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确 毕 Modified 8年之前
1
簡介家庭暴力之概 念與常見迷思 朱芳嫻 臨床心理師
2
演講者介紹 朱芳嫻,臨床心理師 現職: 玉里榮民醫院、台東榮民醫院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兼任研究心理 師 大華技術學院 學輔中心臨床心理師 聖保祿醫院 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 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臨床組 畢業
3
網路流傳的一個文章 我今天收到花了 ………. 既非我的生日,也不是什麼特殊的 日子。 昨晚我們發生了第一次爭吵, 他說了很多很多殘忍的話,而那也 刺傷了我。 我知道他感到很抱歉, 而他說的那些話也不是有意的,因 為他今天送我花了。
4
我今天收到花了 …… 既非我們的結婚紀念日,也不是什 麼特殊的日子。 昨晚他對我拳打腳踢,像一場惡夢 似的, 我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早上醒來全身酸痛,到處是瘀傷,我知道他一定覺得很抱歉,因為他今天送我花了。
5
我今天收到花了 …… 今天不是母親節,也不是什麼特殊的 日子。 昨晚他又揍我了,而且比之前更狠, 更嚴重。 如果我離開他,那我要做什麼呢 ? 我要如何照顧我的小孩 ? 那錢呢 ? 我怕他,也怕離開,但我知道他一定覺得很抱歉,因為他今天送我花了。
6
我今天收到花了 ……. 今天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今天是我出殯的日子。昨晚,他終於殺死我了,他把我打死了,如果我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離開他,我今天就不會收到他的花了。
7
何謂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員間實 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身體上不法侵害指的是:虐待、 遺棄、押賣、強迫、引誘從事不正 常之職業或行為、濫用親權、利用 或對兒童少年犯罪、傷害、妨害自 由、性侵害 … 等,包括有鞭、毆、 踢、捶、推、拉、甩、扯、摑、抓、 咬、燒、扭曲肢體、揪頭髮、扼喉 頭、或使用器械攻擊等方式。
8
精神上不法侵害指的是: 1. 言詞虐待:用言詞、語調予以脅迫、 恐嚇,以企圖控制被害人。如謾罵、 吼叫、侮辱、諷刺、恫嚇、威脅傷 害被害人或其親人、揚言使用暴力 等。 2. 心理虐待:如竊聽、跟蹤、監視、 冷漠、鄙視、羞恥、不實指控、試 圖操縱被害人等足以引起人精神痛 苦的不當行為。 3. 性虐待:強迫性幻想或特別的性活 動、逼迫觀看性活動、色情影片或 圖片等。
9
名詞解釋 家庭成員:包括下列各員及其未成 年子女: A 、配偶或前配偶。 B 、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 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C 、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 親。 D 、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 血親或旁系姻親。
10
目睹兒少:經常目睹雙親之一方對 另一方施予虐待的 18 歲以下的兒少, 包括直接看到或間接聽到威脅、虐 待等行為。雖然他們身上沒有明顯 的外傷,但常伴隨情緒或人際交往 障礙。
11
家庭暴力常見之迷思 1 受暴者一定是女性 ! 2007 年男性通報家暴受害人數為 14202 人,女性為 52773 人。 2008 年男性通報家暴受害人數為 16508 人, 女性為 57276 人。 施暴者一定是男性 ! 2007 年男性通報家暴加害人數為 50948 人,女性為 9300 人。 2008 年男性通報家暴加害人數為 56068 人, 女性為 11505 人。 上述資料摘自「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之 統計數據。
12
家庭暴力常見之迷思 2 只有低收入戶、特定的種族、宗 教、教育程度低的人,才會發生 家庭暴力。 各個階層皆有可能發生家庭暴力。 據統計,台灣於 2007 年家暴受害 人之教育程度在高中至研究所以上 的人數有 25668 人,佔當年度總受 害人數的 38% 。 2008 年通報家暴受害人總人數為 75438 人,其中約有 21% 為公教軍 警、商業、專門職業、及服務業類 人員。
13
家庭暴力常見之迷思 3 受虐婦女有被虐待狂,所以甘願 被虐待而不願離開施虐者 ! 導致受暴婦女仍留在家中的因素十 分複雜,通常有多重因素影響。 受暴者自己做錯事,被打也是活 該 ! 無論發生何種情事,以暴力手段解 決問題皆非好的方法,不可助長。
14
家庭暴力常見之迷思 4 施暴者一定是殘暴、十惡不赦的大 壞蛋 ! 導致加害人施暴的因素亦為多重因素, 雖施暴行為不恰當,但許多施暴者並 非本性凶惡。 小孩還不懂事,不會受到家庭紛爭 的影響。 即使非直接受害人,孩子可以感受到 家庭中緊張、不和睦之氣氛,經常目 睹暴力發生之兒童往往有許多偏差行 為或情緒障礙。
15
家庭暴力對受害人 的影響及處遇
16
家庭暴力之受害人 直接受暴者 目睹暴力過程者 家庭暴力之加害人,也是一種形 式之受害人: 兒時曾經是家暴受害人或目睹暴力, 成年也容易發展出以暴力解決問題 之加害人。 加害人可能是不良家庭互動循環之 下的受害人。
17
受暴者無法離開 / 求助的因素 對施暴者存有矛盾之感情 偶而施暴,但事後皆會補償 施暴者亦有其優點 憐憫與同情 宿命的觀點 這是我上輩子欠的債,這輩子要還 清 一夜夫妻百日恩 我就是這麼歹命
