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岚伊 郗 Modified 8年之前
1
五四散文
2
一、五四散文的产生 1918 年,《新青年》在 4 卷 4 号上开辟了 “ 随感录 ” 专 栏,专门刊登杂文,首先为白话散文开辟了园地。 许多报刊杂志纷纷仿效, 如《每周评论》、《语 丝》、《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 等。 五四散文繁荣的原因:(一)文体自由;(二)时 代的需要;(三)对传统的继承。
3
二、三个散文创作群体 1 、《新青年》 “ 随感录 ” 杂文作家群: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大白、瞿秋白、 俞平伯 。杂文内容涉及民主、自由、人道,纵论个性解放, 婚姻自主,批评时弊,针砭社会痼疾。共同特征:战斗性极 强,以杂文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充分体现五四的时代精神。 2 、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 “ 语丝文体 ” 。 以《语丝》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散文流派,该派的创作宗旨: “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的旧物, 则竭力加以排击。 ” 《语丝》的主要撰稿人除鲁迅、周作人外,还有钱玄同、孙伏 园、林语堂、川岛等,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风格幽 默泼辣,被称为 “ 语丝文体 ” ,并由此获得 “ 语丝派 ” 称号。
4
在 “ 语丝派 ” 内部,又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和创作倾向,分别 以鲁迅和周作人为代表: 鲁迅:尖锐犀利,讽刺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周作人:幽默风趣,和缓优雅,风格平和冲淡 3 、以冰心、朱自清为代表的抒情散文。叶圣陶、许地山。 特点:选材远离时代重大事件,但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生活; 艺术上,长于精致、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抒情,以诗意的 笔调表达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造诣极高。
5
“ 冰心体 ” : “ 爱的哲学 ” 仍然是其中心主题,即以温情的笔调 表达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爱,抒写五四青年的觉醒、抗 争、探索和碰壁之后的苦闷情绪;感情真挚细腻;文字朴素 优美;风格清丽、典雅。多收在散文集《往事》、《寄小读 者》中。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散文家。主要有诗文合 集《踪迹》( 1924 )、散文集《背影》( 1928 )《你我》 ( 1936 )等。 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 1925 年 1 月,商务印书馆出 版),是文学革命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独特的艺术个 性:①与其小说创作一样,擅长于借佛教文化的智慧探求人 生哲理,禅机迭出,《暗途》等;②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 文笔优美,意境悠远,《落花生》等。
6
周作人的散文 教学重点: (一)周作人的思想矛盾、双重人格及对其散 文创作的影响。 (二)周作人的小品文艺术。
7
周作人( 1885-1967 ),原名周櫆寿, 1901 年南京求学时改名 “ 作人 ” ,号起孟, 笔名启明、知堂、遐寿、京兆布衣等,早 期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与鲁迅合作的《域 外小说集》等。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将之一: 1918 年参加《新青年》编辑部; 1918 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 1919/1 ), “ 人的文学 ” 主张成为文学革 命理论主张的核心; 1921 年参加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 1924 年与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成为 语丝派的主将之一; 20 年代中期,思想矛盾逐渐加剧, 1928 年以 后日趋消沉。抗日战争时期, 1941.1 在汪 精卫汉奸政府出任伪职,任华北教育总署 督办。 作者简介:
8
一、周作人的双重人格 “ 叛徒 ” 与 “ 隐士 ” :他即是激进的启蒙主义战士,封建主义的叛 徒,又具有浓厚的隐士思想,时刻想着退下来,放弃战斗, 躲避纷纭复杂的现实矛盾,躲进 “ 苦雨斋 ” ,闭门读书,做一 个闲适的隐士。 《新青年》( 6 卷 2 号)长诗《小河》:害怕政治的心态。 《寻路的人》, “ 我是寻路的人。我日日走着路寻路,终于还 未知道这路的方向。 ” 《十字街头的塔》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思想矛盾,就如在 “ 十 字街头的塔里 ” ,不知所向。 —— 非常形象化的自我写照。当 时,他认为自己来自社会下层,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 苦,但是并没有真正地融入现实的漩涡之中,常常是以旁观 者的态度发表见解,毕竟和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
9
