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杻 庾 Modified 8年之前
1
慈濟月刊 ( 534 期,2011.5.25 出刊 )
2
聞法、行善,但習氣未改, 如法水流過心地卻迅速漏失, 智慧有漏,修福未修慧。 至誠懺悔,改往修來, 清淨心入法而能造福人間, 則慧命成長,修福且修慧。 增長無漏慧 靜思晨語
3
學佛不只是看經典解文字,更 重要的是法入心,發揮「悲心 無疆界,大愛不分種族」的胸 懷,將佛法義理生活化,修菩 薩行,才能真正利益人間。 001
4
修行無捷徑,唯有戒慎虔誠步步踏實。若 能堅定道心,輔以菩薩團體的切磋,即使 曾是隨波逐流的凡夫,終能改往修來,不 再於生死苦海中飄盪,而能展開有光有熱 的新生命。 001
5
打開心門、聞法會道, 滌心垢、明自性; 進而用愛鋪菩提大道、開覺有情路, 讓正法如水、如湧泉, 淨化全球人心。 006 用愛 鋪菩提大道 開覺有情路
6
「入經藏菩薩」把甚深的微妙義演繹出來。 舞臺上,人人法入心、法入行,身與手都共 一念心,一舉手、一投足都在妙法中。 這不是表演,而是真正「入經藏」。 006
7
今天的慈濟,是他、是你「做」出來的;因 為有他、有你,人人合群,才能編織出這麼 美的世界;所以即使力量微如滴水, 也不要輕視自己。 006
8
四十五年來,上人分秒無不都在感 恩中,感恩人人用心、用生命為慈 濟付出。 師父無以為報,唯一回報大家的, 就是增長人人慧命;所以啟動這項 入經藏的「心靈工程」。 006
9
陀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 就是要引導人人心歸於法。 「法」是天經地義、永恆不 變的,沒有古今差別;佛兩 千多年前說的法,還是適用 於現在。 007
10
為了推動「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 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全臺灣慈 濟人都動了起來,各社區持續舉辦 《法譬如水》讀書會;人人持齋戒、 滌心垢、明自性、去習氣。 007
11
修行,不只是為自己修, 更要修得和別人能合;調 整好自己後,還要配合別 人。去除私我、放棄執著, 彼此才能合和互協,成就 整體之美。 007
12
在讀書會中,從聞、思、修來會道;在演 繹中,不斷唱誦歌詞,自己聽進去、別人 也聽到了,法就可以入心;能洗滌自己的 心,也可以啟發別人。 007
13
修行實在不簡單,要耐得住世 間的欲念,斷除欲念,心才不 會被誘惑。 修行不只是在叢林、道場,更 要在人與人之間,人間無處不 是道場。 008
14
佛陀將「悲」與「智」譬喻為 「兩足尊」;慈悲、智慧具足, 就如健全的雙腳能平衡跨步、自 由行動。所以我們要具足慈悲, 更少不了智慧。 008
15
要達到「悲智雙運」,需要「福慧雙修」 ~有智慧、有福德,福德智慧合起來,才 能入人群為眾生作導航師,將真理推動在 人間。 008
16
學佛,「心中」一定要「有佛」、 「行中」一定要「有法」。 學佛,心不離聞、思、修~ 要虔誠地聞法、好好地思考, 更要腳踏實地修行。 008
17
法從哪裏來?要聽法, 也就是「聞」;聞法要 入心,入心就是「思」 聞、思、修中,最重要 的是「思」,要好好思 考一生中如何受教奉行? 要讓法永恆,就要時時 刻刻「修」。 008
18
「修」是修心養性, 「行」是端正行為。 聞法入心,還要在生活中堅定「戒、定、慧」 ~離開了戒,無行可修;有戒,心才不會亂, 心定,才能產生智慧。 人人「聞、思、修」且「戒、定、慧」,身體 力行菩薩道,才是真正福慧雙修。 008
