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镰恬 臧 Modified 8年之前
1
第六节、 毛尾线虫病 ( 毛首线虫病 ) 一、毛尾线虫病 ( 鞭虫病) 二、旋毛虫病
2
一、毛尾线虫病 ( 鞭虫病) 1. 病原形态 呈乳白色。前部细长,为食道部,后 部短粗,为体部,内有肠和生殖器官。
3
雄虫后部弯曲,泄殖腔在尾端,有 1 根交合 刺,包藏在有刺的交合刺鞘内;雌虫后端钝 圆,阴门位于粗细部交界处。
4
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 厚,两端有塞。
5
种类:( 1 )猪毛尾线虫 寄生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 人、野猪和猴。 ( 2 )绵羊毛尾线虫 寄生虫于绵羊、牛、长颈鹿和骆 驼等反刍兽的盲肠。 ( 3 )球鞘毛尾线虫 其交合刺鞘的末端膨大成球形。 寄生于骆驼、绵羊、山羊和牛等反刍兽的盲肠。 ( 4 )狐毛尾线虫 寄生于犬和狐的盲肠。
6
2. 生活史 直接发育, 感 染性虫卵内含 第 1 期幼虫。 感染后 30 ~ 40 天发育为成 虫。成虫寿命 为 4 ~ 5 个月。
7
3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幼畜, 1.5 月龄猪粪便中即可检出 虫卵, 4 月龄猪虫卵数和感染率都急剧增高, 到 14 月龄寄生数量极少。 虫卵抵抗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 5 年。 四季均可感染,夏季感染率最高。
8
4. 致病作用及症状 病变局限于盲肠和结肠。 虫体头部深入粘膜,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 症。有时有出血性肠炎,通常是瘀斑性出血。严重感 染时,盲肠和结肠粘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 结节。 轻度感染时,有时有间歇性腹泻,轻度贫血,因而影 响猪的生长发育。 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死前数 日,排水样血色变,并有粘液。
9
猪鞭虫引起盲肠病变
10
盲肠内寄生许多的鞭虫,黏液含量明显增多
12
4. 诊断 虫卵形态有特征性,易于识别。 5. 防治 治疗可用左咪唑、丙硫咪唑、羟嘧啶、伊维 菌素等药物驱虫。 预防可参照猪蛔虫病。
13
二、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14
概 述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简称旋毛虫 (Spiralworm)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 一种人畜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寄生虫。 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熊、狼等均可感染, 目前已有 65 种哺乳动物可感染此病。在家畜中,以 由旋毛虫所引起的猪旋毛虫病最为严重,是人体旋 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该病在公共卫生上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在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检验列 为首要项目。
15
一、形态 1. 成虫 线状,微小,虫体前部细长为食道, 食道前段呈管状,食道后段由食道 腺细胞组成。食道后粗的部分为肠 管和生殖器官。 雄虫 ---1.4 ~ 1.6×0.04 ~ 0.05mm , 尾端有泄殖孔,泄殖孔外侧有一对 目状突起,中间有两个小乳突,无 交合刺。 雌虫 ---3 ~ 4×0.06mm ,阴门位于食 道中部,肛门在虫体末端,胎生。 旋毛虫成虫 寄生在肠道
17
旋毛虫 1. 雌虫 2. 雄虫 3. 雄虫尾端 1 2 3
18
2. 幼虫 刚产出的幼虫成圆柱状,大小约 80 ~ 120×56um ,到感染后 30 天, 幼虫长大到 1mm ,宽 35um ,幼 虫前端尖细,向后逐渐变宽,后 端稍窄,后部体内包含着肠管、 肠细胞、睾丸、或卵巢,尾端 钝 。
19
1 2 3 旋毛虫幼虫 1. 蜕囊的幼虫 2. 幼虫钻入肌肉内 3. 在肌肉内形成包囊
21
幼虫包囊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 1mm ,卷 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包囊,其纵轴与 肌纤维平行。一个包囊内通常含 1 ~ 2 条幼虫。
22
旋毛虫幼虫包囊 肌肉切片 肌肉压片
23
Trichinella spiralis larvae in muscle section (H&E) and muscle press
24
包 囊
25
Encysted larvae of Trichinella in pressed muscle tissue. The coiled larvae can be seen inside the cysts.
