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组会汇报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方面 研究现状 汇报人:王美玲 指导导师:卢文玉 -.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刺糖多孢菌的诱变 发酵工艺优化 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组会汇报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方面 研究现状 汇报人:王美玲 指导导师:卢文玉 -.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刺糖多孢菌的诱变 发酵工艺优化 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组会汇报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方面 研究现状 汇报人:王美玲 指导导师:卢文玉 -

2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刺糖多孢菌的诱变 发酵工艺优化 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

3 多杀菌素类化合物是由刺糖多孢菌经有氧发酵 后的次级代谢产物。本质上属大环内酯类化合 物,且没有抑菌活性。纯多杀菌素包含 6 种成 分,其中组分 A 和 D 的活性最高。 刺糖多孢菌的培养温度约为 24-32 ℃,而产 素的最适温度为 28-30 ℃。大规模发酵时应通 过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来维持罐内溶解氧在 60 % 以上,最好为 65 %以上。罐内压力为 0.034Mpa

4 复壮 单孢子悬 液 诱变 / 抗 性物质 单菌落 筛选 初筛 复筛 测定稳定 性、菌态、 性状 高产 菌株 发酵条件优化 培养基优化

5 1 、诱变突变株: 菌丝诱变、萌发孢子诱变: 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 2 、抗性突变株: 多杀菌素抗性突变株:(双层培养法筛选) 鼠李糖(初级代谢终产物、前体 ) 3 、耐代谢产物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庆大霉素、红霉素、安普霉素 4 、诱变和抗性结合(多重迭代) 5 、耐 C 源分解代谢物阻遏突变 2- 脱氧 -D- 葡萄糖 6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6 诱变剂 无论化学诱变剂还是物理诱变剂,单独使用很少能收 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生产中多采用几种诱变剂复合处 理、交叉使用的方法 UV 和氯化锂 (LiCl) 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 ( D E S ) 诱 变,亚硝基胍( N T G ) 诱变, D E S 和 LiCl 复合诱 变, 60 Co g 及 137 Cs g 诱变 、微波诱变、MNNG LiCl 本身无诱变作用

7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和再生研究 ( 1 )菌丝生长曲线(对数中期) ( 2 ) Gly 对再生的影响(干扰细胞壁的形成) ( 3 )溶菌酶、蜗牛酶、纤维素酶浓度、作用时间、 温度的影响(渗透压、稳定剂, Nacl 、蔗糖) ( 4 )原生质体的灭活(热、紫外) ( 5 )融合: (种间和种内,与红色糖多孢菌?)(不同分子量和 浓度 PEG 、电融合) ( 6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琼脂浓度)

8 培养基的优化 (发酵和种子培养基) ( 1 )单一 C ( N )源、复合 C ( N )源、有(无)机 氮源、微量元素、均与设计实验、正交试验 ( 2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试验 P-B 试验 SAS 软件分析 显著因素 中 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回归分析 三维图 最优方案 ( 3 )研究 C/N 比对菌丝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红霉素) ( 4 )搜集剂(磷钙、沸石)对产量和 PH 影响 (铵离子)

9 发酵条件优化 1 、种子液的影响 接种量、种龄 2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发酵周期的确定 消前 pH 、摇瓶转速以及摇瓶装量进行正交设计实验 变温( 4/5d )对产素的影响 ( 不 ) 加玻璃珠对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3 、初始浓度葡萄糖、磷酸盐对菌体和产量的影响,磷酸盐对葡萄 糖的利用的影响 葡萄糖效应:补糖时间的确定(流加) 4 、补加前体物质的影响:加入时间和量

10 5 、接种方式的影响:种子(挖块、菌丝、孢 子)、发酵(一级和二级种子)(阿维霉素) 6 、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等)作为缓效碳 源加入时间的确定及影响 7 、 DO 、 OUR 、 CER 、 RQ 的相关分析 8 、硝酸铵 (促进生长,降低产量)、 磷酸二氢钾( 调节 PH , ATP 、磷酸酶) 、正丙醇的影响 9 、混合脂肪酸代替豆油 (螺旋霉素) 10 、流加补料的时间、速率, 分批补料

11 初筛 ( 菌块 —TLC 法 ) 步骤:涂布 培养 浸提 点样 层析 显色 比较 ( 1 、原理:斑点的有无和深浅 ( 2 、验证颜色的深浅与浓度相关(即可行性) ( 3 、展开剂的选择(甲醇 / 丙酮) ( 4 、检测最低浓度、检测范围的确定 ( 5 、琼脂块的大小的确定 设想:如果培养基中含有在含脂肪,以中性红为检测剂, 测定脂肪酶的活性(产量和颜色成正比)

12 复筛 (HPLC 法 ) 发酵液的预处理:(油的多少) 发酵液 离心 弃上清 浸提 离心 微孔滤膜过滤 HPLC 根据分离度、拖尾因子确定:流动相、流速、进液量, 检测波长。

13 前体的推测研究 根据大环内酯类青霉素为例:(聚酮反应) 分支氨基酸和植物油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 ( 1 ) Asp 、 Gly 、 Met 、 Leu 、 Val 是丙酰 CoA 的来源。 异丁酸、丙酸、乙醇、甲醇、异丙醇、正丙醇、乙酸 铵、丙酸钠、丁酸钠、柠檬酸钠形成乙酰 CoA 、甲基 丙二酰 CoA 、丙酰 CoA 等前体 ( 2 )最佳前体不同浓度和补加时间、补加方式的影 响

14 提取条件的优化: 单一溶媒(甲醇、丙酮、乙腈等) 混合溶媒提取(乙酸乙酯的作用) 提取时间 提取方法(超声波、静置) 萃取次数 被提物的选择取(发酵液、菌体)

15 高产菌株生理特性的描述 菌落形态、菌丝形态、遗传稳定性、 生化特性: 生物量的测定:干重法,测核酸 还原糖的测定: DNS 法 可溶性氨基氮的测定:甲醛法 /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磷酸盐的测定: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 酸价的测定: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效价、PH及其他系数的测定 成分A、D比重

16 植物油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应用 ( 1 )疏水性作为缓效碳源避免葡萄糖效应 ( 2 )为短链脂肪酸的来源,为聚酮类提供前体 ( 3 )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分别经 β- 氧化, EMP 途径 合成乙酰辅酶 A ( 4 )消泡剂 ( 5 )避免使用黄豆饼粉,粘度大,产泡多 ( 6 )过量产生脂肪酸使 PH 下降 ( 7 )磷酸镁的影响? ( 8 )稳定剂对油的利用 ( 9 )甲基丙二酰 CoA 羧基转移酶、柠檬酸脱氢酶、 脂肪酶活性大小 ( 10 )脂肪酸种类、饱和程度、添加量和时间的影响

17 分批发酵动力学 测定生物量、培养液 PH 、葡萄糖消长、效价 的变化趋势利用 MATLAB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非线性拟合出细胞动力学模型、基质消耗动力 学模型、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Download ppt "组会汇报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方面 研究现状 汇报人:王美玲 指导导师:卢文玉 -. 多杀菌素的理化性质 刺糖多孢菌的诱变 发酵工艺优化 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