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本逻辑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第二节 编程的规则与技巧 第三节 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本章小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泸定县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年平均气温 16.5 ℃,年平均无霜期 279 天,年均降雨量 664.4mm 。境 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 见。泸定以 “ 红色名城 ” 著称,有 1705 年康熙皇帝亲赐御笔.
Advertisements

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認證考試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企業憑認證選人 認證考試須知 問題應答的訣竅 通過機械認證考試教戰手冊 11 月 24~25 日舉辦的認證考試 你準備好了嗎? 考 試必 勝考 試必 勝.
《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 电气教研室 房金菁.
M7130磨床基本控制原理分析,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
QBZ-120开关 工作原理 技工三部:孙宝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九十六學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國文科 -哈利波特番外篇-
本章重點 認識衣物的基本保養程序 處理不同污漬的方法 不同布料的保養方法
主讲人:刘利 交通大学网络控制课程系列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 交通大学网络控制课程系列 考试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第10章 电气控制技术 10.1 常用低压电器 10.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 *10.3 可编程控制器
工作任务五 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 【学习目标】 1、能通过阅读设备维修任务单和现场勘察,记录故障现象,明确维修工作任务要求。
课首 第二章 有理数 苏科版 • 七年级 《 数 学 ( 上 )》 2.1 比零小的数 龙都初级中学 彭生翔
优质护理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本章重點 認識香港不同年代時裝的特色 透過對服裝歷史的認識,了解香港的穿衣文化 透過服裝歷史加強對時裝潮流循環的洞悉力
第2章 PLC的结构及编程软件的使用 学习内容 S7-200系列PLC的外部结构 S7-200系列PLC的性能 PLC的编程语言与程序结构
项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的 PLC 控制.
钳加工技术 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教研组.
第一章 气压传动概述 一、气压传动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 1)传动--动力的传递
(接触网)精品课程 建设方案 课程负责人:赵斌 新疆铁路中等职业学校.
1.4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1、基础 2、墙体和柱 3、屋顶 4、楼地层 5、楼梯 6、门窗 次要组成部分(阳台、雨蓬、台阶、散水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升本) 《机电设备与管理》(专升本)专业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 (FP1型PLC)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工学教研室 唐庆玉 编 海南风光.
第8章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8.1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8.2 PLC在机床控制中的作用 8.3 PLC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第8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 王如松.
PLC在工业中的应用.
第5章 状态转移图及编程方法 5.1 状态转移图及状态功能 5.2 单流程状态转移图的编程 5.3 选择性分支与汇合的编程
第7章 PLC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 本章要点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应用举例 PLC的装配、检测和维护.
第8章 其他常用PLC简介 8.1 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PLC 8.2 A-B(Allen-Bradley)公司的PLC
授课人:张宏 单位: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PLC与数控机床电器控制 主讲人:何梦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PLC基础知识 基本内容: PLC简介、基本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工作方式。 重点: 定义、基本功能、工作方式。 难点: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杨霞 2018年1月.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杨霞 2018年1月.
第六章 FX2N功能指令 教学提示:FX2N系列PLC除了基本逻辑指令、步进指令外,还有200多条功能指令(也称为功能指令)。功能指令实际上是许多功能不同的子程序。与基本逻辑指令只能完成一个特定动作不同,功能指令能完成实际控制中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操作 FX2N系列PLC的200多条功能指令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程序流向控制指令、数据传递与比较指令、算术与逻辑运算指令、数据移位与循环指令、数据处理指令、高速处理指令、方便指令指令、外部设备通信(I/O模块、功能模块等)指令、浮点运算指令、定位运算指令、时钟运算指令、
知识点:1、PLC系统起动前检查项目、 定期检查项目、日常维护 内容与步骤 2、掌握PLC诊断流程及故障 排除
1、 逻辑取及输出线圈(LD/LDI/OUT)
永宏PLC --FB-PLC【基礎功能篇 】
第三章 CPM1A系列PLC的基本组成.
1、可编程控制器综合控制系统的构成 被控对象 传感器 PLC 执行机构 上位机监控 基于上位监控机的PLC控制系统.
第二节 极限 一、数列极限 定义:.
課程地圖 可編程序控制器 (PLC) 高 階 可編程序控制器 (PLC) 進 階 控制線路 進 階 可編程序控制器 (PLC)
推广自动化技术;普及工控知识 TTPLC天天自动化
电气信息学院 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第 5 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5.1 常用控制电器 5.2 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5.3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项目一 功能指令的基础.
