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指令系统 吴非 本章主要内容 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 寻址方式 典型指令系统 MIPS指令系统 RISC 与 CISC -2-
Advertisements

1、什么是预算会计? 2、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3、预算会计的要素和会计等式? 4、预算会计的特点?
2017年3月5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背景知识调查.
唐山美食 ——特色小吃.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浅谈---- 敦煌莫高窟 的保护
第三章 计算机核心部件及其 工作原理.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二十一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舒燕君.
第五章 中央处理单元.
第5章 指令系统 5.1 指令系统的发展 5.2 指令格式与数据表示 5.3寻址方式(编址方式) 5.4 指令类型与指令系统的兼容性
信息技术基础 主讲:邓以克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四章 员工招聘与甄选.
1.1 计算机系统简介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3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1.4 本书结构.
第九课 人体什么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四课时 免疫.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第四章 典型CPU及指令系统举例.
第2章 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 ——8086/8088指令系统 mov ax,12h call display Jmp 1234h.
本章分为七节,主要介绍: 3.1 指令格式及常用符号 C51的寻址方式 3.3 数据传送类指令(29条) 3.4 算术运算类指令(24条)
第四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7 CPU模型 CPU设计步骤: 一. 拟定指令系统 二. 确定总体结构和数据通路 1. 指令格式 2. 寻址方式 3. 操作类型
总 复 习.
第3章 寻址方式 罗文坚 中国科大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总线 CPU整体概念 两个层次 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建立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两个方面 工作机制 CPU M 接口
CPU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的程序即机器指令。CPU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
第五节 CPU模型 拟定指令系统 确定总体结构 安排时序 拟定指令流程和微命令序列。 形成控制逻辑 CPU设计步骤:
第3章 8086/8088指令系统 mov ax,12h call display Jmp 1234h.
7.1 机器指令 7.2 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 7.3 寻址方式 7.4 指令格式举例 7.5 RISC 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单片机原理 单 片 机 单片机接口技术 单片机应用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CPU的功能和组成 控制器控制原理 指令周期(★★★)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硬布线控制器 微程序控制器(★★★)
8086 指令系统特点 可变长指令:指令格式比较复杂。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CPU结构和功能.
第3章 CPU子系统.
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第六章、中央控制器 原著 谭志虎 主讲(改编) 蒋文斌.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第3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指令概述 3.2 寻址方式 3.3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第二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x86微处理器 2.2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2.3 中央处理机 2.4 存储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近期数据处理工作部署 夏雨春 2010年12月28日.
认识计算机系统.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第3章 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3.1指令系统概述 /8086CPU的寻址方式 3.3 指令的机器码表示方法(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忠民.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CPU中的专用寄存器(SFR) 一、累加器Acc 二、通用寄存器B 三、程序计数器PC 四、堆栈指针SP 五、数据指针DPTR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1月13日.
2019/4/29 计算机组成原理 辅导教师:陆明强.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 补充知识 2.1 总线和三态门 一、总线(BUS) 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DB(Data Bus)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本节内容 内存复制指令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实验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 ① 带进位运算 ② 保存运算后产生进位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单片机应用技术 项目一 循环彩灯装置 第5讲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3. 逻辑运算指令 A、简单逻辑操作指令 CLR A. (不影响CY、AC、 OV标志) CPL A
本节内容 通用寄存器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主讲教师 欧阳丹彤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講題 :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機制 主講人:臺北市立明倫高中 教務主任王文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宁晓菊.
第4章 指 令 系 统 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4.2 指令格式 4.3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4.4 典型指令
第3章 80C51单片机指令系统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编程语言等基本概念;
第3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
第5章 中 央 处 理 器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5.2 指令周期 5.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5.4 微程序控制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CPU子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15928582759 主讲教师 杨 梅 联系电话:15928582759 E-mails:961135186@qq.com

第三章 CPU子系统 重点 及 难点 3.1 概 述 3.2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3.3 指令系统 3.4 CPU模型 3.5 SCS-SWPU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1 概 述 重点 及 难点 3.2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3.3 指令系统 3.4 CPU模型 3.5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3.6 微程序控制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

常见寻址方式 1、立即数寻址:助记符I,如汇编指令:MOV R1,1213H 2009 SCS-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常见寻址方式 1、立即数寻址:助记符I,如汇编指令:MOV R1,1213H 2、直接寻址:助记符(A), 如: MOV R1,(1213H) 3、间接寻址:助记符@A,如:MOV R1,((1213H)) 3、寄存器寻址:助记符R,如:MOV R1,R2 4、寄存器间接寻址:助记符(R),如:MOV R1,(R2) 自增型寄存器间址:助记符(R)+, 如:MOV R1,(R2)+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助记符-(R), 如:MOV R1,-(R2) 5、变址寻址:助记符X(R),如:MOV R1,R2,1000H 6、基址寻址:作用同上,主要用于系统 7、基址变址寻址:如:MOV R1,R2,R4,1000H 8、相对寻址:助记符X(PC) 9、堆栈寻址,PUSH和POP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1. 拟定指令系统 2. 确定总体结构 3. 安排时序 4. 拟定指令流程和微命令序列。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明确硬件功能,规定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类型设置 1. 拟定指令系统 2. 确定总体结构 3. 安排时序 4. 拟定指令流程和微命令序列。 5. 形成控制逻辑 寄存器、ALU、数据通路设置 画流程图(寄存器传送级) 列操作时间表 组合控制:列逻辑式,形成逻辑电路 微程序控制:按微指令格式编写微程序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1.指令格式 三种指令格式: (主存容量为64K×16位)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1.指令格式 (主存容量为64K×16位) 设采用定长指令,指令字长16位,采用寄存器型寻址,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号。 三种指令格式: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2)单操作数指令格式 (3)转移指令格式

