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风法 胡 Modified 8年之前
1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2
足阳明胃经循行简示
3
鼻旁鼻旁 鼻根部 入上齿内 环绕口唇 颏唇沟 (承浆) 腮后下方(大迎) 下颌角(颊车) 耳前(上关) 沿发际(头维) 承泣 人迎 入缺盆 属胃络脾属胃络脾 进乳头 挾脐 入气冲 伏兔 膝盖 胫骨前 中趾外 足跗 中趾内 大趾内 足三里 地仓 髀关 横膈
6
本经一侧 45 穴 12 穴在 头面颈部 18 穴在 胸腹部 15 穴在 下肢的前外侧面 和足部 第二节 足阳明胃经腧穴
7
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头面、眼、鼻、口齿等器官 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病症 例如: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泄泻,鼻衄, 眼痛,牙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热病, 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8
足阳明胃经腧穴 四白 承泣 巨髎 地仓 1 .承泣 * ( ST 1 ) 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 ●口喎(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眼轮匝肌痉挛 ) ● 近视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 眼球之间缓慢直刺 0.5~1 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 引起血肿;禁灸。 2 .四白 * (ST 2)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瞤动,近视 ● 面痛,口喎,胆道蛔虫症 ● 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 0.3 ~ 0.5 寸;或沿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斜刺 0.5 寸 入眶下孔。 4 .地仓 * (ST 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 ● 口喎,流涎 ● 眼睑瞤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 0.5 ~ 0.8 寸, 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 1.0 ~ 2.0 寸。
9
头维 下关 颊车 大迎 5 .大迎 (ST 5)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 颊肿,齿痛 ● 口喎,口噤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 0.3 ~ 0.5 寸,或斜向地仓方向刺。 6 .颊车 * (ST 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 【主治】 ● 口口呙,颊肿 ● 齿痛,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 0.3 ~ 0.5 寸,或向地仓方向透刺 1.5 ~ 2.0 寸。 7 .下关 * ( ST 7 )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 ● 耳聋,耳鸣,聤耳 ● 齿痛,口喎,面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 0.5 ~ 1.0 寸。 8 .头维 * ( ST 8 ) 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 【穴名】 维指四角,维络. “ 二阳为维 ” 。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 4.5 寸。 【主治】 ● 头痛,眩晕 ● 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操作】 向后平刺 0.5 ~ 0.8 寸或横刺透率谷。
10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9 .人迎 ( ST 9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定位】 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 咽喉肿痛,胸满喘息,瘰疬,瘿气 ● 头痛,眩晕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 0.3 ~ 0.8 寸。慎灸。 12 .缺盆 ( ST12 )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 4 寸。 【主治】 ● 咳嗽,哮喘 ● 缺盆中痛,咽喉肿痛,瘰疬,颈肿 【操作】 直刺或向后背横刺 0.3 ~ 0.5 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胸膜引起气胸。
11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13 .气户 ( ST13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 4 寸。 14 .库房 ( ST14 )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 15 .屋翳 ( ST 15 )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 16 .膺窗 ( ST 16 )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 1 17 .乳中( ST17 )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 4 寸。 18 .乳根( ST18 )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
12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19 .不容 ( ST 19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6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0 .承满 ( ST 20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5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2 .关门 ( ST 22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3 .太乙 ( ST 23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2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4 .滑肉门( ST 24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5 .天枢 * ( ST 25 ) 大肠募穴 【穴名】 枢指枢纽。脐上应天,脐下应地,穴当脐旁为上下腹之界, 通于中焦,斡旋上下,职司升降。 【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 2 寸。 【主治】 ● 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 ● 癥瘕,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 直刺 1.0~1.5 寸。 21 .梁门 * ( ST 21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4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下当幽门) 【穴名】 横木为梁。心之积曰梁。在膏粱之物出入之门户处。 【主治】 ● 胃痛,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操作】 直刺 0.5~1.0 寸。针刺前应注意肝脾是否肿大。 腹部腧穴由于施加指压进针,局部陷凹,易超过欲刺深度, 可使用较粗毫针。