26
二、生 活 史 猪吃了含包囊肉类(猪肉 、鼠肉、狗肉等),在消化道内幼虫逸出, 幼虫钻入小肠经 48 小时发育 为成虫。雌雄虫交配,雄虫死亡,雌虫 钻入肠腺中发育,部分到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雌虫产出幼虫 (每条产 1000 ~ 1500 )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胸导管再到右心、肺、 体循环,随血液循环到全身肌肉(肋间肌、膈肌、舌肌、嚼肌等), 经 3 ~ 9 周幼虫在肌束和肌纤维之间形成梭形包囊。 包囊是由于幼虫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周围的肌纤维,引起肿 胀和肌纤维膜增生而形成。开始包囊很小,最后可达 0.25 ~ 0.5mm 。 猪感染后 1 ~ 2 月形成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具有 2.5 圈盘曲时具有感染 性, 6 ~ 9 个月包囊钙化,对里面虫体没有影响,这样的包囊被其他猪 吃了又会感染。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一条幼虫,也有两条,个别的 有 6 ~ 7 条。
27
成虫幼虫 包囊 幼虫成虫 (猪、犬、猫小肠及人)(横纹肌) 500~3000/ 条 血循人吞食 2天2天 钙化 (可活 10~30 年)
29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30
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 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 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 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
31
胎生 幼虫包囊为感染阶段 生食含幼虫包囊的动物肉而感染
33
3 、 流行病学 1 )分布与流行 世界性分布。 欧洲及北美国家以前发病率较高,现在通过严格肉类检查现已明显下降; 近年来多个欧洲国家仍有本病暴发。 目前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
34
全球旋毛虫病分布
35
我国旋毛虫病的地理分布
36
我国旋毛虫病分布
37
2 )传染源 已发现 150 多种动物自然感染旋毛虫。 动物间互相残杀吞食或食入含旋毛虫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互相传播。昆 虫也可感染。 屠宰场流出的洗肉水为动物的重要感染来源之一。 犬的活动范围广,感染率亦较高。 人多因食猪肉而感染,其次为野猪、熊等。 在我国发生的 548 次旋毛虫病暴发中,因食猪肉引起者为 525 次( 95.8 %), 其次 为狗 肉( 8 次,占 1.5 %)。 猪主要是由于吞食含有 旋毛虫包囊的肉屑或鼠类感染。我国 26 个省、市、 自治 区 已发现有猪旋毛虫病,屠宰猪群中旋毛虫检出率 在 0.1 %~ 34.2 % 。
38
食草食动物和野生动物肉类也可引起旋毛虫病暴 发。 至 1999 底,我国大陆已发 生 7 次因食涮羊肉或烤 羊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 。 由于野生动物可以感染,所以本病存在自然疫 源地。
39
人的传播来源
40
3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感染方式取决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①吃生肉; ②吃 “ 过桥米线 ” ;③ 吃腌肉、香肠、腊肠或酸肉 (生肉发酵)等,在熏烤、 腌制, 暴晒等方法加工制作肉类 食品时,常不足以杀死肉中的幼虫;④喝生血;⑤生熟刀砧 不分。 4 )发病季节:四季发生。
41
5 )包囊内幼虫抵抗力:较强。 耐低温:猪肉中幼虫在 -15 ℃ 时贮存近 20d 才死亡, -12 ℃ 时可存活 57d ;北极熊肉中的幼虫甚至在 -15 ℃冰冻保存 12 个月还能存活。 耐烹制:熏烤、烙制及曝晒等常不能杀死包囊内的幼虫。 耐腐性:包囊在腐肉中也能存活 2 ~ 3 个月。 不耐高温:旋毛虫幼虫不耐热,在 70 ℃时包囊内幼虫即可 被杀死。
42
4 、致 病 1 .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 发育为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 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 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 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此期病程: 1 周
43
2 .幼虫移行期 幼虫移行期 :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 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 ,因主要病变部 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型期。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 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 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因心衰、呼 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此期病程: 2 周 -2 月
44
3 .包囊形成期 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 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 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 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缔组织的增生而 形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 持续数月。
45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 甚或造成死亡。对猪和其它动物的致病力轻微, 几乎无任何可见的症状。 猪自然感染时,肠型期影响很小;肌型期无临床 症状,但可见有肌细胞横纹消失和肌纤维增生等。 猪人工感染时,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 痛,发痒,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吞咽 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5 、症状
46
人的旋毛虫病可分为由成虫引起的肠型和由幼虫 引起的肌型两种。成虫侵入肠黏膜时,引起肠炎, 严重时有带血性腹泻。病变包括肠炎,黏膜增厚, 水肿,黏液增多和淤斑性出血,少见溃疡。感染后 15 d 左右,幼虫进入肌肉,出现肌型症状,其特征 为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 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睑水肿,食欲 不振,显著消瘦。病变主要见于横纹肌,偶尔有发 生于肺、脑等处的。大部分患者感染轻微,不显症 状;严重感染时多因呼吸肌麻痹,心肌及其其它脏 器的病变和毒素的刺激等而引起死亡。
47
旋毛虫病人: 眼睑水肿
48
急性旋毛虫病病人
49
急性旋毛虫病病人
50
6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包囊呈梭 形,囊壁分内外两 层,囊内基质呈淡 蓝色,囊腔内含旋 毛虫幼虫
51
肌旋毛虫肉芽肿的 中心部位为死亡的 虫体,并有轻度钙 化,外周为上皮细 胞样细胞层,最外 围有淋巴细胞和嗜 酸性白细胞浸润的 结缔组织
52
7 、诊 断 旋毛虫病表现较复杂,诊断较为困难。应询 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群 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 虫包囊为确诊依据。 1 .病原诊断 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 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 及包囊。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 法检查,以资佐证。但阳性检出率仅 50% 。
54
2 .免疫诊断 旋毛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血清学方法可协 助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SIA):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在国内,已被 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 可作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55
8 、预防治疗 1 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及野 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 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 ” 的规定,在 24 个肉片 中发现包囊幼虫中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 5 个者, 横纹肌和心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 5 个者,横纹 肌和心脏供工业用或销毁。以上两种情况的皮下和 肌间的脂肪可炼食用油,体腔内脂肪及其他内脏可 不受限制地出场。
56
治疗: 对家畜很少进行旋毛虫感染的治疗。 丙硫咪唑是我国治疗人和猪的旋毛虫病的首 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抑制雌虫产 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镇 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 1 周内用药,尚 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 100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