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滢 殷 Modified 8年之前
1
雪霸國家公園生態 旅遊整體規劃研究 2015
2
1 2 3 4 緒論 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現狀分析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述 生態旅遊整體發展規畫構想 目 錄 雪霸國家公園三區生態旅遊規劃計畫 結論與建議 5 6
3
一 緒論
4
1 研 究 動 機研 究 動 機 經濟 社會 文化 環境 不少居民把大部分時間 投入觀光相關產業,不 再重視過去緜密的社會 關係 。 不少遊客或居民的不當 資源利用行為,而破壞 生 物棲息地,或直接減 損生態資源的質量。 曾出現外來企業體賺取 絕大多數的利益,或在 當地利益分配 不均的現 象 。 不少居民為快速 換取觀 光利益,扭曲傳統文化 價值,出現文化商品化 的現象 。
5
3 目的: A. 就雪霸國家公園三處遊憩區及其他鄰近的區塊 , 進行生態 旅遊資源的調查與評價。 B. 再針對上開三處地區進行個別特色與發展的方向的定位。 C. 就上開三處地區研提空間操作方式暨規劃構想。 D. 同時也針對該三區塊研擬發展生態旅遊的空間計畫 , 或是 現況改善計畫。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6
3 主要仍以三處遊憩區連同其週 遭地區為宜;研究範圍並不完 全以國家公園計畫區為界,必 要時仍將延伸至鄰近部落。研 究所界定的生態旅遊, 較著重在 永續區域發展的概念,並不著 墨於設施提供、服務品質的提 升等較細微部分的探討,所以 主要在探討三個地區如何操作 生態旅遊,以及空間改善計畫。 研 究 範 圍研 究 範 圍
7
1 文獻研究與分析 1 參與觀察 3 焦點團體法 4 田野調查 2 研究方法與設計
8
1 研究方式與步驟 由深度訪談方式, 拜訪各 部門機關、社區組織代 表等見解,充分掌握研 究區的現況以及發展生 態旅遊將來可能碰到的 困境,將資料予以彙整。 上述各項資料綜合彙整、 分析研判, 整理出鄰近部 落如欲參與運作的方式, 擬出國家公園管理處在 運作社區生態旅遊之操 作原則,及注意事項。 先藉由文獻回顧,以界 定發展生態旅遊應有的 規劃內容,同時再經由 相關文獻資料之整理與 分析,以及進行必要之 現地實查。 辦理座談會,開放性的 聽取當地居民、地方組 織、觀光業者對該生態 旅遊發展方式的看法, 彙整成具體成果資料。
9
二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述
10
3 (1) 取代過去傳統大 眾觀光的發展方式 (2) 保育自然生態環 境及其文化 (3) 賦予社區權力, 有能 力處理社區發展生態旅 遊的相關事宜 生態旅遊定義及發展之目的 生態旅遊是一種永續發展模式, 最 終目標就是「永續發展」, 其策略 目的則為替代、保育和賦權三者.
11
2 生態旅遊規劃的概念 生態旅遊規劃的內容 生態旅遊的規劃方法 市場與資源的關係 旅遊地最大容量與 最佳容量 共性與個性 天然與人工 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確定旅遊地的性質 科學地劃分功能分區 容納量的規劃 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規劃 文化保存規劃 目標決定 調查與評估 評鑑 綜合規劃 提案 發展生態旅遊的規劃內容與方法 旅遊業 資源管理 行銷 觀光客管理 觀光客態度 資源觀光 服務業遊客 生態 旅遊 概念 架構圖
12
2 發展生態旅遊的策略元素 1. 環境保護 2. 產品發展 3. 基礎建設發展 4. 行銷推廣 5. 產業涉入 * 若以永續發展的角度, 似乎缺乏當地社區的考量納入社區參與。 生態旅遊發展如要獲致成功, 應再加入第六個:居民參與。
