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虚证

2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3 第一节 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 气的推动, 温煦, 固摄, 防御, 气化等功能减退, 或脏 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 的证候。 定义

4 一. 临床表现 气短懒言 神疲乏力 自汗 活动时诸证加剧 舌淡, 脉虚 气短 神疲 舌淡 脉弱

5 二、病机分析 元气不足气短、神疲机能减退 卫气虚毛窍疏松自汗 劳则气耗活动时加剧 气虚 血不上营于舌 舌淡 气虚运血无力脉弱。

6 性 味 : 甘、微苦、微温 人 参 三. 治疗法则: 扶正益气

7 分类: 1 、产地 吉林 —— 吉林参、长白参,产于长白山地区 朝鲜 —— 高丽参、别直参,药性最强,急救用 日本 —— 东洋参 美国、加拿大 —— 西洋参,有滋补作用 2 、加工: 红参类 —— 红参、新开河参 生晒参 糖参 —— 白参 3 、生态环境:野生 —— 野生参 人工培植 —— 园参 移山参

8 功效及主治 1 、大补元气 : 主治: 脱证 —— 各种原因之气脱、血脱 —— 独参汤 亡阳 —— 参附汤 气虚亡阴 —— 生脉饮 2 、补脾益肺:主治: 脾气虚 —— 四君子汤 中气下陷 —— 补中益气汤 肺气虚 —— 人参蛤蚧汤

9 3 、生津止渴:主治热病伤津 —— 生脉饮 4 、安神增智:主治气血两虚 —— 归脾汤 注意: 1 、常用党参代替 2 、实邪不祛不宜用

10 黄 芪 性味:甘、微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气升阳:主治各种气虚证 —— 与人参同用 脾气虚 —— 与白术同用 中气下陷 —— 补中益气汤 气虚出血(如崩漏) —— 归脾汤 2 、 益卫固表:主治卫气虚 —— 玉屏风散 3 、 托毒生肌:主治溃久不敛 —— 与当归同用 4 、利水消肿:主治气虚水肿 —— 与白术同用 ( 气行则水行 )

11 白 术 味性: 苦、甘、温 功效及主治 1. 补气健脾:主治脾气虚 —— 四君子汤 脾胃虚寒 —— 理中汤 2. 燥湿利水:主治脾虚水肿 —— 五苓散 3. 止汗安胎:主治脾虚表不固的自汗 —— 玉屏 风散 脾虚之胎动不安 —— 四君子汤

12 山 药 ( 淮 山 ) 性味: 甘、平 功效及主治 : 1. 益气养阴:主治脾气虚 —— 参苓白术散 2. 补脾肺肾:主治 肺虚咳喘 —— 与生脉饮同用 肾虚遗精 —— 六味地黄汤

13 甘 草 性味:甘、平 功效及主治 1. 补脾益气:主治 脾气虚 —— 四君子汤 心气虚 —— 炙甘草汤 2. 润肺止咳:主治 风寒犯肺 —— 三拗汤 3. 清热解毒:主治 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 食物中 毒 4. 缓急止痛: 主治 脘腹及四肢拘挛作痛 —— 芍 药甘草汤 5. 缓和药性:调和百药

14 常见证型(P 212 ) 一、 脾气虚证 1 、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便溏、倦怠、神疲 舌淡苔白、脉弱。(脾证 十 气虚证) 2 、 病机分析: 脾气虚 —— 胃气虚 —— 腐熟功能失职 —— 食少 脾气虚 —— 运化失职 —— 水湿内生 —— 脾气所 困 —— 腹胀 水湿不化 —— 流注肠中 —— 便溏 脾气虚 —— 肢体失养(脾主四肢) —— 倦怠 中气不足 —— 神疲 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虚之证。

15 3 、 治法:健脾益气 4 、 代表方:四君子汤 —— 人参、白术、 茯苓、炙甘草 5 、 方解:人参 —— 补气健脾 白术 —— 健脾燥湿(困脾虚易 生湿) 茯苓 —— 健脾渗湿 炙甘草 —— 补脾和胃(甘草经 炙制有 补中益气作用)

16 二、 肺气虚证 1 、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益甚 痰稀、声低、或有自汗、畏风、舌淡苔白、 脉弱。(肺病证 十 气虚证) 2 、 病机分析: 肺气虚 —— 呼吸功能减弱 —— 咳嗽无力、气 短而喘; 动则耗气 —— 喘息益甚 肺气虚 —— 输布水液功能减弱 —— 水停肺 系 — — 痰稀 肺气虚 —— 卫表不固 —— 自汗、畏风; 舌淡苔白、脉弱为气虚之证

17 。 3 、 治法:补益肺气 4 、 代表方:补肺汤 —— 人参、黄芪、熟 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5 、 方解:人参、黄芪 —— 补肺气 熟地 —— 补肺阴 紫菀、 桑白皮 —— 降气消痰 五味子 —— 敛肺滋肾

18 三、 心气虚证 1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活动加重、神疲、面 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心病证 十 气虚证) 2 、病机分析: 心气虚 —— 心中空虚惕惕而动 —— 心悸; 心气虚 —— 宗气运转无力 —— 气短神疲; 劳 则耗气 —— 活动加重; 心气虚 —— 血运无力、不能上荣于面 —— 面 白; 气虚外卫不固 —— 自汗; 舌淡苔白、脉弱为气虚之证

