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05 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 · 文言文( 3 ) 《论语》六则 课内部分 · 课堂检测.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05 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 · 文言文( 3 ) 《论语》六则 课内部分 · 课堂检测.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5 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 · 文言文( 3 ) 《论语》六则 课内部分 · 课堂检测

2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 一、文化常识 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年), 名 ,字 。 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 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 的书。 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丘仲尼春秋 儒家 孔子以及弟子言行

4 二、给上文划线句子加上适当的 标点符号。 子 贡 问 曰 孔 文 子 何 以 谓 之 文 也 子曰 敏 而 好 学 不 耻 下问 是 以 谓 之 文 也 :“:“ ‘ ’ ?”?” :“:“ , , 。”。”

5 三、词语解释。 A 、实词: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 · · · ·· ·· 按时愉快,高兴 旧的知识做 迷惑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恼恨有道德的人 以 ······ 为耻 领悟

6 B 、常见虚词: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人不知而不愠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 · · · · · · · 记满足教导 顺接连词指学到的知识表示反问语气, “ 吗 ” 凭 转折连词,相当于 “ 却 ” 转折连词,相当于 “ 却 ”“ 可是 ” 相当于 “ 就 ”

7 5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 、是以谓之文也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 · ·· · 他,指孔文子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 呢 ” 因为 表示反问语气, “ 吗 ” 表示肯定语气 他们的,指上文 “ 三人 ” 的 ······ 的事 它,指自己也有的缺点

8 C 、古今义: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 、通假字: 不亦说乎 · ···· · · 古义:可以凭。 今义:表许可等 古义:不也快乐吗? 今义: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顶点的程度,也表 示 “ 淋漓尽致 ” 的意思。 “ 说 ” 同 “ 悦 ” ,愉快

9 四、翻译: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的,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的 只读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哪一样我能有呢? 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我选取他们的 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0 五、填空。 1 、作为成语流传下来有:不亦乐乎 温故知 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 我师其中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不耻下问 学 而不厌 2 、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3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 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 、 " 是以谓之文也 " , " 是 " 指代: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11 5 、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6 、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的是: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8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 " 以人为鉴, 可以知得失 "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 9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 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 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 《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 APCE 会议在上海召开,市民喜迎各国 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 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 六、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收获?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多用语录体,以课文所选的六则来看,只有第四则用对话体, 其余五则均为语录体。从文章体式来说,《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 要特点是: 1 .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 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不提论据,不像《孟子》那样援例取 譬,纵横议论,而是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 “ 学 ” 、 “ 思 ” 关系的第三则,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 “ 学 ” 与 “ 思 ” 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说 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2 .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像上面所提到的第 三则只有 12 个字,第一则稍长,也只有 30 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仍然清楚、完整, 这说明语言的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这也是一 个特点。其中有许多语句作为成语一直流传、沿用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要 “ 学而不厌 ”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主张应取的学习方法是:要 “ 学而时 习之 ” ;要 “ 温故而知新 ” ;要 “ 学 ” 与 “ 思 ” 结合;要 “ 默而识之 ” 。 处理从 “ 勤学好问 ” 和 “ 学习与思考 ” 相结合两方面说体会这道题,应从加深理解课文出 发,引导学生认识 “ 勤学好问 ” 和 “ 学习与思考 ” 相结合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适当联系实际, 就某一方面谈点滴体会,以有助于指导今后进一步搞好学习。

14 附:《论语》另四则。 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15 再见


Download ppt "2005 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 · 文言文( 3 ) 《论语》六则 课内部分 · 课堂检测.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