13
三 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現狀分析
14
2 整體環境概述 地理位置分析 雪霸國家公園為台灣第五座 國家公園, 屬於高山型國家公園, 進 入園區內的交通路線與遊憩區的 分布在空間分布上, 深受高山的地 理特性影響。園區以雪山山脈為 主軸及主要分水嶺河流多成輻射 狀, 範圍東起羅葉尾山, 西迄東洗水 山, 南至宇羅尾山, 北抵境界山, 總面 積達 76,850 公頃。
15
2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雪山山脈, 屬中央山脈系列,呈東北 - 西南走向。 雪山地壘內的山稜線以雪山為中心, 可分為六道稜脈, 稜道與林道相 接即成為雪霸園區最主要的登山步道系統。 整體環境概述 地質地形資源
16
2 單從地質面向來看,三個 遊憩區中有雪見與觀霧遊 憩區位於地質較為破碎的 水長流層區域內。 而武陵地區因位於較為堅 硬的佳陽層與眉溪砂岩層 上,相較之下地質災害與 安全的顧慮較低。也因堅 硬的岩層使得景區內的景 觀甚為壯觀, 形成特殊的地 質地形景觀。 整體環境概述 地質地形資源
17
2 雪霸國家公園區內的河流經雪山山脈等分水嶺的區隔, 可分成四區 : 東北 方為淡水河集水區、東側為蘭陽溪的源頭、南部為大甲溪源頭、西北隅為大 安溪流域。 可約略分為二區 : (1) 西北山區 : 雪山主峰以北地區, 包括大安溪流域及大漢溪上游, 主要受西南季風及 颱風豪雨之影響, 年雨量約在 2500 公釐以下 ; (2) 中部西側山區 : 雪山主峰以南, 思源埡口以西之大甲溪流域, 年雨量因地形而有顯 著差異, 在 1000 至 3000 公釐不等。 水文與氣候特色是形塑三個遊憩區最主要旅遊意象的因子。 1. 雪見遊憩區, 即因降雨特性使得遠處的山頭積滿靄靄白雪而著稱。 2. 觀霧遊憩區, 即因地形條件與降雨特性配合, 使得此處常常雲霧繚繞 而得名。 3. 武陵遊憩區, 因為思源埡口地形抬升效應, 使得由宜蘭進入武陵地區常有撥雲見日之感。 整體環境概述 水文與氣候資源
18
2 植物資源:雪霸園區境內高山林立, 因山谷交錯複雜的地形, 氣候差異甚大, 故植物種類繁多。 整體環境概述 動植物資源 1. 高山寒原 2. 亞高山針葉林帶 3. 冷溫帶山地針葉林 4. 暖溫帶針葉混生林 5. 暖溫帶針闊葉混生林 6. 暖溫帶常綠闊葉林 7.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19
2 動物資源 : 園區由於地理環境之垂直空間差異造就植被多樣性。此區多未經人為 干擾破壞, 提供動物豐富之食物來源與適當棲地, 構成穩定食物網。 本區動物資源豐富, 蘊含相當多的生物, 含括: 32 種哺乳類、 97 種鳥類、 14 種爬行 類、 6 種兩棲類、 16 種淡水魚與 89 種蝴蝶。 整體環境概述 動植物資源 近年由於人為干擾,使原本穩定的生態系有了巨大變化, 為發揚國家公 園生態保育理念, 應當更積極保護日益減少的稀有動物。不僅具有島上 許多特有的物種, 更具有島上短幅距下無法看到的眾多物種, 生態資源的 豐富度極高, 深具發展生態旅遊最基本的亦最重要的要素。
20
2 泰雅族:男性必須要有出草經驗, 女性則必須為織布的能 手, 才能黥面。 賽夏族:為十族中人口最少之一族;矮靈祭為其著名祭 典,表現出虔誠傳統信仰。 現今, 泰雅族與賽夏族聚居於公園範圍外。 除了原住民文化外, 雪霸園區亦是先民文化之發源地, 其重 要文化資產有二本松、雪見、七家灣考古遺址及北坑溪 古道等文化古蹟。 整體環境概述 人文史蹟 早期, 此區主要是以黥面文化著稱的泰雅族及矮靈祭典著名的 賽夏族的分布區。
21
