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3 二、病因病机 1 、病邪性质 温甚为热 热极似火 火热壅盛化毒 2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温热病邪入里 五志过极、脏腑偏盛、过食辛热之品化火 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 肝肾阴虚 里热证里热证 实热 虚热

4 1 、清气分热 —— 白虎汤 2 、清营凉血 ——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 、清热解毒 —— 黄连解毒汤 4 、气血两清 —— 清瘟败毒饮 5 、清脏腑热 —— 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 6 、清虚热 —— 青蒿鳖甲汤 三、分类及代表方

5 五、使用注意 1 、辨热证所在部位(脏、腑)、阶段(气、营、血)。 2 、辨热证虚实、真假。 3 、护胃保津,不宜久服。 4 、反佐。寒热格拒时,配少许热药或凉药热服。 四、应用原则 表证已解,热已入里;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

6 白虎汤《伤寒论》 身大热 口大渴 大汗出 脉洪大 阳明 气分 热盛证 伤寒入里化热,邪在阳明; 温热病,热在气分 (四大症)

7 白虎汤 《伤寒论》 君:石膏 和中益胃,防君臣药大寒伤中。 调和诸药。 臣:知母 清热,生津止渴 清热生津清热生津 佐使:粳米 甘草

8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余热扰胃 — 气逆欲呕 津伤 — 口干喜饮 舌红苔少,脉虚数 余热扰心 — 心胸烦闷 气津两伤 热病后期 余热未清 余热 — 身热、汗多 气耗 — 虚羸少气 清热 除烦 和胃降逆 竹叶 半夏 人参 麦冬 粳米、甘草 益气 生津 石膏

9 清营汤《温病条辨》 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口渴或不渴 或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 脉细数 邪热入营 且已伤阴 热入营分证

10 丹参 — 清心凉血, 活血,防止热与血结而成瘀为患。 清营汤 《温病条辨》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君:犀角 — 清营凉血解毒 臣:生地 麦冬 玄参 佐:银花、连翘 — 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使初入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黄连、竹叶 — 清气分热(清心除烦) (增液汤)滋阴清热凉血 “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

11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热 —— 身热 热盛动血 ——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斑色紫黑,大便色黑易解 舌降起刺,脉数 热入 血分证 瘀热扰心 —— 烦躁谵语喜忘如狂 热蒸营血上奉 —— 但漱水不欲咽 热毒 深陷血分

12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 — 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防血止而留瘀 防热与血结成瘀 芍药 丹皮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清热凉血 散瘀活血 “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

13 黄连 — 泻心火于上焦,心火得清, 诸经之火自平; 兼泻胃火于中焦。 黄芩 — 清泻肺火于上焦。 黄柏 — 泻下焦之火。 栀子 — 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泻火解毒 苦寒直折 三焦并治

14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热扰心神 —— 烦躁错语不眠 火性燔灼 —— 大热 热易动血 —— 吐血、衄血、发斑 易致肿疡 —— 痈疡疔毒 湿热下迫大肠 —— 下利 湿热扰及膀胱 —— 尿赤 热迫胆汁外溢肌肤 —— 黄疸 三焦火毒 热盛证

15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身热,胸膈烦热 口渴,面赤唇焦 口舌生疮、咽痛、吐衄 便秘或大便不畅 尿赤 舌红苔黄脉数 上中二焦 邪热炽盛证 中焦有 有形之积滞 上焦有 无形之热邪

16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缓硝、黄之峻泻 调和诸药 泻火通便以荡涤胸膈之热邪 借阳明为出路,导热下行。 泄火通便 清上泄下 连翘、薄荷 黄芩、栀子、竹叶 清热、透热 以解上焦郁热 荡热于中 “ 以泻代清 ” 甘草 白蜜 大黄 芒硝 清热于上

17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恶寒发热 舌红苔黄 脉浮数有力 头面红肿焮痛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 发于头面 大头瘟 风热疫毒 壅于上焦

18 黄芩、黄连 玄参、马勃、板蓝根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陈皮 — 理气而疏通壅滞 甘草、桔梗 — 清利咽喉 牛蒡、连翘、薄荷、僵蚕 升麻、柴胡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疏散风邪

19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心胸烦热 面赤 渴欲冷饮 口舌生疮 心移热于小肠 — 小溲赤涩刺痛 心经火热证 主治:

20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 — 清热,养阴(滋肾水以降心火) 生甘草梢 — 通淋止痛,调和诸药 木通竹叶 清心、利水 清心利水养阴

21 失眠案 李某,男, 62 岁。因其孙儿突遭车祸,致 其失眠 5 个月,伴易哭烦躁,多梦健忘,口渴口 苦,口腔粘膜常出现溃疡,大便秘结,小便色 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服用安定、刺五 加冲剂、谷维素等多种药物无效,转求中医诊 治。 处方:生地 30g ,木通 15g ,竹叶 30g , 甘草梢 10g ,制大黄 8g 。水煎服,日 1 剂。 服 4 剂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2 头痛目赤 耳聋、耳肿 口苦,胁痛 舌红苔黄,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小便淋浊 阴肿,阴痒,阴汗 妇女带下黄臭 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上炎 湿热下注 清肝胆实火 泻下焦湿热 肝

23 木通、车前、泽泻 —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使 甘草 — 缓苦寒,防伤胃,调和诸药 柴胡 — 疏肝理气,引药入肝胆经 佐 生地、当归 — 养血益阴 臣 黄芩、山栀 — 泻肝火,燥湿 君 龙胆草 — 上清肝胆实火,下除下焦湿热 引湿热外出 引火下行 防苦燥利水伤阴 以防肝胆实火伤及阴血

