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資料來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資料來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資料來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 http://www.hkbu.edu.hk/~cmedsoc/

2 整體觀念 認為事物是一個整體,事物內部的各個部份是互 相聯係而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間也有密切 的聯係,整個宇宙也是一個大的整體。 中醫從這一觀念出發,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 體。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以五臟為中心的有 機整體。以五臟為中心,每一臟、一腑、一體和 一竅構成一個系統。在心的統一指揮下,五臟六 腑,四肢百骸,分工合作。人體的結構互相聯係, 不可分割;人體的各種功能互相協調,彼此為用; 在患病時,體內的各個部份也相互影響。 總括而言,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可以影響人的生 理病理。反之,人也可以影響自然環境和社會環 境。二者是雙向的互為因果的關係。

3 http://www.hko.gov.hk/abouthko/logoexplain/logoexplainc.htm

4 辨證論治 中醫學的診療特點,是強調「辨證論治」,而不是強調一 方一藥治一病的「辨病治療」,也不是針對具體症狀而治 的「對症治療」,因為「病」、「證」和「症」的概念有 區別。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發病形式、病機(發病的機 理)、發展規律和轉歸的一種完整過程。如哮喘、中風、 感冒、痢疾等。 「症」:是指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 如發熱、咳嗽、頭痛、眩暈等 「證」:既不是疾病的全過程,也不是疾病的某一項臨床 表現,而是指在疾病發展的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關係。

5 「辨證論治」 也叫「辨證施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 原則。它分為「辨證」和「論治」兩個階段。 「辨證」:即將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有關資料、 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 質和邪正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證。 「論治」: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辨證是確定治療方法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 通過辨證論治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論治是否正確。因此, 辨證和論治是診療疾病過程中,相互聯係不可分割的兩個 方面。

6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7 精氣學說 「氣」:指一切無形的,不斷運動的物質。由於氣極其微 細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見,故古人稱之為「無形」。實際 上氣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源。氣的活 動力很強,推動着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精」:自然界無形之氣中的精華或精粹部份; 人體中一切有用的成份,如先天之精、水穀之精、血和津 液等;腎中所藏之精,即腎精。 精氣是人體生命的動力:人之五臟、六腑、形體、官竅、 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 精氣足,則生命活動正常:人體中充滿着氣。

8 氣的來源有三 1. 人在出世前在母體所獲得 的先天之精氣; 2. 出生後通過肺吸入天之清 氣; 3. 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穀精 微之精氣。精氣充足,則 生命活動正常,生命力旺 盛。若精氣不足(氣虛), 生命活動無力,便會出現 虛弱的徵象。

9 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而通暢 氣的運動(即氣機)有升、降、出、入四 種形式,人體內氣的運動也一樣。在正常 的情況下,升與降、出與入應保持平衡。 如果不平衡,則出現病態。此外,人體內 氣運行暢通,推動血與 津液的運行也會暢通, 則人體可處於健康的狀 態。

10 精、氣、神的關係: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人有生命活動就有神的存 在。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生命 活動的總稱。如人體面色、眼神、表情、肢體活動等有神。 狹義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所藏的神。 精、氣、神三者的關係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精氣互 化。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氣。意思是:有 形之精可以散為無形之精氣,無形之精氣又可聚績而成有 形之精,兩者可以相互轉化。神是由精氣所生的,因為人 有精氣的推動才可以有生命活動,神才能得以表現出來。 在神形成之後,也需要得到精氣的滋養,方能進行正常的 生理功能活動。然而,吾心之神又能統馭精氣,運用精氣。

11 陰陽學說 陽是對自然界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 對立雙方的概括。陰陽最初的涵意是很 樸素簡單的,就是指日光的背向而言, 朝向日光者為陽,背向日光者為陰。後 來涵意不斷引申,如白天為陽,黑夜為 陰;溫暖為陽,寒冷為陰等。引申的結 果,就是機乎將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和 現象都劃歸於陰和陽兩個方面,亦即陰 氣和陽氣。 陽:有運動、上升、外向、無形、溫暖、 明亮、興奮、剛強等特性的事物或現象。 陰:有靜止、下降、內守、有形、寒冷、 晦暗、抑制、柔弱等特性的事物或現象。

12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1. 陰陽交感: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 交合的過程。 2. 陰陽對立制約:陰陽的相反可導致陰陽的相互制約,例如 溫熱可以驅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溫; 3. 陰陽互根互用:陰陽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 着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係 4. 陰陽消長平衡:陰陽消長,是用以說明事物或現象陰陽對 立雙方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於不斷互為消長 運動變化之中。如果陰陽消長處於一定的範圍內便稱為平 衡。陰陽消長例子:四季消長、一日消長 5. 陰陽相互轉化:陰陽轉化,是指一事物的總體屬性在一定 條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屬陽的事物可以轉 化為屬陰的事物,屬陰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屬陽的事物。

13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 質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規律來認識世界、 解釋世界和探求宇宙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 方法論。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 世界的物質 「行」是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

14 五行的各自特性 1. 木:「木曰曲直」。「曲」指屈;「直」指伸。「曲直」是指 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曲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凡 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物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2. 火:「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 具有溫熱、向上等性質底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3. 土:「土曰稼穡」。「稼」指種植穀物;「穡」指收穫穀物。 「稼穡」指人類種植和收穫穀物的農事活動,因而引申為具有 生化、承載、受納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均屬於土。 4. 金:「金曰從革」。「從」指由,說明金的來源;「革」即變 革。「從革」即說明通過變革而產生的。自然界絕大多數的金 屬都是由礦石冶煉而成的。金的質地沉重,且常用於殺戮,因 而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5. 水:「水曰潤下」,指水有滋潤下行的特點,故引申為具有滋 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15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相生」:有相互資生、助長、促進之意。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 「相克」:有相互克制、制約之意。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 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事物 就會過份亢盛而為害,就不能維持和促進事物的 平衡協調和發展變化。

16 五行生克圖

17 五行學說與五臟的生理功能 1.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通氣血、調暢情 志的功能,故肝屬木。 2. 心陽具有溫煦功能,故心屬火。 3. 脾主運化水穀、化生精微以營養臟腑形體, 為氣血生化之源,故脾屬土。 4. 肺具有清肅之性,以肅降為順,故肺屬金。 5. 腎有藏精,主水功能,故腎屬水。

18

19 藏象學說 「藏」是藏於體內的內臟。 「象」指表現於體表的生理病理現象。中醫學通 過觀察外在的生理病理現象研究人體內臟的活動 規律,即「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 「藏」,不僅是一個形態學的概念,而是一個有 功能形態合一的概念,重視了臟器的功能。 藏象學說是以臟腑為基礎的,臟腑是內臟的總稱, 包括五臟、六腑

20 奇恆之腑三類。 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臟屬裏屬陰。五 臟多是實體的器官,是化生儲藏精氣的內臟,以 藏為主。 六腑: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六腑 屬表屬陽。六腑多為中空柔軟的囊性器官,是受 盛傳化水穀的內臟,以通為主。 奇恆之腑:腦、骨、髓、脈、膽、女子胞。奇恆 之腑,形態上多中空與六腑相似,功能上儲藏精 氣(藏而不瀉)與五臟相似,似臟非臟,似腑非 腑,故稱為奇恆之腑。


Download ppt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資料來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