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二 : 理清脈絡.  課文 : 〈 曹劌論戰 〉《 左傳 》  學習重點 : 概括段旨 歸納主旨  語文知識 : 修辭 : 疊字 、 排比 文言詞匯 : 之 、 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二 : 理清脈絡.  課文 : 〈 曹劌論戰 〉《 左傳 》  學習重點 : 概括段旨 歸納主旨  語文知識 : 修辭 : 疊字 、 排比 文言詞匯 : 之 、 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二 : 理清脈絡

2  課文 : 〈 曹劌論戰 〉《 左傳 》  學習重點 : 概括段旨 歸納主旨  語文知識 : 修辭 : 疊字 、 排比 文言詞匯 : 之 、 何

3  課文 --- 《 曹劌論戰 》

4 你認為要作戰勝利 , 要有什麼元素 ?

5 春 , 齊師伐我 , 公將戰 。 曹劌請見 。 其 鄉 人曰 :「 肉食者 ( 大丈夫 ) 謀 ( 計 謀 ) 之 , 又何閒 ( 參與 ) 焉 ?」 劌曰 : 「 肉食者鄙 ( 目光短淺 ) , 未能遠謀 ( 長遠計劃 ) 。」 乃入見 。

6 問 :「 何以戰 ? ( 憑什麼作戰 ) 」 公曰 :「 衣食所安 ( 衣食這些必需品 ) , 弗 ( 不 ) 敢專 ( 獨自享用 ) 也 , 必以分人 。」 對曰 :「 小惠未偏 , 民弗從也 。」

7 公曰 :「 犧牲玉帛 ( 祭祀用的家畜 ) , 弗敢加 ( 誇大 ) 也 , 必以信 ( 誠實可 信 ) 。」 對曰 :「 小信未孚 ( 相信 ) , 神弗福也 。」

8 公曰 :「 小大之獄 , 雖不能察 ( 仔 細 查 察 ) , 必以情 ( 實情 ) 。」 對曰 : 「 忠之屬也 ( 盡好本分 ) , 可以一 戰 。」 戰 , 則請從 。 公與之乘 。

9 段旨 ︰ 敍述齊軍攻打魯國 , 曹劌求見魯莊公 , 與他討論作戰所憑藉的條件 。

10 一 、 魯莊公舉出三點作戰的條件 。 「 衣食所安 , 弗敢專也 , 也以分人 。」 曹劌不同意 , 可以憑此作戰 , 因為 : 「 小惠未遍 , 民弗從也 。」 ( 小恩小惠 未普遍 , 人民未肯依從 。 )

11 「 犧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曹 劌再不同意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 小信實未必使神明相信 。 )

12 「 小大之獄 , 雖不能察 , 必以情 。」 曹劌至此同意莊公作戰的決定 : 「 忠之屬也 , 可以一戰 。」 ( 盡力做 好本分 , 可以一 戰 。 )

13  曹劌認為 , 作戰要靠民心的支持 , 要 取民心 , 並不單憑 「 小惠 」,「 小 信 」, 而是要真心關心人民的安危 , 魯莊公能 夠 在刑法方面做到合情合理 , 公正廉明 , 不胡亂斷獄 , 可見他關心 人民的生命財產 , 人民必定信服 , 他 可以憑此與齊國作戰 。

14 戰於長勺 。 公將鼓 ( 擊鼓 ) 之 。 劌曰 : 「 未可 。」 齊人三鼓 , 劌曰 :「 可矣 。」 齊師敗績 。 公將馳之 。 劌曰 :「 未可 。」 下視其轍 ( 車輛留下的痕跡 ) , 登軾 ( 車前 的橫木 ) 而望之 , 曰 :「 可矣 。」 遂逐齊 師 。 既克 ( 已經克制 ) , 公問其故 ( 原因 ) 。

15 對曰 :「 夫戰 , 勇氣也 。 一鼓作氣 ( 士 氣振作 ) , 再而衰 ( 衰落 ) , 三而竭 ( 竭盡 ) 。 彼竭我盈 , 故克之 。 夫大國 , 難測也 , 懼有伏焉 。 吾視其轍亂 , 望其旗靡 ( 倒 下的旗幟 ) , 故逐之 。」

16  段旨 ︰ 述戰事過程中 , 曹劌的戰略成功 :  1. 待齊人洩氣後才進功 , 消耗對方的士 氣 。  2. 齊軍敗走 , 曹劌視其車轍 , 知其真正敗 亂 , 並非詐敗才追逐 。

17 一 、 內容重點 : 1. 長勺之戰的背景 : 齊桓公報復魯助公子糾與他爭位 , 故出兵伐魯 。 2. 鄉 人和曹劌對戰爭的看法和心態 :  a) 看法 :鄉 人 --- 皇帝貴族的事 , 平民不必介入 。  曹劌 --- 貴族階層鄙陋 , 難當重任 b) 心態 :鄉 人冷漠 , 曹劌熱心

18 3. 曹劌的軍事修養 : a) 善於掌握軍隊士氣 。 b) 知己知彼 。 c) 觀察細微 , 不操進 。

19 4. 魯勝齊敗的原因 :  a) 魯軍得民心 。  b) 得曹劌的助陣 。  c) 齊軍急操 , 三鼓而士氣衰竭 。

20 5. 曹劌的性格特點 :  a) 勇於承擔 , 愛國 。  b) 有自信 , 堅持己見 。  c) 有識見 , 深謀遠慮 。  d) 觀察入微 。

21 二 、 修辭 : 1) 排比 : 例子 -------- 公曰 :「 衣食所安 , 弗敢專也 , 必以分 人 。」 對曰 :「 小惠未遍 , 民弗從也 。」 公曰 ︰ 「 犧牲王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對曰 :「 小信 未孚 , 神弗福也 。」 公曰 :「 小大之獄 , 雖不能察 , 必以情 。」  對曰 :「 忠之屬也 , 可以一戰 。」

