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开凿分两阶段, 最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的小乘佛教时期, 约在印度孔雀王朝 (320~200B.C.) 之后, 孔雀 王朝国王的阿育王 (273-232B.C.) 皈依佛教, 并订佛教为国教, 大力推广佛教艺术 ; 之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开凿分两阶段, 最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的小乘佛教时期, 约在印度孔雀王朝 (320~200B.C.) 之后, 孔雀 王朝国王的阿育王 (273-232B.C.) 皈依佛教, 并订佛教为国教, 大力推广佛教艺术 ; 之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3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开凿分两阶段, 最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的小乘佛教时期, 约在印度孔雀王朝 (320~200B.C.) 之后, 孔雀 王朝国王的阿育王 (273-232B.C.) 皈依佛教, 并订佛教为国教, 大力推广佛教艺术 ; 之后, 到了 5-6 世纪大乘佛教时期又开凿一些石窟, 8 世纪以后印度教兴起, 佛教衰微, 石窟淹没丛林中, 被人们遗忘 …

4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位于马哈 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 奥蓝加巴 (Aurangabad) 城以北 106 公里处.

5 宝贝 ! 走 !! 西域取经去 中国唐僧玄奘在 638 年 ( 唐贞观十二年 ) 西行到南印度摩诃剌陀国取经, 曾对它作了最早的史料记载. 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著名古典小 说《西游记》中的虚构人物, 唐三藏 ( 玄奘 ) 、孙悟空 ( 齐天大圣 ) 、猪八戒(悟能)和沙和尚, 西游惩恶扬善生动活泼的丰富情节 … 好奇宝宝

6 今天真是晴 朗的好天气

7 你看 丛林 里好像有猎人耶 ! 1607 年英国入侵后, 英国人喜爱到丛林狩猎, 然而在 1819 年的某天, 骑兵队士官约翰史密斯 (John Smith) 因猎虎的一枪, 打醒了沈睡在寂静丛林千年的佛教生命艺术, 千年后, 往事历历在目, 此刻一 一追溯.

8 第9窟第9窟 阿姜塔 (Ajanta) 梵文为「思空」之意, 石窟位在高 76 公尺玄武岩的温迪亚山 (Vindhya Range) 悬壁上, 俯临瓦格拉河 (Waghora ), 佛教石窟 共有 30 座, 全长 500 公尺, 排列在马蹄形的峡谷中. 像蜂巢般的石窟, 起先从中间开凿, 再向两边扩展, 石窟艺术可分建筑、雕刻、壁画三部分.

9 第 9 号石窟 在德干地区毎 50 公里就有一处石窟, 大大小小就有 1200 多座石窟洞穴, 目的是给僧侣居住的地方, 因僧侣出去托钵化缘时不可入住民家, 只能住在洞窟, 而且不可超过 3 天, 在雨季 3 个月期间僧侣不允许随意外出, 就在洞穴里濳心修行开窟雕像, 造就了印度佛教的艺术宝库.

10 石窟建建筑分 : 支提窟 Chaitya( 佛殿 ) 和毗诃罗窟 Vihara( 僧舍 ), 其中 9.10.19.26 窟是支提窟其余 25 座是毗诃罗窟. 前期石窟约属于小乘佛教时期, 有 8 、 9 、 10 、 12 、 13 号窟, 约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1 世纪, 相当于安达罗王朝 (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 元三世纪 ) 时代, 其余属于大乘佛教时期, 大概在笈多时期及后笈多时期. 支提窟 ( 佛殿 ) 早期以 10 号窟代表, 后期以 19 、 26 号窟为代表. 毗诃罗窟 ( 僧舍 ) 早期通常是一间无柱的方厅, 三壁凿有简朴小室, 后期有较复杂且华丽变化, 以 1 、 2 、 16 、 17 窟为代表. 最先是从 10 号窟开凿 之后向两边延伸 编号顺序与开凿先后无关

11 第 10 号支提窟 ( 佛殿 ) 开凿于公元前 2 世纪, 门面已崩塌, 洞窟是由外往内凿空, 高 15 米, 宽 12 米, 长 30 米, 屋顶仿木结构雕刻, 朴实无华, 形式 类似早期的安达罗王朝时代, 是小乘时期的最大佛塔 (Stupa), 塔内埋藏佛陀舍利, 早期以佛塔、菩提树、法轮、足迹象征佛陀的存在.

