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格 慎 Modified 8年之前
1
皮肤性病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2
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 历史:北大医院( 1915 ),人民医院( 1918 ), 北大三院( 1958 ) 1946 年,胡传揆任北大医院皮肤科主任。 主要名教授:王光超、陈集周、陈锡堂、王端礼、马圣清、王双元、 李世荫、陈学荣、朱铁君等 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2001 年 4 月~ 北京大学皮肤学系: 2005 年 6 月~ (一、二、三院,首钢、深圳、积水潭、北京、 721 、世纪坛 等医院参加) 现任学科带头人:朱学骏、李若瑜、张建中、李林峰、涂平等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演化 皮肤病、花柳病( 1920 - ) 皮肤病( 1964 - ) 皮肤病、性病( 1980 - ) 皮肤病、性病、美容( 1990 - )
4
皮肤的结构
5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 面积: 1.5-2.0 平方米 厚度: 0.5 一 4.0 mm 男 > 女 眼脸处最薄,手掌和足跟最厚 重量:约占体重的 16% 皮肤颜色 : 黑素的多少和血流量 皮肤表面:皮脊和皮沟(皮纹的个性特征)
6
皮肤的组成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毛囊、 皮脂腺、小汗腺、顶 泌汗腺、甲 血管、淋巴管、神经
7
表皮 Epidermis 组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 Langerhans’ 细胞 Merkel 细胞
8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s 占表皮内细胞总数的 80 %以上 起源:外胚叶 镜下有 4 层: 基底细胞层 棘细胞层 颗粒细胞层 角质层
9
基底细胞层 basal layer 仅 1 层,圆柱状排列 作用: 具有分裂能力,又称生发细胞,是表皮干细胞储存地 连接:与上层细胞连接通过桥粒,与下方真皮连接通过 半桥粒及基底膜带结构相连接 disease : EBS 、 BCC
10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 BMZ 作用: 连接表皮和真皮 渗透屏障 PAS 染色可见 电镜下分为 4 层: 基底细胞浆膜 透明板 致密板 致密板下带 Disease: bullous pemphigoid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
12
棘细胞层 prickle cell layer 4-8 层 多角形 细胞间依靠桥粒相连 disease : pemphigus 桥粒
13
红斑型天疱疮
14
颗粒细胞层 granular layer 2-4 层 胞内可见多数嗜碱性颗粒 细胞核开始解离 disease : Ichthyosis, LP
15
角质层 cornified/horny layer 5-10 层死亡细胞,无核, 有致密角蛋白 含水量 15 %(其下细胞含 水量 >80 %) 特点:坚韧、致密 功能:屏障保护(抵抗外 界机械刺激和微生物生长) disease : epidermal nevus , Ichthyosis
16
在一些角质厚的部 位,还有一层透明 层,位于颗粒层上 方 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17
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熟过程 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时间: 28 天 新生子细胞 棘细胞层 颗粒层: 14 天, 颗粒层 角质层:约 14 天 表皮更新时间: 41 - 47 天 disease : Psoriasis , SCC
18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9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起源:外胚叶的神经嵴 位于基底细胞层,占基底层细胞地 10% 。不 同人种数量相同,产生黑素数量不同 肤色 不同。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密度不同。 主要功能:产生黑素 disease : Vitiligo, malignant malanoma
20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表皮黑素单位:每个黑素细胞可向 36 个左右角 质形成细胞输送黑素 “ 帽 ” 黑素的作用:吸收紫外线,保护机体 黑素合成部位:黑素小体 黑素合成过程:酪氨酸 多巴 多巴醌 黑素
21
巨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 白癜风 恶性黑素瘤 (甲母痣恶变 )
