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封面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与中国近百年历程 整理制作人:重庆师范大学 王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讲:导论 The Introduction  哲学与中国哲学  哲学与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Advertisements

103 學年度社工系生涯規劃課程 國考秘笈分享及學職涯多元開展 講座活動記錄. 活動日期: 102 年 11 月 25 日 活動地點:慈濟大學 2C108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 講師 : 刑志彬 花蓮縣社會處社工師 參與人數: 53 人.
文学经典与影视编导 文化传媒学院 主讲人:邓轶芳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第一节 概 述 一、解放前 《红楼梦》最早走上银幕是 1926 年,梅兰芳演出的《黛玉葬花》 被拍成电影。《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也同时被 大量地拍成电影。 20 世纪 20 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仅.
传媒学生应该如何度 过四年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一个多月了,用一个词形容大 学生活 自卑感 不适应 空虚感 被动感 孤独感 失望感 一、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
中國 (China)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外科护理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王國安
哈薩克臺北技術參訪案 相關事項說明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TAIPEI RAPID TRANSIT CORPORATION.
城市绿化美化 第一模块 城市的园林美 制作人:许启德 湖南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1.
接待耶穌的人 路加福音2:6-14.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
庄暴见孟子 《孟子 》.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生教育”专题 生命·生存·生活.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一百零一年溪口國小 學校日 班級: 三年三班 教師: 張慈麟.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得分合.
Adjective Review 形容词复习 锦州市实验学校 吴宏丽
詞彙—物品01 下擺 千斤頂 叉子 口紅 口袋 口罩 大哥大 小椅子 工具 下跤裾 衫仔裾 千斤秤 攕仔 胭脂 橐袋仔 褲袋仔 喙掩 手機仔
关注热点 2014年天猫双十一成交总额 571亿 点亮217个国家地区
第六课 第三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寻觅节日诗情.
父亲的菜园 王树槐 引导者:江山市长台小学 朱丽云.
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骨干教师实践能力国家级培训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道德讲堂 级新疆预科班.
鸿门宴 制作yu.
Punk princess Avril Laviigne.
没有请柬该如何办 记者如何选取有利位置 着装 准备工作 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2006年台灣醫學中心大搜查 聰明病人 完全就醫指南.
成人發展與適應-參訪門諾醫院長期照護部:居家照服工作、日間照顧中心、 護理之家
3.1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项目申报及投资推进工作实务 更多模板、视频教程: 兰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3年9月 1.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Shanghai China 世界博览会.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第二十一讲 壮医药 刘 圆 教授 主讲 西南民族大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西南民族大学 青藏高原研究院 民族医药研究院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Unit 6 Dreams.
舞台劇在香港的前途.
The Big Singles' Day 光(神)棍节 Once a hundred years.
中(zhōng)文(wén)课(kè) Chinese Class 2
MySQL Enterprise Monitor 数 据 库 性 能 优 化 应 用
製程能力分析 何正斌 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
句子結合的技巧 Yong-Ren Huang.
助動詞(Auxiliary Verbs) 重點1~9英文助動詞有: do must shall/should/ought to
Institute of Sathya Sai Education (ISSE) of Hong Kong
Remember the five simple rules to be happy 快樂的五個簡單常規
『四四角角,穩篤篤!』 四度空間靈性牧會與教會成長 右昌長老教會 陳見岳牧師.
优尼科教育校园宣讲会 为了梦想,我们聚到了一起。 为了梦想,我们选择飞向远方。 南工程站.
Unit 4.
闖關卡 恭喜你通過所有的考驗! 你是超級厲害的棒! 三年 班 號 姓名: 有色眼鏡 占心數 九九神功 你真棒! 神奇敲敲樂 魔陣密碼
Interesting or inspiring sequences
Yu-Chen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新校舍符合永續建築 廚房新建工程 忠孝、仁愛、中正、至善樓修繕工程.
Call the Man 呼唤他 Celine Dion.
Interesting or inspiring sequences
科學遊戲實作_SM的魔法教室 私立協同中學物理教師 何世明.
情态动词.
感 恩 祭 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子夜彌撒 主 題 宴會或聖餐是天主與人及人與人之間的相愛共融 2017年12月24日
2008/07/26 航海集錦 jcliao 2008/07/26 Edi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 完成句子命题与备考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 任军利
01 FISHBONE DIAGRAM TARGET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English Writing 英语书面表达训练 写过去的事.
未來式 黃勇仁.
「龍」形之演變 文綺老師編製.
English article read(英文文章閱讀)
「Love症候群」身心靈無痛治療法.
1. He said: “I’ve left my pen in my room.” →
創意腳本設計 觀眾為何想看電影 資料來源/ Directing the Story ISB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IME 封面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与中国近百年历程 整理制作人:重庆师范大学 王沐

