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伤科
2
结构支撑 保持直立姿式 结构支撑 保持直立姿式 脊柱的功能
3
保护 ◦ 脊髓以及神经根 脊柱的功能 – 内脏器官
4
六方位运动 脊柱的功能 左右侧弯 弯曲以及后伸 左右旋转
5
椎间盘及其退变椎间盘及其退变 到 50 岁, 95% 存在椎间盘退变 并非全部有症状 显著变化 : ◦ 水以及粘蛋白减少 ◦ 纤维环破裂 结果 : ◦ 高度以及容量减少 ◦ 抗压力下降 不再是能量吸收器 到 50 岁, 95% 存在椎间盘退变 并非全部有症状 显著变化 : ◦ 水以及粘蛋白减少 ◦ 纤维环破裂 结果 : ◦ 高度以及容量减少 ◦ 抗压力下降 不再是能量吸收器
6
随年龄增加结构和功能失常 变化缓慢,外伤是诱因 退变未必导致临床症状 当退变发生在椎体是常称之为椎体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是指退变引起神经压迫 随年龄增加结构和功能失常 变化缓慢,外伤是诱因 退变未必导致临床症状 当退变发生在椎体是常称之为椎体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是指退变引起神经压迫 退变疾病概况退变疾病概况
7
椎管狭窄 包括侧隐窝狭窄 和椎管狭窄 三种类型 – 中央型 : 脊髓以及马尾 – 侧隐窝狭窄 – 椎间孔狭窄 大多数在下位颈椎以及腰椎 包括侧隐窝狭窄 和椎管狭窄 三种类型 – 中央型 : 脊髓以及马尾 – 侧隐窝狭窄 – 椎间孔狭窄 大多数在下位颈椎以及腰椎
8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椎 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 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9
世界范围 采集自 Nachemson 经 30 年研究结果 America Europe Asia 美国每年约有 200 万人 瑞典 80 %的人曾经有 过腰背痛病史, 其中 4 %持续 3 个月以上 我国约有 2 亿腰椎间盘患者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10
流行病学 20 岁 40 岁 发病年龄 占总人群 比例 +64.46% 身高超过平均高度的易患, 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妇女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 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易 使椎间盘膨出。 其他影响因素 吸烟和糖尿病患者因血循障 碍,促进椎间盘退变。
11
临床表现 —— 症状一 腰痛 持续性腰部钝痛 — 可以忍受 — 机械压迫所致 痉挛样腰部剧痛 — 难以忍受 — 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
12
临床表现 —— 症状二 下肢放射痛 髓核进一步突出后,纤维环破裂, 经过后纵韧带直接压迫神经根 轻者: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可忍受 重者: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
13
临床表现 —— 症状三 间歇性跛行 行 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逐渐充血, 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引起疼痛的加剧。
14
临床表现 —— 症状四、五 肌肉瘫痪 多见于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足伸拇长 肌和伸趾长肌。 主观麻木感 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 维受刺激,单纯麻木而无疼痛仅占 5% 。
15
临床表现 —— 症状六、七 马尾综合征 常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 脊髓圆锥综合征 高位突出时, S3-5 和尾髓腰节段的病损。
16
辅助检查一 X 线照片: 侧位片 — 生理前突减少, 椎间隙前后变窄, 后缘唇样增生。 正位片 — 显示腰椎侧弯,弯 度最大点常与突触 间隙相一致。
17
辅助检查五 CT :
18
辅助检查六 MRI :
19
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分类 临床治疗
20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 —— 时间最好不短于 3 周,然而单纯应 用卧床休忠对不少患者是不够 的,一般不作为独立的方法使用
21
腰椎牵引 使椎间孔和椎间隙增大,解除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或压迫 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 局部制动,有利于水肿和炎症的吸收 降低椎间盘内压,有利于膨出的还纳 缓解腰肌痉挛和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粘连 后纵韧带将突出椎间盘还原,褶皱的黄韧带复平,减少对脊髓压迫 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预防和矫正腰椎畸形的发生
22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 消炎镇痛类 营养神经类 甲钴胺、腺苷钴胺 维生素类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23
介入治疗 机理 能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迅 速发挥药物消炎、止痛、营 养神经、改善循环、防治粘 连的作用 椎间孔阻滞 骶管阻滞 侧隐窝阻滞等 作用 常用方法常用药物 组成
24
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 手法治疗 针灸 中药熏洗和热敷 理疗 拔罐疗法
25
功能锻炼 适当慢跑. 坚持游泳. 彩虹拱桥法(五点支撑) 飞燕点水法 循序渐进
26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 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 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 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 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 动,并使用宽的腰带 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 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 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 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27
正确下床步骤
28
正确站立坐下方法
29
腰椎活动时正确和错误姿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