《 PLC应用技术》讲稿 第四章 开关量逻辑控制 赵金荣 编制.
高山草原生態系 分布於臺灣3000公尺以上高山,如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 分為玉山箭竹草原,高山芒草原及兩者混生林三種
可编程序控制器 (FP1型PLC)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工学教研室 唐庆玉 编 海南风光.
T68型卧式镗床电气控制 教师: 洪 杰 宁波兴港职业高级中学.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技术 第 5 部分 PLC程序的设计.
第十一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3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器。
第七章 编程实例 例1、设计一个报警器,要求当条件X1=ON满足时蜂鸣器鸣叫,同时报警灯连续闪烁16次,每次亮2s,熄灭3s,然后,停止声光报警。 分析:输入信号占用一个输入点,蜂鸣器和报警灯各占用一个输出点,报警灯亮、暗闪烁,可以采用两个定时器分别控制,而闪烁次数由计数器控制。 I/O分配如下:
F1-20P PLC简易编程器的使用.
《维修电工技师 》 培训教程 编著:宁红星 TEL: QQ: 广州市创星教育培训中心
第二章 PLC的编程语言.
步進階梯應用 步進階梯指令(STL) 、(RET) STL [S1] :步進階梯開始 ( ) 指令長度: 1 Step
機電科簡介 科主任 郭紀翔.
项目二 可编程控制器的 构成及工作原理 2019/8/6.
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类应用指令 任务一 用PLC应用指令实现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 任务二 用PLC实现闪光灯的闪光频率控制 任务三 密码锁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技术 第 4 部分 小型PLC及其指令系统(FX系列).
第5章 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 5.2 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
由一个佯谬看涡旋电流的存在 PB 田鸿翔 指导老师 万树德.
第十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第一节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第二节 PLC的硬件设置 第三节 PLC的软件设计
第四章 基本指令 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逻辑指令及应用。 掌握梯形图编程规则。.
实验四、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的安装接线, 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
第三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第一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一、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 1、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
E3X-DA-11N光纖處理器簡易調整方法 一.各部位名稱與功能: 動作出力指示燈 感度調整設定與機能變更設定按扭 入光量檢出表示
2 典型生产机械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本章介绍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从生产机械的工作要求入手,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中找出规律,总结出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法,培养阅读电气原理图的能力,为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基本逻辑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第二节 编程的规则与技巧 第三节 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一、LD、LDI、OUT 指令 二、AND、ANI指令 三、OR、ORI 指令 四、ANB、ORB 指令 五、MPS、MRD、MPP 指令 六、MC、MCR 指令 七、SET、RST 指令 八、PLS、PLF 指令 九、NOP、END 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一、LD、LDI、OUT 指令 指令的作用 编程元件 LD(LoaD):取指令,常开触点与母线连接。 LDI(LoaD Inverse):取反指令,常闭触点与母线连接。 OUT:驱动线圈的输出指令。 编程元件 LD: LDI: X、Y、M、S、T、C OUT:Y、M、S、T、C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一、LD、LDI、OUT 指令 指令的说明 LD、LDI用于将触点接到母线上。 LD、LDI还与块操作指令ANB、ORB相配合,用于分支电路的起点。 OUT不能用于X;并联输出OUT指令可连续使用任意次。 OUT指令用于T和C,其后须跟常数K,K为延时时间或计数次数。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一、LD、LDI、OUT 指令 梯形图程序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OUT Y0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OUT Y0 2 LDI X1 3 OUT M100 4 OUT T0 K19 7 LD T0 8 OUT Y1 X0 X1 M100 T0 Y1 K19 Y0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二、AND、ANI 指令 指令的作用 AND:与指令,用于串联单个常开触点; ANI(ANd Inverse):与反指令,用于串联单个常闭 触点。 编程元件 AND: ANI: X、Y、M、S、T、C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二、AND、ANI 指令 指令的说明 AND和ANI指令用于单个触点与左边触点的串联,可连续使用。 执行OUT指令后,通过与指令可驱动其它线圈输出。 若是两个并联电路块(两个或两个以上触点并联连接的电路)串联,则需用后面的ANB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二、AND、ANI 指令 梯形图程序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AND X2 X0 X2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AND X2 2 OUT Y2 3 LD Y2 4 ANI X0 5 OUT M101 6 AND T1 7 OUT Y3 AND X0 Y2 M101 T1 Y3 X2 X1 ANI AND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二、AND、ANI 指令 注意梯形图的画法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Y2 1 ANI X1 2 MPS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Y2 1 ANI X1 2 MPS 3 AND T1 4 OUT M101 6 MPP 7 OUT Y3 MPS Y2 M101 T1 Y3 X1 MPP