19
009 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 這「一性圓明」的覺性,在佛 不增、在凡不減,故說「一性 圓明無增減」;即使輪迴六道 中,始終都沒有離開這分如來 真性,所以「如來本性是始 終」。
20
日常生活,心若正、法若盛,護 法神就在身邊,能阻擋魑魅魍魎 靠近。 心正,法盛,護法就在身邊; 心邪,正氣散失,鬼就在身邊。 009
21
人人心中有正法,用心、用愛行菩提大 道,把握甚深微妙法,應用在生活中; 是上人最大的期待! 009
22
最有福、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其實在於人人的心境。心清淨 即是淨土、心輕安即在天堂。 090
23
世間有形之物,皆為四大假合、 會因聚緣而成;來自何方、去 往何處,皆為因緣。 090
24
無須羨慕他人享有富貴、具足名 利;若自己就在名利富貴中,亦 莫貪愛執著,應感恩且喜捨。 090
25
上人慈囑,得一善法,要拳拳服膺。善 知識是生命中的貴人、生命中的老師, 也是生命中的菩薩。 090
26
慈心寬大廣被天下,無處不 在,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 然欲接引迷茫眾生脫離身心 苦難,必須與眾生結好緣, 以柔和愛語讓人人樂於接受 善法,而能用心入法、 同行菩薩道。 090 慈無量、緣無限
27
既發心行菩薩道,就要以眾生之苦為 苦,視如生命共同體,沒有國界、種 族的分別,幫助人人脫離苦難;同時 啟發他們的悲心,合集救苦救難的大 力量,膚慰受傷的大地。 091 悲無量、體無疆
28
對於佛法要想得通透,即使想 不通,也要相信因緣果報,時 時懺悔、反省。 提不起懺悔心,就達不到虔誠 ~雖然響應齋戒,卻只是茹素 而已。習氣不改,於己『德』 有損。 092
29
上人警惕大家,在當今災難偏多的時 刻,必須做「複合式」的修行~福慧雙 修、悲智雙運,透過齋戒、懺悔改除習 氣。 092
30
慈濟四大志業皆為入世弘法, 救心、救世;上人強調,佛法 不是深入寺院叢林才能求得, 福慧要在人與人之間成就。
31
最重要的道場在自己的內心,要在 自我心靈道場勤修『誠正信實』, 如此就能有堅定的信念改變習氣; 經由周圍環境磨練、考驗,『慈悲 喜捨』心受啟發,就能勇猛精進力 行付出。 093
32
無論是餓鬼道、地獄道或是畜生道, 都是佛菩薩要救度之處。 上人開示,學佛者應發「眾生無邊 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 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 弘誓願。 093
33
許多人總要到受苦時才想 尋求解脫;若平常即能深 入苦難人間付出,體會無 常之理,引法入心、時時 聞法解理,當苦境現前時, 就能寬心以對。 093
34
『習性不同,各如其 面』,共事時難免會 因見解、做法不同而 需要磨合。 要相互感恩因為有 『你』、有『他』, 才能讓『我』的生命 有光彩。 095
35
菩薩以正定、正覺、正知見 「三昧」遊戲人間;慈濟人 志為人間菩薩,上人期許 心也要清淨無煩惱。 095
36
菩薩的修行道場就在人 間,要訓練出無私付出、 不染煩惱,時時歡喜自在 的『遊戲三昧』~樂眾生 之樂、苦眾生之苦,福從 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 自在。 095
37
上人感嘆,人生無常、國 土危脆,構築在享受的美 夢總有破碎的時刻,真如 『夢幻泡影』;若堅持 『人定勝天』,僅是『人 造共業』罷了! 096