12 石壁上刻有印度早期的文字, 是当时开凿石窟的阿折罗阿 罗汉僧侣的名字. 1819 年发现石窟的英国士官 约翰史密斯在石壁上的签字

13 第 10 窟内这幅是佛陀救双亲本生画. 阿姜塔壁画为印度古代壁画的主要代表, 绘画题材取自佛传和本生经 (Jataka), 本生经是叙述佛陀与 弟子们过去世的种种传说, 又称「本生谈」, 是佛陀的十二分教之一, 内容杂揉古印度轮回转世观念, 佛陀是累积无数世修行成果, 而后成 等正觉, 内容主要描述佛陀在过去世修行的种种菩萨行径, 或与僧团发生的事件, 来说明前世因缘故事.

14 国王拿着弓箭要射杀失明的双亲, 佛陀现身出来为父母挡箭, 国王被感动的手下留情. 前期壁画没有佛像. 石窟壁画可分为前、后两期, 绘制比石窟开凿年代稍晚, 前期以第 9 、 10 窟代表, 画作约公元前 1 世纪到公元 200 年.

15 洞窟内有 12 间僧舍, 供给僧侣们短暂的住宿, 壁上马蹄形支提拱是后期才装饰上的.

16 每间僧舍就是这么简朴, 左右两张石板床, 一间可住 2 位.

17 第 9 号石窟是支提窟 ( 佛殿 ), 开凿于公元前 1 世纪,

18 支提窟的特征, 在洞窟正立面开有马蹄形, 仿造木材支架雕刻的支提窗, 两侧佛立像是后期才雕刻的.

19 石窟内部平面呈马蹄形, 前矩后圆, 一排列柱支撑顶部, 宆顶有座盛开的莲花, 后殿以整块岩体雕凿成佛塔, 塔内存放佛陀舍利.

20 墙壁绘有佛传和佛本生故事. 佛传即佛陀的生平事迹. 壁画的制作方式, 是先在多孔的火山玄武岩壁上涂一层灰泥, 再以细薄白石灰打底磨 平, 然后才施以彩绘, 绘制技法主要结合蛋彩画 (Tempera) 和湿壁画 (Fresco) 的技术. 前期壁画以红、黄赭色、土绿、石灰白及烟黑为主.

21 第 12 号窟凿于 475 年, 门外左右各一石象,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记载, 此象大吼时, 地为之震动的传说.

22 第 16 号窟约开凿于 475 年左右, 由伐卡塔卡国王哈里逊纳 (Harishena 475-510 年 ) 的大臣瓦拉哈提婆 (Varahadeva) 所奉献. 进门仰首看, 石材的屋顶仿造木材凿建, 屋梁由 4 位大力士顶着.

23 每根屋梁下有这种各种造型的大力士

24 窟内后壁雕有一尊 5 米高笈多萨尔纳特 (Sarnath 鹿野苑 ) 样式的说法佛, 座在石狮上. 萨尔纳特样式的佛像又称为 「裸体佛像」, 佛像所穿的袈裟薄的像玻璃一样的透明, 乍看很像裸体.

25 后期石窟壁画以 16 、 17 、 1 、 2 号窟为代表, 这幅垂死的公主本生画, 述说孙德丽公主看见左下方三位仆女捧着皇冠, 知道王子出家了, 不能回来继承王位, 公主悲痛欲绝, 双眼无神, 头斜着, 四肢瘫软, 侍女搀扶着她, 那生动悲伤的表情, 具有古典主义的自然高贵及单纯.