第一节、基本逻辑指令 三、OR、ORI 指令 指令的作用 OR:或指令,用于并联单个常开触点; ORI(OR Inverse):或反指令,用于并联单个常闭 触点。 指令的说明 OR、ORI编程元件:X、Y、M、T、C、S ; OR、ORI指令仅用于单个触点与前面触点的并联; 若是两个串联电路块(两个或两个以上触点串联连接的电路)相并联,则用ORB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三、OR、ORI 指令 指令表程序 梯形图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1 1 OR Y1 2 ORI M102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1 1 OR Y1 2 ORI M102 3 OUT Y1 4 LDI X1 5 ANI Y1 6 OR M103 7 ANI Y2 8 ORI M104 9 OUT M103 LD X1 M103 Y1 M102 M104 Y2 OR ORI OR ORI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四、 ORB指令 ORB(Or Block):串联电路块并联连接指令 指令的说明 串联电路块:两个或以上的触点串连而成的电路块; 将串联电路块并联时用ORB指令; ORB指令不带元件号(相当于触点间的垂直连线) 每个串联电路块的起点都要用LD或LDI指令,电路块后面用ORB指令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四、ORB 指令 梯形图程序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串联电路块 0 LD X2 1 AND X0 X2 X0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2 1 AND X0 2 LDI X1 3 ANI Y2 4 ORB 6 OUT Y3 串联电路块 X2 X1 Y0 X0 Y2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五、ANB 指令 ANB(And Block) 并连电路块串连连接指令 指令的说明 并联电路块:两个或以上的触点串连而成的电路; 将并联电路块与前面的电路串联时用ANB指令; 使用ANB指令前,应先完成并联电路块内部的连接。 并联电路块中各支路的起点使用LD或LDI指令; ANB指令相当于两个电路块之间的串联连线。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五、ANB 指令 指令表程序 梯形图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I X1 1 ORI X2 2 LDI Y0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I X1 1 ORI X2 2 LDI Y0 3 ANI M100 4 LDI Y2 6 AND M101 7 ORB 8 OR T0 9 ANB 10 ORI X3 11 OUT M115 五、ANB 指令 梯形图程序 ANB LD X1 M115 Y0 M100 X2 Y2 M101 X3 T0 ORB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六、MPS、MRD、MPP 指令 指令的作用 MPS(Push):进栈指令; MRD(Read):读栈指令; MPP(POP):出栈指令。 指令的说明 MPS、MRD、MPP指令无编程元件。 MPS、MPP指令成对出现,可以嵌套。 MRD指令可有可无,也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六、MPS、MRD、MPP 指令 梯形图(一层栈例) 0 LDI X1 1 MPS 2 AND M100 3 OUT Y1 4 MRD 6 AND M101 7 OUT Y2 8 MPP 9 AND 102 10 OUT Y3 MPS X1 M100 Y2 M101 Y1 Y3 M102 MRD MPP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六、MPS、MRD、MPP 指令 梯形图(一层栈例) 0 LD X1 Y1 Y2 Y3 1 MPS 2 LDI X2 3 AND M0 4 OR X0 5 ANB 6 OUT Y1 7 MPP 8 AND X3 9 OUT Y2 10 LD X4 11 OR X5 12 ANB 13 OUT Y3 MPS X1 X5 Y2 X4 Y1 Y3 X3 X2 M0 X0 MPP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六、MPS、MRD、MPP 指令 梯形图(二层栈例) Y0 Y1 Y2 Y3 0 LDI X1 1 MPS 2 AND 4 ANI M100 6 OUT Y0 7 MPP 8 AND M102 9 OUT Y1 10 MPP 11 AND X3 12 MPS 13 AND M100 14 OUT Y2 15 MPP 16 AND M105 17 OUT Y3 六、MPS、MRD、MPP 指令 梯形图(二层栈例) M100 X1 X2 Y1 M102 Y0 X3 Y3 M105 Y2 MPS MPP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七、MC、MCR 指令 指令的作用 MC (Master Control):主控指令(公共触点串联) MCR (Master Control Reset):主控复位指令 指令的说明 MC、MCR指令的编程元件:Y、M; MC、MCR指令成对出现,缺一不可; MC指令后用LD/LDI指令,表示建立子母线。 MC、MCR指令可以嵌套使用,嵌套级别为N0~N7。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七、MC、MCR 指令 指令的梯形图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MC N0 2 M100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MC N0 2 M100 3 LD X1 4 OUT Y1 5 LD X3 6 OUT Y2 7 MCR N0 X0 Y1 X1 X3 Y2 MC N0 M100 MCR