《时代周刊》简介 《时代周刊》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于 1923年3月创办,又称《时代》。其注册商标为大写 的“TIME”。“TIME”的选择,缘于在地铁上匆匆 浏览的广告“‘应时而变,其时久远’(TIME FOR RETIRE or TIME TO CHANGE)”而来。《时代》的目 的“是以尽可能短的篇幅集中一周的新闻”。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 有世界“史库”之称。它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 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周刊每年年末都会评 选当年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当代最具代表性与 影响力的刊物。正如《谁在〈时代〉封面上?》的 作者列努斯说道:“那些经常出现在《时代》封面 上的人物,必将被收入历史课本。” 1967年,被称作“《时代》之父”的亨利·卢斯去世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 《时代周刊》自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折射出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 创刊近百年里,《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陆续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人有: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溥仪、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罗瑞卿、陈毅、李富春、林彪、江青、邓小平等。 一张张面孔串起一段段历史,《时代》封面与大时代一起流转变幻,直接折射出美国立场与视角下的百年中国变迁。 当然不可避免的,《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描绘,至今也还是用着美国人自己的画笔和油彩。但是我们也会从中欣慰地看到: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与世界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对话……

透过《时代周刊》,回望近百年历程 中国的历史和人物为什么会被大洋彼岸的《时代周刊》所关注?它又是怎样介绍给全世界的?在其所制作的封面人物的过程中,那些人物的微表情向世界表达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共同透过《时代周刊》,盘点曾出现其中的封面人物,借此回望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

“西洋镜”下映射出的中国形象 1924~1949:既多但专 重笔描绘蒋中正 1949~1977:悲观审视 遥望红色的中国 1924~1949:既多但专 重笔描绘蒋中正   1949~1977:悲观审视 遥望红色的中国              1978~1998:喜忧参半 几度垂青邓小平 1998~2009:浓墨重彩 多维视角绘东方 2010~2019:情绪复杂 渐趋客观书中华   

20世纪20年代,谁是中国最强者?

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出现在1924年9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 WU ”(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这是《时代》最早的一期“中国封面”,《时代周刊》选择他作为封面,表明了美国人当时关注中国的直奉军阀大战。 此时吴佩孚作为一代枭雄,其威名正处于巅峰。他所控制的直系势力,北至山海关,南至上海,影响着大半个中国。9月8日的这一期《时代》出版时,在中国南方,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上海控制权,正在上海爆发江浙战争;在中国北方,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为争夺北方控制权,第二次直奉大战一触即发。即便远在美国,《时代》的创办者卢斯也很清楚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队统帅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分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握有重兵、左右政局的举足轻重的强者。 “吴大帅统治中部,孙逸仙博士统治南方,张大帅统治北方,相互之间的战争完全摒弃了多年的政治努力,而使国家陷入了年复一年的战乱。” 吴佩孚《时代》封面第一人,1924年9月8日

这个封面人物是蒋介石,期刊时间是1927年4月4日。从1927年以“上海征服者”形象首次登上《时代》封面,直到去世,蒋介石前后10次登上《时代》封面。这既是蒋介石个人命运的浮沉缩影,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浮沉缩影。 1927年4月4日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第一次成了《时代》的封面人物,被选用的是一幅正面肖像速写。光头蒋介石表情冷峻,目光凌厉,有一种威慑的气势。暗喻着国共合作即将面临的危机 ,此时距离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仅有不到10天的时间。封面下方只有简单的说明:“GENERAL CHIANG KAI SHEK(蒋介石将军)……rose out of the Sun-set(在孙陨落之后崛起)”小标题为“征服者”。此时北伐战争进入尾声阶段,已攻占上海。这表明《时代》在关注着中国局势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蒋介石, 1927年4月4日

