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盖革 — 弥勒计数器和核衰变的 统计规律 制作者:张书明 09300300030 潘迪飞 09300300034
2
实验目的 一.掌握 G-M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验证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三.学习放射性测量结果的统计误差和检验测 量数据的分布类型
3
实验仪器
4
实验原理 一. G-M 计数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HV 放大 整形 接口卡 PC GM 计数器
5
实验原理 G-M 计数器由 G-M 计数管、高压电 源、和定标器构成。 G-M 计数管:在射线作用下可以产生电脉冲 高压电源:提供 G-M 计数管的工作电压 定标器:用来记录计数管所输出的脉冲数
6
当射线进入计数管后, 与管内的惰性气体分 子碰撞而引起气体电 离 所产生的负离子在电场 加速下向阳极运动 负离子与气体分子发生 碰撞打出更多的次级电 子,引起了 “ 雪崩放电 ” , 在阳极上便得到一个负 的电压脉冲 通过这个过程,每一 个输出的电子脉冲对 应于一个外来的辐射 粒子,因而通过测量 脉冲数目即可测量放 射粒子的数目
7
为了使一个辐射粒子 引起放电后只计一次 数,在计数管内加入 少量猝灭的气体,用 来猝灭正离子鞘和电 离产生的离子增殖。
8
电流 I 与计数率的关系 图( 1 ) 图( 2 )
9
测量时间和重复测量次数对计数 率误差的影响 t=100s 计数平均值 892.84 标准差 30.97 t=300s 计数平均值 901.01 标准差 30.64 t=600s 计数平均值 896.86 标准差 28.11 以 100s 时间重复计数 6 次,总共 600 个计数 计数平均值 893.65 标准差 28.57
10
实验原理 二. G-M 计数器的性能 1. 坪特性 —— 阈电压、坪长度和坪坡度 2. 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11
1. 坪特性 —— 阈电压、坪长度和坪坡度 电压较低时,放电只在计 数管内局部地区发生,产生的 负脉冲较小。电压低于 V0 时, 脉冲幅度过小不能触发定标器 ,计数率为零;在 V0 到 V1 区 间内,随着电压升高,脉冲幅 度增大,计数率也增大;电压 超过 V1 后,放电进入盖革区, 所有产生电离的粒子都被记录 下来,再增加电压,也只是增 加脉冲的幅度而不增加脉冲个 数,即为坪区;电压超过 V2 后 ,电压较高,正离子到达阴极 打出几次电子几率增大,进入 连续放电区。
13
分辨时间 计数管放电后的恢复时间及死时间 可用示波器观察测量,将计数管阳 极经过耐高压的电容接到示波器的 Y 输入端,每次扫描可在荧光屏上得 到图 4 中( a )、( b )、( c )、( d )等图形之一。实际上看到的是图 4 ( e )的图形,它是多次扫描重叠的 结果。从许多小脉冲的包迹可以看 到脉冲的恢复,由脉冲示波器的时 标或扫描速度可以测量死时间 t d 和恢 复时间 t r 的大小, 若知定标器的灵敏 度,亦可求得计数器的分辨时间 τ 。
14
分辨时间的测量 假设测得计数率 m ,分辨时间为 τ ,则单位时间内有 mτ 时 间要产生漏记。若实际的计数率为 n ,则单位时间内的漏 记数为 nmτ n-m=nmτ 修正后的计数率公式 : n=m/(1-mτ)
15
双源法测量分辨时间 n A =m A /(1-m a τ) n B =m B /(1-m B τ) n AB =n A +n B =m AB /(1-m AB τ) τ =(m A +m B -m AB )/2m A m B 重复 2 次,测得分辨时间 τ=0.0003432s, △ τ=0.0000843s
16
时间间隔分布 测量随机样本 10000 个,取不同的间隔次数 n ,对间隔时间作频率直方图并与理论值比 较
18
分辨时间的影响 在 0ms 到 0.7ms 的区间内,实测值远小于 理论值。一次脉冲之后,在分辨时间内产 生的下一次脉冲无法被记录
23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在 t 时间内平均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 m=N(1-e -λt ) 每个核在 t 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为 1-e -λt ,不发生衰变的几 率为 e -λt 在 t 时间内,在 N 个原子核中有 n 个核发生衰变的几率为 p(n)=C N n (1-e -λt ) n (e -λt ) N-n 当 N 很大且 λt<<1 时,二项式分布简化为泊松分布 当 m 较大时,可用高斯分布替代泊松分布
26
低计数率
27
定性观察:频率直方图 准确测量: X 2 检验法
28
X 2 检验法 比较被测对象应有的一种理论分布和实测数据分 布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概率意义上的反证法即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不会发生的基本原理来 判别这种差异是否显著,从而接受或拒绝理论分 布
29
f j : 每个分组区间中实际观测到的次数 f j ’: 每个分组区间中按理论分布应有的出现次数
30
算出随机变数 x 2 所取的值大于某个预定值 x 2 1- α 的概率 P(x 2 >x 2 1- α ), 令此概率为 α 在检验时,先设定一个小概率 α, 称为显著性水平,一般设为 0.10 ,可 从表中找到对应的 x 2 1- α 自由度 v=r-s-1 若 x 2 <x 2 1- α ,则小概率事件未发生,认为此组数据服从泊松分布
32
高计数率
33
The End Thank You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