… 多重嵌套主控指令 LD X0 MC N0 M100 LD X1 OUT Y0 。。。。 (A) LD X2 MC N1 M101 MCR N1 LD X4 OUT Y2 MCR N0 LD X5 OUT Y3 多重嵌套主控指令 X0 Y0 X1 X4 Y2 M100 X2 M101 X3 Y1 MC N0 N1 … MCR Y3 X5 (A) (B) (C)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八、SET、RST 指令 指令的作用 SET:置位指令(接通并保持) RST:复位指令 指令的说明 SET指令的编程元件:Y、M、S RST指令的编程元件:Y、M、S、T、C、D RST指令具有优先级。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八、SET、RST 指令 指令的梯形图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SET Y0 2 LD X1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SET Y0 2 LD X1 3 RST Y0 4 LD X2 5 RST D0 SET Y0 X0 RST X1 D0 X2 X0 X1 Y0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八、SET、RST 指令 指令表程序 积分计数器、定时器复位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RST T250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0 1 RST T250 2 LD X1 3 OUT T250 K120 6 LD X2 7 OUT M8200 8 LD X3 9 RST C200 10 LD X4 11 OUT C200 K34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八、SET、RST 指令 积分计数器、定时器复位 X1 X0 T250 RST K120 X2 M8200 X4 C200 K34 X3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九、PLF、PLS 指令 指令的作用 PLS (Pulse) :上升沿微分输出指令 PLF:下降沿微分输出指令 指令的说明 指令只能用于编程元件Y和M PLS为信号上升沿(OFF→ON)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PLF为信号下降沿(ON→OFF)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九、PLF、PLS 指令 指令的梯形图 0 LD X0 1 PLS M0 2 LD M0 3 SET Y0 5 PLF M1 6 LD M1 7 RST Y0 九、PLF、PLS 指令 指令的梯形图 PLS M0 X0 SET Y0 PLF M1 RST X1 X0 X1 M0 M1 Y0

第一节 基本逻辑指令 十、NOP、END 指令 指令的作用 NOP:空操作指令 END: 结束指令 指令的说明 PLC执行程序时从0步扫描到END指令为止,后面的程序跳过不执行。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一、编程的基本规则 触点只能与左母线相连,不能与右母线相连; 线圈只能与右母线相连,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右母线可以省略; 线圈可以并联,不能串联连接; 应尽量避免双线圈输出。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并联电路上下位置可调,应将单个触点的支路放下面。 不好! 好! 0 LD X1 0 LD X4 Y0 X4 X2 X1 Y0 X2 X4 ORB 不好! 好! 0 LD X1 1 AND X2 2 OR X2 3 OUT Y0 0 LD X4 1 LD X1 2 AND X2 3 ORB 4 OUT Y0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串联电路左右位置可调,应将单个触点放在右边。 不好! 好! 0 LD X1 1 LD X2 Y0 X2 X4 ANB X1 Y0 X2 X4 不好! 好! 0 LD X1 1 LD X2 2 OR X4 3 ANB 4 OUT Y0 0 LD X2 1 OR X4 2 AND X1 3 OUT Y0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双线圈输出的处理 X1 Y0 X2 X4 … X1 Y0 X2 X4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线圈并联电路中,应将单个线圈放在上边。 好! 不好! 0 LD X1 0 LD X1 X1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线圈并联电路中,应将单个线圈放在上边。 X1 Y0 X2 Y1 X2 Y0 X1 Y1 MPS MPP 好! 不好! 0 LD X1 1 MPS 2 AND X2 3 OUT Y0 4 MPP 5 OUT Y1 0 LD X1 1 OUT Y1 2 AND X2 3 OUT Y0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桥形电路的化简方法:找出每条输出路径进行并联 X1 Y0 X2 X4 X3 X5 X1 X4 第二节 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二、编程的技巧 桥形电路的化简方法:找出每条输出路径进行并联 X1 Y0 X2 X4 X3 X5 X1 X4 X5 X3 Y0 X2