《两个鬼》: 心中有两个鬼: “ 其一是绅士鬼,其二是流氓鬼。 ”“ 绅士 ” 是指上流社会有 教养的人士,维护社会现存秩序; “ 流氓 ” 是指对现存社会秩序持叛逆、 反抗态度的人。 这两个鬼 “ 指挥我的一切的言行。 ” 当流氓鬼占优势时, “ 我便跟了他去彷 徨,什么大街小巷的一切隐秘无不知悉,酗酒、斗殴、辱骂,都不是做 不来的,我简直可以成为一个精神上的 ‘ 破脚骨 ’ 。 ” 当绅士鬼占了上风时, 他说,我便 “ 学习对淑女们的谈吐与仪容,渐渐地由说漂亮话而进于摆臭 架子。 ” 两个鬼经常在周作人身上发生冲突、交锋,但是他说: “ 我对于两者都有 点舍不得(放弃),我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 —— 倪墨炎《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
10
《五十自寿诗》 (打油诗) :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祗欠功夫吃讲茶。
11
如何看待周作人的失足? 一方面,周作人的附逆事敌,是叛国行 为,是盖棺论定的事实。 另一方面,客观的评价周作人对中国新 文化、新文学、现代散文的贡献。 周作人政治上的失足,与他的思想、文 化观念可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是不能 因此就理所当然的全盘否定周作人,不能 因为有些学者对周作人的文学、学术成就 评价较高,就简单地认为是在 “ 为汉奸涂脂 抹粉 ” 。
12
二、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1 、理论主张: 1926 年 1 月,发表《美文》,提倡文学性散文的创 作,即后来通行的散文小品。 从内容上看, “ 美文 ” 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的, 而是艺术的,从表达方式上说,它可以是叙事的, 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 “ 思想 ” 。 还认为这种 “ 美文 ” 是 “ 真实简明 ” 的。真实,便是说真 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伪话、说别人的话;简 明,是对文字的要求,要简洁凝炼明白晓畅。
13
2 、主要作品 20 年代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 《自己的园地》( 1923 ) 《雨天的书》( 1925 ) 《泽泻集》( 1927 ) 《谈虎集》( 1927 ) 《谈龙集》( 1927 ) 《永日集》( 1929 ) 《过去的生命》( 1929 ) 文艺论文集《艺术与生活》( 1931 ), 1926 年编, 收五四前后散文 21 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
14
3 、周作人散文的两种风格 周作人散文明显地分为两种不同风格: “ 浮躁凌厉 ” 与 “ 平和冲淡 ” 。由 “ 为人生 ” 转到 “ 表现自己 ” ,表现 “ 艺术家个人的情思 ” ,淡化了文学艺 术的社会职能。 —— 向 “ 艺术派 ” 靠拢。因此,无论 “ 美文 ” 理论主张的 提出,还是他的散文小品的创作实践,都带有极为鲜明的 “ 叛徒与隐 士 ” 的周作人的个人色彩。 第一种风格:包括五四前后及 20 年代谈论时事、批评时政的杂文, 相当激进,具有鲜明的 “ 为人生 ” 色彩,风格 “ 浮躁凌厉 ” ,明显地体现 出他早期激进的人生态度。如《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第二种风格:包括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 20 年代他称之为 “ 美 文 ” 的艺术性散文,风格 “ 平和冲淡 ” 。
15
三、小品散文的艺术个性 (一)周作人的小品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 “ 平和冲淡 ” 。 首先是感情上的淡化。他从不 故作高深,少用慷慨激昂的文字, 总是带着优雅平和的语调叙写, 像老朋友之间很随意轻松地交谈。
16
另一方面,淡化感情,并不是说周作人文中无情,他是把写文 章当作与朋友之间的漫谈, “ 任心闲话 ” ,他总是以切身的体会 来谈平易的道理,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平等和亲切,而不必仰头 瞻望或低头崇拜,他的散文看似平淡却充溢着亲切的温情,温 润之情。 (二)时浓时淡的苦涩韵味 他说: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像我这样的脾气偏急的人,很难 从容镇静地作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雨天的书 · 自序二》) 他声明: “ 平淡,是我所最缺乏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 ” 。 (《瓜豆集 · 自己的文章》) “ 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 二旧友知其苦味。 ” (药味集 · 序) 他的文集的名字大多数与 “ 苦 ” 字相连: 《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药堂语录》《药味集》等,他把 自己的书斋称为 “ 苦雨斋 ” 、 “ 苦茶庵 ” 、 “ 药堂 ” 等等,足以显示其 用意,以 “ 苦味 ” 自重,其内心世界是很苦的。 《结缘豆》《北京的茶食》《苦雨》《谈酒》《娱园》
17
(三) “ 离题 ” 周作人的文章开头从不单刀直入,或开宗明义,直 奔主题,相反,他总是从海阔天空的远处谈起,由远 而近,慢慢接近主题。 (四)知识性、趣味性
18
参考资料: 1 、张菊香:《周作人年谱》,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 年 版。 2 、舒芜:《周作人的是非功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年 6 月版。 3 、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9 年版。 4 、黄开发:《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版。 5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