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 2008 ) ( 2008 ) 任世光 任世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 2008 ) ( 2008 ) 任世光 任世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 2008 ) ( 2008 ) 任世光 任世光

2 蕾波法是吸取国内外各家康复 方法精华,部分通过实践加以改进 、创造,阻抑早产等高危儿发生脑 功能障碍,治疗婴幼儿脑损伤、脑 瘫的方法。不断完善、力争更多脑 瘫孩子融入正常儿行列是蕾波法的 宗旨。通过 10 余年临床实践,目前 总结蕾波法有以下六大要点 :

3 1. 早期开始、按发育规律进行、强化功能训练,可 使多数幼婴脑瘫康复到基本正常。 任世光, 王淑哲, 张育锦. 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 及脑瘫的疗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 , 7 ( 4 ): 163-165. 任世光.2 岁内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康复程序和方法 探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 9 ( 5 ): 264. 任世光. 强化训练是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重要原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 11 ( 9 ): 778.

4 蕾波康复法强调高危儿从出生即开始 干预,脑瘫儿要早期诊断、从发现异常就 开始强化训练,主要是基于在脑的异常运 动模式固定前,输入正确信息促进正常模 式形成。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自新生儿 开始训练效果极佳,错过 3 翻 6 坐,常常能 补上;错过 7 滚 8 爬,补课难度就较大;错 过 10 站周走难度就更大; 1 岁开始康复训 练,虽然多数肌肉肌腱挛缩、骨关节变形 等二极损伤还未发生,但要康复到基本正 常的理想目标已较难,主要是错误的运动 模式在脑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已较难驱除。

5 2001 年报告蕾波法时,已经取得了 6 个月前开始应用此法进行强化训练的多 数脑瘫孩子可康复到基本正常,重症亦 能达到独自行走或稍加协助行走的较好 疗效。 10 余年来坚持用蕾波法治疗 1000 多例脑瘫,结果仍然是 6 个月前开 始强化训练的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 1 岁前开始强化训练的都能达到独立行走 的结果,其中重症行走时姿势异常或独 走距离较短仍须继续治疗。

6 脑损伤、脑瘫主要康复 方法是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 通过外周改变中枢的治疗方法。

7 通过外周改变中枢的 fMRI 影像 左侧偏瘫 1 康复前主动运动 : 皮层 兴奋区位于对侧脑中央 沟前部及中央前回旁, 并可见额部皮质补充功 能区也有兴奋;患侧明 显缩小或伴移位。 2 康复前被动运动 : 皮层 兴奋区患侧增大,健侧 不如主动运动时,显示 被动运动可影响脑、被 动运动不如主动运动。 3 该患者康复后 : 主动运 动双侧均恢复到健侧主 动运动的皮层兴奋区位 置及形态。从形态学使 我们看到了通过外周可 以改变中枢。 1 2 3

8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 均已证实,功能训练治 疗脑损伤、脑瘫的主要 机理是通过正确的信息 输入,促进脑的功能重 组和代偿,也就是未损 伤脑细胞通过神经环路 的再生重组及加强突触 间的联系来代偿受损脑 细胞的功能。

9 蕾波康复 法支持美国 Temple Fay 和 Doman 强化训 练的原则,他 们推出的交叉 模式经过改进 后效果更好。

10 日本上田 法的牵拉技 术稍加改变 也用于婴幼 儿。

11 2. 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促进翻、爬 、坐、站、走,可激发出主动成 分更多的正确运动。 任世光. 小儿脑损伤及脑性瘫痪 穴位按摩运动疗法. 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 2001 , 7 ( 5 ): 14- 15.

12 在实践中观察到,蕾波康复法创造的穴位刺 激促进翻身、俯爬的方法,比常用的腿控、臂控 协助翻身及推足俯爬等激发出的主动成分更多, 比德国 Vojta 法刺激诱发带更安全、易行 。

13 穴位刺激促进坐、立、走也是有效的方法。

14 3. 自幼婴开始进行以充气大球为主的感 觉统合训练,不仅可增强平衡功能, 也有助于运动、智能的提高和情绪的 改善。 任世光, 王淑哲. 小儿球上训练 20 法. 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 11 ( 10 ) : 865-866. 中国教育电视台 2005 年

15 蕾波康复法重 视自幼婴开始的感 觉统合训练,增加 的充气大球(如 Bobath 球)训练 项目,使婴儿的感 觉统合训练及脑瘫 球上运动更丰富。

16 4. 对脑瘫痉挛肌群和拮抗肌群采 用不同的按摩手法,提高了按摩 疗效。 任世光. 按摩治疗脑瘫痉挛及拮 抗肌群的手法. 中国康复理论与 实践,2004 , 10 ( 12 ): 798- 799.

17 5. 在矫正异常的前提下,适时进行 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使更多重症 婴幼儿脑瘫能够达到独立行走。 任世光. 小儿脑瘫立位训练辅助立 板及坐起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 , 8 ( 9 ): 570-574. 任世光, 王淑哲. 脑损伤儿行走训练 开始时间及方法探讨. 中国优生优 育, 2004 , 4:71-74.

18 目前常用的站立 架可固定站立, 但立位 矫正与助力运动相结 合的功能较差, 推出 的立位矫正立板及 坐起椅, 提高了立位 训练的效果, 成为促 进脑瘫孩子能够走 起来,简易、有效 的辅助方法。

19

20 进行上述训练 时,有足内 / 外翻 的用适宜楔形板矫 正,有尖足的楔形 板垫于前脚掌;有 膝反张的捆站时膝 后加垫;坐起椅训 练起立时膝内弓的 膝间加垫。

21 立位训练是在 按发育规律到了应 该立位持重的月龄 适时开始, 是在矫 正异常姿势的基础 上进行。立位训练 与矫正同时进行不 仅可增强肌力和骨 关节稳定性,也有 助于姿势异常的纠 正。

22 扶持矫正蹲起

23 扶持迈步 带动行走

24 6. 痉挛型脑瘫的拮抗肌刺激法,针对 了发病中的主要环节,不仅疗效更 好,也促进了对脑瘫部分机理的更 深认识。 任世光, 王淑哲. 痉挛型脑性瘫痪拮 抗肌是瘫痪肌 —— 脑性瘫痪部分机 理探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 ( 2 ) :114. 任世光. 小儿痉挛型脑瘫拮抗肌刺激 法. 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 : 157.

25 对痉挛型脑瘫,刚显示出某组肌肉痉挛 的,在功能训练基础上,尽早用按摩等刺激拮 抗肌或拮抗肌上的穴位,效果非常好: 纠正手握拳发紧:前臂伸肌; 纠正屈肘:肱三头肌; 纠正屈肩:三角肌,岗上肌; 纠正 纠正下肢剪刀样发紧 / 剪刀步:臀肌,大腿外 侧肌; 纠正 纠正尖足或肌性足外翻:小腿前群肌(胫前肌 等); 纠正肌性足内翻:小腿外侧肌(腓骨长、短肌 ); 纠正其他肌群痉挛:相对应的拮抗肌。

26 手握拳 发紧: 点压手 三里穴、 曲池穴, 叩 击曲池至 合谷的手 阳明大肠 经。主要 刺激前臂 伸肌。

27 尖足: 点压足三里 穴,并向下 叩击足阳明 胃经。主要 刺激小腿前 群肌 。

28 Thank You 谢谢


Download ppt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小儿脑损伤脑瘫 蕾波康复法简介 ( 2008 ) ( 2008 ) 任世光 任世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