第三节 基本逻辑指令应用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控制思路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较大,PLC不能用直接控制主电路,需要主电路。 找出所有输入量和输出量,接入I/O接线图。 为了扩大输出电流,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 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以作为输入信号进行过载保护,也可以在输出进行保护。 梯形图和指令表。 我们先来讨论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续运转的整体思路。 大家知道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一般比较大,而PLC每点的输出电流最大为2安培,所以不能用PLC直接驱动电动机运转,应该用PLC输出信号驱动接触器的线圈,由接触器的主触点控制电动机运转,所以要有主电路。 现场有哪些输入量送入PLC参加逻辑运算?PLC又有多少输出量去驱动负载?如何进行端子分配?需要I/O接线图。同时我们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 由热继电器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其常闭触点可以作为输入量接入输入端,用软件实现保护,也可以接在输出端由硬件实现保护。 有了主电路和I/O接线图,然后才有梯形图,否则梯形图的元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要有四部分组成,即主电路、I/O接线图、梯形图和指令表。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主电路 下面请看主电路 主电路由: 电源开关 M 熔断器、 3 ~ 接触器 热继电器 电动机组成 QS FU L1 L2 L3 接触器主触点 电源开关 KM 热继电器热元件 熔断器 下面请看主电路 主电路由: 电源开关 熔断器、 接触器 热继电器 电动机组成 FR 三相异步电动机 M 3 ~

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以作为输入信号进行过载保护,也可以在输出进行保护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I/O接线图 热继电器 SB1 COM1 Y1 COM X1 X2 KM1 FR 启动按钮 SB1-X1 运行接触器 KM-Y1 SB2 停止按钮 SB2-X2 FR X3 画I/O接线图时,先找出现场的输入量,分别为启动信号和停止信号,进行端子分配。 长方形表示PLC主机, SB1为启动信号接PLC的输入端X1, SB2为停止信号接输入端X2,然后把SB1和SB2另一端连在一起接公共端COM。 注意:这里我们把停止按钮改用常开触点接入输入端。 输出量从输出端YI接接触器KM的线圈。 前面提到过载保护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完成,这里我们把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中,从硬件进行过载保护。 最后从公共端COM1接电源。 根据控制原理,得到梯形图。 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以作为输入信号进行过载保护,也可以在输出进行保护 电源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梯形图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0 LD X1 1 OR Y1 2 ANI X2 3 OUT Y1 4 END 输出线圈 指令表程序 步序 指令 地址 停止 0 LD X1 启动 1 OR Y1 2 ANI X2 X1 X2 3 OUT Y1 Y1 4 END Y1 X1 X2 Y1 梯形图从左母线开始,接启动信号X1的常开触点,并联常开触点Y1进行自锁,串联停止信号X2的常闭触点,最后接输出线圈YI驱动接触器的线圈。 我们结合时序图来分析梯形图的控制过程。 当按下启动按钮时,输入继电器X1接通(X1的上升沿),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I接通(Y1的上升沿),送出输出信号,同时Y1常开触点闭合,完成自锁功能。松开启动按钮(X1的下降沿),因为自锁YI也不会断开。 当按下停止按钮时,输入继电器X2接通(X2的上升沿),常闭触点断开,切断输出继电器Y1 (Y1的下降沿) ,停止送输出信号。 从梯形图可以看出与电气控制原理图很相似。 根据梯形图,写出指令表。 从母线取一个常开触点LD X1,并联一个常开触点 OR Y1,串联一个常闭触点 ANI X2,线圈输出 OUT Y1,程序结束 END 自锁 END 时序图

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下面通过一个模拟运行的画面看整个控制过程。 先合电源开关QS,再按绿色启动按钮SB1,启动信号通过输入端子X1进入PLC,输入继电器X1接通,梯形图中X1的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I接通,送出输出信号,使接触器KM的线圈通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开始启动并运行。同时自锁触点Y1闭合完成自锁功能,使电动机可以连续运转。 按下停止按钮SB2时,停止信号通过输入端子X2进入PLC,输入继电器X2接通,梯形图中X2的常闭触点断开,输出继电器Y1断开,停止送输出信号,接触器KM的线圈断电,主触点断开,电动机脱离电源停止转动。 再演示一遍。 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把停止按钮SB2的常开触点接入PLC的输入端X2。 端子接线图 一、电动机的连续运转 X2 X1 SB1 SB2 COM 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 电气原理图 KM SB1 SB2 常闭触点 梯形图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把停止按钮SB2的常开触点接入PLC的输入端X2。 从电气原理图看出,现场用的停止按钮是常闭触点,如果要保留电气原理图的习惯,仍然采用常闭触点做停止信号接入PLC,如I/O接线图中这样。 梯形图要作相应的变动,把梯形图中的停止信号X2改为常开触点就可以。 否则,当PLC一接通电源,输入继电器X2就接通,梯形图中X2的常闭触点断开,一条逻辑线中有两个触点断开,按启动按钮时,电动机将无法正常启动。 X1 Y1 Y0 X2 常开触点

