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耳穴護理法與練習 耳穴護理法與練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門診護理長 中國醫藥大學兼任講師 杜惠娟
2
前言
3
定義 1. 耳穴: 耳廓上凡是能反映機體生理機能和病理 變化的部位,統稱為耳穴,這些部位因 其反應特質又可稱反應點、敏感點、反 射點、陽性點等。 2. 耳穴按壓法: 運用耳豆於耳朵穴位上執行機械刺激, 以治療內臟疾病的一種療法。
4
耳穴的發展的歷史 【陰陽十一脈灸經】記載了與上肢、眼、頰、 咽喉相聯繫的 “ 耳脈 ” ,耳與經絡有著密切的關 係。 【內經】中不僅將 “ 耳脈 ” 發展成了手少陽三焦 經,而且對耳與經脈、經別、經筋的關係都有 比較詳盡的記載。 【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篇記載: “ 十二經脈,三 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 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為聽 …
5
【靈樞 口問】篇曰: “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 指出 耳是許多經脈匯聚之處所。 【靈樞 經筋】篇還提到了足陽明之筋、手太 陽之筋,手少陽之筋,與耳的聯繫。 【靈樞】的記載循行耳區的經脈與手足三陽經 的關係最密切,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但 卻經由十二經別的離、合、出、入與陽經相 匯合,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上達與耳。 耳穴發展的歷史 耳穴發展的歷史
6
【雜病源流犀燭】篇記載: “ 陽蹻 ….. 下耳後, 入風池而終 ” , “ 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 ” 說明耳部與各臟腑均有密切聯繫。 以上古籍陳述了耳穴療法的相關作用與原理 ,由此可見耳與十二經絡關係最密切,耳廓雖 小,卻是諸經通、終止、會合的場所,且全身 臟器皆連繫於耳,耳與臟腑生理有著密切的相 關。 耳穴的發展的歷史
7
古希臘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認為,割耳後 血管可以治療陽萎和男性不孕症,古埃及也 有針刺耳以達到婦女節育的記載。 由此可見,遠在古代,東西方這些文化古 國都有關於應用耳廓診治疾病的經驗,因此 耳穴診治不僅是中國傳統針灸學的一部分, 而且也是世界醫學遺產的一部分。 耳穴的發展的歷史
8
1. 足太陽膀胱經 《靈樞‧經脈》篇: “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 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 2. 手太陽小腸經 《靈樞‧經脈》篇: “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 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髁中,直上循臂骨下廉, 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 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 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 入耳中。 ” 耳部之經絡分布
9
3. 足少陽膽經 《靈樞‧經脈》篇: “ 膽足少陽之脈,起目銳眥,上抵 頭角,下耳后,循頸,循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 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銳眥。 ” 4. 手少陽三焦經 《靈樞‧經脈》篇: “ 三焦手少陽之脈 …… 。其支者, 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 …… 。 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 耳部之經絡分布
10
5. 足陽明胃經 《靈樞‧經脈》篇: “ 胃足陽明之脈,起干鼻之 交頰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 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 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 ” 6. 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 《靈樞‧經脈》篇: “ 手陽明之別 …… 上曲頰, 偏齒,其別者入耳。 ” 耳部之經絡分布
11