1928年7月2日,继吴佩孚、蒋介石之后,冯玉祥成了《时代》封面上的第三位中国人物。封面选用了冯玉祥头部的一幅特写镜头。他显得很健壮,巨大的头颅微微仰视,帽檐正好遮盖住前额。照片下面的说明很简洁:“中国的基督教战士……变乌合之众为规矩之军。” “基督将军”冯玉祥(Marshal Feng Yu-shiang),文章是这样描绘的:“他站起来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而是个头魁梧、古铜色皮肤、很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5000人—的主人。在今天,这样的人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强者:冯玉祥元帅。” 冯玉祥,1928年7月2日

1930年5月19日《时代周刊》又将封面位置留给了另一个闻名的大军阀,他就是“山西王”阎锡山。 文章主要是赞美他的功绩:“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在中国包围之中)。目前,尽管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为富裕,因而,这使他显得出类拔萃。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阎锡山,1930年5月19日

20世纪30年代,战云密布,兵荒马乱

1931年10月26日,《时代》本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小字说明:“President of China & Wife,He threatened Whampoa Japan”“中国总统与夫人,来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表明《时代》开始关注于中国的新总统及其治下中国的未来命运。 1931年5月,不同时期反对蒋介石的派别在广州成立了“非常会议”,9月初,广东政府北上讨蒋。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宁粤双方迅速和解。全国抗日情绪高涨。但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名日本官员告诉《时代》,“南京是无能的......如果中国向日本宣战,我们完全不必考虑。”《时代》挑选了蒋介石与宋美龄满面笑容的照片作为封面。 蒋介石与宋美龄,1931年10月26日

一年多之后,1933年12月11日,蒋介石第三次出现在《时代》的封面上。封面选用的是一张戎装照,蒋介石身着戎装,骑一匹战马,右手行军礼,看上去颇有几分威风,似是在检阅军队时拍摄。 《时代》以少有的欣赏口吻,描述这个封面人物: “中国上周炸开了锅。不过,中国面积相当大。发生激战、抢劫、骚乱、惨剧的中心地带,常常各自相距百里、千里。一位了不起的战士,坚定地骑着匹矮胖健壮的中国马,看着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内战频仍的国家,他就是蒋介石委员长。这位曾经征服过中国的人,目前正面临着蔓延于从广州到北平之间的一场广泛的内战,尽管六个主要叛乱地区并非让人过于惊恐。”在《时代》的镜头下,“he could ride off six direction”—— 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意气风发。 蒋介石,1933年12月11日

1934年3月初, 有一个人却在中国北方的长春,陶醉在美梦终于实现的兴奋之中。他就是被废黜的末代皇帝溥仪。此前不久,在1934年3月1日,溥仪已经登基为日本傀儡满洲国皇帝。 1934年3月5日,溥仪出现在《时代》封面上:“高度近视、戴着眼镜的溥仪将成为一个新的国家――大满洲帝国的皇帝。上周,这里叫满洲国,两年前则被称作满洲。”溥仪又一次成了“皇帝”。“溥仪一生软弱无助, 总是成为这个或那个代理人手中的一个工具。”,“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早在政治漩涡中失去了自我。他有自己的梦想,却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正常人的乐趣。第三次称帝之后,这个在北方寒冷中摇曳的身影,蒙上了更为强烈的悲凉。” 溥仪,1934年3月5日

1935年3月18日,汪精卫出现在《时代》封面上。这一年,汪精卫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他年届52岁,己是暮年。 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脸上虽透出干练,神情却略显疲惫。过去曾经以风度翩翩著称的汪精卫,传奇的丰采不复存在。有意思的是,在描述汪精卫的政治经历时,他被比喻为鲸须(whalebone)一容易弯曲,也能予以反击。当《时代》选择汪精卫作为封面人物时,也注意到了他对日态度的前后变化: 正是同一个汪先生,在1932年时说:“ 哪怕日本能派来百万大军,他们也会发现不可能征服中国! ...中日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谈判!”而现在却是他本人来与日本使节直接谈判,他在1935年说的话则是:“ 我们将尽力与日本一起缓和远东的经济紧张局面。” 汪精卫,1935年3月18日