2 發展生態旅遊之資源評估 評估標準 : 主要以「資源決定型」 的決策觀念, 進行生態旅 遊地的選址, 並依據文獻 結果提出生態旅遊環境 之標準。 1 、對環境本身的要求 (1) 經營管理部份: a. 原始而未開發、 b. 具有法令管理之效力、 c. 具有承載量的限制 (2) 資源部份 : a. 自然與人文資源、 b. 對環境所衍生之功能要求 2 、對環境所衍生之功能要求 (1) 生態性利益 (2) 經濟性利益 (3) 教育性利益 評估項目 1 、環境資源條件 2 、社會環境條件 3 、產業結構條件 4 、經營成本條件
22
2 武陵地區發展生態旅遊現況分析 一、區位條件 武陵地區對外交通是由武陵路接通中橫宜蘭支線,向東可通往宜蘭縣棲 蘭或通往梨山,再由梨山接中部橫貫公路,可向西通往台中縣東勢鎮或 向東通往花蓮太魯閣;其餘則為區內之產業道路以及登山健行步道。 二、自然資源 武陵地區在氣候的分類上, 屬於台灣副寒帶山地氣候區,年均溫約 15°C; 武陵山區的微氣候深受到地形、季節風向與降雨量影響。此區夜晚受 河谷地形影響, 會出現逆溫現象。武陵地區年降雨量約為 1600 公釐, 降 雨天數計達 120 天。全區 80% 的主要降雨量集中於二月至八月。在氣 候上屬涼冷的自然特性。 武陵是由雪山山脈圍繞而成的高海拔狹長山谷。武陵谷地呈現北高南 低的地勢起伏, 在內外營等作用下, 裸露的山岩、褶皺、斷層、河谷等自 然地景俯拾即是。 區位條件 、自然資源
23
2 武陵地區發展生態旅遊現況分析 本區人文資源較無原住民的元素, 多是因經營農場帶來的觀光果園與武 陵賓館等休閒渡假為主的人文特色。 1. 台灣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 其面積約為 7124.7 公 頃, 其範圍 以七家灣溪集水區為主, 並以山稜、溪谷等 自然地貌為界限 2. 武陵遊憩區面積共計 46 公頃, 武陵農場南谷為主 。本區內除農業、 遊憩外, 無其他產業活動, 社會、經濟活動非常有限。 3. 一般管制區主要的土地利用為武陵農場與武陵管理站。 4. 武陵管理站主要為國家公園警察小隊、遊客中心與客院 轉運站等 管理設施。 人文資源
24
2 旅遊現況 遊憩概況 目前武陵地區的遊憩現況包括主 要武陵農場本身的遊憩資源及其 範圍外的相關遊憩資源。武陵農 場現今釋出許多土地, 部份土地未 來規劃將朝精緻、有機農業, 讓遊 客體驗種植及摘採蔬菜、水果、 茶葉等不同農產相關遊憩使用。
25
2 雪見地區發展態旅遊現況暨條件分析 雪見遊憩區目前並無可供大量遊客進出之完整性交通系統。目前計畫以二本松做為區分本區 對外與對內的交通節點。對外交通動 線目前有司馬限林道及梅興道路兩條路線, 可連繫天狗、 梅園、新 興、大湖等村落及市鎮, 可及性較高。而進入區內的對內動線則因 可供車輛通行道 路僅有司馬限林道, 但抵達二本松之後不遠即不利 一般車輛通行, 可供步行之路線則僅有北坑 溪谷道與鹿場連嶺古道 的部分路段, 但因部分路段路基早已遭到破壞 ; 另有紀錄中可通泰 安溫 泉之上島溫泉古道, 目前也已荒蕪淹沒, 內部交通情況不佳。 雪見遊憩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 居雪霸公園的西北隅, 是雪霸處目前正在規劃與亟欲發 展的重要遊憩區 。遊憩區以二本松為中心, 循司馬限林道向北 延伸至東洗水山一帶, 從雪山到 大壩尖山一派狀闊的雪霸聖稜線高 山景觀, 以及林道上的自然生態, 是主要的遊憩資源。 雪見遊憩區的交通承載量屬於低量能的道路系統, 但卻是發展生態旅遊極為重要的必備因子。 生態旅遊需要較低 的交通強度, 但仍需有效地管控車流以維持園區內的旅遊品質, 且 進出的路 口單一化, 亦是較佳的管控方式。
26
