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儿推拿概论 三宝之泉道医小儿推拿 武老师. 小儿推拿概论 一、历史: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盛于宋。正是上 述两科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儿推拿概论 三宝之泉道医小儿推拿 武老师. 小儿推拿概论 一、历史: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盛于宋。正是上 述两科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儿推拿概论 三宝之泉道医小儿推拿 武老师

2 小儿推拿概论 一、历史: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盛于宋。正是上 述两科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最早的著作《小儿按摩经》被 收辑在杨继州编的《针灸大成》( 1601 年)。

4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按摩经》为四明陈氏所著,依据 中医传统理论,提出治病 “ 视病之虚实, 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 。 并认为 “ 小儿之痰,并无七情所干,不在 肺经,即在脾经,不在脾经,即在肝经, 其痰多在肝、脾两脏。 ”

5 小儿推拿概论 在诊法上,指出 “ 先观形色,切脉次之 ” , 还强调验指纹的方法。 对小儿推拿穴位,除通常的经络穴位之 外还有推、运、搓、摇、摩等,并复式 操作 18 种。并说: “ 以手代针之神求也, 亦分补泻 ” 。

6 小儿推拿概论 其后,明太医龚云林(名廷贤,字子 才),江西全溪人,专著《小儿推拿方 脉活婴秘旨全本》( 1604 年)。 宋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小儿病的病因病 机、推拿穴位、手法、治疗方法均有阐 述,特别是对小儿推拿十二手法(复式) 论之甚祥)。

7 小儿推拿概论 周岳甫所著《小儿推拿秘诀》(字于蕃, 薄折人),四次刻行,对后世也影响甚 大。

8 小儿推拿概论 更早将小儿推拿作专门论述的有《补要 袖珍小儿方论》( 1413 年),原为徐用 宣辑明以前小儿诸家验方,至 1574 年又 经庄应琪加以增补。

9 小儿推拿概论 卷十中有 “ 秘传看惊掐惊口授手法诀 ” , “ 穴道诀,手穴经络图 ” , “ 另左女右图 ” , “ 穴道脚面图 ” , “ 家传秘诀 ” , “ 总穴图,辨 证穴法 ” 等等。

10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始于明,而盛于清,有关著作 频繁增多,诊疗水平相应不断提高。 熊应雄(字运英,东川人)《小儿推拿 广意》( 1676 年)称: “ 推拿一道,真能 操造化夺天功 ” 。

11 小儿推拿概论 骆潜庵(字如龙,历阳人(今安徽和 县))著《幼科推拿秘书》( 1691 年著, 刊 1725 年) 夏云集(字英白,河南新县人)《保赤 推拿法》 徐崇礼(字谦光,登州宁海人)编著 《推拿三字经》( 1877 年) 张振钧(江苏宝应人)著《厚正按摩要 术》( 1888 年)

12 小儿推拿概论 夏 (字禹铸,安徽贵池县人)《幼科铁 镜》( 1695 年),陈复正(字飞霞,广 东惠州人)《幼幼集成》 (1750 年 ). 民国 时期儿科推拿专著有《推拿易知》 《推 拿扶微》 《小儿百病推拿法》等十数种.

13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穴位不仅有经穴、经外奇穴、 经验穴、阿是穴等,还有其特有的特定 穴。 特定穴的形状有呈点、面和线状分布, 是一般针灸书籍中未载入的。特定穴大 多分布以双肘以下,其次为头面、胸腹 背及下肢则较少。

14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特定穴的特点,一是与推拿以手法为防 治手段有关,二是与治疗方便有关,三 是与直接经验于临床有关。 穴位名称,亦有一定根据,正如《千金 翼方》所说: “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 有深意。 ” 如:

15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1 根据脏腑命名 —— 大肠、心经等 2 根据人体部位 —— 腹、胁、脊、五指节 3 根据作用功能 —— 精宁,端正,止泻 4 根据阴阳学说 —— 阴池、阳池

16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5 根据五行学说 —— 肝木、肺金、肾水 6 根据动物名称 —— 老龙、黄蜂、百虫、 龟尾 7 根据山谷河流 —— 山根、洪池、天河 水、水底 8 根据建筑物体 —— 天庭、天门、三关

17 小儿推拿概论 二、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名称,有些和经穴、 奇穴相似,但位置不同,如拈竹、天柱、 风门、萁门;有些位置同而名称不同, 如鬼眼、 带。也有各家说法不尽相同。

18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治病原理是受经络学 说指导的。 如《灵枢 · 九针十二原第一》中说: “ 五脏 有六腑,五脏有病,当取之十二原 ……”

19 小儿推拿概论 四关泛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与五脏六 腑之气表里相通,有十二原穴,十二原 穴经气输注,多出自两肘,两膝以下部 位,因此四肢关节以下的穴位都可主治 五脏疾病。

20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穴位呈面状分布为多,操作大 多是直接作于皮肤,因此与十二皮部, 也是络脉之气所输注和布散的地方,也 即十二经脉在皮部的分属部位。

21 小儿推拿概论 《素问 · 阴阳印象大论》说: “ 故善治者治 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

22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用正确的手法,在体表、经络 皮部系统所到达的部位,以有规则的刺 激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使所属脏腑受滞 的气血得以流畅,人体的各种技能得以 恢复与增强。

23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取穴基本规律 (一)局部取穴:病在何经就在何经取 穴,如胃痛取中脘,腹泻取天枢。

24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取穴基本规律 (二) 临近取穴:病在患处临近取有关 腧穴,如遗尿取次髎,目疾取风池,以 加强疗效。

25 小儿推拿概论 小儿推拿取穴基本规律 (三)远道取穴:腹泻取大肠,血虚取 脾经,腰背病取委中。

26 小儿推拿概论 三、小儿推拿手法 以医者的手借助空器具(钱币、汤匙 等),按一定特定手法和规范化的动作, 在提表进行操作。

27 小儿推拿概论 三、小儿推拿手法 (一) 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平 稳,从而达到深透。

28 小儿推拿概论 均匀 —— 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 重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 —— 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重病 即止。 平稳 —— 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9 小儿推拿概论 三、小儿推拿手法 (二)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小儿肌肤 柔弱。并根据病情之不同,季节的变化, 选用不同介质。借药力渗透,以加强疗 效。

30 小儿推拿概论 滑石粉、水、麻油 —— 四时皆可取用 葱姜汁 —— 散寒解表,疏通经络,用于 寒症 蛋清入麻油家雄黄 —— 安神定志,拔毒 凉肌,热证 吴茱萸泡汁 —— 虚症 其它如长夏用薄荷,秋冬用木香,咳嗽 痰证入葱姜,摩囟膏避风寒,等 ……


Download ppt "小儿推拿概论 三宝之泉道医小儿推拿 武老师. 小儿推拿概论 一、历史: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盛于宋。正是上 述两科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