1936年2月24日, 蒋介石又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上的人物,不过,这一次他是一组人物中的一个。报道的背景是新年伊始在远东中、蒙边界上爆发的苏、日间的军事冲突,而参与军队还有支持苏联的蒙古、支持日本的“满洲国”。于是,这一期的《时代》封面,用了这样一个简洁的概括:“东亚:苏维埃与帝国”,同时出现的人物分别是:苏联的斯大林、日本的裕仁天皇、“ 满洲国”的溥仪、中国的蒋介石。 日本在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后,于1933年2月起开始进攻长城各口,并向华北进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已改变原有对日政策,中国军队在此间的战斗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蒋介石政府开始重视中苏关系的改善,苏联也决定联蒋抗日,以此回击日本提出的中日联合反苏政策。1936年2月,蒋介石在中日苏三国外交博弈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 远东四大“元首”,1936年2月24日

1936年11月9日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又一次刊登了蒋介石的军装肖像,此时的蒋介石担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副标题:“good roads, good morals, good bombs are hisanswer to japan。”即“高尚的主义、高尚的道德和重磅的炸弹,是蒋介石给日本的回应。” 而这时离东北沦陷已整整过去5年,面临日寇外侵,蒋介石仍忙于“攘内”、“剿匪”,发起“新生活运动”。主义、道德和炸弹,是这一年的蒋介石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当然,他不会想到,登上《时代》封面后不过一个月,西安事变会降临到他头上。 蒋介石,1936年11月9日

1937年1月25日,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旗下《生活》杂志在创刊两个月后,这期杂志从第九页起用数页篇幅发表了一组照片,标题是《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的首次亮相》。这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不过,当它第一次与西方读者见面时,《生活》 只有这样一个简略说明: “毛是他的名字, 他的头值二十五万美元。 ” 神秘的中共领袖、未来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主角,第一次在美国(也可能是在全世界)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毛泽东八角帽上的红星,在纽约开始闪耀了。这是多年来处在劣势的毛泽东和中共首次以赢家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无论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还是对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的演变,这都是历史性的亮相。 毛泽东,1937年1月25日

1938年1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联袂当选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此时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国共合作,展开了全面抗战。而美国尚未对日宣战,它把专注中国抗战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在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身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军,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日军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就此破产。副标题:“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regarded as too costly”,为了抗日,没什么东西是不能牺牲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938年6月发生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尽管此刻,还只是38年1月。 蒋介石与宋美龄,1938年1月3日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国共角力

这是发行于1941年6月16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文字说明:“重庆城的保卫者。”人物背后的作战地图说明了当时中国形势的危机程度。这也是全面抗战四年来《时代周刊》第一次支持抗战。 本期期刊写到:“中国不为人知的军队的兵力充足、有能力、士气高涨,可以弥补军备物资的缺乏。中国军队士气之高,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的坚强决心,在1941年,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可以相媲美。假如有机会向中国士兵提供军备,他们能保证履行使命。”同年,日本对重庆展开了轮番轰炸,就在那年的6月5日,发生了“六五”大隧道惨案。陈诚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是国民党党内、军内如日中天的人物。抗战爆发后,几年时间里,他参与指挥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重大战役。他甚至一度被外界认为是蒋介石选定的“接班人”,人称“小委员长”。 陈诚,1941年6月16日

1942年6月1日蒋介石又一次成为封面人物。看样子是意气风发,自信的样子。蒋在抗战前就“预言”,国际形势的转变对中国的命运至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证明了他的预想。有了美英的支持,又担任同盟军中国战区的总指挥,难怪蒋会如此的乐观起来。 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1942年2月16日,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协英对日作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five hard years,but the next is the hardest——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微现。 蒋介石,1942年6月1日

1943年3月1日,宋美龄单独作为封面人物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为“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宋美龄一生跨过三个世纪,穿越苦难与繁华,集美貌、才华、权力、仁爱于一身,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在中西方交汇点上熠熠生辉。而1943年的美国之行,则是宋美龄外交生涯中的巅峰时刻,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夫人外交”的先河,创造了“美龄神话”。 1943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占到便宜,欧洲战场也呈胶着状态,日军有可能打通印缅,进攻云南,威胁国民政府。此时宋美龄游说美国,争取美国的支持。在2 月18 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以“战争无法让中国屈膝”为题的演讲。最后以“ 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来结尾。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只有坚忍。 宋美龄,1943年3月1日