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主电路 M 3 ~ FU 反转接触器 QS KM1 KM2 第二个应用实例是用PLC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根据前面的控制思路,首先要有主电路。 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需要有两个接触器, 一个正转接触器KM1 一个反转接触器KM2 通过两个接触器对电动机的电源进行调相,实现正反转控制。 注意调相 正转 接触器 FR

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I/O接线图 正转启动 正转接触器 SB2-X0 KM1-YI 反转启动 SB3-X1 反转接触器 KM2-Y2 反转互锁 I/O接线图 正转互锁 SB2 Y1 COM X0 X1 X2 Y2 COM1 KM1 KM2 FR 正转启动 SB2-X0 正转接触器 KM1-YI SB3 反转启动 SB3-X1 KM2 KM1 反转接触器 KM2-Y2 SB1 停止 SB1-X2 根据控制要求,I/O接线图中,有三个输入信号和两个输出信号送入PLC。 正转启动信号SB2接输入继电器X0,反转启动信号SB3接输入继电器X2,停止信号SB1接输入继电器X3。连接公共端COM。 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接输出继电器Y1,反转接触器KM2的线圈接输出继电器Y2。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PLC的运算速度非常快,远远大于接触器硬件的动作速度,在程序中正反转输出信号交替时,可能会出现正转输出信号断开,正转接触器线圈还来不及释放,而反转输出信号接通送出,使反转接触器线圈动作的现象,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所以在正转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串联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在反转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串联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实现硬件互锁功能。下面看梯形图。 电源

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指令表 梯形图 0 LD X1 1 OR Y1 2 ANI X2 3 ANI X1 4 ANI Y2 5 OUT Y1 6 LD X1 7 OR Y2 8 ANI X2 9 ANI X0 10 ANI Y1 11 OUT Y2 12 END 梯形图 X0 Y1 X2 Y2 X1 END 正转 梯形图有两条逻辑线,分别实现正转连续运转和反转连续运转,在两个方向的连续运转梯形图的基础上加入互锁触点。 也就是说在正转输出继电器线圈Y1回路中串入反转输出继电器Y2的常闭触点和反转启动信号的常闭触点X1进行互锁。 同理,反转输出继电器线圈Y2回路中串入正转输出继电器Y1的常闭触点和正转启动信号的常闭触点X0进行互锁。 梯形图中接触器和按钮的常闭触点实现软件双重互锁. 根据梯形图写出对应的指令表。 叙述指令表。 反转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图中给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模拟运行的画面。 控制过程为:合电源开关QS,按正转启动按钮SB2,正转启动信号送入PLC,输入继电器X0接通,梯形图中X0常开触点闭合,正转输出继电器Y1接通,送出输出信号同时自锁,正转接触器KM1通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向运转。按停止按钮SB1,输入继电器X2接通,常闭触点断开,输出继电器Y1断开,正转接触器KM1断电,电动机停止运转。 同理,按反转启动按钮SB3,输入继电器X1接通, X0常开触点闭合,反转输出继电器Y2接通,反转接触器KM2通电,电动机反转。 另外,由于梯形图中采用双重互锁,可以直接进行正反转切换。按SB2电动机正转,直接按反转启动按钮SB3,X1的常闭触点先切断正转输出继电器Y1,然后常开触点接通反转输出继电器Y2,电动机反转。 操作两遍。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注意 I/O接线图中的硬件互锁 梯形图中的软件互锁 (对镜头)正反转控制的程序设计时,为了防止出现电源的短路事故,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硬件互锁 I/O接线图中,在正转接触器回路串入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在反转接触器回路串入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 第二个问题是软件互锁 梯形图中,采用双重互锁,也就是在正反转控制回路分别串联接触器互锁触点和按钮互锁触点。 下面我们讲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三、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主电路 M1 3 ~ M2 M3 第三个应用示例是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FR1 FU KM2 QS M1 3 ~ M2 M3 KM1 KM3 FR2 FR3 L1 L2 L3 第三个应用示例是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主电路有三台电动机M1、M2、M3,要求顺序启动,也就是M1先启动,M2才能启动,M2启动后M3才能启动。 如果M1不启动,M2和M3不能启动。 停止没有具体要求,我们可以随意设计。