2 雪見地區發展態旅遊現況暨條件分析 雪見地區因受季節與地形等影響, 降雨量雖豐沛, 但不穩定、平均。年雨量約 1800 公釐至 3000 公釐, 降雨月份多集中 於 10 至 11 月, 須注意季節性氣候所引起之山區豪雨現象, 雪見 地區年均溫約 12°C 。 雪見地區位於 1000 至 2600 公尺間之中高海拔, 區內坡面的主要坡向為東及東南, 坡度多在 40% 以上 。就地景觀賞而言, 本區位處大安溪谷且東側又鄰近海拔 3000 公尺以上之大霸 尖山及雪山稜線, 位置上 得天獨厚得以仰望觀賞聖稜線的壯闊美景。如由司馬限林道往二 本 松進入, 一路可觀賞到海拔 3000 以上之大霸尖山、雪山、大雪山等 名峰, 從日據時代便 賦予「雪見」知名。在水文部份, 豐沛的降雨 配合峰巒層疊的地形, 到處垂掛著山澗瀑布, 是極佳的親水遊憩與 生態教育的資源。 雪見地區之林相主要可分為人造林、闊葉林、混合林等三大類。 雪見遊憩區目前由於人 煙罕至, 才使得當地各種自然資源至今 仍保留的十分完整, 更佳具生態旅遊潛力。其部落 內自然資源以大安溪谷地形最具旅遊價值 ; 此外, 亦可於溪畔規劃親水空間讓遊客得至溪 畔賞景, 為須注 意雨季溪流之安全 ; 而鄰近支流麻必浩則建議設立生態保育區, 配 合解說使 其具環境教育之功能 ; 馬拉邦山位於苗栗縣大湖相與泰安 鄉之交界處, 標高 1406 公尺, 是近 年國內著名之賞楓景點, 長年雲 霧飄渺, 山頂稜線景觀宜人, 為登山熱門路線, 山中亦有古戰 場紀 念碑等歷史遺跡 ; 士林水霸位於士林村口, 大安溪中游, 截取上游 豐沛水量, 供應大台中 地區民生、灌溉及工業用水, 並且供應下游 鯉魚潭水庫發電之用, 不但遊客經常駐足拍照 之景點, 未來可透過 解說設施及行程之規劃來發揮環境教育之功能。 自然資源
27
2 雪見地區發展態旅遊現況暨條件分析 人文資源 雪見地區原為泰雅族人祖先之故居,區內仍有少數以往泰雅族 先民生活及狩獵所留之 遺跡,如能透過部落耆老之回憶,並結合遊 憩區內部到之規劃,不但使歷史文化得以重現, 遊客亦可培養尊重 他種之文化素養。 泰雅族早期為逐水草而居、漂泊各地之遊民,之後因開始墾農 而造家屋定居。早期之 農跟是以山田燒墾為主要的生活方式,種植 栗、陸稻等穀類為主,甘藷、芋頭等根莖作 物次之。狩獵是泰雅族 居民另一種生產方式,包括機獵、個人獵與團體獵等方式。在 生活 文化特質上,泰雅族受漢人與賽夏族甚深的影響,但傳統的鯨面與 拔齒習為原住民 族中所特有。泰雅族具剽悍的民族性,男子須完成 獵首行動才算成年;女子則必須熟悉 紡織才屬長成,也因此泰雅族 的紡織饒富特色。這些文化特質都直接反映在泰雅族的 建築、服飾 及農事祭儀上。 因此,泰雅族傳統建築的家屋、四周的獸骨架、穀倉、猪舍、 雞舍、敵首架及瞭望台 等附屬性建築物,是生態旅遊規劃中重要的 人文設施資源,構築之中的生態智慧與歷史 意義不僅可以喚起族人 對過往的記憶,同時也可引領遊客實地體驗泰雅族人的生活。 其以 原始苧麻材質染上藍黃紅黑白等鮮豔色彩的稜紋、棋條紋之傳統服 飾更是直接 傳達泰雅族的情感與思想。
28
2 雪見地區發展態旅遊現況暨條件分析 雪見遊憩區尚未完全完工, 目前僅能依照規劃報告書了解遊憩 區內的硬體設施包含入口 意象區、行政管理區、遊客服務區與自然 生態區等相關的設施。但雪見地區的遊憩設 施實際尚須考慮園區為 的轉運站的搭配方得彰顯成效。據苗栗縣泰安鄉公所委託學界 完成 規劃報告書指出, 雪霸管理處有意在天狗部落設置大型交通轉運 站, 於二本松規劃 轉運公園及遊客解說中心。除可引導遊客在入園 前接受環境教育, 藉由觀念之導正, 避 免遊客不當之行為對園區資 源造成太大的衝擊, 同時, 利用規劃手法將車輛留置在園區 外, 也 將對園內資源的維護大有助益。另外, 雪見地區各部落因應設置住 宿設施亦是此 地區生態旅遊能否發展良善的一項環節。 公園設施
29
四 生態旅遊整體發展規劃構想
30
2 整體定位及規劃重點 雪見地區:「歸鄉原民情」為主題,有北勢八部落原住民,曾經是泰雅族 居住活動空間。 連結區外部落的司馬限林道,戶應「把人找回來」而定名為「歸鄉路」。 考量「天狗轉運站」建構未來發展藍圖。 觀霧地區:「悠閒林間道」為主題,早年為知名的伐木林場,登攀大霸尖 山極著名的入口。 目前已闢建出四條步道,但因為土質脆弱、生態敏感,在發展生態旅遊考 量上有一定侷限。 武陵地區:「愛戀桃花源」為主題,有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故鄉第七家灣溪。 開發最早,集合了農、林、漁、荒野各種保育型式,但給人寧靜鄉野的感 受,因此不宜有高度開發的行為。