13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26 .外陵 ( ST 26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7 .大巨 ( ST 27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2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8 .水道 ( ST 28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29 .归来 * ( ST 29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30 .气冲 ( ST 30 )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 5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穴名】 归,还也;来,返也。回归,含恢复、复原之意。 穴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可使复原而愈。 【主治】 ● 腹痛,疝气 ●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阴挺,带下,产后腹痛 【刺灸】 直刺 1.0~1.5 寸。可沿经略向上下斜刺; 或略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 多用泻法,活血散滞;配艾灸,温经散寒;用补法,摄胞固脱。
14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32 .伏兔 * ( ST 32 )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 6 寸。 【主治】 ● 腰膝冷痛,下肢痿痹,脚气 ● 疝气 【操作】 直刺 1.0 ~ 2.0 寸。 34 .梁丘 * ( ST 34 ) 郄穴 【定位】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 2 寸。 【主治】 ● 急性胃痛(阳郄治急性疼痛),乳痈 ● 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 【操作】 直刺 1.0 ~ 1.5 寸。
15
犊鼻 35 .犊鼻 ( ST 35 )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 膝肿痛 【操作】 屈膝 90 о ,向后内斜刺 1.0 ~ 1.5 寸。
16
足三里足三里 36 .足三里 * ( ST 36 ) 合穴 【穴名】 三里即 3 寸;或说因能治理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名。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 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 便秘,痢疾,乳痈 ● 虚劳羸瘦,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晕 ● 失眠,癫狂 ● 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功用】 机体强壮要穴,肚腹疾病常用穴。 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 【操作】 直刺 1.0 ~ 2.0 寸。 【配伍】 1 . 配中脘为 “ 合募配穴法 ” 。不仅治疗胃腑病,还治疗病理上与胃腑功能失常 有关的疾病。配补益气建中,养胃益脾;配泻通降胃气,消积导滞。 2 . 配胃俞为 “ 合俞配穴法 ” 。配补健胃养胃;配泻和胃导滞,疏降胃气。 3 . 泻足三里、中脘,点刺四缝穴,消食导滞,类似保和丸功效。 4 . 配补关元、气海、合谷,益气回阳固脱。 5.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配内关治呕吐。 6.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 7.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17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下巨虚 37 .上巨虚 * ( ST 37 )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6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 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 ● 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 直刺 1.0~1.5 寸。 【配伍】 1 .配天枢为 “ 合募配穴法 ” 。不仅治疗大肠腑病,还治疗病理上与大肠腑 功能失常有关的疾病。配补涩肠固本;配泻通肠利气,消散积滞。 2 .配大肠俞为 “ 合俞配穴法 ” 。配泻通肠导滞,疏利大肠气机;配补改善 大肠功能。 38 .条口 ( ST 38 )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8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在上巨虚穴下 2 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 【主治】 ● 下肢痿痹,跗肿,转筋 ● 肩臂痛 【操作】 直刺 1.0 ~ 2.0 寸,可透承山治疗肩周炎。 39 .下巨虚 * ( ST 39 ) 小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 9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 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 ● 泄泻,痢疾,乳痈 ●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1.0 ~ 1.5 寸。 40 .丰隆 * ( ST 40 ) 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 ● 咳嗽,痰多,哮喘 ● 头痛,眩晕,癫狂痫 ●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1.0 ~ 1.5 寸。
18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41 .解溪 * ( ST 41 ) 经穴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 头痛,眩晕,癫狂 ● 腹胀,便秘 ● 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操作】 直刺 0.5~1.0 寸。 42 .冲阳 ( ST 42 ) 原穴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 44 .内庭 * ( ST 44 ) 荥穴 【定位】 在足背,当 2 、 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 齿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热病(荥主身热,清胃热) ● 腹痛,腹胀,便秘,痢疾 ● 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 0.5 ~ 1.0 寸。 【配伍】 配合谷,治疗牙龈肿痛。 45 .厉兑 * ( ST 45 ) 井穴 【定位】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操作】 浅刺 0.1 ~ 0.2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