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亭宁 贡 Modified 8年之前
1
血 液 通 路 Blood access
2
一、概念 血液透析需把患者血液引出体 外,经过透析器或其它净化装置, 再回到体内去。该通路称血液通路。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液通路 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
3
二、血液通路的分类及标准 ( 1 ) n (一)分类: 1. 临时性 (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1. 临时性 (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 2 )动静脉外瘘(已淘汰) ( 2 )动静脉外瘘(已淘汰) ( 3 )中心静脉插管 ( 3 )中心静脉插管 2. 半永久性:带 Cuff 的中心静脉插管 2. 半永久性:带 Cuff 的中心静脉插管 3. 永久性 ( 1 )动静脉内瘘 3. 永久性 ( 1 )动静脉内瘘 ( 2 )移植血管内瘘 ( 2 )移植血管内瘘
4
二、血液通路的分类及标准 ( 2 ) n (二)标准: 1. 透析血流量充分 150~500ml/min ,自然 1. 透析血流量充分 150~500ml/min ,自然 流量 500~800ml/min 流量 500~800ml/min 2. 安全 2. 安全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液通路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液通路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不加 重心负荷 不加 重心负荷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液通路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液通路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5
三、动静脉直接穿刺 n 缺点: 1. 血肿 2. 血流量不足 1. 血肿 2. 血流量不足 3. 血管破坏 4. 疼痛 3. 血管破坏 4. 疼痛 n 优点: 1. 迅速 2. 简单 1. 迅速 2. 简单 n 适应症: 1. 急性中毒 2. 急性心衰 1. 急性中毒 2. 急性心衰 3. 急性高血钾 3. 急性高血钾
6
四、动静脉外瘘 ( 1 ) 是血液通路发展的里程碑( 1960 , Quinton, Scribner ) 是血液通路发展的里程碑( 1960 , Quinton, Scribner ) n 外瘘管的组成:尖端插管、外瘘管、连接管 n 建立外瘘的部位: 1. 前臂内侧腕关节上方 3~5cm 1. 前臂内侧腕关节上方 3~5cm 2. 下肢踝关节上方 5~10cm 2. 下肢踝关节上方 5~10cm 3. 足背动静脉 3. 足背动静脉
7
四、动静脉外瘘 ( 2 ) n 手术方法:略 缺点(并发症): 1. 破坏血管 缺点(并发症): 1. 破坏血管 2. 血栓形成 2. 血栓形成 3. 出血 3. 出血 4. 感染 4. 感染 5. 长期通畅率低 5. 长期通畅率低 n 优点:血流充分,连接方便
8
五、中心静脉插管 n “Seldinger 技术 ” n 特点:简单、迅速、安全 n 常用插管部位: 1. 股静脉( ** ) 2. 颈内静脉( *** ) 2. 颈内静脉( *** ) 3. 锁骨下静脉( * ) 3. 锁骨下静脉( * )
9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比较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保留时间 2 周 ? ( 数周 ) 6 周 保留时间 2 周 ? ( 数周 ) 6 周 活动受限 受限 不受限 不受限 活动受限 受限 不受限 不受限 透析地点 住院 可门诊 可门诊 透析地点 住院 可门诊 可门诊 技术难度 易 难 中等 技术难度 易 难 中等 并发症 轻、少 严重、血气胸、 较轻、血气胸 并发症 轻、少 严重、血气胸、 较轻、血气胸 静脉狭窄 静脉狭窄 感染率 高 低 低 感染率 高 低 低 血流量 低 较高 高 血流量 低 较高 高
10
中心静脉插管导管类型 中心静脉插管导管类型 n 1. 单针双腔导管 n 2. 带 Cuff 的单针双腔导管 n 3. 抗生素镶嵌导管 n 4. Tesio 导管 n 5. Ash Split 导管
11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 ( 1 )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 ( 1 ) n 1. 血流量不足 旋转 180 o 动静脉互换 溶栓 换管 溶栓 换管原因:血栓形成、打折预防:肝素封管结合定期溶栓、熟练插管操 作 n 2. 纤维油套形成 回血正常,引血困难, 静脉造影发现 溶栓(尿激酶 2 万 n /h×6 ) 静脉造影发现 溶栓(尿激酶 2 万 n /h×6 ) 取栓导管 换管 取栓导管 换管