38
孝為眾善之源,要把握、珍惜父母長 輩健在之時善盡孝道,使父母歡喜、 安心;勝過往生後鋪張的祭拜儀式。 更重要的是,時時以父母給予的生命 行善,就是最虔誠的孝思。 097
39
上人開示,眾生長久以來流 轉生死,過去生的父母無量 無數,未來也將與無量無數 的眾生結親子緣。 以寬廣心來看,一切眾生都 是我們累生累世的父母親人。 097
40
上人教示,「柔和忍辱衣」不只 是穿在慈濟委員身上的制服,而 是身心端正之「依止」。 人與人之間要真誠以待,懷抱柔 和忍辱的功夫;否則再能幹仍是 凡夫。 098
41
手帕能用來擦拭身上髒垢,但也會因此沾染污 垢細菌,所以要日日洗淨再運用。『懺悔』能 徹底清除心靈的無明、消除惡業因, 是維持心靈清淨的妙方。 098 懺悔,是維持心靈清淨的妙方
42
上人教眾:「佛心慈悲,只要 弟子懂得懺悔,無不寬諒。坦 然認錯,不但於己形象無損, 也展現勇於承擔、表達懺悔的 誠心與品格。」 099
43
『發露懺悔』是為了『改往 修來』,要敦促自己改過, 身心才能輕安自在。 099
44
《華嚴經》之〈普賢行願品〉: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099
45
入經藏最重要的,是一分 清淨懺悔心,真實入法而 使慧命增長,才不會在境 界現前時就模糊了是非。 法入心,就能清楚自己的 所作所為,不致偏差。 100
46
上人開示,佛三十二相之一的 「廣長舌相」,即是以「虛空為 口,大地為舌」,每一時間、空 間,都是佛說法之處;而「盡虛 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 皆含藏佛法。 101
47
上人說明凡夫與覺者的區別 凡夫接觸真理後,無法把握當下的清淨 發心,心念迅即隨境而轉,在人我是非 中累積無明業力;覺者徹底體悟宇宙真 理,即使身在濁穢的末法壞劫,靜寂清 澄的心靈境界永不受污染。 101
48
媒體能煽動暴亂,也可以 導正人心方向,引發善心 念,端視如何『用心』。 媒體應為社會人群作耳目, 讓人聽真實的話、看真實 的事,以『報真導正』為 使命。
49
碰到「軟釘子」要 感恩,碰到「硬釘 子」要自我膚慰; 無論如何都要向前 精進。 103
50
不要輕視自己的一念善心,即 使微如須彌山下的小螞蟻,只 要螞蟻雄兵隊伍浩蕩,終能攀 越須彌山;合集眾力更能轉動 須彌山。 103
51
上人強調善、惡一念心。 起一念惡,會破壞、消滅 一切善;起一念善,可以 破除百種惡。 103
52
人人都要多關心天下 事;若是天地不平安, 就算財產再多、子孫再 旺,也難保平安。請大 家提升智慧覺性,力行 懺悔、齋戒、素食、環 保,四者缺一不可。 103
53
先有靜思法脈之法,才有慈濟宗門的福慧 雙修法門;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要平行扎 實~以『法』穩定精神中心,用慈悲大愛 的衝勁造福人群;這就是以『靜思法脈』 運行『慈濟宗門』的福慧雙軌道。 104
54
慈濟組織最重要的力量來自志工, 在廣招人間菩薩的同時,亦要給予 法。 要用『慈悲等觀』的大愛與感恩 心,看待每一位發心投入者。慈悲 的最高境界就是平等視眾生,無論 對方付出心力多寡, 都致以無限感恩。 105
55
慈濟需要的不是錢的『利』, 而是人的『力』;『發心』不 只是捐錢,要真正讓法入心, 並用法鋪路,除了自己力行, 也讓人生迷茫者能走對方向。 106
56
人人心存慈悲喜捨,種善因、結福 緣,人間即是平安幸福的淨土;若心 存貪瞋癡,種惡因、結惡緣,人間即 是災禍頻發的苦難之地。 107 植善因緣,泯惡果報