24 左金丸 《丹溪心法》 犯胃 —— 胁肋疼痛,口苦 —— 嘈杂,吞酸,呕吐 肝火犯胃证肝火犯胃证 肝经郁火 胃失和降 清泻肝火(兼散肝郁) 降逆止呕(兼清胃热)

25 黄连 — 苦寒,清肝火,清胃热, 清心火( ” 实则泻其子 ” ) 吴茱萸 — 辛苦热,辛散肝郁, 苦降逆气, 热则制约黄连之寒 左金丸 《丹溪心法》

26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气喘咳嗽 皮肤蒸热 日晡尤甚 舌红苔黄 脉细数 肺中伏火 且已伤阴 肺中伏火 咳喘证

27 君: 桑白皮 — 清肺热,平咳喘 臣: 地骨皮 — 清肺热,退虚热 佐使:炙甘草、粳米 — 养胃以益肺 (培土生金) 清肺热 平咳喘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28 清胃散 《兰室秘藏》 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 其齿恶热喜冷 唇舌颊腮肿痛 或牙宣出血 或牙龈红肿溃烂 口气热臭 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火牙痛证胃火牙痛证 胃中积热 循经上攻 波及血分

29 滋阴,防苦寒及热邪伤阴 散瘀,凉血不留瘀 君:黄连 — 清胃热 臣:升麻 — 清阳明热毒, 辛散胃中积热 , “ 火郁发之 ” 当归 — 养血活血,消肿止痛 佐:生地 丹皮 清胃散 《兰室秘藏》 清热凉血

30 玉女煎 《景岳全书》 胃 牙痛、头痛 — 胃火上攻 胃 肾 热 牙 牙龈出血 — 热迫血溢 火 阴 阴 痛 齿松 — 肾阴不足 上 不 虚 证 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 — 胃火阴虚之体征 攻 足

31 君:石膏 — 清胃火 臣:熟地 — 滋肾水, 与石膏配伍,清火而壮水 佐:知母 — 助石膏泻胃火,又助熟地滋肾阴 麦冬 — 养肺阴以滋肾阴, 养胃阴以防胃热伤阴 佐使:牛膝 — 导热而引血下行,且补肝肾 清胃火 滋肾阴 玉女煎 《景岳全书》

32 方名相同不同 清胃散清胃散 均能 清胃 热, 用治 胃火 上攻 之牙 痛, 牙 龈出 血。 兼能凉血,主治胃中积热循经上攻 所致的牙痛,伴面颊发热, 唇舌颊 腮肿痛, 口气热臭 等 玉女煎玉女煎 兼滋肾阴。主治胃中热盛,肾阴不 足之牙痛,伴有牙齿松动, 烦热干 渴, 舌红苔黄而干者. 清胃散与玉女煎比较表

33 芍药汤 《保命集》 下利脓血 赤白相兼 气血瘀滞 化为脓血 湿热 疫毒 下迫直肠 壅滞肠中 与气血搏结 湿热痢湿热痢 扰及膀胱小便短赤 肛门灼热 气机阻滞 腹痛 里急后重

34 肉桂 — 辛热,防芩、连、大黄苦寒伤中 防寒凉之品冰伏湿热之邪 助当归、大黄行血 芍药汤《保命集》 君: 白芍 — 调和气血,止下利腹痛后重 臣: 黄芩、黄连 — 清热解毒燥湿 佐使: 甘草 — 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与白芍配伍缓急止痛 佐:大黄 — 泻热 破瘀 “ 通因通用 ” 木香、槟榔 — 行气导滞 “ 调气则后重自除 ” 当归 — 活血, “ 行血则便脓自愈 ”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35 白头翁汤 《伤寒论》 腹痛,里急后重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肛门灼热 口 渴 舌红,苔黄,脉弦数 热毒深陷血分 热毒血痢热毒血痢

36 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比较 主治 主要见症 功效 白头翁汤 热毒深陷血 分而致的热 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 重,便脓血, 赤多白少。 以清热解毒凉 血为主,兼收 涩止痢 芍药汤 湿热阻滞肠 腑气血所致 的湿热痢疾 腹痛,里急后 重,便脓血, 赤白相兼。 以调和气血与 清热燥湿并进, 兼行 “ 通因通用 ”

37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数 温病后期, 邪伏阴分证 温病后期 邪伏阴分

38 君 鳖甲 — 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 入络搜邪 青蒿 — 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养阴透热养阴透热 先入 后出 臣 生地 — 滋阴,清热凉血 知母 — 滋阴,降火 佐 丹皮 — 泻阴分伏火,退无汗骨蒸

39 六一散 《伤寒直格》 身热 烦 渴 小便不利 或泄泻 暑湿证暑湿证

40 祛暑利湿 祛暑利湿 六一散 《伤寒直格》 6 滑石 — 清心解暑热,渗湿利小便。 1 生甘草 — 益气,泻火。 与滑石配伍,利水不伤正。 防滑石之寒滑重坠伤胃。

41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暑热气津两伤证暑热气津两伤证 中暑受热气津两伤中暑受热气津两伤 暑热 伤津 —— 口渴 体征 —— 脉虚数 耗气 —— 身热,心烦,尿赤,多汗 —— 体倦少气,神疲乏力

42 翠衣、荷梗 黄连、知母、竹叶 甘草、粳米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石斛、麦冬 西洋参 清热解暑 —— 养阴生津 —— 益气


Download ppt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