7. 足少陰腎經 從舌根部兩側上行咽部,沿 耳咽管分布于耳內。《靈樞‧經脈》篇: “ 其 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 挾舌本。 ” 《脈度》篇: “ 腎气通入耳,腎和 能聞五音。 ”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在 臟為腎 …… 在竅為耳。 ” 上述分布于耳的經絡有:經脈 6 條,絡 脈 1 條,共計 7 條經絡線,使耳部與腎、膀 胱、胃、小腸、大腸、膽、三焦等臟腑之 間相聯系。 上述分布于耳的經絡有:經脈 6 條,絡 脈 1 條,共計 7 條經絡線,使耳部與腎、膀 胱、胃、小腸、大腸、膽、三焦等臟腑之 間相聯系。 耳部之經絡分布
12
耳部經絡分布圖
13
耳穴療法全息律 耳穴是耳廓表面與機體臟腑、經絡、組織器 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是反應機體生 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窗口。 諸多文獻及記載中,最為人知的耳穴相關研 究,即為法國羅席爾醫師( Paul Nogier )於 1957 年在德國針灸雜誌發表的全息律論點,這 個發現對中國耳穴治療的發展引發促進作用。
14
Nogier 提出耳廓對映人體,如在子宮內的倒置胎 兒 “ 頭在下,四肢在上,胸腹及軀幹在中間 ” 的姿 勢。 耳朵表面解剖名稱與臟腑間對映,其分布如下: 耳垂相當於頭面部,對耳屏相當於頭和腦部,耳 輪腳相當於橫膈,對耳輪相當於脊柱及軀幹,對 耳輪上腳相當於下肢,對耳輪下腳相當於臀部, 三角窩相當於盆腔,耳舟相當於上肢,耳屏相當 於咽喉,耳屏切跡相當於內分泌系統,耳甲艇相 當於腹部,耳甲腔相當於胸腔,耳輪腳周圍相當 於消化道,作一規則的排列分佈。 耳穴療法全息律
15
耳穴分布之規律 Nogier 發表的耳穴圖,記載了 40 多個 耳穴。 1975 年發表的耳穴達到二百多個。 其他亞洲、歐洲、美洲一些國家,也 做了很多耳穴的研究,致使耳穴增加 到數百個。
16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好 像一個倒置的胎兒, 頭部朝下臀部朝上。 耳穴分布之規律
17
耳的結構
18
1. 頭面部相應的 穴位在 耳垂及其鄰近處。 耳垂及其鄰近處。 2. 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 3. 軀幹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 對耳輪和對耳 輪上、下腳。 對耳輪和對耳 輪上、下腳。 4. 與內臟相應的穴位集 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5. 消化道在耳輪腳周圍環形 排列。 排列。 耳穴的定位與主治
24
耳穴按壓療法 耳穴進行治療的方式很多,如針刺、埋針、 電針、水針、溫針、艾灸、放血、按摩、貼壓、 按壓、貼磁、貼膏、耳夾、激光照射等療法皆 曾經用於耳穴上。 耳穴按壓的方法,具備操作簡便、經濟、安 全,療效迅速等特性,此一方法不似針灸須經 由醫師才能進行操作,耳穴按壓無侵入性,不 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民眾接受度也較高 。
25
耳穴按壓法或稱耳穴貼籽法、耳穴壓豆法、 耳穴貼壓法。 即將堅硬表面光滑的圓形物體放置於紙膠中 心點後,貼敷在耳穴表面,配合按壓的一種中 醫保健或治療方式,它是在耳針療法的中醫基 礎上,採用耳穴表面貼壓丸狀物,這也是用來 代替埋針的一種更為簡易且方便的療法。 常用的材料有紅豆、綠豆、磁石、不銹鋼珠、 王不留行籽等。 耳穴按壓療法
26
臨床上常使用的材料為王不留行籽,它具有活 血通經、偏走血分之作用。 其按壓的方法是將王不留行籽以紙膠將其固定 在所選耳穴或耳穴區上,並囑咐病人回家後每分 鐘按 12-15 下,持續按壓 1-3 分鐘,會產生局部酸、 麻、重、脹、熱或痛等感覺。 每日按壓 3-5 次,依季節每隔 3-5 天更換耳穴, 雙耳輪流治療。經由刺激耳廓,通過十四經與臟 腑的聯繫,能疏通經脈,調和臟腑,運行氣血, 活血化瘀,以恢復組織器官生理功能,提高機體 抵抗力,以達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耳穴按壓療法
27
王不留行籽
28
王不留行籽(附上膚色紙膠)
29
瘦身的耳穴治療
30
飢 點
31
神門
32
胃 點
33
腰痛耳穴治療
34
腰痛
35
坐骨神經
36
失 眠 耳 穴 治 療失 眠 耳 穴 治 療失 眠 耳 穴 治 療失 眠 耳 穴 治 療
37
神經衰弱點
38
是治療情緒變化使 人精神振奮心胸開 闊的要穴治療神經 衰弱综和症情緒不 穩定 憂鬱 焦慮不安 神經敏感 易緊張或 倦怠無力 快活穴 快活穴
39
神門
40
痛經的耳穴治療
41
子宮穴
42
便秘的耳穴治療
43
便秘點
44
耳穴治療護理注意事項 1. 常規消毒,防止感染,耳廓有凍傷或有炎 症的部位不可耳穴治療。 2. 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禁止用耳穴治療。 3. 孕婦不宜刺激子宮、內分泌等穴。 4. 對肢體功能活動障礙及扭傷的患者,耳穴 按壓時可適當配合肢體活動,以便提高療 效。
45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