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4 年浙江省数量资料 华图网校 刘有珍 数字推理 年份题量数字规律 三级等差 2. 和递推 3. 幂次修正 4. 倍数递推 5. 倍数递推 6. 特殊差级 7. 倍数递推 8. 倍数递推 9. 积递推 10. 分数数列
Advertisements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首页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一考试 监考员培训 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市北初中 谢爱娟.
理念是教育的灵魂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 咸阳底张学区小学段 课程改革研讨报告 2011年4月.
主题8 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讲课教师:关坤
消防知识进校园 珠海市公安消防局 贾博.
第10讲 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与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就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及国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过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复习时注意中共在各个时期重大会议及国共关系的复习。
文艺类说明文阅读.
人口增长.
墨子選 非攻.
主廚:蔡 明 宏 ﹝秘儀創始者,本店創立在民國七十年〈1981〉﹞ 副廚:欽天門弟子 〈由三十人聯廚〉
野薑花有機生態教育農場 主講人 林進財.
《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办法》 介绍.
一條美麗的銀蠹魚 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亞弦 讓晶瑩剔透的文字,停駐在我們心中-淺談新詩教學
工业区位因素 胶州二中 高绪军.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 主讲: 冯毅 教授.
初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 负债(三) 主讲人:杨菠.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补充要点.
二审司法考试题目.
舌尖上的昭通.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湖北浠水人,前新月派诗人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新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两部诗《红烛》(1923)《死水》(1928) 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思是其诗歌的灵魂。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二、个性教育.
——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3.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幼托教師的在職教育訓練 第三組 498i0052蕭羽婷 498i0053 顏于淨 498i0058 黃祺婷 498i0059 林怡均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考点1】工业的区位因素 1.常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工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环境等。 2.影响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列表分析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多种多样的情趣 跳舞 打篮球 看电影 钓鱼 玩电子游戏 抽烟.
新闻追踪 请问:1、失去秩序的后果是什么? 2、是否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第九课 第二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段精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化学学考与选考 高二化学备课组.
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2014年高速公路考试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陈修晓.
5.1 数据的收集 版权声明 本资源盘由数学中国网站(
近代化 小农经济,铁犁牛耕 古老 男耕女织,肩挑背驮 中国 君主专制,文化专制 农耕文明 闭关锁国,天朝上国 近代 西方 工业文明 经济工业化/城市化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1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四课 恪守职业道德 我爱岗 我敬业.
年轻的生命,如初升的旭日。愿充满朝气的你们,拥有灿烂的明天!
第七章 诉讼参加人.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一、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 三、近几年中考题型及解答技巧 四、近来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五、采取的措施 六、中考热点复习
安全系着你我他 安全教育知识竞赛.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刑法分论5-2 周铭川.
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思想政治选考数据分析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骆新华 2016、9、14.
吳福明教授 排球運動發展簡史 編制.
第16课 抗日战争.
商品和商品经济 宜都市第二中学 制作:艾之友
一條美麗的銀蠹魚 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亞弦 讓晶瑩剔透的文字,停駐在我們心中-淺談新詩教學
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九龙坡区交通巡逻警察支队.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基础 第二节 原材料 第三节 其他存货 第四节 存货期末计量.
存货的核算 一、项目任务 1、原材料核算 ——按实际成本核算 ——按计划成本核算 2、低值易耗品及包装物核算 3、存货清查的核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2012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 :高效提分区.
穿脱隔离衣 解放军三零二医院 秦玉玲 急 诊.
复习: 诚实内涵 诚实二个表现 诚实意义 1、对自己要诚实2、对他人诚恳实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学案16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一)
成 本 会 计 学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07學年度第1期 學生重補修說明會.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自动控制原理.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论 主讲:孙文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环境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瑶

知识结构 一、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热力作用 三、大气运动 四、全球气压带、风带 五、气候类型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 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N2 O2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78.09%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0.95% 气体成分 作用 体积分数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78.09% N2 干洁空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0.95% O2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0.003% 0.00006%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因时因地 而异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大肆砍伐热带雨林→CO2增加→“温室效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 ——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

知识应用 高度(千米) ④ 12 ③ ② ① 温度(℃) 以上属对流层的是( ) ① (3)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臭氧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高三地理复习的思路与方法 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归纳 应用 有关 地理问题 习题 地理规律和原理 解决 总结

回顾: 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0.6℃/100m) 地面为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越向上空气密度越小,水汽、CO2越少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小与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递减率越小) ②对流层底部受地面影响最大,中上层受影响较小

例1. 读焚风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例1. 读焚风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降水量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B.据图计算可知,乙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一般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C.由于乙坡比甲坡热量充足,所以对农业生产有利 D.若图示山峰冬季出现积雪,则甲坡雪线高于乙坡

例题2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1~2题。(04高考)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B -35℃ -14℃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35℃ -14℃

D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例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回答1~2题。(04高考) D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8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例3.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3 ℃ 18 ℃ 22 ℃ 0.5℃/100米 1℃/100米 18 ℃ 22 ℃ 0.8℃/100米 18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 气温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 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 升高1 ℃。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 饱和 凝结 22 28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人,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1000米 1000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 (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多晴朗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中国: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一、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形成:

冬季强于夏季;低谷盆地强于山顶。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冬季强于夏季;低谷盆地强于山顶。

暖空气 较暖空气 冷 地 面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暖空气 冷 地 面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千米 ℃ 试一试:请画出锋面附近垂直方向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

逆温现象 三、逆温产生的影响: 利: 弊: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C 例题: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0.9℃ C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解析: 主要通过看78米高度以上气温的垂直分布状况,上冷下热即呈正常分布时有利于气流的扩散,上热下冷即呈逆温分布时不利于气流的扩散。对照ABCD四项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可以得知在ABD三项60-100米高度存在着逆温,故只有C项才有利于工厂灰尘的扩散。 答案:C

例题.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 ) C

10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TS <T 非逆温 TS =-8℃ T > -8℃ (TS) 18℃ T地 =10℃ T地> 10℃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 10℃ T实际温度 ≥ -8℃ 3000米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出现逆温,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 -8℃ 3000米 10℃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10 8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8

例4.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10 8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择在_____时以后 10

例5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理由是 。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理由是 。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 气象原因是 ; 地形原因是 (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近郊工业区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答案〗(1)②,②处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烟雾弥漫;②处的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的存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商业居民区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3)近郊工业区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 8时-16时30分 B. 17时-23时 C. 16时30分-7时 D. 23时-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C C B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温度梯度的概念,即温度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曲线中有正的、负的,正的即温度是上升的,负的表明温度是下降的。而温度梯度为0是一个分界线。根据逆温的概念,即正的表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直至0,故可判断出在0曲线以内均为逆温。 【解答】(1)0曲线的范围大致是16时30分至7时左右; (2)图中0曲线的最大高度大约是350米; (3)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比较稳定,抑制了大气的垂直运动,故抑制了污染物向上扩散。 【答案】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