三、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I/O接线图 M1启动 M1运行 M1停止 M2启动 M2运行 M2停止 M3运行 M3启动 SB2 SB3 SB1 SB4 SB5 SB6 COM1 Y1 COM KM2 X0 KM1 X1 X2 Y2 FR1 AC X3 Y3 KM3 FR2 FR3 X4 X5 M1启动 M1停止 M1运行 M2启动 M2停止 M2运行 M3运行 M3启动 M3停止 根据控制要求,每台电动机需要启动和停止两个按钮,共需要六个输入信号,三个接触器需要三个输出信号,画出I/O接线图。 SB1为M1的启动,接X0,SB2为M1的停止按钮,接X1, KM1为M1的控制接触器,接Y1; SB3为M2的启动,接X2,SB4为M2的停止按钮,接X3, KM2为M1的控制接触器,接Y2; SB5为M3的启动,接X4,SB6为M3的停止按钮,接X5, KM3为M1的控制接触器,接Y3。 有了I/O接线图,画梯形图。

三、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梯形图 X0 X1 Y1 X2 X3 Y2 X4 X5 Y3 END 梯形图中,电动机M1的控制电路与前面一样,启动信号X0,自锁信号Y1,停止信号X1,输出信号Y1。 满足顺序控制要求,电动机M2的启动电路应该串联在先启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的后边,从X1的触点后面开始,启动信号X2,自锁信号Y2,停止信号X3,输出信号Y2。 同理,M3电动机的启动电路串联在M2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的后面,启动信号X4,自锁信号Y3,停止信号X5,输出信号Y3。 编程时应该注意,触点X2和Y2为并联电路块,起点用LD指令,结束用块串指令ANB。同理X4和Y3也是并联电路块,起点用LD指令,结束用块串指令ANB。 我们来编写指令表。LD X0,OR Y1,ANI X1,OUT Y1;LD X2,OR Y2,ANB,ANI X3,OUT Y2;LD X4,OR Y3,ANB,ANI X5,OUT Y3。

三、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指令表 注意 回路的起点用LD指令 回路串联指令为ANB 可以先串回路再串触 点,也可以先串触点 再串回路。 0 LD X0 1 OR Y1 2 ANI X1 3 OUT Y1 4 LD X2 5 OR Y2 6 ANB 7 ANI X3 8 OUT Y2 9 LD X4 10 OR Y3 11 ANB 12 ANI X5 13 OUT Y3 14 END 指令表 注意 回路的起点用LD指令 回路串联指令为ANB 可以先串回路再串触 点,也可以先串触点 再串回路。 根据梯形图和我们口述的指令,写出指令 表。 提醒大家注意:表中红色为电路块,起点 用LD指令,结束用块串指令ANB。 指令表中也可以把ANB和ANI交换,先串联单个触点,再串联电路块。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我们来演示模拟运行的过程: 合电源开关QS,分别按启动按钮SB1、SB2、SB3,三台电动机实现M1——M2——M3顺序启动。 如果不按顺序操作,先启动M2,按启动按钮SB2,电动机M2不能运转,启动失败。 停止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停止方式,三台电动机启动后,按停止按钮 SB1,三台电动机同时停止。 第二种停止方式,三台电动机启动后,按停止按钮 SB3,电动机M2、M3同时停止。 第三种停止方式,三台电动机启动后,按停止按钮 SB5,电动机M3停止,按停止按钮SB3,电动机 M2停止,按停止按钮SB1,电动机M1停止。 如果要求电动机的逆序停止,如何实现?请大家根据以上原理,进行举一反三,自己设计。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四、定时器的应用 问题的提出 FX系列PLC提供的定时器只有通电延时类型,如何实现断电延时的功能? 定时器设定值最大为32767,最长延时时间不足1小时,如何实现长延时? 下面讲定时器的应用,先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时间继电器有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两种类型,而FX系列的PLC只提供通电延时型定时器,如何通过程序实现断电延时呢? 第二个问题: FX系列PLC的定时器有100ms、10ms、1ms三种时间基数,定时器的设定值最大为32767,延时时间等于定时器设定值乘以时间基数,所以定时器最长延时时间不足1小时,如何用程序实现长延时?