31
整體規畫定位示意圖
32
2 共同規劃原則及個別規劃構想 先進行規劃再發展 進行區域整合,盡量利用原有設施 進行需求預測,使開發有所限制 建築風格應和環境和諧 規劃時應盡量讓多方參與 規劃設計資源的使用,應以最小化為原則 不能汙染環境 避開重要的自然及人文資源,並控制在環境乘載量內 應以「真實性」呈現,避免損害文化價值 重要旅遊項目不宜設袃設施缺乏地區 應保留古樹、特色植物及自然景觀
33
2 居民 參 與機制 雪 見 地區雖較頻仍,也已 略 具雛形; 武 陵 地區僅僅止於接觸,並 不 深入; 而觀霧地區最為欠缺,仍待發展。 發展過程中與居民間產生的問題: → 對於生態旅遊的認知仍模糊 → 部落作為生態旅遊資源的提供者,其條件還有待 加強 → 部落已意識到生態旅遊的發展機會,但仍無從著 手。 → 部落居民的社區意識及結構組織仍不健全,多呈 現散居狀態 發展方向: → 先整合公私部門及地方組織,進行任務分工及互 相補強 → 多發展文化及生態之展演活動以凝聚社區意識 → 除配合活動宣導外,對生態旅遊還需有整套觀念 的養成 → 協助繪製生態旅遊地圖及架設宣導網站 武陵地區: 武陵地區:已在進行護溪活動, 可進行進行自然生態、人文史 蹟資料的調查或彙整 雪見地區: 雪見地區:社區參與的成果已 成熟,但應避開組織之間可能 的利益矛盾 觀霧地區: 觀霧地區:患寡又患不均,由 國家公園來進行發展盡量避免 少數既得利益者獨占
34
2 生態 旅 遊相關發展的規劃 生態旅遊的規劃遵循原則: 必須兼顧生態保育與維護、文化保存與體驗、產業經營等三向度。 特色產業景點的發掘與推廣 相關產業的統合及遊程規劃 部落導覽系統的建立 相關產業行銷網路的建立
35
五 雪霸國家公園三個地區生態旅遊規劃計畫
36
2 武 陵 地區生態 旅 遊的操作方式及空間計畫 武陵地區既在凸顯遁世桃花源、傳統農村風光及櫻花鉤吻鮭故鄉的意象。
37
2 雪見地區生態 旅 遊的操作方式及空間計畫 雪見地區以「能見到雪的地方」為意象主題 生態旅遊大致分為兩種性質路線:柔性生態旅遊、剛性生態旅遊
38
2 觀霧地區生態 旅 遊的操作方式及空間計畫 觀霧地區予人雲霧飄渺、氣象萬千的意象,尤其在遊憩區 的林間步道中。 但此區屬地質較破碎的水長流層區域、脆弱而易崩的地形。 園區內: 園區外: 如要發展,本研究認為應區分為園區內、外來發展: 園區內: 先進行復育工作,必要時才配合一些學術研究或小眾的研習活動, 做適度的開放。 園區外: 直接由公部門協助規劃生態旅遊遊程,待發展利益見效才進行全 區共存共榮計畫。
39
六 結論與建議
40
2 結論 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旅遊發展,宜從三個遊憩區開始 三處遊憩區應跨越園區界線,聯合鄰近社區共同發展 發展的三個重要構面:生態、文化、產業經濟 ( 其中核心目標以生態保育 為主 ) 三地區生態旅遊發展並非要對現存「大眾旅遊」急遽轉型,而是構築資 源共享平臺,再逐漸質變 管理處應定時加強與各利害關係者協商,發展良好關係 管理處在生態旅遊的認知上應確定,並加強信心 三處地區都應各有臨編推動小組,且應權責分明 生態導覽人員的解說內容與技巧必須有一定要求 應有計畫地進行口述歷史及解說手冊的撰寫 生態旅遊遊程的安排,初始應先發展柔性遊程 應安排具有美感素養的輔導人員,對每地區作架構式建議
41
2 建議 對於三條生態旅遊路線應試行一次 應以減量的觀念進行實質的規劃與建設 應以積極共存共榮、永續發展的訴求與利害關係者協商 應充實生態旅遊的內涵,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調工作 應定時追蹤考核 邀集美學藝術專家參與生態旅遊路線美質改善諮詢 嘗試發展志工觀光
42
謝謝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