3.4 CPU模型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4 3 3 3 3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1)双操作数指令格式: 4 3 3 3 3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2)单操作数指令格式: 4 6 3 3 操作码 (可扩展)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目的地址 (3)转移指令格式: 15 12 11 9 8 6 5 4 3 2 1 0 操作码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N′Z′V′C′ 转移条件 转移地址 转移方式

3.4 CPU模型 RS =000 寄存器R0 001 寄存器R1 010 寄存器R2 011 寄存器R3 100 SP 101 PSW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RS =000 寄存器R0 001 寄存器R1 010 寄存器R2 011 寄存器R3 100 SP 101 PSW 11 1 PC (RD 同 RS) 转移方式

3.4 CPU模型 2.寻址方式 CPU可编程访问的寄存器: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2.寻址方式 CPU可编程访问的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R3~R0、指令计数器PC、堆栈指针SP、程序状态字PSW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寄存器寻址 000 (R)为操作数 (R) 寄存器间址 001 (R)为操作数地址 表示把(R-1)所对应地址单元的内容压栈,栈顶为sp-1的单元 -(R) (R)-1为操作数地址 自减型寄 存器间址 010 -(SP) (SP)-1为栈顶地址 0000 100 010 001 表示MOV

3.4 CPU模型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R)为操作数地址, 访问后(R)+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01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寻址方式 编码 助记符 定义 (R)+ (R)为操作数地址, 访问后(R)+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011 (SP)+ (SP)为栈顶地址, 出栈后(SP)+1 (PC)+ (PC)为立即数地址, 取数后(PC)+1 @(R)+ 直接/自增型双间址 (R)为间接地址, 访问后(R)+1 100 @(PC)+ 相当于直接寻址, 访问后(PC)+1 X(R) (R)+d为有效地址 变址/相对 101 X(PC) (PC)+d为有效地址,即相对寻址 跳步 110 SKP 跳过下条指令执行

模型机寻址方式简表 类型 寻址方式 汇编符号 有效地址 定义简述 000 寄存器寻址 Rn E = Rn 数在指定寄存器中 00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模型机寻址方式简表 类型 寻址方式 汇编符号 有效地址 定义简述 000 寄存器寻址 Rn E = Rn 数在指定寄存器中 001 寄存器间址 (Rn ) E = ( Rn ) 地址在指定寄存器中 010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 -(Rn ) ( Rn ) = ( Rn ) – 1 E = ( Rn ) 寄存器内容减1后为操作数地址 011 立即/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Rn )+ E = ( Rn ) ( Rn ) = ( Rn ) + 1 寄存器内容为操作数地址,操作后加1 100 直接/自增型双间址 @( Rn )+ E = (( Rn )) ( Rn ) = ( Rn ) + 1 寄存器内容为间接单元地址,操作后寄存器内容加1 101 变址 X(Rn ) E = ( Rn ) +X   变址寄存器内容与紧跟指令的位移量相加,为操作数地址 110 跳步 SKP   跳步执行指令

3.4 CPU模型 3.指令类型 操作码 助记符 含义 用于数据传送、堆栈、I/O操作 双操作数指令 单操作数指令 程序控制类指令 0000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3.指令类型 操作码 助记符 含义 用于数据传送、堆栈、I/O操作 0000 MOV 传送 0001 ADD 加 双操作数指令 0101 EOR 异或 0110 COM 求反 单操作数指令 1011 SR 右移 1100 JMP 转移 程序控制类指令 1100 RST 返回 1101 JSR 转子