18
受暴者無法離開 / 求助的因素 無處可去 怕施暴者會傷害或騷擾其他親戚或 朋友,故不敢投靠親友。 經濟不獨立,擔心離家後無法生活、 無法照顧孩子。 孤立無援 親友不支持離開,總是要受暴者再 忍一忍。 求援挫敗的經驗,更感無助
19
受暴者無法離開 / 求助的因素 為了孩子 傳統的完整的家的概念 無法取得孩子監護權 經驗不足、態度不佳之處遇人員 社工師 醫療人員:醫師、護理人員、心理 師、醫檢師 警察、檢察官、法官等
20
受暴者無法離開 / 求助的因素 習得無助感 長期受暴,求助無援,最後學會不 做任何回應及反抗。 無論我做什麼都沒有用。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 麻木 拳頭打在身上已經沒有感覺
21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恐懼 生命受威脅、生活不安定的恐懼 我只要聽到前夫的名字就會發抖 只要看到他動一下,我就很怕,每 天提心吊膽,連睡覺都不敢睡。 即使已經分開了,半夜都彷彿聽到 他不停在罵我,那種害怕的感覺又 會跑出來。
22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痛苦與悔恨 覺得自己無能、沒用、依賴 長期承受缺乏自信、被人掌控、虐 待,同時又無法脫離苦海的痛苦。 自責 一定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好 為什麼沒有能力保護孩子 過度焦慮 酗酒、濫用藥物
23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憂鬱 記憶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 無望感、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持續的負向思考、責備自己、感到孤立和 無助 挫折、沮喪、 挫折、沮喪、持續的悲傷、焦慮、緊張 易怒、暴躁 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喜樂感 忽視個人責任或是自我照顧 飲食習慣改變、睡眠習慣改變 總是感覺疲累、失去活力 對治療沒有反應的生理症狀 酗酒和錯誤的依賴藥物 尋短或自殺的念頭
24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創傷後壓力反應 經驗重現: 創傷的畫面歷歷在目,不斷浮現,聲音 或氣味揮之不去。 被惡夢糾纏。 不自覺「掉回過去」,情緒或行動反應 強烈,如身歷其境。 被人、事、物、時、地勾起回憶,觸景 傷情,睹物思人,身心痛苦。
25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創傷後壓力症狀 逃避及退縮反應: 努力避免談論或想到創傷經驗以及避 免與任何可能勾起創傷回憶的人、事、 及物接觸。 創傷太深的部分,選擇遺忘,甚至失 憶。 為了抵抗痛苦的感受,情緒會變得侷 限甚至麻木,壓抑情感。 隔離與疏遠感會導致社交退縮,變得 自我封閉。 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不願參 與。 對未來悲觀絕望。
26
直接受暴者的心理影響 創傷後壓力症狀 生理激發反應: 持續警戒危險、容易驚嚇/驚跳 暴躁易怒,大發雷霆,甚至發生衝突 與暴力事件 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 難以專心或注意,心不在焉。 焦躁不安、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生 怕動輒得咎。
27
直接受暴者的生理影響 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頭痛 性功能失調 全身無力 暈眩 失眠或睡眠過多 不正常的胸痛 沒胃口 對社交活動、工 作提不起勁 疲倦 婦科類的疾病等 等
28
影片:抉擇 在影片中觀察到哪些症狀 ? 受暴婦女遇到哪些困難 ?
29
目睹暴力之兒童的傷害 自卑、社會技能低落 攻擊性、過度激躁 退縮、被動 憂鬱、經常性的焦慮 缺乏安全感、害怕、恐懼、抗壓 性低 罪惡感 創傷後壓力反應
30
目睹暴力兒童之影響 學習以暴力解決衝突 --> 成年後進入暴力關係 即使孩子只是目睹暴力,但其實 已成了暴力的受害者 許多研究顯示,受暴 / 目睹暴力兒童 本身受到極大創傷,有許多時候他 們相信暴力的發生是因為他們犯了 錯。
31
目睹暴力兒童之影響 行為困擾與偏差 尿床 過動、容易分心 頻繁的暴力衝突 人際關係不穩定 學業表現不佳、拒學 身心症狀,頻繁的生病 自傷、自殺 犯罪行為
32
影片 :100 公分的世界
33
如何協助家庭暴力 受害者 生活的重建 心理的重建 關係修補
34
生活的重建 居住問題 安全問題 經濟穩定 - 工作、收入 孩子照顧問題 培養工作技能
35
心理的重建 處理急性症狀 穩定情緒 連結社會資源,增加社會支持 增加自尊與自信
36
關係修補 夫妻關係修補 親子關係修補 其他人際關係之發展
37
可以利用的資源 公部門 - 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 中心 民間機構: http://dspc.moi.gov.tw/public/Data/952715175271.doc http://dspc.moi.gov.tw/public/Data/952715175271.doc 醫療機構:承接相關業務之醫療 院所 上述單位可提供認知輔導教育、 個別心理諮商、團體諮商、婚姻 諮商等,以及相關生活重建之資 訊。
39
讓我們共同創造一 個更安全的世界 與各位共勉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