22 2) 對偶 : 例子 -------- 「 視其轍亂 , 望其旗靡 。」 3) 頂真 : 例子 -------- 「 可以一戰 , 戰則請從 。」

23 4) 對比 : 例子 -------- 「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5) 層遞 : 例子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4 三、課文問答︰ ( 一 ) 文中的主角是曹劌,但作者卻寫了朝中大人和鄉人, 運用了什麼手法 ? 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 (1) 手法︰ 襯托 / 反襯  (2) 作用︰ 襯托出曹劌勇於承擔 , 眼光遠大 , 關心國 家大事 , 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

25 ( 二 ) 曹劌認為以下那項可以作為作戰的條件 那 個不可以 ? 試略加說明 。 (1) 「 衣食所安 , 弗敢專也 , 必以分人 。」 曹劌認為魯莊公跟官僚貴族分享衣食等生活 必需品 , 只是小小的恩賜 , 未能遍及人民 。

26 (2) 「 犧牲王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曹劌認為魯莊公不向神明虛報誇大祭祀的牛羊 、 玉器和絲織品 , 只是小小的信實 。

27 (3) 「 小大之獄 , 雖不能察 , 必以情 。」  曹劌認為魯莊公雖然未能一一 查 察國內大 大小小的訴訟案件 , 但必定會據實情處理 , 可見莊公盡忠職守 。

28 ( 三 ) 曹劌在戰事結束後才交代兩次勸阻魯莊公暫 緩行動的原因 , 在文章佈局安排上 , 這是什麼手 法 ? 試略加說明 。  設置懸念 。 只記述曹劌在戰場上以 「 未可 」 和 「 可矣 」 來回應是否擊鼓和追捕齊軍二事 , 對於 個人原因卻隻字不提 , 造就了懸念 。

29 修辭 : 疊字 、 排比 疊字 ︰ 增強語言的音樂感 、 加強語氣及增加事物的形象性 。 二字格疊字 ︰ 分 AA 式 ( 如層層 ) 和 AABB 式 ( 如破破落落 ) 。 三字格疊字 ︰ ABB 式 ( 如直僵僵 ) 練習 ︰ 一 、 試按括號的指示 , 用疊字修辭法改寫句子 。 (1) 每個人都應關心和愛護家人和朋友 。 每個人都應關關心和愛護家人和朋友 。

30 (2) 萬籟俱寂 , 山野間只剩下細碎的蟲聲 。 萬籟俱寂 , 山野間只剩下細細碎碎的蟲聲 。

31 (3) 陳老師退休後 , 閑時彈琴 、 跳舞 、 看書 , 生活十分寫意 。 陳老師退休後 , 閑時彈彈琴 、 跳跳舞 、 看看 書 , 生活十分寫意 。

32 (4) 一天辛勞後 , 他一倒在床上 , 便昏睡到天亮 。 一天辛勞後 , 他一倒在床上 , 便昏睡睡到天亮 。

33 漫無邊際的宇宙 , 誰又能探究得了它的奧秘呢 ! 漫漫無邊際的宇宙 , 誰又能探究得了它的奧秘呢 !

34 文言詞匯 ︰ 之 、 何 之 (1) 代詞 ︰ 可代人 、 事物或處所 。 如 ︰ 吾視其轍亂 , 望其旗 , 故逐之 。 (2) 結構助詞 ︰ 相當於 「 的 」 字 。 如 ︰ 忠之屬也 。 (3) 動詞 ︰ 可譯為 「 往 」、「 去 」。 如 ︰ 王見之 , 曰 ︰「 牛何之 ? 」

35 原文 「 之 」 的 解釋 翻譯為白話文 (1) 戰 , 則請之 , 公與之乘 。 他 (1) 作亭者誰 ? 山之憎智仙也 。 的 (1) 商君 ( 商鞅 ) 欲之他國 。 去 (1)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 一日暴之 , 十日寒之 , 未有能生者也 。 的,它,它的,它,它 (1) 鄭人有且置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而 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它,到,它 它,到,它 試指出下列「之」字的解釋,並把原文翻譯為白話。

36 何 疑問代詞 ︰ 表示對處所 、 時間 、 事物 、 原由的詢問 , 可譯為 「 哪裡 」、「 什麼 」、「 甚麼 」 等 。 如 ︰ 乃入見 , 問 ︰「 何以戰 ? 」 疑問副詞 ︰ 表示反問或感歎語氣 , 可譯為 「 何必 」、 「 怎麼 」、「 為什麼 」。 如 ︰ 其 鄉 人曰 ︰「 肉食者謀之 , 又何閒焉 ? 」

37 原文 「 何 」 的解 釋 翻譯為白話文 (1) 春花秋月何時了 , 往事知多少 ? 什麼 (1) 何以解憂 ? 惟有杜康 。 什麼 (1) 月明星稀 , 烏鵲南飛 , 繞樹三匝 , 何枝可依 ? 哪 (1) 何其性之忍耶 ? 為什麼 (1) 子子孫孫 , 無窮匱也 , 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為什麼 (1) 齊國雖偏小 , 吾何愛一牛 ? 怎麼 試指出下列「何」字的解釋,並把原文翻譯為白話。


Download ppt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二 : 理清脈絡.  課文 : 〈 曹劌論戰 〉《 左傳 》  學習重點 : 概括段旨 歸納主旨  語文知識 : 修辭 : 疊字 、 排比 文言詞匯 : 之 、 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