22
Langerhans’ cell 1860 Paul Langerhans 来源:骨髓,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形态:树枝状 S100 、 CD1 、 ATP 酶作免疫组化染色, 电镜下 有特征性网球拍小体( Birbeck 颗粒) APC 作用 disease : histiocytosis X
23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etterer-Siwe)
24
Merkel cell 基底细胞层,HE 染色无法辨认 电镜:见胞浆内较多致密颗粒 触觉敏感部位分布较多(指趾、口腔和生殖器粘 膜、外毛根鞘等处) 可能和皮肤感觉有关 disease : Merkel cell carcinoma
25
Merkel cell carcinoma 嗜鉻素 A 阳性
26
真皮 Dermis 乳头层:丰富的血管,胶原纤维较细, 与表皮波纹状相连 网状层:胶原纤维粗厚、数量多 皮肤各层
27
真皮的主要细胞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s ):产生胶原纤维 组织细胞( histiocytes ): “ 清道夫 ” 肥大细胞( mast cell ):释放介质扩张血 管,参与Ⅰ型变态反应 Dermatofibroma, histiocytosis
28
真皮结缔组织成分 胶原纤维( collagen ):真皮主要成分 弹性纤维( elastic fibers ):散在胶原之间 基质( ground substances, matrix ):无定 形物质,包括各种蛋白多糖 Dermatofibroma, histiocytosis
29
真皮血管、淋巴管、神经 血管:丰富 —— 真皮内有浅层血管丛和深 层血管丛、皮下组织有较大血管 淋巴管:较少 肌肉:平滑肌(立毛肌、阴囊肉膜、血管 壁、汗腺周围)、骨骼肌(表情肌) disease : angioma
30
皮肤的神经 神经:感觉神经:痛、触、温、冷、压觉、痒 觉等,通过感觉小体或神经末梢。如麦氏小体 (指趾端腹侧真皮乳头)与触觉有关,环层小 体( Pacini 小体,真皮深层)与压觉有关。 运动神经:控制肌细胞,调节血流、腺体分泌, 使毛发竖立等。 neurofibromatosis 麦氏小体环层小体
31
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 脂肪小叶:脂肪细胞 小叶间隔:结缔组织 厚度因部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不同 皮肤各层 disease : panniculitis erythema nodosa
32
皮肤附属器 skin appendages 毛囊( hair follicle )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 ) 小汗腺( eccrine gland ) 顶泌汗腺( apocrine gland ) 甲( nail )
33
毛囊 分长毛(头发、胡须、腋毛 等)、短毛(眉毛、睫毛、鼻 毛等)、毳毛三种 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毛 母质 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 掌跖、唇红、乳头、龟头及阴 唇内侧
34
毛发 10 万根,正常人每日脱落 50-100 根 生长呈周期性 生长期: 3-4 年, 0.27-0.40mm/d 退行期: 2-3 周 休止期: 3 - 4 月 不同部位生长期长短不同 disease : alopecia areata, AGA
35
皮脂腺 无:掌跖 最多:头皮、前额、颊部、 鼻翼、颏部、胸背上部、 外阴等,称之为皮脂溢出部位。 绝大部分开口于毛囊,部分(口腔粘膜、唇 红等)直接开口于粘膜表面 毛囊-皮脂腺单位
36
皮脂腺 发育受雄激素影响 全浆分泌 分泌活动受种族、年龄、 性别、营养、气候等影响。 如老年人皮脂腺萎缩,皮 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 易发生皮肤瘙痒。 disease : acne
37
小汗腺 eccrine gland 最多:掌跖、额部、腋窝 无: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 唇及阴蒂 汗液 99 %以上为水份,分泌受交 感神经支配 汗液和皮脂组成乳化膜 调节体温 disease : miliaria
38
顶泌汗腺 apocrine gland 动物发达,人类趋于退化 分布:腋窝、乳晕、脐窝、外阴及肛周等,还 有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麦氏腺及乳腺都是 变异的顶泌汗腺 顶浆分泌汗液,开口于毛囊,新鲜分泌物无臭, 在体表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臭味 发育受性激素影响,至青春期始活动
39
甲 (nail)
40
皮肤的生理功能
41
维持内环境稳定 — 保护作用 角质层致密坚韧,含水量仅 10 - 15 %,相 对干燥 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 pH5.5 - 6.5 ) 真皮纤维成分富有弹性和韧性 皮下组织具有软垫作用
