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2 第九章 糖代谢 概述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合成代谢 糖代谢在工业上的应用

3 3 糖类的分类  单糖、寡糖、多糖  简单糖类、复合糖类  同聚多糖、异聚多糖

4 4 主要生理功能 氧化生能:主要是葡萄糖和其它单糖 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转变为体内的其它成分

5 5 第一节 概 述  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 糖的吸收与转运

6 6 一、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1. 胞外降解 --- 淀粉的消化 糖苷酶进行的水解 --  葡萄糖 2. 胞内降解 --- 糖原的磷酸解 糖原 -------  葡萄糖 3. 几种常见寡糖 ----  单糖

7 7 非还原端还原端 淀粉的消化 糖苷键: α-D-1.4- 糖苷键, α-D-1.6- 糖苷键 淀粉酶: α- 淀粉酶、 β - 淀粉酶、 γ -淀粉酶、 R 酶  -1,4- 糖苷键 α-1,4 糖苷键 α-1,6 糖苷键 还原端 非还原端 α--D--1.6-- 糖苷键

8 8 几种淀粉酶对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水解方式

9 9 几种寡糖的降解 蔗 糖 葡萄糖 + 果糖 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蔗 糖 酶 麦芽糖 2 葡萄糖 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麦 芽 糖 酶 乳 糖 葡萄糖 + 半乳糖 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β – 半乳糖苷酶

10 10 糖原的磷酸解 肝糖原和肌糖原 所需酶  糖原磷酸化酶  寡聚 - ( 1,4 → 1,4) 葡聚糖转移酶  脱支酶

11 11 糖原磷酸化酶 Pi 寡聚 - ( 1,4→1,4) 葡聚糖转移酶 α-1,4- 糖苷键 + G H2OH2O 糖原脱支酶 10% 糖原磷酸化酶 Pi 极 G-1-P + 5 非还原端 90%

12 12 二、葡萄糖等单糖的吸收与转运 1. 糖的吸收--小肠上部同钠的同向协同运输过程

13 13

14 14 2. 糖的转运--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 4.4~6.7mmol/L 氧化 分解 合成 转化 脂肪、氨基酸等 糖原(肝、肌 肉、肾) 无氧氧化 有氧氧化 去路去路 来源来源 食物中的 淀粉 肝糖原 非糖物质: 甘油 乳酸 生糖氨基酸 消化 吸收 分解 糖异生糖异生 低血糖 <3.8mmol/L 尿糖 高血糖 >8.8mmol/L

15 15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分解代谢类型 有氧降解 产物 CO 2 和 H 2 O ,释放大量能量, H 受体是 O 2 无氧降解 氧化不彻底,释放少量能量, H 受体不是 O 2

16 16 重要途径  糖酵解途径( EMP )  三羧酸循环( TCA )  磷酸戊糖途径( HMS )

17 17 一、酵解途径( EMP ) 174 页图 在细胞浆中进行,需用 10 种酶经 11 步反应 有三步不可逆步骤 ( 单箭头处) 限速酶: 6 -磷酸果糖激酶 耗能: 2ATP ( 2 处) 产能: 2 处底物水平磷酸化( 2×2) ,形成 4ATP 。 G+2Pi+2ADP+2NAD + 2 丙酮酸+ 2ATP+2NADH+H + +2H 2 O

18 18

19 19 两分子丙酮酸中碳标号 ( 相当于葡萄糖中 ) 3 2 1 4 5 6

20 20 丙酮酸的去向 丙酮酸丙酮酸 葡萄糖 EMP 途径 无氧无氧 有氧有氧 CO 2 +H 2 O + 能量 乙醇:酵母菌、植物 乳酸:动物肌肉、乳酸菌

21 21 葡萄糖无氧氧化 葡萄糖---  2 丙酮酸--  2 乳酸 葡萄糖---  2 丙酮酸--  2 乙醇 … … … EMP

22 22 葡萄糖->乳酸 (胞浆中) 丙酮酸 (pyruvate) 2 葡萄糖 2ATP 2NADH+H + 乳酸 (lactate) 乳酸脱氢酶 2 NAD + 2

