频叠加卡、视频捕获卡、电视编码卡、电视选台卡、压缩/解压卡等。 视频叠加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的VGA信号与视频信号叠加,然后把叠加后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视频叠加卡用于对连续图像进行处理,产生特技效果。 视频捕获卡的作用是从视频信号中捕获一幅画面,然后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这种卡用于从电视节目、录相带中提取一幅静止画面存储起来供编辑或演示使用。
电视编码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VGA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这种卡一般用于把计算机的屏幕内容送电视机或录相设备。 电视选台卡相当于电视机的高频头,起选台的作用。电视选台卡和视频叠加卡配合使用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观看电视节目。现在又将这两种卡合二为一,称为电视卡。 压缩/解压卡用于将连续图像的数据压缩和解压。 连续图像的数据量很大,这样的存储容量是目前计算机所没有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连续图像的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存储量。数据压缩就是把重复的数据去掉,图像压缩后便于存储。图像在重放时要进行解压以便重现图像,解压方法和压缩方法相反。
4. 触摸屏 为了操作方便,人们用触摸屏代替鼠标或键盘,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然后把接受的信息送主机。
5. 图形图像文件 图形是指用计算机绘制工具绘制的画面,包括直线、曲线,圆/圆弧,方框等成份。图形一般按各个成份的参数形式存储,可以对各个成份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可以在绘图仪上将各个成份输出。图像是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图像可以用位图或矢量图形式存储。 位图 就是按图像点阵形式存储各像素的颜色编码或灰度级;位图适于表现含有大量细节的画面,并可直接、快速地显示或印出。位图存储量大,一般需要压缩存储。Windows下位图格式扩展名为BMP。 矢量图 用一组指令或参数来描述其中的各个成分,易于对各个成分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矢量图适于描述由多种比较规则的图形元素构成的图形,但输出图像画面时将转换成位图形式。
矢量图形文件格式有:3DS,DXF,WMF等。其中GIF格式主要用于在不同平台上进行图像交换。GIF文件最大64MB,颜色数最多256色。TIF格式文件有压缩和非压缩两大类。这种格式文件是许多图像应用软件所支持的主要文件格式之一。BMP格式是Windows3.X使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图形以位图方式存储。JPG格式的文件压缩比较高,文件比较小。AVI格式的文件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混合存储。MPG格式是运动图像文件常用文件格式。 图形和图像以文件形式存储。图形和图像文件格式分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图像文件格式,一类是动态图像文件格式。静态图像文件格式有:GIF,TIF,BMP,PCX,JPG,PCD等;动态图像文件格式有AVI,MPG等。
1.5.3 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构成 硬件:主机即PC机。 视频、音频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录像机、话筒、录音机等。 1.5.3 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构成 硬件:主机即PC机。 视频、音频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录像机、话筒、录音机等。 视频、音频输出设备:包括电视机、投影仪、扬声器、立体声耳机等。 功能卡:包括视频卡、声卡、显卡、网卡等。 存储设备:包括CD-ROM、磁盘驱动器、刻录机等。 交互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各种硬件驱动程序和各种应用程序。
多媒体计算机构成示意图 :
1.6 信息高速公路与金字工程 1.6.1 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发展 1.6 信息高速公路与金字工程 1.6.1 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发展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以最新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为技术装备的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高速度、全方位、大容量、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1.6.2 金字工程 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中国迅速做出了反应。1993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1.7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1.7.1 计算机安全 1. 计算机安全定义 1.7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1.7.1 计算机安全 1. 计算机安全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破坏、更改和暴露。 2. 计算机安全立法 国务院于1994年2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一章第三条的定义是: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计算机安全操作 计算机使用环境:温度在室温15°C ~ 35°C之间;相对湿度在20%~80%之间;对电源一要要求稳,二是在机器工作时供电不能间断;在计算机的附近避免磁场干扰。 计算机的维护:要注意防潮、防水、防尘、防火,在使用时注意通风,不用时应盖好防尘罩,机器表面要用软布沾中性清洁剂经常擦拭。 开机顺序为:先对外设加电,再对主机加电;而关机顺序正好与此相反;每次开机与关机之间的间隔不应少于10秒。在加电情况下,机器的各种设备不要随意搬动,也不要插拔各种接口卡。应避免频繁开关机器,计算机要经常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4.计算机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⑴ 系统启动盘要专用,对来历不明的软件不应马上装入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要先检测,后安装使用。 ⑵ 对系统文件和重要数据,要进行备份和写保护。 ⑶ 对外来软盘和盗版光盘,必须进行检测方可使用。 ⑷ 不要轻易装入各种游戏软件,游戏软件通过存储介质将病毒带入计算机系统的可能性极大。 ⑸ 定期对所使用的磁盘进行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⑹ 若发现系统有任何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⑺ 对于连网的计算机,在下载软件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因此而将病毒一并带入计算机
1.7.2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 CV):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的特征(特点) ① 破坏性 ② 传染性 ③ 隐蔽性 ④ 潜伏性 ⑤ 可激发性
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①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①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②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分类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③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分类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算法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还不具备发作的条件 。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
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① 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软盘和网络。要防止病毒的侵入,就要以预防为主,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 ① 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软盘和网络。要防止病毒的侵入,就要以预防为主,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 ② 病毒的检测和消除 检测和消除病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检测和消除,一是软件检测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