57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上 人勉眾響應齋戒茹素、淨化身心, 既有益健康、落實減碳,還能阻 絕生意上的交際應酬。 要用誠正信實的心經營事業,莫 陷於敷衍的酬席。 108
58
同樣身在慈濟團體,有人契合 融洽,也有人互動不佳;乃因 人人各有習氣、也各有因緣。 要珍惜得人身、聞佛法,更同 行菩薩道的因緣,用心轉化過 去的惡緣為善緣,即能皆大歡 喜,體會輕安自在的法喜。 108
59
要從『心』入經藏,避免 生命消磨空轉;用愛鋪路, 且鋪得扎實,慧命才能成 長。 108
60
有智慧者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 不能做;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 說;什麼心念是正確的、什麼心念 不能有。心思行為正向不偏,心鏡 明澈,即無煩惱。 109
61
守戒、心定、智慧生。 融通戒、定、慧三法, 就不易受外境誘惑而入 陷阱,且能運用法理去 除無明,不再犯錯造惡。 109
62
上人表示,最自然、健康的飲 食,就是隨著季節食用當季蔬 果。 110
63
即使過往的人生無價值,若能 反省懺悔,上人表示,仍有機 會讓「生命資源回收」~回歸 清淨無染的本性,成為珍貴的 資源。 113
64
犯錯者及時認錯、向人懺悔,接 受者也要有寬諒的雅量,莫惦記 仇恨;否則對方內心已得清淨, 自心反受煩惱污染,毒害自我心 靈。 113
65
有真誠心,做事皆能『做實 說真』~實在做事、說真實 語,才能獲人肯定。 114
66
因緣果報就在日 常生活中,也在 善惡的循環中。 114
67
信仰,要信其德、學其行。 然而,現今許多人信仰不是 為了『學』,而是為了 『求』,祈求得到名與利; 有求心則亂,失去了虔誠。 116
68
許多人未接觸佛教時貪名 利,信仰佛教之後變成求 功德,同樣還是『貪』。 感恩慈濟人沒有貪功德的 心,能以無私大愛不斷付 出;但『法能入心』才是 最重要的。 117
69
上人教示:末法時代,人 的習性愈益低下,偏離人 倫道德。我不願放棄任何 一位弟子,但人生無常, 師父日漸老邁,佛法這麼 好,此時如果沒有讓大家 接受法,真的是『來不 及』! 118
70
山林之火尚有熄滅之時,而人心的『瞋恚 躁動火』一旦燃起,將導致無量苦難。 唯有以法水持續潤澤,才能息滅心火、平 和心地。 119
71
上人期許人人「心中有佛」, 拭淨心靈無明。 即使是一絲一塵的無明都要滌 除,心靈才能乾乾淨淨;人心 如淨土,世界就能明亮。 121
72
「無常」乃緣起緣滅之理,緣會 則聚,緣盡則散。 上人表示,真知無常者,能把握 因緣,結好人緣,在起心動念間 「纖毫明鑑」,每一刻的心念都 不放鬆。 121
73
此生劇本都是過去生所寫,時間到了 就要步下人生舞臺,由不得自己;要 深明因緣果報。 121
74
人生難免遭遇逆境或不如意 事,都是過去所造的因緣果 報。上人教示:「若心不甘 願,就會增加業;心平氣和 接受,就是在消業。」 122
75
有師姊分享,近來修習《水懺》, 覺得很受用,期能改變壞脾氣。 上人應機教導:「整天聽經,沈浸 在一個人的世界,沒人惹你,當然 不會發脾氣。重要的是,當面對人 群時,是否仍能維持心平氣和?在 紛擾中不動心,才是真受用。要多 與人結好緣,把心訓練得寬大。」 122
76
行菩薩道,須去除無明; 欲去除無明,要先懺悔。 122
77
上人言:心有污垢即無明~有的人不 『貪』,卻有『瞋』;脾氣雖好,卻看不 開道理,是『癡』;知錯不肯承認,是 『慢』;不信因果,是『疑』。 122
78
佛陀講述千經萬論,無 非是要引導人人去除 「貪瞋癡慢疑」這五種 粗重的凡夫心。 122
79