26 17 号窟凿于公元 500 年, 据说是哈里逊纳的一位封臣所捐赠. 此时正值笈多王朝 (320 - 550 年 ) 古典主义文化的黄金时代, 佛教也达到鼎盛 期, 灿烂佛国世界, 绘画构图更是辉煌壮观, 布局紧凑和谐, 五彩斑灿, 精彩绝伦, 交织着眷恋世俗的 “ 艳情味 ” 与 ” 皈依宗教的 ” 悲悯味 ” 的味画。

27 后期的壁画作约在 450 年至 650 年间, 绘画题材大部份是本生故事, 又有佛像及菩萨像出现, 上横排为佛及弥勒菩萨, 下排是 夜叉情侣.

28 . 窥视的侍女 毘输安呾啰 (Vessantara) 王子本生画, 讲述毘输安呾啰 (Vessantara) 王子对众人的过度慷慨与宽宏, 招人民抗议, 请国王下令驱逐出宫, 王 子带着妻子 (Madri) 一对儿女 (Kanhajina 、 Chali) 及全部礼物出宫, 在 路上也将所带的礼物全部布施, 连深爱的妻儿也奉献给婆罗门 ….. 在皇宫的红色凉庭里, 一身白皙的马德利 (Madri) 公主, 挑动细长的媚眼, 摆动纤巧的手势, 一屈一伸的双腿, 展现女性柔美娇媚的 ” 艳情味 ”, 依偎在棕黑肤色王子的怀里, 整个画面颜色对比鲜明.

29 王子与公主 在凉庭里 被放逐的王子一家人及待女和随从, 神色黯然的穿过花园, 王子看着宫门流露出对宫庭的眷恋与不舍, 窗口一对男女在窥看, 马德利公主楚楚动人的三屈式优美体态, 仍萦绕着艳情余韵, 整个景物色调由原先热烈的 ” 艳情味 ” 转变为凄凉的 ” 悲悯味 ”. 公主公主 王子王子 窥视的侍女

30 向王子索其妻的是帝释 (Sakrau) 伪装的, 后来帝释还原真面目, 并给王子消除恶运得到解脱, 最后王子带着妻儿回宫与父王团聚. 帝释天又 称帝释, 即因陀罗 (Indra) 是吠陀的主神, 主管雷电与战斗, 后为佛教吸收, 成为佛教护法神, 座骑是六牙白象, 经常率领天兵, 与阿修罗战斗.

31 在这些过去世 ( 前生前世 ) 中, 佛陀扮演各种不同角色, 有时会是国王, 有时是仙人、长者、贱民, 甚至是大象、猕猴、野鹿或鬼神等, 故事中活泼的言行与曲折的遭遇, 将佛陀与僧伽弟子们原本模糊的生活点滴, 加以戏剧化. 王子一家人在众人围观群中骑马车离开, 在路途中把一对儿女施舍给婆罗门贪婪的朱贾卡, 朱贾卡留有山羊胡, 眼晴小且凶又邪气.

32 飞天借助颈上珠宝项链的摆动及身体弯曲曲线, 来表现飞翔的动感.

33 《僧伽罗事迹 Simhala Avadana 》是阿姜塔壁画中最大的一幅, 描绘印度商主僧伽罗率众渡海征服斯里兰卡的传说. 第 17 号石窟的壁画也是阿姜塔石窟保存最完整最丰富.2014 年将会暂时关闭整修, 不可入内参观.

34 《大白象本生画》讲述猎人要射杀大白象, 佛陀说 : 我愿献身给你, 猎人被感化了, 白象得以存活下去.

35 Email:adamy_chen620@yahoo.com.tw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620/


Download ppt "陈美月 摄影 / 制作 阿姜塔石窟 (Ajanta Caves) 开凿分两阶段, 最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的小乘佛教时期, 约在印度孔雀王朝 (320~200B.C.) 之后, 孔雀 王朝国王的阿育王 (273-232B.C.) 皈依佛教, 并订佛教为国教, 大力推广佛教艺术 ; 之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