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理分析的發展觀心理分析的發展觀 弗洛伊德( S. Freud )性心理理論 容格( C. G. Jung )成年期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理分析的發展觀心理分析的發展觀 弗洛伊德( S. Freud )性心理理論 容格( C. G. Jung )成年期理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分析的發展觀心理分析的發展觀 弗洛伊德( S. Freud )性心理理論 容格( C. G. Jung )成年期理論

2 弗洛伊德 ( S. Freud , 1856-1939 ) 性心理理論 ( psychosexual theory )

3

4 父親 雅可布‧弗洛伊德 总是好心地看待别人和周围的事物。他 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 安娜说: “ 弗洛伊德最突出的特性,就是 他的单纯。 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将极其复杂的精神现 象分析成最单纯的 “ 潜意识 ” 和 “ 性动力 ” , 就是因为他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并 因而怀抱着某种想把一切都还原成最简 单的元素的愿望。

5  母親 阿美丽‧娜丹森 又名玛丽亚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他在著作中提 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 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 影响。 弗洛伊德曾说: “ 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 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完全、最 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 理的一种关系。 ” 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 敬母亲。

6 少年时代对于排犹分子的仇恨 遗尿症 散步 性幻想 维也纳  法律 参加社交活动 医科 对歇斯底里病症的研究 Charcot & Breuer ─ 催眠法 Breuer ─ 說話治療 1895 从自我分析到梦的解析 1990 夢的解析 ─ 病人的夢和童年回憶

7 性爱心理学 赴美讲学 1909 精神分析始被接受 阿德勒 容格 1939 口腔顎部癌症病逝倫敦

8 一、觀點 人類發展是一個充滿衝突的過程 性及攻擊本能需要被滿足 → 不被社會接納 → 本能被控制 父母在生命最初幾年管理這些本能的方式,是 塑造孩童日後性格與行為的重要關鍵。

9 理論大方向 動力取向 「ㄧ種精神能量的經濟學」 精神能量 ─ 可被描述、轉換、釋放 精神能量 ─ 可被轉換成焦慮、思想、身心症、 強迫症想法 … 精神能量 ─ 心靈能量 (psychic energy) 、驅力 能量 (drive energy) 、力比多 (libido) 、精神緊 張 (tension)

10 心理能量何處來? 兩種基本本能 性本能 (Eros) ─ 性 自我保護 愛 生命力 追求統整 ─libido 是可用的性能量 毀滅本能 (destructive instinct) ─ 攻擊 消除連結 死的本能 恨 ─ 歸因於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暴行為和反猶太 行為

11 本能這個內在刺激會讓我們的心靈產生一種 「需求」 Freud 主張「心靈」和「身體」會持續不斷的 互相影響:「本能是介於心裡和身體間地ㄧ個 概念」 任何本能的目的是要消除身體的需求 、緊張 並經驗快樂 本能和行為的關係是間接的 ─ 如寫一本書、慢 跑都可能有其深層的需求

12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 對母親的渴望 女人留長髮 → 對快樂童年的渴望 昇華 ─ 道德上高層的目標客體可以替換實際所 需的客體 補償 ─ 從事另一個領域的活動以補償他們在某 一領域的失敗

13 結構取向 本我 (id) 人格裡被寵壞的小孩 → 自然我、生物性 → 人與生俱來的渴望 → 精神能量的主要來源 → 要立即的滿足 符合快樂原則 → 初級歷程思考: 本我的能量很容易釋放與轉移 → 本我在生命整體中持續運作,白日夢、幻想、 衝動、自私、好逸惡勞 …

14 自我 (ego) 掌管本我、超我和外在世界的主人 → 理性我、社會性 → 本我不能每次都得到渴望的客體,因而發展 出自我 → 自我不能取代本我,只是增加另一層次的思 考 → 自我是到達現實社會的心靈通道,他對生存 的幫助是透過次級歷程思考而來 → 自我做出決策,是透過能量釋放延緩 (delay) 以 符合現實原則 → 知覺 邏輯思考 問題解決 記憶

15 → 自我和環境間的焦慮太強時,會啟動 防衛機制 (defense mechanisms) 五種主要的防衛機制 1. 壓抑 ─ 否認遺忘或危險 2. 反向 ─ 表現和自己感覺相反的行為 3. 投射 ─ 將自己不能接受的部份加諸 在他人身上 4. 退化 ─ 退回到早期的行為模式 5. 固著 ─ 停留在目前的狀態

16 超我 (superego) → 道德我 →3-6 歲,內化父母的價值觀 → 當小孩解決伊底帕斯情結並認同父母時,便 產生超我 → 良心 (conscience) :由父母禁令組成「你不 應該.. 」 → 自我理想 (ego ideal) :指兒童努力實踐的目 標「好孩子」 → 超我明令獎懲和要求,以社會規範達成秩序, 試著廢除現實原則和享樂原則

17 結構的關係 本我、自我、超我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 此結構是一個封閉的能量系統 自我是這個結構關係的中心,必須同時 遵守並控制本我 超我或現實社會,靠著 不斷妥協來生存 若本我說 要 超我說 不要 自我就會說 等ㄧ下

18 Freud 的心靈結構及壓抑過程 知覺 — 意識 前意識 超 自 我 我 壓抑 本 潛意識 我

19 地誌學取向 (Topographic Approach) 心靈地理學 潛意識 (unconscious) 包含我們壓抑的情感和思考 是未知的 「無論是否有意識, 最後都必須求助於深度心理 學黑暗中的指路明燈」 前意識 (preconscious) 可藉由形成心象 或和語言連結而浮現到意識 意識 (conscious) 知覺意識 一個人當下的察覺

