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性 与 生 殖 健 康性 与 生 殖 健 康性 与 生 殖 健 康性 与 生 殖 健 康 开平市中心医院 甄瑞贤 2006 年 10 月
2
一、概 况 生殖健康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从妇女解 放运动、计划生育及妇女健康等一系列活 动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1994 年世界卫生 组织全球政策委员会提出了生殖健康的定 义,为 1994 年 9 月联合国在开罗召开的国 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采纳并将生殖健康作为 重要一文件《行动纲领》。
3
什么是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 所涉及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 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
4
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1 、人们有能力生育并能对生育的时间、 数量和间隔进行调节; 1 、人们有能力生育并能对生育的时间、 数量和间隔进行调节; 2 、妇女能够安全地经历妊娠和分娩的 过程; 2 、妇女能够安全地经历妊娠和分娩的 过程; 3 、妊娠的结局满意,母婴都健康平安; 3 、妊娠的结局满意,母婴都健康平安; 4 、夫妇的性生活安全,可以避免非意 愿的妊娠和性病 / 艾滋病。 4 、夫妇的性生活安全,可以避免非意 愿的妊娠和性病 / 艾滋病。
5
什么是性道德 性道德 : 是指调节人类性行为的道德规范。 异性相吸,性爱、性冲动和性行为是人 类的一种本能,但因为涉及第二者,并产生 生物学、社会学后果,为了协调双方及与周 围人的关系,必须有性道德。 异性相吸,性爱、性冲动和性行为是人 类的一种本能,但因为涉及第二者,并产生 生物学、社会学后果,为了协调双方及与周 围人的关系,必须有性道德。
6
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领域,即 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 调整和指导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的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也分为三大 部分,即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 公德。
7
现在未成年人易出现性道德认知模糊、失 衡、混淆,不良性文化、性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 相差甚远的现象。 部分未成年人性道德意志薄弱,判断能力、 防御能力低下,易受色情文化、网络成瘾等负面 影响。
8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阶段、 不同的家族和社会文化氛围,性道德是不同 的。 人们的性行为必须遵守性道德,否则要受到法 律制裁和道德谴责。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内在 力量。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
9
美国青春期性教育 美国青春期性教育起始于 60 年代,时值西 方国家兴起 “ 性自由 ”“ 性解放 ” 运动。 这场运动对于美国当时青少年来说,是一场 灾难,直接后果就是少女怀孕逐年多,每年有 100 多万少女怀孕, 65% 婴儿是私生的 。 不少人成为 “ 性的奴隶 ” 。
10
由此产生两派观点: 一派以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 SIECUS ) 为代表提出: 为代表提出: “ 安全性行为 ” 综合性教育目标,他们强调个 人的权利,认为 “ 性关系永远也不应该被强制或 被剥夺 ” ,因此,宁愿告诫学生使用避孕套或其 他避孕方法,即 “ 安全性行为 ” 的方式,以促进 性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
11
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 MISH )为 代表提出: 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 MISH )为 代表提出: 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 “ 禁 欲方式 ” 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 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 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 他们认为,性行为是由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由科 学知识决定的,必须教育年轻人运用核心伦理道德 观,如尊重、责任来控制自我。
12
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 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我们关注 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更多 的人主张以人格为基础,采取以禁欲方式进行性 教育。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更多 的人主张以人格为基础,采取以禁欲方式进行性 教育。
13
根据 20 世纪 90 年代的研究 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有提前的倾向。女孩月经初潮平 均年龄是 12.38 岁,比 60 年代提前 1 年。男孩首次射精平 均年龄是 14.43 岁,比 60 年代提前 2 年。 首次出现关心性冲动、手淫、性梦、想接触异性身 体等心理体验的平均年龄在 14 ~ 16 岁之间。无论男女, 开始初恋、约会、拥抱、接吻、爱抚、性交等性行为都 出现低龄化倾向。
14
家长对自已孩子成长关注调查显示 身体发育, 身体健康占 84% 卫生知识教育占 70% 性传播疾病教育占 40% 避孕知识教育占 23%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15