12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 ( 2 )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 ( 2 ) n 3. 感染 肝素抗生素封管、静脉用抗生素 3 天无效 换管或拔管 3 天无效 换管或拔管 预防:无菌操作,换药 3 次 / 周,缩短留置 预防:无菌操作,换药 3 次 / 周,缩短留置 时间 时间 n 4. 插管过程不顺利或误伤动脉 推迟透析 或无肝素透析 或无肝素透析
13
六、半永久性带 Cuff 的中心静脉插管 六、半永久性带 Cuff 的中心静脉插管 n 适应症: 1. 等待自体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成熟 1. 等待自体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成熟 2. 需血透,但不能行内瘘成形者 2. 需血透,但不能行内瘘成形者 3. 行血透等待肾移植 3. 行血透等待肾移植 4. 心血管疾病明显,不能耐受内瘘分流 4. 心血管疾病明显,不能耐受内瘘分流 5. 每日透析患者 5. 每日透析患者 使用寿命: 1 年 50% 使用寿命: 1 年 50%
14
七、动 - 静脉内瘘 ( 1 ) n 常用血管: 桡动脉 - 头静脉(标准内瘘)、 桡动脉 - 肘前静脉、胫后动脉 - 大隐静脉、 肱动脉 - 肘前静脉、尺动脉 - 贵要静脉、 足背动脉 - 足背静脉、 股动脉分支 - 大隐静脉
15
七、动 - 静脉内瘘 ( 2 ) n 吻合方式:连续或间断外翻式缝合, 用 7-0~10-0 血管缝合线。 n 术式: 1. 端 - 端吻合 2. 端 - 侧吻合 3. 侧 - 侧吻合 n 最常用术式:端 - 侧吻合 n 血管选择原则: 1. 先远后近 2. 先左后右 3. 先桡后尺 4. 先上肢后下肢 5. 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6. 由一般到特殊
16
八、鼻咽窝内瘘 ( 1 ) n 手术方法同标准内瘘 n 血管:桡动脉 - 头静脉延伸支 n 优点: 1. 手术创伤小 2. 术后浮肿、疼痛轻 2. 术后浮肿、疼痛轻 3. 不易窃血 3. 不易窃血 4. 对心血管影响小 4. 对心血管影响小 5. 穿刺范围大 5. 穿刺范围大 6. 一旦闭塞可行标准内瘘 6. 一旦闭塞可行标准内瘘 7. 术后 3~7 天即可使用 7. 术后 3~7 天即可使用
17
八、鼻咽窝内瘘 ( 2 ) n 缺点: 1. 吻合口动脉瘤时:腕关节运动障 碍,切除时难度大,易损伤桡神经 1. 吻合口动脉瘤时:腕关节运动障 碍,切除时难度大,易损伤桡神经 2. 个别病例:该处血管较细,术野 小、动脉深、手术难度大,通畅率与 常规内瘘相同 2. 个别病例:该处血管较细,术野 小、动脉深、手术难度大,通畅率与 常规内瘘相同
18
九、移植血管内瘘 ( 1 ) n 适应症: 1. 自身相邻血管相距较远或由于反 复制作内瘘使血管耗竭 1. 自身相邻血管相距较远或由于反 复制作内瘘使血管耗竭 2.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牛皮 癣等使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2.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牛皮 癣等使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3.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 用移植血管搭桥 3.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 用移植血管搭桥 4. 为适应高效透析或高流量透析而 采用牛动脉或人工血管建立高流量内瘘 4. 为适应高效透析或高流量透析而 采用牛动脉或人工血管建立高流量内瘘
19
九、移植血管内瘘 ( 2 ) n 移植血管种类: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2. 同种异体血管: 2. 同种异体血管: 尸体大隐静脉、股动脉、脾动脉、 尸体大隐静脉、股动脉、脾动脉、 肱动脉、胎盘脐动脉 肱动脉、胎盘脐动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4. 人工血管: PTFE 4. 人工血管: PTFE
20
九、移植血管内瘘 ( 3 ) n 主要术式: 1.“J” 型(直桥式) 2.“U” 型(襻型) 2.“U” 型(襻型) n 主要并发症: 1. 感染 2. 血栓形成 2. 血栓形成 3. 术后浮肿 3. 术后浮肿
21
十、内瘘并发症 n 1. 狭窄 n 2. 血栓形成 n 3. 肢端浮肿与缺血 n 4. 假性动脉瘤 n 5. 感染
22
十一、内瘘狭窄表现 n 体检肢端肿胀,吻合口部位搏动及震颤性质 变化 n 透析时穿刺困难,管路易凝血,拔针后出血 时间延长 n 透析时静脉压 、动脉负压 n 超声显示内瘘血流量 尿素再循环 >10% (双针法) 尿素再循环 >10% (双针法) n 血管造影