上人指出:「真正懺入心, 就無人我是非可計較~了解 沒有人會障礙我們,若遇障 礙,實是自己障礙自己。有 福,就要多付出;有慧,就 要多思考。造福同時解理、 清淨身心,即福慧雙修。」 122
80
眾生造業,皆因六根接觸六塵而起六識, 因意識引發行為。 上人指出:「物理的成、住、壞、空,不 離人心的生、住、異、滅。凡夫的清淨智 慧受貪、瞋、癡、慢、疑等心病闇覆,以 致身、口、意在不知不覺中造業。」 122
81
戒、定、慧入心,才能得『無漏』 智慧。不只修學佛法要入心、實踐, 日常用水也須如守戒般嚴謹,珍惜 滴水。 123
82
維持生命不能無水,增長 慧命亦不可缺少清淨法水; 無論是有形的清水或無形 的法水,都要善加珍惜。 123
83
上人教眾,並非出家 修行就能消除業力, 最重要的是自我覺悟; 若受病痛磨難、人生 障礙現前,保持心靈 平靜,就容易度過業 力難關。 124
84
學佛若只鑽研文字名相, 或是拜求名利、求平安福 報,實已偏離佛教宗旨。 124
85
一心能現十法界, 十法界由一心顯, 心存善念境是善, 惡念存心惡無邊。 127
86
上人教眾,欲成佛或在 六道中輪迴,取決於一 念心,應時時顧好自己 的心念。 127
87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唯一的希望是帶動 愛的人文,引導更多人開啟良善本性。 130
88
上人開示:人生無常,名利地 位轉瞬即空。要把握剎那間的 發心,追求覺悟的境界、回歸 清淨本性,這一念清淨道心才 是永恆的。 130
89
每天睜開眼睛那一刻,上人第 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 今天身體還有功能;再者感恩 全球慈濟人合和互協,在各地 救助苦難眾生。 132
90
慈濟人在菩薩道上學習,災難動員時能合和 互協、共同圓滿;然平時相處時,難免會分 別與誰投緣、與誰不投緣。上人懇切言,如 此凡夫習氣讓師父很心疼。 132
91
有感恩心才能善解,有善 解心才懂得包容,能包容 人者即能知足。 132
92
上人殷囑,要把握時間、運用空 間,在人與人之間「立信」,珍惜 每一分善款,讓人建立信任感。 「貧中之富」,其心力不亞於富有 者。上人請大家珍惜每一分善款, 尤其是善款背後那分發心。 133
93
募款要募心、帶人要帶心, 救人也要把人的心救起來。 135
94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指出,沒 有苦難眾生,就沒有菩薩發揮良能的 餘地;所以慈濟人付出,還要說感恩。 136
95
慈濟邁入第四十六年的第 一天,上人開示:「每一 秒鐘不斷地消逝,每一秒 鐘也都在迎接未來。要踏 實迎接每一秒、照顧好每 一個心念。」 136
96
心念稍有偏失,差之毫釐,即 失之千里。上人警惕大眾,一 失正念,業障、煩惱障、果報 障等三障,即趁虛而入。 137
97
「消除三障有妙方」,就是 「慚愧知罪與懺悔」。 137
98
上人教眾,自知過錯,就要勇於發 露,才能得到原諒,也警惕自己不 再犯,徹底去除過惡。 就像手上有一根刺渾然不覺,觸碰 到時感覺疼痛,才知道刺的所在; 勇敢拔除,就能徹底根除病源。 137
99
上人強調,慈濟所做不只 人間事,而是「入經藏」 ~入人與人之間真實的經 藏;故望人人能夠引法入 心。 137
100
人心欲望無盡,為 『利』不斷開發, 『害』也緊隨而來。 139
101
有緣接觸佛法,就要深入經藏, 用法懺悔,醫治心靈之病;並且 把握當下,造福人群,往正確方 向精進! 142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