3.4 CPU模型 1)转移指令JMP 转移指令 PSW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1)转移指令JMP PSW 1 2 3 4 5 C V Z N I JMP 寄 寻 1 2 3 4 5 C’ V’ Z’ N’ 方式 转移指令 1: 以结果是否为负为转移条件 1: 以结果是否为0为转移条件 1: 以溢出状态为转移条件 1: 状态位为1跳转 0:状态位为0跳转 1: 以进位状态为转移条件 1 0 0 1 0 有溢出(V=1)转移 0 0 0 0 0 无条件转移 0 0 1 0 0 结果不为0(Z=0)转移 0 0 0 0 1 无进位(C=0)转移 1 0 1 0 0 结果为0(Z=1)转移 1 0 0 0 1 有进位(C=1)转移 0 1 0 0 0 结果为正(N=0)转移 0 0 0 1 0 无溢出(V=0)转移 1 1 0 0 0 结果为负(N=1)转移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章 CPU子系统 3.4 CPU模型 3.4 CPU模型 3.4.1 CPU设计步骤 3.4.2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R=1: 数据总线数据读入MDR SMDR:数据总线数据异步置入MDR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W R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1. 寄存器设置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R0(000)、R1(001)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3.4.3 CPU总体结构设计 1. 寄存器设置 控制信号:CP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R0(000)、R1(001) 通用寄存器: R2(010)、R3(011) 堆栈指针: SP(100) 允许中断(开中断) 指令计数器: PC(111) 程序状态字: PSW(101) PSW JMP 寄 寻 1 2 3 4 5 C V Z N I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暂存器C :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CPMAR:内总线地址打入MAR EMAR=1: 与地址总线连通 EMAR=0:与地址总线断开 CPMDR:内总线数据打入MDR W=1:MDR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R=1: 数据总线数据读入MDR SMDR:数据总线数据异步置入MDR 暂存器C :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 :暂存来自主存的目的地址或目的数。 指令寄存器IR :存放现行指令(微命令SIR)。 地址寄存器MAR: 微命令EMAR 实现CPU与 主存的接口 数据寄存器MDR:微命令R、W、SMDR 同步时序命令:CPMAR、CPMDR、CPSP、CPPSW等 例如:CPU读内存数据到R0寄存器: CPU MAR 内存 单元M R0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算术逻部件设置 ALU SN74181 4片 M、C0、S0、S1、S2、S3 SN74182 1片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算术逻部件设置 SN74181 4片 M、C0、S0、S1、S2、S3 SN74182 1片 ALU (16位) 选择器A(R0…R3 C D PC SP) 选择器B(R0…R3 C D PSW MDR) 选择数据来源(八选一) 移位器 :实现直送、左移、右移、字节交换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内总线 (2) 与系统总线 的连接通过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 MAR、MDR实现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内总线 (2) 与系统总线 的连接通过 MAR、MDR实现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 内总线采用单向数据总线(16位); 寄存器采用分立结构;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指令地址信息的传递 PC A ALU 移 内 MAR 内总线 内总线 C0 A A B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1)指令地址信息的传递 PC A ALU 移 内 MAR A、指令地址 B、指令地址加1  (顺序执行) PC A ALU 打入 移 内 PC C0 AB 内总线 内总线 DB CB 移位器 移位器 R0 MAR MAR M I/O C0 R1 MDR ALU ALU R2 IR A A B R3 PC PC 控制逻辑 C SP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D PSW PC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M DB IR (2)指令信息的传递 A B 内总线 R0~R3 R0~R3 C D C D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2)指令信息的传递 M DB IR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ALU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DB M I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Ri B ALU MAR (3)操作数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寄存器间址: 移 内 A B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操作数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i B ALU MAR 移 内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ALU B R0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变址寻址: 设EA= R0 + d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A B PC A ALU 移 内 MAR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变址寻址: 设EA= R0 + d PC A ALU 移 内 MAR AB M M DB MDR B ALU 移 内 C R0 A ALU 移 内 MAR C B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M ALU MDR A B PC R0 C C PC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寄存器寻址: R0 B ALU 移 内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的传递(根据寻址方式形成) 打入 寄存器寻址: R0 B ALU 移 内 PC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ALU B PC R0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0 B ALU 内 MAR 移 AB M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d、转移地址 打入 寄存器间址: R0 B ALU 内 MAR 移 置入 AB M DB MDR B ALU 移、 内 PC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AR M ALU MDR B PC R0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数据信息的传送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B 1)R R: 打入 R0 B ALU 内 R1 移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数据信息的传送 1)R R: 打入 R0 B ALU 内 R1 移 2)R M: 打入 R0 B ALU 内 MDR DB M 3)M R: M DB MDR B ALU R2 移、 内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ALU R1 MDR R2 B R0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A B 内总线 内总线 A B 打入 4)M M: M(源) DB MDR ALU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打入 4)M M: M(源) DB MDR ALU 内 C (计算目的地址) C ALU 内 MDR DB M (目的) 5)R I/O: R0 ALU MDR DB I/O 内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I/O M MDR ALU A B C R0 C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6)I/O R I/O DB MDR ALU 内 R0 7)I/O M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3)数据信息的传送 打入 6)I/O R I/O DB MDR ALU 内 R0 7)I/O M DMA方式: I/O DB M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DR A 移位器 B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D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逻辑 ALU 内总线 移位器 R0 M I/O ALU MDR B MDR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微命令设置 (1)数据通路 操作: (2)访M、I/O 操作: ALU输入选择: R0 A、 R0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3 模型机的组成与数据通路 4.微命令设置 ALU输入选择: R0 A、 R0 B、 (1)数据通路 操作: ALU功能选择: S3 S2 S1 S0、M、C0 输出移位选择: DM、左移等 结果分配: CPR0、CPC、CPMAR、 1 MAR向AB送地址 地址使能 EMAR MAR与AB断开 读 R (2)访M、I/O 操作: 00 MDR与DB断开, 写 W 置入MDR :SMDR, 置入IR: SIR

SWPU 计算机组成原理 3.4 CPU模型 W R

Thank You ! www.theme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