四、定时器的应用 通电延时/断电延时 断电延时 断开 通电延时 接通 X0 T0 K90 X0 Y1 Y1 T1 K70 T0 T1 9 S X0 7 S Y1 T0 T1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断电延时。 通过梯形图可以实现断电延时。大家把梯形图和时序图结合起来看。 第一条逻辑线,当输入信号X0接通时(X1上升沿),定时器T0接通开始延时; 第二条逻辑线,输出继电器Y1断开,X0的常闭触点也断开,定时器T1不接通。 第三条逻辑线,当定时器T0延时9s时,T0的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1接通(Y1上升沿),实现通电延时。 当输入信号X0断开时(X1下降沿) ,定时器T0断开,Y1由于自锁并没有断开,而定时器T1由于X0的常闭触点复位而接通开始延时,延时7s后,T1的常闭触点断开,使得输出继电器Y1断电,实现断电延时。 从X0接通后延时9sY1接通,X0断开后延时7sY1断开。

四、定时器的应用 定时器的串联 延时时间=T0+T1=3600s X0 T0 Y0 T1 K30000 K6000 定时器的最大设定值为32767,不足1小时,为了扩展定时器的延时时间,可以采用几种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实现长延时定时器。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定时器串联实现。 梯形图中,当输入信号X0接通时,定时器T0接通开始延时,其延时时间为3000s,3000s后T0的常开触点闭合,定时器T1接通开始延时,延时600s后,定时器T1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0接通。 从输入信号X0接通到输出继电器Y0接通的延时时间为3000s加600s,正好为一个小时。 定时器串联后的延时时间等于两个定时器延时时间之和。 根据以上思路,可以作出任何时间的定时器。 延时时间=T0+T1=3600s

四、定时器的应用(长延时电路) 定时器和计数器配合使用 X2 T0 K600 X2 RST Y0 K60 C0 C0对T0的60s脉冲计数 1 Hour X2 Y0 60s 第二种实现长延时的方法是通过定时器和计数器配合使用实现。 梯形图中,当输入信号X2接通时,定时器T0接通开始延时,其延时时间为60s,60s后T0的触点动作,常开触点闭合,C0计数一次,同时T0的常闭触点断开,使T0线圈也断开,而后T0的常闭触点复位,使定时器T0接通又开始延时,这样,每隔60sT0的常开触点输出一个脉冲信号,计数器计数一次,计到60次时,C0的常开触点接通,输出继电器Y0接通。 从信号输入到产生输出延时60个60s,正好一个小时。 延时时间等于60s乘以60=3600s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然后延时时间的定时器。 梯形图中第二条逻辑线用于计数器的复位。 C0对T0的60s脉冲计数 延时时间=60s60=3600s

五、闪烁(振荡)电路 X0 T0 T1 Y0 K20 K30 在编程时经常要用到闪烁信号,也可以说是振荡信号,通过梯形图可以实现。 在梯形图中,当输入信号X0接通时,定时器T0接通开始延时,其延时时间为2s,2s后T0的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0接通,同时定时器T1接通开始延时,其延时时间为3s,3s后T1的常闭触点断开,使T0线圈也断开,而后T0的常开触点复位,使定时器T1和输出继电器Y0也断开,由于T1 的常闭触点复位使T0接通又开始延时,进入下一个循环。 输出继电器Y0输出断开2s接通3s的振荡信号。 2 S X0 Y0 3 S

六、控制器 设计一个控制器,要求有三个信号灯,三个按钮进行控制,按PB1时,信号灯L1、L2亮;按PB2时,信号灯L2、L2亮;按PB3时,L0、L2亮。 进行I/O分配,PB1—X0,其状态用S0—M0表示,PB2—X1,其状态用S1—M1表示, PB3—X2,其状态用S2—M2表示。把这些信号送入PLC。 L1—Y1,L2—Y2,L3—Y3。 编制梯形图,加入按钮互锁。 根据梯形图编写指令表。 图中给出编程器的示意图,上面为液晶显示屏,可以同时显示4行指令,下面为按键,上面一排和右面一列为功能键,中间为指令和数字键。 程序写入练习4条,因为时间关系,指令我们不再逐条输入,下面请大家看最后几条指令。 这里是运行开关,扳向RUN,模拟运行。

小结 20条基本逻辑指令的意义、助记符、操作元件及使用方法 梯形图编程规则与编程技巧 I/O接线图的设计及输入常闭触点的处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单控制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定时器使用—断电延时、长延时定时器的实现 振荡电路的实现 (对镜头)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今天主要讲的几个问题: 电动机的连续运转—注意自锁和常闭触点 电动机正反转的互锁环节—软硬件 电动机顺序控制—块串联,起点用LD,结束用ANB 断电延时定时器—由程序实现 长延时定时器—定时器的串联,定时时间为定时器定时时间之和;定时器和计数器配合,定时时间为定时器输出脉冲时间与计数器设定值之积 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谢谢!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