23 23 丙酮酸->乙醇 (胞浆中) 葡萄糖 2ATP 2NADH+H +

24 24 能量转换效率 179 页 葡萄糖+ 2Pi + 2ADP----  2 乳酸+ 2ATP + 2H 2 O 葡萄糖+ 2Pi + 2ADP---  2 乙醇+ 2ATP + 2H 2 O+2CO 2 G 0 ’ = - 196.6KJ/mol 产能效率 31 % G 0 ’ = - 217.6KJ/mol 产能效率 28 %

25 25 糖酵解-乳酸发酵途径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提供能量, 供机体需要。 2. 是某些细胞在不缺氧条件下的能量来源。 3. 是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方式。 4. 是糖的有氧氧化的前过程,亦是糖异生作用大部分逆过程。 5. 糖酵解也是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联系的途径 6. 若糖酵解过度,可因乳酸生成过多而导致乳酸酸中毒。 海拔 5000 米

26 26 葡萄糖有氧氧化  三个阶段:  糖酵解 (G--------  2 丙酮酸, 在细胞浆中,EMP)  三羧酸循环 (TCA, 在线粒体中 )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 乙酰 CoA 乙酰 CoA 进入 TCA 途径  电子传递磷酸化 ( 在线粒体内膜上, O 2 为最终电子受体 ) G + 6O 2 6CO 2 + 6H 2 O + 能量

27 27 二、三羧酸循环 (TCA,柠檬酸循环 ) H. Krebs 于 1937 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 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 2 Pyruvate + 2 GDP + 2 H 3 PO4 + 4 H 2 O + 2 FAD + 8 NAD--- ----------------  6 CO 2 + 2 GTP + 2 FADH 2 + 8 NADH + H + 葡萄糖 →→……→→ 2 丙酮酸

28 28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 乙酰 CoA Pyr + CoA-SH + NAD + → Acetyl-CoA + CO 2 + NADH + H + NAD + NADH+H + 丙酮酸 乙酰 CoA + CoA-SH 辅酶 A + C O 2 丙酮酸 脱氢酶系 o

29 29 丙酮酸脱氢酶系(或氧化脱羧酶系)  3 种酶 丙酮酸脱羧酶 ( 辅助因子 TPP 、 Mg2+) 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 ( 辅助因子硫辛酸、辅酶 A)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 辅助因子 FAD 、 NAD+)  6 种辅助因子 需几种维生素?

30 30

31 31 乙酰辅酶 A 进入三羧酸循环途径 178 页  乙酰辅酶 A 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酸即柠檬酸,经过一 系列代谢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 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乙酰 CoA+ 草酰乙酸 --  3NADH+H + + FADH 2 + 2CO 2 + GTP ATP

32 32 化学反应历程 10 步应, 8 种酶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GTP  ATP 二次氧化脱羧 ---  2CO 2 ( 2×2 ) 四次脱氢 --------  3NADH+H + + FADH 2 ( 3×2 ) ( 1×2 ) 限速酶:柠檬酸合成酶

33 33 三羧酸循环顺利进行,要有充足的 草酰乙酸、苹果酸、琥珀酸等 C4 有机物

34 34 草酰乙酸的浓度影响 TCA 循环 NADH + H + NAD + NAD + NADH + H + 苹果酸酶 丙酮酸 +CO 2 苹果酸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CO 2 草酰乙酸 生物素, Mg 2 + ATP ADP 高浓度乙酰 CoA 是此酶的激动剂, 其生理意义?

35 35 其它:  天冬氨酸-  草酰乙酸  谷氨酸-  α -酮戊二酸  异亮氨酸. 缬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 琥珀酰 Co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 2 + H 2 O 草酰乙酸 ADP ATP 磷酸丙酮酸羧化酶

36 36 丙二酸可阻断三羧酸循环?

37 37 葡萄糖的有氧代谢生成的能量 G + 6O 2 ----  6CO 2 + 6H 2 O + 38~36ATP Glucose ATP 2ATP 2 2NADH----------6 ( 或 4) 2 Pyruvate 2 NADH-- -------6 2 Acetyl CoA 6 NADH----------18 2 FADH 2- ---------4 2 GTP-------------2 6CO 2 +6H 2 O G 0 ’ = - 2870KJ/mol 产能效率 40 %

38 38 TCA 的生理意义  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 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的共同途径  三羧酸循环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的枢纽  三羧酸循环产生的 CO 2 ,其中一部分排出体外, 其余部分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

39 39 三、磷酸已糖途径 (HMS ,磷酸已糖旁路 )  以 6- 葡萄糖开始,在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 下形成 6- 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 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 反应部位: 胞浆  反应底物: 6- 磷酸葡萄糖  重要反应产物: NADPH 、 5- 磷酸核糖  限速酶: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40 40

41 41 HMS 产能的情况分析  1 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成 CO 2 和水,另需 5 分 子葡萄糖,共生成 6 分子 CO 2 , 12NADPH + H + ,经呼吸链,可生成 36ATP (按 3 计算)  NADPH + H + 产生后主要是用来做为细胞内 还原力的来源.