23
十二、内瘘非血栓性狭窄的处理 PTA , PTA+ 支架 PTA , PTA+ 支架 n 外科修复术
24
十三、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 n 取栓导管取栓 n 外科手术取栓 取栓 +PTA 取栓 +PTA
25
DOQI 血管通路指南
26
指南 1 建立永久性通路前的诊 断评估 n 术前应进行静脉造影或其他影象学诊断 n 对肥胖患者前臂静脉位置的定位可用上 肢静脉超声检查的方法 n 对中心静脉插管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 者尤其要注意中心静脉的开放情况。
27
指南 2 永久性血管通路的选择 n 建立自身内瘘应是首选通路 n 选择内瘘主要根据临床和影象学检查特 点 n 内瘘的狭窄或血栓形成主要需手术处理, 而移植物狭窄或血栓形成主要介入治疗
28
指南 3 急性血透通路 n 尽可能避免使用非隧道(急性)导管 n 隧道导管:颈内、颈外静脉首选,其次 为股静脉,再次锁骨下静脉 n 仅需一次透析者,常选股静脉导管,透 析结束即拔除。
29
指南 4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n 当肌酐清除率 25ml/min ,估计一年之 内需要透析者,应安排血管通路手术。 n 由于肾脏病进展的不可预测性,应尽早 建立血管通路 n 移植血管能否提早至 8-12 周?能否带来 早期狭窄
30
指南 5 通路的成熟 n 对 PTFE 移植血管,建议 4-5 周后开始穿 刺,以避免隧道血肿和移植物感染 n 自身瘘的成熟指标: 内瘘静脉长度 >8cm 内瘘静脉长度 >8cm 直径 >5mm 直径 >5mm 血流量 >600ml/min 血流量 >600ml/min
31
指南 8 监测透析 A-V 移植物 狭窄 用透析充分性指标间接评价血管通路的功能 用透析充分性指标间接评价血管通路的功能 不可解释的 KT/V 下降需进行尿素再循 环研究 不可解释的 KT/V 下降需进行尿素再循 环研究 25% 尿素动力指标的下降与血管通路 功能不全相关 25% 尿素动力指标的下降与血管通路 功能不全相关 DOQI 认为监测重点是血管通路内血流量、 静态下通路内压力、动态下静脉压力 DOQI 认为监测重点是血管通路内血流量、 静态下通路内压力、动态下静脉压力 用超声法测定血流量 <600ml/min ,应行介 入造影检查,明确狭窄的部位和严重性 用超声法测定血流量 <600ml/min ,应行介 入造影检查,明确狭窄的部位和严重性
32
指南 9 并发症处理 n 术后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患 者 n 术后肢体远端灌注的监测常采用脉搏氧 化仪 n 脉搏氧化仪读数低的高危患者需住院观 察 n 肢体缺血的患者可采用绑扎血管通路的 方法以缓解症状
33
指南 10 无血栓狭窄的处理 n 介入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狭窄,不仅 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而且可提高透析效率。 n 进行侵入性治疗(血管成形术)的指征: * 存在不正常的临床表现或监测参数:如手臂 肿胀;移植血管内血流量下降 * 血管造影显示 >50% 狭窄 n > 20% 的患者存在动脉病变,单纯纠正静脉 狭窄不一定能改善血流量
34
指南 11 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n 血管支架仅用于选择性病例 可复原的中心静脉狭窄 手术难以纠正的病变 手术难以纠正的病变 血管重建手术有禁忌 血管重建手术有禁忌 n 血管支架与传统血管成形术相比,并未 显示更优的血管开放率 n 对血管支架用于静脉吻合和外周静脉的 狭窄持保守意见
35
指南 12 移植血管血栓和狭窄的处理 n PTFE 移植血管一旦怀疑血栓形成,建议 当日行血管造影术 n 介入取栓不成功,应计划手术处理,同 时放置透析导管 n C 臂技术使介入取栓术与手术切开干预准 备能同时进行。
36
指南 13 隧道导管功能不全的治疗 n DOQI 定义:血流量 <300ml/min n 从临床、需干预处理的角度定义: <250ml/min n 荧光检查导管行径位置 n 造影检查发现纤维鞘或管周血栓 n 导管远端或侧方孔血栓堵塞是主要原因 n 刷取技术常可清除血栓碎片,恢复再通 n 若刷取不成功或导管功能不全频繁发生,应从 原路置入导丝更换导管
37
指南 14 隧道导管感染的治疗 n 导管出口部位的感染:局部护理、外用 抗生素 n DOQI 建议血培养( + )应拔管,实践中 有困难 n 对血管衰竭的稳定患者,可试行 4 周抗生 素方案救治导管 n 不稳定或持续感染或金葡菌感染,立即 拔管
38
指南 15 自身内瘘的血管瘤 n 内瘘的血管瘤样扩张常与远端静脉狭窄 有关 n 大口径静脉上网络样局灶狭窄病变常规 血管造影不易发现 n 可用充气的血管成形气囊以发现隐匿的 狭窄病变 n 纠正远端静脉的狭窄,可阻止血管瘤的 扩大,改善内瘘血流量
39
谢 谢!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