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2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瑜伽說:憶念及思惟法的文句,名為法光明;法的意義,則名義光明。

3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 2 〈 3 證淨品〉: 「云何法證淨?如世尊言: 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 謂佛正法善說,現見,無熱,應時, 引導,近觀,智者內證。」 (T26, no. 1537, p. 462, a7-9)

4 佛的正法,是善巧宣說,說得恰如其分的 ── 善說。 佛的正法,能在現生中悟見,而不是非要等到來 生的 ── 現見。 八正道與煩惱不相應,是清涼安隱的 ── 無熱。 應時,或譯不時,佛法不受時間的限制,什麼時 候都可以契入的。 八正道有引向通達的能力 ── 引導; 能隨順於如實知見 ── 近觀。 是佛及佛弟子所自覺自證的,稱為-智者內證。 -- 印順導師《以佛法研究佛法》 (p.113-p.114)

5 見什麼法? 佛所說的正法 ,稱為「法界等流」,這並 非與中道實相 ── 法界無關,而是中道的影 像教,如指月的手指不是月,卻確有標指 明月的作用。了解法界等流的教法,須具 有純正的信心,以信心去接受古聖先賢的 指示。 -- 印順導師《中觀今論》 (p.53)

6 由聞法開始 《出曜經》卷 18 〈 18 水品〉: 「猶如深泉 表裏清徹 聞法如是 智者歡喜」 (T04, no. 212, p. 708, a7-8) (※象力比丘知國王心恚)

7 莫顛到受解法 《中阿含經》卷 54 〈 2 大品〉: 世尊面訶責數阿梨吒比丘已,告諸比丘: 若我所說法盡具解義者,當如是受持。 若我所說法不盡具解義者,便當問我 及諸智梵行者。 (T01, no. 26, p. 764, a8-12) (※佛比喻如捉蛇)

8 舉例:錯受文義? 《論語.里仁》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宋淑萍編撰《論語》 ( 頁 12) :孔子說: 如果能夠看到天下太平,就是馬上死也甘心。 〔其於 ( 頁 37) 註腳 22 說:集解:「言將至死不聞世 之有道也。」這解釋最合經意。 … 自漢以來,除 二三學者外,都注釋錯誤! … 朝夕,表示馬上、立刻的意思。〕 ( 台北,時報文化, 1995 年二版。 )

9 學與用相結合 眾生的根性是不一的;佛法也不可能專從 聞思去完全通達的。所以,如善於應用, 學與用相結合,那即使所學不深,也會一 天天增進,更切實、深刻起來。否則,學 到相當程度,不能見於實行;或者實行時, 不能與所學相結合。那相當的聞思知解, 可說一無用處,久久也會退失了。那一心 想學,專重聞思而不想實用,將永遠是空 虛的,也難有更高的造詣。 -- 印順導師《教制教典與教學》 (p.189)

10 多聞的內容 佛法的根本意趣,聞多識廣,並不就是聞慧;多聞 博學而能契應三法印或一法印的,才夠得上稱為聞 慧。 -- 印順導師《學佛三要》 (p.183 ~ p.184) 在修學的過程中,一切世間學問,在體證法空,離 諸戲論,一無所得的境界上,似乎都是妄想分別的 賸累,但如透過了這一關,卻成為菩薩濟世利生的 大用。有了悟證以後,更應學習以及運用佛法,使 世學與佛法融通無礙。菩薩不但是道智,而且是道 種智,這是一般所不大注意的。真正的大乘慧學, 不但重視觀境與生活的相應,理性與事相的統一; 而且能夠博通一切世學,容攝無邊微妙善法,使一 切世間學,無礙於出世的佛學,並成為佛法利益眾 生的善巧方便。 -- 《學佛三要》 (p.193 ~ p.194)

11 從無常的正見中,引發正思,就向於厭。眾生對 於自我及世界是熱戀著的;正思的向於厭,就是 看到一切是無常是苦,而對於名利,權勢,恩怨 等放得下。這是從深信因果中來的,所以厭於世 間,卻勇於為善,勇於求真,而不像一般頹廢的 灰色人生觀,什麼也懶得做。 從無我的正思中,向於離欲。於五欲及性欲,能 不致染著。如聽到美妙的歌聲,聽來未始不好聽, 可是秋風過耳,不曾動情,歌聲終了,也不再憶 戀。如手足在空中運動一樣,毫無礙著。 從涅槃寂靜的正思中,向於滅。心向涅槃而行道, 一切以此為目標。 這三者,表示了內心的從世間而向解脫,也就是 真正的出離心。 -- 印順導師《成佛之道(增註本)》 (p.227)

12 無常 厭 正見 無我 正思 離欲 涅槃 滅盡

13 從修學佛法來說,應該先通達無我,得到無我真 智的契證。然後從日常行中,不斷的銷除染愛。 但到圓滿時,這都是解除了的。經中時常說: 『離貪欲者,心解脫;離無明者,慧解脫。』無 論是知見,無論是行為,都不再受煩惱的繫縛, 而且是把煩惱徹底的去除了。這樣,就能「現證」 到涅槃的「寂滅樂」。現證,是親切的,當前的 證會,是無漏的直觀體驗。體驗到的,就是寂滅, 得到解脫自在的安樂。涅槃寂滅,是現實所證驗 的,並非推託到死了以後,這是佛法的特色。 -- 印順導師《成佛之道(增註本)》 (p.174)