42 42 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学意义  产生还原力- NADPH + H + ,可用于生物物质的合成, 如脂肪酸、固醇类物质等的合成。  维持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状态;如 GSSG 等。 NADPH 使红细胞中还原谷胱甘肽再生,对维持红细 胞还原性有重要作用。 GSSG  产生磷酸戊糖参与核酸代谢。  HMS 是植物光合作用从 CO 2 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

43 43 第三节 糖的合成代谢  动物体内糖原的合成 糖原的生成作用 糖异生作用  植物体内淀粉的合成

44 44 一、糖原的生成作用--由葡萄糖合成  肝脏和肌肉是糖原合成的主要场所。  所需酶 葡萄糖激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UDP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糖原合成酶(限速酶) 糖原分支酶

45 45 糖原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 肾上腺素、高血糖 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素

46 46 肾上腺素对血糖代谢的调节 肾上腺素 细胞膜表面受体 G 蛋白 无活性的腺 苷酸环化酶 活性的腺苷酸环化酶 ATP -  cAMP+PPi 无活性的 cAMP 依赖蛋白激酶 A 活性蛋白激酶 A 无活性的磷 酸化酶激酶 活性的磷酸 化酶激酶 活性糖 原合酶 无活性的 糖原合酶 无活性磷酸化酶 b 活性磷酸化酶 a 促进糖原降解 抑制糖原合酶

47 47 胰岛素对糖原合成的促进途径 胰岛素 受体上的酪氨酸激酶 胰岛素敏感蛋白激酶 磷蛋白磷酸酶 I 通过某种激酶 激活 去磷酸化作用 激活 抑制 磷酸化酶激酶糖原合酶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降解

48 48 二、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 是指生物体内由丙酮酸、甘油、乳酸以及某些 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合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 丙酮酸-  葡萄糖 消耗 6 个 ATP  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 糖异生不是简单的酵解途径的逆过程。 2 丙酮酸 + 4ATP + 2GTP + 2NADH + H + + 4 水 --  葡萄糖 + NAD + + 4ADP + 2GDP + 6Pi

49 49 丙酮酸 反应过程 乳酸、生糖氨基酸等 ①丙酮酸羧化酶(别构酶, 乙酰 CoA 激活) ②苹果酸脱氢酶 ③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受激素调节) 丙酮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① ② ② ③ 糖酵解糖酵解 丙酮酸激酶 ADP ATP F-2.6-BP 6 -磷酸葡萄糖 ADP ATP NAD H 糖异生糖异生 乙酰 CoA NAD + NADH + H + GTP GDP + CO 2 ATP + CO 2 ADP NADH + H + NAD +

50 5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 -二磷酸果糖 6 -磷酸果糖 6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④果糖二磷酸酶(异构酶) ⑤葡萄糖- 6 -磷酸酶 3 -磷酸甘油酸 柠檬酸 AMP ADP F-2.6-BP ATP NADH 柠檬酸 ④ 磷酸果糖激酶 ⑤ ADP ATP H 2 O Pi 已糖激酶 糖异生糖异生 糖酵解糖酵解 ATP ADP + Pi Pi + ADP ATP

51 51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 在饥饿情况下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 补充糖原贮备  有利于乳酸的利用

52 52 乳酸循环 肌肉运动 乳酸 血液 肝脏,乳酸 -  丙酮酸 葡萄糖 血液 糖异生作用

53 53 思考题  EMP、TCA途径 ( 反应物、产物、重要中间代谢物 ) 及限速酶?  TCA、HMS、糖异生作用的意义?  1mol 葡萄糖和 1mol 乳酸彻底氧化成 CO 2 和 H 2 O ,分别 产 ATP 多少?分阶段分析,并写出各阶段总反应式。 书后190页:1,6


Download ppt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