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2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3 ☆ 正常心律: 窦性心律 频率: 60-100/ 每分 规则:一般每 2 个心动周期间隔时间均相 等

4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固有心肌细胞 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交界、房室束 支(左、右 )、浦 肯野氏纤维 传导系统

5 心肌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膜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先除极后复极 –0 相:除极, Na + 快速内流 –1 相:快速复极初期, K + 短暂外流 –2 相:平台期, Ca 2+ 及 Na + (少量)内流, K + 外流 –3 相:快速复极末期, K + 外流 –4 相:静息期 非自律细胞 —— 静息电位 自律细胞 —— 4 相坡度

6

7 心肌细胞 ☆ 自律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和传导系统心肌细 胞 ☆ 非自律细胞: 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8

9

10

11 有效不应期 从开始除极至膜电位恢复到 –60 到 -50mv 的 时间 在 ERP 中,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 ERP↑ ,心肌不起反应的时间 ↑ ,产生快速 型心律失常的机会 ↓

12

13 ☆ 心律失常 : 由于冲动起源、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跳节律和 频率的紊乱,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 分型: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

14 ▽ 缓慢型心律失常  60 次 / 分  窦性心动过缓  各种传导阻滞  治疗以 M 受体阻断药 ▽ 快速型心律失常  100 次 / 分  窦性心动过速  早搏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心房扑动和颤动 本章介绍的内容

15 ☆ 心律失常发病和治疗 ▽ 发病: 很多疾病可引起, 25% 使用强心苷, 50% 的麻醉病人, 80% 心肌梗死病人,美国每 年因心律失常猝死者约有 45-60 万人; ▽ 治疗注意问题: ⊙ 不同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同; ⊙ 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但亦可导致 心律失常。

16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 冲动形成障碍 – 自律性增高 : 自律细胞 4 相自发除极速率加快、最大舒张电位变小 –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后除极 : 继 0 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震颤性波动、不稳 定,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

17 2 、冲动传导障碍 ( 1 )传导障碍 —— 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阿托品治疗) ( 2 )折返激动 —— 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环 行通路返回到起源的 部位, 并再次激动 单次折返 —— 期前收缩 连续折返 —— 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

18 产生折返条件: ①解剖或生理学环形通路 ②单向传导阻滞 ③回路传导的时间足够长,折回的冲 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 ④相邻细胞 ERP 不均一

19 凡能消除单向传导阻滞(改善传导)或使其 变为双向传导阻滞(加强传导抑制)以及延 长 ERP 的药物均可消除折返,具有抗心律失 常作用

20 折返激动发生机制 正常心肌 单向传导阻滞 折返形成

21

22

23

24

25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一、降低自律性 1 、减慢 4 相自动除极速率 减慢快反应细胞 4 相 Na + 内流或慢反应细胞 4 相 Ca 2+ 内流; 2 、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促进 K + 外流) 3 、提高阈电位 二、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 除极: Ca2+ 拮抗药

26 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 1 、增加膜反应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 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 、降低膜反应性 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 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7 四、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 1 、延长 ERP ,绝对延长 ERP 2 、缩短 APD > ERP ,相对延长 ERP 3 、邻近细胞 ERP 趋向均一

28 分类; I 类: Na + 通道阻滞药 Ia :适度阻滞 Na + 通道, 奎尼丁、普鲁卡因 等 Ib :轻度阻滞 Na + 通道,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Ic :重度阻滞 Na + 通道, 普鲁帕酮、氟尼卡 II 类: 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奈洛尔 等 III 类: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胺碘酮 IV 类: Ca 2+ 拮抗药, 维拉帕米 等

29 二、常用的药物 奎尼丁 作用: 1 、阻滞 Na+ 内流 ① 降低自律性( 4 相除极速度减慢) ② 减慢传导( 0 相 Na+ 内流) ③ 延长 ERP 2 、抑制 Ca2+ 内流 —— 负性肌力作用 3 、减少 K+ 外流 —— 延长 APD 和 ERP 4 、阻断 α 受体和 M 受体

30 特点: 广谱、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但安全范围小、 不良反应多,限制了其应用 。 用途: 心房颤动和扑动 ( 转复和预防 )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 转复和预防 ) 频发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 治疗 )

31 不良反应  胃肠道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   金鸡纳反应: 胃肠道反应 +CNS 症状 ( 耳鸣、视听力 障碍、晕厥、谵妄等)  过敏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  等  心血管反应: 低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  奎尼丁晕厥或猝死: 偶见,严重;病人出现意识 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32 注意:  收缩压明显下降(  12kPa )、心率减慢 (  60bpm )、 QRS 时限延长 25%— 50% ,均宜停 药观察。  用本药复律时病人必须住院。  心衰、血压过低、严重窦房结病变、高度房室结传 导阻滞和妊娠患者禁用

33 药物相互作用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药酶诱导) 加速奎尼丁代谢 地高辛合用(降低地高辛清除率)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 (减慢奎尼丁肝代谢 ) 双香豆素、华法林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血药浓度)