14 有「我」分別的對聯 主考官:獨眼魚難躍龍門。 獨眼生:半邊月滿照乾坤。 主考官:剃刀雖利,難伐千年古木。 小矮子:野火固小,能燒萬里江山。

15 怎樣才算真正「進入佛門」? 真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人,就和魚吞了鉤 一樣,無論牠再怎麼游,也快要出水了。 ( ※順解脫分善根 ) 大乘發菩提心,小乘發出離心,這才進入 佛門。 -- 印順導師《教制教典與教學》 (p.176)

16 問:誰決定能種此順解脫分善根? 答:若有增上意樂,欣求涅槃,厭背生死 者,隨起少分施、戒、聞善,即能決定種 此善根。 若無增上意樂,欣求涅槃,厭背生死者, 雖起多分施、戒、聞善,而亦不能種此善 根。 -- 《大毘婆沙論》卷 7 , T27 , 35b

17 若諸有情或但惠施一摶之食,或唯受持一 日夜戒,或乃至誦四句伽他,或須臾間修 定加行而能種殖 ( 植 ) 順解脫分善根。 - 因人而異 由此後時,雖因煩惱造作種種身、語、意 惡行,或作無間業,或復斷滅一切善根, 乃至身中無有少許白法種子,墮無間獄受 種種苦,而得名為住涅槃岸,以彼必得般 涅槃故。 《大毘婆沙論》卷 176 , T27 , 885b~886a

18 如釣魚人以食為餌,置於鉤上,著深水中。 有魚吞之,彼魚爾時雖復遊戲,或入穴中, 當知已名在彼人手,不久定當至岸上故。 -- T27 , 885c 若聞善友說正法時,身毛為豎,悲泣流淚, 厭離生死,欣樂涅槃,於法、法師深生愛 敬,當知決定已種順解脫分善根;若不能 如是,當知未種。 --T27 , 886a

19 將導「解脫門」者恩德難報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我實知見有三種人, 於諸有情多有所作,其恩難報,假使盡形以諸上 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緣而供養之, 亦不能報。云何為三? 一者,有人為他說法,令捨家法趣於非家,剃除 鬚髮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淨戒。 二者,有人為他說法,令知集法皆是滅法,遠塵 離垢於諸法中生淨法眼。 三者,有人為他說法,令盡諸漏證得無漏心慧解 脫,於現法中自能通達生已盡等具足而住。」 《大毘婆沙論》卷 66(T27, no. 1545, p. 342, b16- 25)

20 現見「一切集法,皆是滅法」 Vinaya I, 11 , Samyutta III, 68 : 世尊說此〔四諦〕教時,尊者憍陳如生起 「一切集法,皆即此滅法」之遠塵離垢法 眼。 《雜阿含 396 經》卷 15 ( T2 , 106c ): 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 生,與無間等(現觀)俱,三結斷,所謂 身見、戒取、疑。

21 Rupert Gethin 的解讀 Rupert Gethin 著,林明強翻譯〈見達磨則見諸法: 早期佛教 “ 法 ” 之意義考察〉, p.80 : 一切集起法,具是寂滅法。這裡 “ 達磨 ” 作為 定語複合詞的後半部分, 只能理解為 “ 本性 ” (nature) 或 “ 特性 ” (characteristic quality) 的意思: 所有以集起為本性的東西,它的本性是寂 滅。

22 印順導師《印度佛教思想史》 (p.71) 一念見諦與次第見諦,是有關修證的重要問題。 佛弟子依法修行,以般若 ── 慧見諦。形容體見諦 理的文句,經律也有不同的敘述,如《赤銅鍱律》 「大品」(南傳三.二一)說:「具壽憍陳如遠 塵離垢法眼生:一切集法皆是滅法」。阿若憍陳 如,為五比丘中最先悟入的。見苦集皆是滅法, 顯然是緣起的苦集與苦滅的體見。由於安立四諦: 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在正見為先 導的修行中,知苦、斷集而證滅,名為「見滅得 道」或「一念見諦」。

23 何謂「知苦、斷集而證滅」?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 2(T23 , 1027c) :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大智度論》卷 18 ( T25 , 192b ): 如馬星比丘為舍利弗說偈: 「 (1) 諸法從緣生, (2) 是法緣及 (3) 盡, 我師大聖王, 是義如是說。」 此偈但說三諦,當知道諦已在中,不相離故;譬 如一人犯事,舉家受罪。

24 舉例:茄子(生相)

25 茄子(變異相 = 滅相)

26 結:能見集法皆是滅法的覺悟人生 因緣集起的法,當下就有它的滅相,這法 爾如是的滅相,如真如那樣的存在,卻與 常見不同。 了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掌握住生滅法 的必然性,無惑於它的生相、住相等,在 因緣未消散的時候,珍惜與善用這緣聚的 觀察,因為福慧的資糧,皆可從中培養與 累積出來。 現見佛的正法,能在現生中悟見,而不是 非要等到來生的 !

27 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與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Download ppt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