19 。 3 、 治法:补益心气 4 、 代表方:养心汤 —— 黄芪、茯苓、茯神、当 归、川芎、半夏、炙甘草、柏子仁、酸枣仁、 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 5 、 方解:黄芪、当归 —— 补气补血(君药); 人参、茯苓 —— 健脾宁心、 川芎 —— 调气血(臣药); 半夏 —— 燥湿和胃、使脾胃和则夜卧安; 远志、茯神 —— 宁心安神; 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 养心安神; 肉桂 —— 温阳气、鼓舞气血(佐药); 炙甘草 —— 补脾胃、调和诸药(使药)。 共奏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之效。

20 四、 肾气虚证 1 、 临床表现:腰酸、耳鸣、头晕健忘、神疲、 性欲减退、舌淡苔白,脉弱。(肾病证 十 气 虚证) 2 、 病机分析:肾气虚 —— 肾精不能上荣于耳 — — 耳鸣; 肾气虚 —— 生殖机能减退 —— 性欲减退; 骨骼失于肾气之温养 —— 腰膝酸软; 肾气虚 —— 脑髓失充 —— 头晕健忘; 舌淡苔白,脉弱为气虚之象。

21 3 、 治法:补益肾气 4 、 代表方:大补元煎 —— 人参、熟地、山药、 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5 、 方解: 人参 —— 大补元气、 熟地 —— 补肾阴(君药); 山药、枸杞、杜仲、山茱萸 —— 滋阴补肾; 当归 —— 补血(臣药); 炙甘草 —— 健脾补气、调和诸药(佐使)

22 第二节 血虚证 定义: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 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 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 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脉细

23 二、 病机分析 血虚 —— 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淡白色; 血虚 —— 晴目失滋 —— 头晕眼花; 血虚 —— 心失所养 —— 心悸、多梦; 血虚 —— 经络失滋 —— 手足发麻; 血海空虚 —— 冲任失充 —— 经量减少、色淡 ,经 期迁延,甚至闭经 血虚 —— 脉失充盈 —— 脉细无力。 三、 治则: 补血(配伍补气药,以益气生 血)

24 四、 常用中药 当 归 性味:甘、温、辛 功效及主治 1 、 补血调经:主治血虚证及月经不调 —— 四 物汤 —— 为妇科调经要药 2 、 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关节痹 痛 、 肌肤麻木。 3 、 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肠燥便秘

25 白 芍 性味:苦、酸 功效及主治 1 、 养血敛阴:主治血虚证及月经不调 —— 四物 汤。 2 、 柔肝止痛:主治肝气不和之胁肋腹痛 —— 四 逆散 四肢拘挛作痛 —— 芍药甘草汤。 3 、 平抑肝阳:主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6 熟 地 性味:甘、微温 功效及主治 1 、 补血滋阴:主治血虚诸证 —— 四物汤 2 、 补益精髓:补肝肾,精血同源,主治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 鸣等) —— 六味地黄汤

27 阿 胶 性味:甘,平 功效及主治 1 、 补血止血:主治血虚证 —— 为血虚之 要药. 主治虚劳血证,常治妇科血崩及胎漏 下血 —— 胶艾汤 2 、 滋阴润肺:主治阴虚火旺或阴虚肺燥 证

28 何 首 乌何 首 乌 性味:苦,甘,涩 功效及主治 1 、 补益精血:主治精血虚证、肝肾亏虚、 须发早白 —— 制首乌 2 、 截疟:主治久疟(气血两虚) 3 、 解毒:主治疮痈 4 、 润肠通便:主治虚人便秘

29 常见证型治要 一、 心血虚证 1 、 临床表现:心悸,多梦,头晕,健忘,面色 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心病症 十 血虚证) 2 、 病机分析 心血虚 —— 心失所养 —— 心悸、多梦; 血虚 —— 不能濡养脑髓 —— 头晕健忘; 血虚 —— 不能上荣 —— 面色无华或萎黄、唇 舌色淡; 血虚不能充盈于脉 —— 脉细

30 3 、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4 、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 —— 人参、白术、 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 芪、陈皮、桂心、五味子、远志 5 、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 芪 —— 补气健脾; 当归、白芍、熟地 —— 补心血; 五味子、远志 —— 宁心安神; 桂心 —— 鼓舞阳气、以助气血之生化 陈皮 —— 理气祛湿、使之补而不滞

31 二、 肝血虚证 1 、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目涩,视力减退,或 夜盲,或肢麻,妇女见月经量少、色淡,面、 爪甲、舌色淡,脉细。(肝病证 十 血虚 ) 2 、 病机分析:肝血虚 —— 不能上荣于头面 —— 头晕、面色无华; 肝血虚 —— 爪甲失养 —— 爪甲色淡、枯薄; 肝血虚 —— 目失滋养 —— 眼花、视力减退、 夜 盲; 肝血虚 —— 筋脉失养 —— 肢麻、 妇女则冲任空虚 —— 经少色淡 ; 舌淡、苔白、脉细为血虚之证。

32 3 、 治法: 补血养肝 4 、 代表方: 四物汤 —— 当归、川芎 、白 芍、熟地 5 、 方解: 当归 —— 补血活血; 川芎 —— 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 白芍 —— 养血敛阴; 熟地 —— 补血滋阴。 全方组合得体,补血不滞血,行血不破 血,为治血要剂,是补血调经的基本方。


Download ppt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