34 普鲁卡因胺 一、药理作用 特点: 1 、作用弱于奎尼丁 2 、电生理同奎尼丁 但代谢产物有明显的 III 类药物特性 3 、对室性心律失常较好 二、临床应用 1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等),快 —V 给药危急病例 2 、室上性心律失常不如奎尼丁

35 三、不良反应 1 、心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 、胃肠道(恶心、厌食) 3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 WBC )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长期) —— 关 节痛、肌肉痛、胸膜炎、发热等 心衰、低血压、肝肾功能不全 —— 慎用

36 电生理特点: 1 、轻度降低 0 相上升最大速率,略能减慢传导速度; 2 、抑制 4 相 Na + 内流,降低自律性。 3 、促进 K + 外流,缩短复极过程,以缩短 APD 更为显著。 4 、选择希浦纤维和心室肌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窄谱) Ib 药物 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

37 利多卡因 作用: o 降低自律性: o 减慢或加速传导 治疗量当胞外 K + 较高时 —— 减慢传导; 对血 K + 降低或受损部分除极的心肌 —— 加速 传导 o 相对延长 ERP :

38 二、体内过程 1 、不口服:①首关消除( 1/3 入循环) ②胃刺激(恶心、呕吐) 2 、静注:作用时间短( 20min ) 3 、肝代谢(全部) —— 严重肝功能不良慎用

39 用途; 窄谱,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作为首选药,如 急性心梗患者的室早、室速及室颤; 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6% ,多在静注时发生, 主要有神经系统症状。

40 苯妥英钠 作用 : 与利多卡因相似,且可直接抑制洋地黄中毒 所致,并与洋地黄竞争 Na + -K + -ATP 酶。 用途 :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洋地黄中毒所 致的更为有效(首选药);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太快可致呼吸、心脏抑制,以及室 颤、低血压等。

41 IC 类:普罗帕酮 商品名为心律平 一、药理作用 1、阻滞 Na+ 通道 减慢传导(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延长 ERP (亦阻K+通道) 2、阻断 β 受体和 Ca2+ 通道(轻度),可致哮 喘,心动过缓和负性肌力作用

42 二、临床应用 ( 广谱 ) 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消化道:恶心、呕吐、味觉改变 2 、心血管: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压、心衰 3 、肝肾功能不全减量、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 禁用

43 II 类 β 受体阻断药 — 普萘洛尔 一、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窦房结、心房传导纤维、浦肯 野纤维) 2 、传导 减慢房室结传导 3 、 ERP :浦肯野纤维(治疗量缩短, 高浓度则延长), 房室结(延长)

44 二、临床应用 ( 室上性为主 ) 1 、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 也用于由焦虑或甲亢等引发的窦速。 2 、室性心律失常: 对运动或情绪激动引发的效果良好; 预防心梗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 ↓25%

45 III 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一、药理作用 抑制 K + (主)、 Na + 、通道 ,阻断  、 β 受体 1 、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浦肯野纤维 2 、减慢传导:房室结、浦肯野纤维( Ca 2+ 、 Na + 、 K + 通道) 3 、延长 APD 和 ERP :心房和浦肯野纤(阻 K + 通道) 4 、阻断 α 、 β 受体(非竞争性),松弛血管平滑肌, 扩冠脉, 减少心肌耗氧量

46 二、体内过程 1 、口服吸收慢: 6 ~ 8h 达峰,生物利用度 30% ~ 40% 2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95% 3 、代谢排泄慢: t ½ 数周,停药可维持 4 ~ 6 周

47 三、 用途 广谱、作用强,可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 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速:转复为窦性 心律 –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室速

48 四、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静注过快: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BP 2 、消化道: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 3 、角膜微粒沉着(停药可恢复) 4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含碘)、间质性 肺炎或肺纤维化( 0.5-1.5%, 严重) 碘过敏、房室传导阻滞 — 禁用

49 维拉帕米 一、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减慢 4 相除期):窦房结, 房室结 2 、减慢传导:窦房结 、 房室结 3 、延长 APD 和 ERP (延长3相末段 Ca 2+ 通 道恢复开放 时间) Iv 类 钙通道阻滞药

50 二、临床用途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三、慎用或禁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Ⅲ度房室传导阻 滞,心衰,心源性休克 —— 禁用 老年人、肾功能不良 —— 慎用

51 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选药 ⊙ 窦速:对因治疗,必要时用 β 受体阻断 药或者维拉帕米 ⊙ 房颤或房扑: 转律用奎尼丁,防复发可加用或单用 胺碘酮,控制心室频率用强心苷

52 ⊙ 阵发性室上速:首选维拉帕米,也可用 普萘洛尔,胺碘酮,奎尼丁,普罗帕酮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也可用 普鲁卡因胺 ⊙强心苷中毒所致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 钠

53 思考题 1.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2. 各类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Download ppt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