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65983312 E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65983312 E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65983312 E - mail:gu_hua@mail.tongji.edu.cn

2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 第三章 DNA 生物合成 第四章 RNA 生物合成 第五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第七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3 参考书: 1. J. 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 三版) 2. 精要速览系列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刘进元等译

4 教学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原理、内容、技巧 3 、理解生命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4 、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第一章 绪论

6 一、定义 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结构、组织和功能,主 要是对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结构和功 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生物体及 生命现象的各方面从分子水平进行剖析。 二、起源 20 世纪 30 年代

7 三、发展 1941 年, G.Beadle 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1 年, G.Beadle 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1944 年, Avery 实验等证明遗传物质本质;1944 年, Avery 实验等证明遗传物质本质; 1953 年, DNA 双螺旋;1953 年, DNA 双螺旋; 70 年代,重组 DNA 技术;70 年代,重组 DNA 技术; 1990 年开始的 HGP ;1990 年开始的 HGP ; 功能基因组研究; 功能基因组研究; 系统生物学 ------21 世纪的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21 世纪的生物学

8 从基因到 DNA

9 1866 年 Mendel 发现遗传定律(统一律、分 离律) 1910 年 Morgan 发现了伴性遗传,把基因和 染色体联系起来,建立了 “ 基因就在染色体 上 ” 学说(果蝇遗传图谱) ———— 第一次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 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Morgan 特别指出:种质必须由某些独立的要素组 成,这些要素称为遗传因子,或基因。

10 1941 年 Beadle 根据真菌实验的结果,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理论 X 射线照射脉孢菌诱导突变 正常株突变株(需要外源氨基酸) 遗传方法证明:突变株是一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生化方法证明:突变株的色氨酸代谢途径发生故障 ———— 突变株都是这个代谢途径的某个反应不能进行所造 成的,由于生化反应由一个酶来催化,提出 “ 一个基因一个酶 ” 理论。

11 基因是什么?是不是酶本身?

12 1928 年,英国 Griffith 发现,肺炎链球菌使小 鼠死亡的原因是引起肺炎。细菌的致病力 是由细胞表面荚膜中的多糖所决定的。 S 型肺炎链球菌(光滑外表)由于带有荚膜 多糖免受动物白细胞的攻击而具有致病力 R 型细菌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力。

13 Avery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4 Avery 实验 从细胞提取液中纯化多糖、脂肪、 RNA 、蛋 白质、 DNA 分别与 R 型肺炎球菌混合,转化 结果表明:只有 S 型球菌的 DNA 能够转化 R 型 球菌,产生 S 球菌 基因的本质是 DNA ,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5 1952 年的 Chase 噬菌体感染实验

16

17 Chase 实验结果 嗜菌体的侵染性由 DNA 决定,而不是由其蛋白 质外壳决定,在病毒复制时, DNA 得到复制并 且控制了新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更有说服力的噬菌体实验在一次证明生命的遗传 物质是 DNA, 基因是由 DNA 组成的决定遗传信 息的结构单位。

18 DNA 的结构是什么?是如何复制自己的?

19 DNA 四个碱基中, A = T G=C 碱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可能是有序的,螺旋的 X 射线衍射结果 蛋白质的 α -螺旋结构 双螺旋模型的依据 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确立了 DNA 双螺 旋结构理论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20

21 RNA 与遗传密码 —— 基因的信息如何转变为酶?

22 20 世纪 30 年代,证明蛋白质的合成在细 胞质中 1950 年有人证实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 上 1954 年建立 “ 体外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 ” 氨基酸+核糖体+ ATP +细胞提取物上清=蛋白质 证实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是 RNA ,并且 本身具有侵染性

23 中心法则 1958 年 Crick 提出中心法则 : 遗传信息从 DNA 传到 RNA, 再传给蛋白质 1970 年 Temin 和 Baltimore 从致瘤 RNA 病毒 中发现了逆转录酶, 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24 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

25 三个关键技术 : DNA 切割技术 ( 限内酶、连接酶、聚合酶等 工具酶) 分子克隆 (1972 年 Berg 将外源 DNA 插入 SV40 环状分子内 ) 快速测序 (1975 年 Sanger 建立酶法测序技术 )

26

27 1981 年 Cech 发现四膜虫 rRNA 前体能通过自我拼 接切除内含子,表明 RNA 也有催化功能,称为核 酶( ribozyme ) 1983 年 Simons 发现反义 RNA 1986 年 Benne 发现锥虫线粒体 mRNA 的序列可以 发生改变,于是基因与其产物蛋白质的共线性关 系被打破 1998 年向线虫中注射 dsRNA 分子后降解了细胞质 中含有同源序列的靶 mRNA. RNA interference 成为研究热点 RNA 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28 基因组学的诞生 基因组的破译:细菌、酵母、线虫、果蝇、 拟南芥、水稻、人类(结构基因组学) 后基因组学:整体水平上确定基因功能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 组分及其活动规律

29 1982.Stanley B.P Prusiner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 物 —— 朊病毒而获得 1997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朊病毒( Piron )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朊 病毒假说认为,破坏性蛋白质是包括疯牛病、羊瘙痒 症在内的多种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 根据朊病毒假说,致病蛋白质 PrPSc 能在大脑内自我 复制,数量不断增加,直至形成纤维,破坏神经细胞, 并最终杀死动物

30 细胞型 PrPc 分子(圆圈左侧)与 致病 型 PrPSc 分子(圆圈右侧)相互作用, 并转化为后者的循环过程。 PrPSc 分 子通过形成长纤维(右)的方式破坏 正常的脑组织(左)。 细胞型( PrPc )和致病型( PrPsc )。 PrPc 仅存在 a 螺旋,而 PrPsc 有多个 β 折 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 ② Prpsc 可胁迫 PrPc 转化为 Prpsc ,实 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 突变可导致细胞型 PrPsc 中的 α 螺旋结构 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 β 片层增加,最终变为 Prpsc 型。 细胞型( PrPc )和致病型( PrPsc )。 PrPc 仅存在 a 螺旋,而 PrPsc 有多个 β 折 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 ② Prpsc 可胁迫 PrPc 转化为 Prpsc ,实 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 突变可导致细胞型 PrPsc 中的 α 螺旋结构 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 β 片层增加,最终变为 Prpsc 型。 “ 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 ” Cell 2005.4.22

31 四、研究内容 1.DNA 重组技术 2.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2 五、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 与生物化学关系最为密切 2. 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3. 分子免疫学、分子进化、分子遗传学、分子 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在此基础 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 上发展起来


Download ppt "分子生物学 顾华 医学楼辅楼 411 室 电话: 65983312 E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