北京大学调查报告 210 名女中学生首次发生性行为调查: 1 、性冲动 1 、性冲动 2 、侥幸心理 2 、侥幸心理 3 、不知如何避孕 3 、不知如何避孕 4 、羞于购买避孕用具 4 、羞于购买避孕用具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16
调查报告 ( 一 ) 北京一个区妇幼保健院统计: 2003 年至 2006 年暑假和寒假期间为在校女学 生行人工流产或引产术共有 1000 多例。 2003 年至 2006 年暑假和寒假期间为在校女学 生行人工流产或引产术共有 1000 多例。 一个 13 岁女孩怀孕, 居然无人知道, 女孩自已本 人也无察觉,而婴儿父亲却是同班同学, 也是 13 岁, 如此幼稚和无奈。 一个 13 岁女孩怀孕, 居然无人知道, 女孩自已本 人也无察觉,而婴儿父亲却是同班同学, 也是 13 岁, 如此幼稚和无奈。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栏目 )
17
调查报告 ( 二 ) 早育多育、性生活紊乱发生宫颈癌机率高 据资料统计: 17 岁以前性生活比 18 岁以后性生活高 4 倍 17 岁以前性生活比 18 岁以后性生活高 4 倍 18 岁以前分娩比 18 岁以后分娩者高 32 倍 18 岁以前分娩比 18 岁以后分娩者高 32 倍 分娩 4 次以上比 3 次以下者高 2 倍 分娩 4 次以上比 3 次以下者高 2 倍 20 岁左右宫颈癌患病率占宫颈癌 20 岁左右宫颈癌患病率占宫颈癌 总发病率 5% 总发病率 5%
18
调查报告 ( 三 ) 过早有人工流产术或引产术可致妇科疾病 1 、月经紊乱 ( 闭经 ) 2 、妇科炎症 ( 阴道炎、宫颈炎、宫体炎、输卵管炎 ) 3 、继发性不孕 ( 常见输卵管阻塞 ) 4 、前置胎盘出血 过早有性生活可导前列腺炎 ( 男 )
19
调查报告 ( 四 ) 多个性伴侣容易患上性病: 常见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湿疣、软下 疳 硬下疳、淋病、生殖器疱疹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
20
艾 滋 病 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 5780 万人 ( 2004 年 7 月统计) 我国于 2000 年统计感染艾滋病 60 万人, 2004 年统计感染艾滋病 84 万人 2005 年全国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35630 例 其中:艾滋病患者 31143 例 累计死亡 7773 例
21
患艾滋病数量: 广东省排第五位, 2004 年统计 4 万人感染艾滋 病(包括感染艾滋病和艾滋病病)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10 月 1 日全省报告新发现艾滋 病感染人数为 4448 例,比 2004 年 2030 例增加一 倍多 (2005 年 11 月 29 日南方日报发表 ) ,累计 11925 例
22
2005 年中宣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和全国妇联决定联合开展 “ 关注女性健康,共同抗击艾滋病 ” 行动。 (2004 年口号 ) “ 遏制艾滋病, 履行承诺 ”(2005 年口号 )
23
卫生部长指出 : “ 艾滋病已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 人群扩散,我国正处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 时期,抓住时机,切实做好防治艾滋病工 作,是当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各 界政府、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 责任。
24
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指出: 中国艾滋病发展出现三大特点: 1. 递增速度达每年 30% 1. 递增速度达每年 30% 2. 发病死亡高峰己经出现 2. 发病死亡高峰己经出现 3. 高危人群增加 3. 高危人群增加
25
艾滋病传播途径: 1 性接触是最常见感染 女性感染艾滋病风险高,特别有多个 性伴侣。 女性感染艾滋病风险高,特别有多个 性伴侣。 2 血液血制品传染或吸毒共用不洁针头被感染 3 母婴传播
26
艾滋病预防 孕产妇产前要做 HIV 检测 中学生开展 “ 性 ” 教育 教育大学生长期与非感染者保持一对一的 性关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关心外来民工夫妻生活
27
《开平妇女十年规划》中指出 开展性健康、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咨 询,大力宣传和普及防止艾滋病, 提高艾滋 病知识知晓率, 全民普及自我防范知识,加 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妇女艾滋病病毒感 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8
建立防火墙 做好自我防护 第一道防火墙:防止未成年人的性行为 18 岁之前中学生应做到自洁自爱。因为中学 生心理、社会、经济方面未成熟,无法承爱性关 系的后果。 18 岁之前中学生应做到自洁自爱。因为中学 生心理、社会、经济方面未成熟,无法承爱性关 系的后果。 · 第二道防火墙:使用安全套,紧急避孕,终止妊 娠及性病治疗。
29
希 望: 了解异性交往,对个人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性。 学会拒绝的技巧,避免未成年性行为。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已负责,对他人负责。 树立青春期的性道德观念。 做一个德、智、体的三好学生,祖国建设需要 你们!
30
总结语 和谐社会不仅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人与性和谐。 人类的性,是人的生理构造和生物本能的自 然属性与人的心理发展和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 属性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个体性爱的自然需要 和社会对其道德行为约束的基本要求。
31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