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主要合成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供能

2

3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 ①②①② 1. 食物的热价 : 1g 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 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在动物体内生物 氧化时释放的能量称为生物热价;在体外物理燃烧时 释放的能量称为物理热价。 2. 食物的氧热价 : 氧化某种食物时每消耗 1L 氧所产生 的热量。 3. 呼吸熵( RQ ) :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 与吸入的氧气量的比值。

4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 质 耗氧量 产 CO2 量 物理热价 生理热价 氧热价 呼吸熵 (L/g) (L/g) (KJ/g) (KJ/g) (KJ/g) (R 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

5 2. 间接测热法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将动物置于热量计(如测热室)中,可收集和直接测 定一定时间内机体散发的总热量,此热量就是能量代谢 率。 1. 直接测热法 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 然后计算 CO2 产生量和耗氧量之比,即呼吸商,再结合 呼吸商值和氧的热价间接计算机体的产热量。

6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动物在采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在安静状态,而 其产热量却比采食前有明显增加,这种由于摄食使机体产 生 “ 额外热量 ” 的现象,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specific dynamic effect )。 1. 劳役和运动 2. 精神活动 4. 环境温度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7 三、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 (二)静止能量代谢 (三)影响基础代谢率和静止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1. 个体大小 2. 年龄 3. 性别 4. 生理状态 5. 营养状态 6. 季节 7. 气候

8 第二节 体温 一、家畜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机体体温可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生理学中的体 温指体核温度 ( 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 ,常以直肠温度 代表体温。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动物种类、 年龄、生理状况、性别、昼夜等情况的不同,都可使体温 产生一定变化,同一个体各部位的体温也有差异。

9

10 1. 产热途径: 基础代谢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肌肉活动 2. 产热器官: 安静:内脏(肝产热最多) 运动:骨骼肌最多,剧烈运动时产热- 量可增加 40 倍。 二、体温恒定的维持 (一)产热过程

11 组织器官安静时产热量 (%) 活动时产热量 (%) 脑 161 内脏 568 骨骼肌 1890 其它 101 几种组织器官产热情况

12 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使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生理 的最低水平,这种温度称为动物的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 动物的等热范围的低限温度称为临界温度;而高于等热范围 高限温度的称为过高温度。从畜牧生产来看,在等热范围内 饲养家畜最为经济。等热范围的温度视动物种别、品种、年 龄及饲养管理条件而不同。 等热范围

13

14 (二)散热过程 1. 散热途径: 2. 皮肤散热的方式: 皮肤( 75 - 85 %)、呼出气、排泄物等 显汗蒸发 非蒸发散热 ①辐射 ②对流 ③传导 ④蒸发 不显汗蒸发

15

16

17 三、体温的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 外周温度感受器 2. 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 都为游离神经末梢。 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 都为游离神经末梢。 指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等处对温 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包括:①热敏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视前 区 - 下丘脑前部( PO/AH );②冷敏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网 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中。当局部脑温度变动 0.1 ℃,两种神 经元即反应,不出现适应现象,并可对致热原或 5-HT 、去甲肾 上腺素及多肽物质等发生反应。 指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等处对温 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包括:①热敏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视前 区 - 下丘脑前部( PO/AH );②冷敏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网 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中。当局部脑温度变动 0.1 ℃,两种神 经元即反应,不出现适应现象,并可对致热原或 5-HT 、去甲肾 上腺素及多肽物质等发生反应。

18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是一个多层次的整合机构,最基本的体 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在体温调节中也起重 要的作用,行为性体温调节主要是通过大脑皮层实现的; 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可感受血液和脑组织的温 度变化,也是体温传入信息的整合中枢,机体产热还是 散热,要根据整合结果而定;延髓、网状结构和脊髓也 具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 脑前部是体温调节中枢的整合中心部位。

19 (三)体温调节机制 —— 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 视前区-下丘脑前 部 的热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当中枢温度升高并 超出某界限时,热敏感神经元冲动发放的频率增加,散热 过程兴奋而产热过程受抑制,体温因而不致过高;反之中 枢温度降低并低于某界限时,冲动发放减少,产热增加, 散热过程受抑制,故体温不致过低;这些神经元对温热的 感受界限即阈值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正常情况下,调 定点可上下移动,但范围很窄 。

20 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21

22 (四)体温调节的外周机制 1. 躯体神经 2. 植物性神经 ①动物突然暴露于寒冷中, 引起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可使 机体耗氧量增加, 产热升高,称为 寒颤性产热。 ②寒冷促使机体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 等激素增多,使机体产热量升高,称为 非寒颤性产热。 主要通过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和代谢的影响, 改变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其中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皮肤 血管、竖毛肌和汗腺,而副交感神经只支配唾液腺。

23 3. 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冷热刺激可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和促肾上腺激素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活动,并 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肾上腺髓质活动,从而影响这些内分 泌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机体除通过上述生理机制调节体温外,同时常 配合有行为性调节。

24 四、家畜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与适应 (一)家畜的耐热与抗寒 (二)家畜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 1. 惯习 2. 风土驯化 3. 气候适应

25 体温,机体的产热器官,等热范围,机 体散热的途径,调定点学说的内容,寒 颤性产热,非寒颤性产热。 本章重点

26 思考题 : 1. 机体散热方式主要有哪些? 2. 体温调定点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 机体的产热器官有哪些? 4. 何谓寒颤性产热和非寒颤性产热 ? 5. 为什么发烧的动物常伴有寒颤反应 ? 6. 家畜的体温是怎样维持恒定的 ? 7. 为什么在等热范围内饲养家畜最经济?

27 放映结束


Download ppt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