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谈谈中国的随班就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研究所 盛永进.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二、随班就读的发展 三、随班就读的现状 四、随班就读的展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谈谈中国的随班就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研究所 盛永进.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二、随班就读的发展 三、随班就读的现状 四、随班就读的展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谈谈中国的随班就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研究所 盛永进

2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二、随班就读的发展 三、随班就读的现状 四、随班就读的展望

3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一)随班就读的概念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 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它是呼应融 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 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 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台湾早期期称之为 “ 走读教育 ” 。

4 (二)随班就读的对象  残疾儿童  特殊儿童  特殊需要儿童

5 障碍类型  视觉障碍  听觉障碍  智力障碍  学习障碍  肢体障碍  自闭症  言语(语言)障碍  情绪行为障碍

6 (三)随班就读的流程  鉴 定  评 估  安 置  课 程  教 学  评 价

7 (四)随班就读的性质  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 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  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8 (五)随班就读的背景 1. 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 益性事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 (三)随班就读的背景 1. 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 益性事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 (五)随班就读的背景 2. 特殊儿童教育的现实需 1987 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 504 所,在 校残疾学生仅有 52000 多人。而根据 1987 年全 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当时我国 1-15 岁学 龄残疾儿童约 650 万。 1989 年全国盲、聋儿童入学率不足 6% 。 —— 教育部公报

11 (五)随班就读的背景 3. 呼应世界特殊教育融合改革潮流 隔离隔离 融合融合 VS

12 融合 : 当代教育发展的主流 隔 离 —— 融 合 排 斥 标签化 歧 视 不平等 接 纳 去标签 尊 重 平 等

13 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 1.“ 正常化 ” ( Normalization ) 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 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认为隔离的养护机 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 “ 主流生活 ” ,因此应让他 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 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 “ 非机构化 运动。

14 2.“ 回归主流 ” ( Mainstreaming ) “ 回归主流 ” 是 20 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 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 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 强调以 “ 最 少受限制的环境 ” 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 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

15 选择性连续安置模式

16 3.“ 一体化 ” ( Integration) 一体化是 20 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 以英国 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 行重组合并, 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 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 的教育改革运动。

17 一体化的形式  场所一体化  活动一体化  功能一体化

18 4. 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 ) 全纳教育倡导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 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 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各种 条件,并通过合适的课程、学校管理、资源利用 及与所在社区的合作,来确保教育质量。 —— 《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19 全纳的价值的核心内涵 —— 融合教育追求的目标 权利平等、尊重差异 保证质量、建立支持

20 (四)随班就读的意义

21

22 (四)随班就读的意义 ( 价值预设 ——1987 ) 多 —— 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特殊教育 快 —— 有利于适龄特殊儿童适时就地就学 好 —— 有利于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省 —— 有利于节省教育经费投入

23 二、随班就读的发展 (一)非政府组织探索阶段: 1987——  金钥匙工程  徐白仑先生在 1987 年发起 了 “ 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 ” , 先后在江苏、山西、河北、 黑龙江和北京进行盲童一体化 教育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中国开始 了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民间实验。

24 (二)政府推动的实验阶段: 1987-1992  1987 年原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 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 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后又委 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 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

25 (三)政府推广阶段: 1994——2002  1992 年教育部在山东昌乐召开 “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现场 研讨会 ” ,明确随班就读目的和意义;  1994 年在江苏盐城召开 “ 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 作会议 ” ,明确随班就读的具体做法。  1994 年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 试行办法》,从政策制度上确立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

26 (四)发展阶段: 2002——  教育部 2002 年在北京召开 “ 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 交流会 ” ,全面总结了开展随班就读以来的经验和 问题;  2003 年在全国选取 100 个县,进行 “ 随班就读支持 保障体系实验 ” ;  2004 年在南京召开 “ 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 验工作经验交流会 ” ,对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 保障体系进行专题研讨。  2010 年 12 月,上海 “ 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经 验交流会 ” 。

27 三、随班就读的现状 (一)发展现状  形成了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教育系统) 特殊教育安置 特殊教育学校 普通学校 普通班随读特殊班

28  随班就读成为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方式 年 份 19932010 学生数(万) 6.8825.96

29  形成支持保障的基本框架

30  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 1 )解决了大量残疾儿童的入学和义务教育问题。 三类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1987 年不足 6% , 1996 年 60% , 2000 年超过 80% 。 ( 2 )随班就读的实践逐渐地改变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 传统认识,促进了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 ( 3 )随班就读引发了普通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普通教 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

31 (二)存在问题  随班就读规模不大 —— 国际差距  随班就读质量不高 —— 随班就混  随班就读对象有限 —— 三类轻度

32 物质支持 家庭支持 专业支持 行政支持 文化支持 有质量的 随班就读 (三)主要原因

33 随班就读缺乏专业支持  专业人员支持:培养和培训  专业技术支持:课程、辅具 白化病案例

34 专业支持及其保障体系 学生 教育管理人员 普校任课 教师 特殊教育 教师 资源教师 巡回指导教师 助理教师康复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 作业治疗师 物理治疗师 学习伙伴家长

35 原因分析: 主观层面:认识不足导致政策缺位 ( 1 )政策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 编制问题  经费问题  合作问题

36 ( 2 )政策宣誓意味浓执行性不强 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  学校应当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委派指导教师,对残疾儿童少年 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1994 年《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37 客观层面:国情基础加大融合的困难  普通班级普遍班额过大  区域差异发展的不均衡  传统应试教育价值取向 (青岛)

38  随班就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随班就读 本身的不科学、不合理,而是随班就读作为 一种相对新生的事情,在探索与完善中不可 避免要经历的问题。

39 四、随班就读的趋势 (一)学校机构功能将逐步转型  普通学校将增加分担特殊教育的重任  特殊学校的专业支持功能进一步增强

40 (二)随班就读的目标将逐步转向  —— 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质量  —— 从随班就读转向同班就读。 (三) 随班就读的对象将逐步扩大  —— 由 “ 三类残疾 ” 转向 “ 有特殊需要 ”

41  中山的随班就读

42  谢谢大家! Shengyj1963@126.com

43 青岛市  规定自 2011 年起:  一是将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由 1100 元统一提高至 7200 元的标准;  二是免收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的各项学习 生活费用;  三是将特教学校教师特殊津贴标准从本人基 本工资的 15% 提高到本人基本工资的 30% 。


Download ppt "谈谈中国的随班就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研究所 盛永进.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二、随班就读的发展 三、随班就读的现状 四、随班就读的展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