1944年12月18日,宋子文成了这一天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两个星期前,他刚刚在重庆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代院长。封面选用一幅宋子文的彩色标准肖像画。“通往胜利的路在峭壁之上”—在“中国的宋子文”的称谓下面,《时代》用了这样一句说明。 “峭壁之上”简单的几个字勾勒出1944年中国的严峻局势: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的冲突白热化,最终关头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将他召回;盟军在这一年六月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与东线的苏联战场相互呼应,欧洲战场接连告捷;与此同时,日本军队却在中国战场上大举进攻,使中国面临着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危机;美国特使赫尔利的延安之行以失败而告终,国、共两党继续对峙,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内战的阴影却越来越浓重...... 宋子文,1944年12月18日

1945年9月3日这天的美国《时代》封面人物仍是蒋介石:以国民党国旗为背景,一身军装的他,脸色含笑,却又稍带犹疑。封面标题为“战胜国中国的领袖。”小字部分为:“after eight years of war,the challenges of peace—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后这一天也成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苏、中、英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成了摆在国共两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蒋介石迫切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 蒋介石,1945年9月3日

1947年5月26日,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时任教育部部长。画面背景是孔子和农民,也许是表达中国教育落后,不像是出过大教育家孔子的民族。《时代》记者白修德描述陈立夫是“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与长兄陈果夫进入国民党权力中枢,掌握人事和组织,成为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兄弟,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陈氏兄弟是蒋家王朝专政的具体执行者:推行特务政治,捕杀共产党,镇压民主力量。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他注定不会助力联合政府的成立。此后不久,陈立夫携夫人卦美考察“民主政治”。 陈立夫,1947年5月26日

《时代》1948年12月6日封面。封面副标题:“the howizers could now be heard in Kansas City—榴弹炮的声音,远在堪萨斯城也能听到。”封面上的蒋介石,脸色惨淡,面色惊愕。 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以及11月29日开始的平津战役,无论是已经结束还是正在进行之中,对蒋介石来说形势都不容乐观。国共内战的天平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扭转。蒋面对战场形势头晕目眩,预感到党国大业摇摇欲坠、犹如日落黄昏…… 蒋介石,1948年12月6日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文中标题是“China's Mao Stage(毛时代来临)”。表明这时中共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引起西方的注视。 一个星期前,三大战役结束。这一胜利得到了中国当时绝大部分民主党派人士的一致祝贺—他们已经收到毛泽东“共商国是”的热切邀请。对于中国大地上的风云突变,《时代》作如此描述:“37年前,在湖南长沙的省立图书馆里,一个19岁的农村小伙子第一次突破他狭窄的视野,开始阅读世界地图。上周,当年那个农村小伙子再次阅读了那张世界地图,只不过这一次他用的不是铅笔,而是铁和血。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后果目前还无法估量;对共产主义而言,却显然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最伟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毛泽东,1949年2月7日

《时代周刊》1924—1949年 1923年3月,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时代》杂志。1924年9月,《时代》封面第 一次出现了中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中国人陆陆续续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并配 以不同的主题与符号。 1924年9月8日,一名被冠以"中国最强者"的中国人首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之后,几 乎每年的《时代》封面都会出现中国身影。在1924到1949年25年期间,总共出现了19次中国封 面,出现的人物分别是: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溥仪、宋美龄、宋子文、 陈立夫、陈诚、毛泽东。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期间9次登上封面的蒋介石。这既充分体现 了《时代》对中国局势的密切关注,也反映了美国显著的“亲蒋立场”。这期间主题可概括为 :"既多但专 — 重笔描绘蒋中正"。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从黑白的素描配色,到冷峻的神态勾画 ,竭力想塑造无坚不摧的强者形象。1931年10月26日,蒋介石成为第一个以"全身像"登上《时 代》封面的中国人。1938年1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联袂当选为《时代》年度人物,也是 中国首次上榜人物。1948年12月6日,尽管此时国内局势对蒋介石来说已是大势已去,但《时 代》仍然选择支持蒋介石,并第九次成为封面人物。但中共的力量已经崛起,成为了美国也无 法忽视的存在。因此,1949年2月7日,中国历史舞台下一个主角毛泽东不可避免地第一次登上 了《时代》封面,尽管彼时还带着偏见:才会有"眼神轻蔑、猩红暗底"的略显狂妄的形象。

第一期结束,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