20 心理發展階段 1 、口腔期 0-1 2 、肛門期 1-3 3 、性器期 3-5 4 、潛伏期 5- 青春期 5 、兩性期 青少年

21 口腔期 0-1 愉快的感覺來自口腔驅力被滿足,藉由吸吮、 咀嚼、吃和咬等動作來達成性本能。 除了經驗到口腔的愉悅,嬰兒也因為挫折和焦 慮而嘗到痛苦的滋味 嬰兒發展出因應這些挫折的方式成為奠定未來 人格的基礎 太少 ─ 經常性焦慮 悲觀 持續尋求口腔的滿足 太多 ─ 能量不易轉移新事物 產生固著現象

22 五大口腔功能 1. 進食中得到愉悅 ─ 貪吃型人格或是需要知識 金錢、權力以獲得重要他人認同 2. 當奶嘴被移開仍含住不放的嬰兒 ─ 堅定與固 執的人格 3. 咬是破壞的典型象徵 ─ 諷刺 譏笑並支配他人 4. 吐出 ─ 拒絕型人格 5. 緊閉嘴巴 ─ 拒絕 消極 內向的人格

23 嬰兒和母親的依附關係 Freud: 母親的重要性是「獨特而且無法替代 , 是整個生命中第一個強烈的愛戀客體,也是往 後所有和愛有關係的原型」 Winnicott 強調健康的分離感是對建立自我感 以及未來正常的人際關係是有必要的 當嬰兒滿足延遲時,便開始與「非我」客體互 動,並發現自己與外在世界的互動資源,伴隨 母親而來的支持性環境未他充滿威脅的個體化 過程提供一個安全堡壘 安全毯

24 肛門期 1-3 兒童想排便的需求帶來緊張,唯有排便才能紓 解緊張 父母所代表的社會對兒童進行大小便訓練,並 要求他們自我控制,使兒童無法立即得到滿足 極端人格 ─ 成為亂七八糟、骯髒、無責任感或 是固執、有潔癖的成人

25 性器期 3-5 兒童關注的是男孩有生殖器而女孩沒有 性衝動是針對不同性別的父母 男孩的戀母情結 伊底帕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 (1) “ 閹割焦慮 ” 因而 壓抑對母親的欲望並對父 親有敵意 (2) 認同是最合理的解決辦法 (3) 內化父親所代表的權威和規範及其信念 價值 態度 興趣 (4) 對自己的亂倫傾向自責而形成超我, 超我促進 兒童的自我控制並遵守父母的價值觀

26 女孩的戀父情結 → (1 認為自己身體不健全而痛苦,轉而認同母親身 分,並發展出 “ 陽具妒羨 ” ,接受自身次等地位 (2) 產生受挫感,愛著父親卻徒勞無功 (3) 亂倫傾向受壓抑,但戀父不像戀母般受到社 會苛責,故女性的焦慮不像男孩那麼強,超我 力量也不強 日後對異性和對權威的態度都可追溯到性器期

27 潛伏期 5- 青春期 兒童把注意力轉到學校生活和同伴的遊 戲,獲得技能並吸收文化價值觀 性能量仍繼續流動,但轉向社會層面以 及可對抗性欲的防衛機制上 自我與超我持續發展

28 兩性期 青少年 潛伏期所壓抑的性欲在此期會出現,導致青春 期的心理變化 愛變的較為利他 不似早期的自我享樂 個體發展出一個健康的自我結構,愛和工作間 的平衡是此時的重要任務

29 容格 ( Carl G. Jung , 1875-1961 ) 成年期理論 ( Theory of Adulthood )

30

31

32 1900 讀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無法瞭解, 1903 再次讀,發現想法殊途同歸,引起他 興趣的是把壓抑機制的概念應用到夢。 但壓抑的原因不同: Freud 所說的最重要 的來自性,而是其它如社會適應、壓迫或聲譽 等。並在一翻內心的爭扎後公開支持 Freud 的論點。 1907 年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 Freud 的性理 論十分吸引 Jung ,但每次 Jung 提出疑惑時 都被 Freud 歸於他的缺乏經驗

33 在 1909 年 他與 Freud 長達七個星期的美 國之行漸行漸遠,將 Jung 引導到「集體潛意 識」上的夢更讓他看輕了 Freud 但也完全放 棄了與之爭辯。 1910 年第二次見面 Freud 對他說出: 「親愛的榮格,請你答應我永遠不放棄性的理 論,這是所有事情中最根本的。你知道,我們 得使它成為一種教條,一座不可動搖的保壘。」 這使 Jung 深感迷惑:「 Freud 此時不過 想創造了另一個咄咄逼人的性來取代上帝,己 悖離了自己的目標,他一直是自己認知層面下 的犧牲品,是我眼中的悲劇人物,他是個偉人, 也是一個被自己的惡魔操控的人。」 Jung 所關心的是探索真理而非個人威望。

34 個性結構 1 自我( the ego ) 對外在世界和對自我本身的意識的察覺 2 社會性人物角色( the persona ) 本我的面具 3 個性陰暗面( the shadow ) 由我們不敢對自己承認的特徵和情感所組成

35 4 陰性與陽性( the anima and animus ) 5 個人潛意識( the personal unconscious ) 壓抑的傾向和情感 6 集體潛意識(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 人 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遺傳和人類共通的集體潛意 識,是由天生的能量動力和原型組合而成

36 7 本我( the self ) 是最重要的原型 代表我們尋求中心、整體和意義的潛意識。 8 內向與外向(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 人會較傾向於某一方,沒被發展的另一方則於 潛意識中。

37 二、發展理論 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 10-9.doc 1 生命的前半期 2 中年危機 3 老年期


Download ppt "心理分析的發展觀心理分析的發展觀 弗洛伊德( S. Freud )性心理理論 容格( C. G. Jung )成年期理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