42
维持内环境稳定 — 保护作用 机械性损伤 ——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各司其职 物理性损伤 电:主要决定于角质层(含水量少,电阻大)皮肤干燥 时,电阻约为 6 ~ 10kΩ ,甚至高达 100kΩ ;但去掉角质 层的皮肤电阻后约为 800 ~ 1200Ω 光:皮肤厚度、色素 化学性损伤 —— 角质层,皮脂抗碱作用 生物性损伤 —— 角质层、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 防止水分、营养物质丢失 —— 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肤丢 失的水分每天约为 500ml (不显性出汗),如角质层丧失, 则可增加 10 倍以上,同时营养物质、电解质也会丢失
43
皮肤屏障功能及其相关因素 皮肤表面脂膜 角质层厚度和结构完整性 皮肤表面 pH 值( pH5.5 - 6.5 ) 表皮厚度和结构完整性 表皮含水量(角质层 10 - 15 %,表皮 >80 %) 表皮中的色素 皮肤免疫机能 皮肤细胞的营养与更新
44
表皮 —— 屏障作用的关键 Figure 5.2b
45
角质层 —— 关键中的关键 由无生命的角质形成细胞层叠交错构成的致密结构。(细胞 宽 30 微米,厚 0.8 微米)。角质层依部位不同厚度,约 5 - 20 层细胞,厚约 10 - 15 微米。在掌跖部位可厚达 40 ~ 50 层, 厚达数毫米 结构: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内被蛋白等(占角质套膜中 80 %的蛋白)等之间相互交联,成为不溶性致密结构,角质鞘 之间为脂类,形成砖墙样结构 功能:维持表皮正常渗透性屏障, 1 )有效防止理化、生物 性刺激因素; 2 )有效防止机体的经表皮水份和营养物丢失
46
防护紫外线 - UVA (长波紫外线) 可穿透到真皮,使皮肤变黑, 造成皱纹,促皮肤老化。 - UVB (中波紫外线) 可穿透表皮,危害最大,晒伤, 色斑,表皮变厚,皮肤光老化。 - UVC (短波紫外线) 一般地球表面无,只有严重环 境污染损伤到臭氧层,可引起皮肤 癌等 。 UVA 真皮 UVB 表皮 真皮 UVA
47
皮肤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 黑素吸收紫外线,保护基底层细胞和真皮乳 头层的血管 即刻反应:照射数小时内,紫外线激活已经 合成的黑素 迟发反应:照射 3-4 天后,紫外线促进酪氨酸 酶的合成
48
1 型. 只晒伤,不晒黑 2 型. 容易晒伤,稍微晒黑 3 型. 中度晒伤,逐漸变黑 4 型. 不易晒伤,明显晒黑 5 型. 几乎不晒伤,褐色皮肤 6 型. 从不晒伤,黑色皮肤 皮肤类型(对日晒反应)
49
维持内环境稳定 — 体温调节 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出汗散热 外界温度升高 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 加 散热增加 外界温度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 少 散热减少 脂肪层:保持体温
50
皮肤的分泌功能 小汗腺:分泌汗液,排汗散热降温 不显性出汗: 500ml/d 显性出汗:环境温度 >30 ℃、紧张、恐惧或进食 刺激性食物 皮脂腺:分泌皮脂 与汗液构成乳化膜,润滑保护皮肤 抑制体表微生物繁殖
51
合成维生素 D 维生素 D 主要始 D2 、 D3 ,能够抗佝偻病 胆固醇在体内转变成 7 脱氢胆固醇,并储 存于皮肤中,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变 成维生素 D3
52
皮肤 — 重要的感觉器官 丰富的神经末梢网和各种感觉神经末梢, 产生冷、热、触、压、痛、痒等感觉 不同感觉神经末梢接受的刺激经大脑综合 分析产生复合感觉:干燥、潮湿、平滑、 粗糙、坚硬、柔软等
53
组成机体免疫防御系统 皮肤屏障作用、天然免疫 Langerhans’cell :吞噬、处理、递呈抗原 肥大细胞:参与Ⅰ型变态反应 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54
皮肤 — 变态反应主要靶器官
55
肥大细胞 - I 型变态反应主 要细胞
56
嗜酸性粒细胞 — 过敏反应的标志细胞
57
美学功能 健康皮肤是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地 颜色 色泽 弹性 皮脂量 头发 指甲
58
皮肤的主要生理功能 屏障与保护(内环境恒定、防止机械、理化、 生物等刺激 ) 吸收作用 ( 角质层厚度、水合程度、吸收物性质 感觉作用(疼痛、瘙痒、温度、触觉 … ) 分泌和排泄(主要通过汗腺、皮脂腺) 体温调节作用(辐射、传导、对流、出汗) 代谢作用(三大代谢、角蛋白、黑素代谢) 免疫作用( skin immune system) 美学作用 ( 色泽、质地、细腻度、皮脂)
59
小结 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 附属器 皮肤的生理功能( 8 方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