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 單元名稱:中華民族的形成與文化發展 主題名稱: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授課教師:康才媛、駱芬美 授課週次:第三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 單元名稱:中華民族的形成與文化發展 主題名稱: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授課教師:康才媛、駱芬美 授課週次:第三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 單元名稱:中華民族的形成與文化發展 主題名稱: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授課教師:康才媛、駱芬美 授課週次:第三週

2 2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引言: 近代西方文明是目前人類文明的火車頭, 帶領 全人類進入新的文化生活, 中國自十九世紀中 葉, 大量引進西方文化, 並有反傳統、全盤西化 的訴求, 至今已將近一百年。此刻不論我們認 同或揚棄中國文化, 站在世界多元的文化的角 度, 我們應認知中國文化與其他世界文化相同, 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是人類文明共同的遺 產。而今我們要掌握未來, 更該認知自我, 理解 中國文化的本質, 以及中西文化差異所在。

3 3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文化涉及廣泛, 欲完整論述有其困難, 由 於中國文化重統緒, 強調文化的傳承與延 續, 因此不論價值體系或有形文化, 均有 一脈相承的觀念, 因此本單元, 首先從內 在文化, 即價值體系開始談起。

4 4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討論問題: 1. 中西文化的差異何在? 2. 在現代的生活中, 傳統中國文化是否仍 具影響力? 3. 在現代的生活中, 傳統中國文化是有該 改良的地方? 4. 在現代的生活中, 傳統中國文化是否仍 具價值與意義?

5 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題綱: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文化與學習的內容、 方法、結果)的差異 1. 中國:重主體(能)、道德心、道德文化、 直覺、內心體驗、圓而神、重文化之統。強調 直覺的體驗, 具個別差異性, 學習無標準、程序 與步驟。 2. 西方:重客體(所)、認知心、科學文化、 理智、客觀成就、方以智、文化類別。強調經 驗與推理過程, 具普遍性, 學習有標準、程序與 步驟。

6 6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二、中國文化相對西方文化弱勢的部份 1. 中國缺乏知識之學 a. 知識之學:對知識(文化)予以反省, 思考知識的起源、結構、價值、理想等 問題。 b. 中國知識之學極粗淺:墨子曾言:「知: 聞、說、親」, 屬知識之學, 但粗淺。

7 7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c. 缺乏原因:一方面因中國多思考政治、 社會問題導致知識之學不發達 ; 二方面乃 無邏輯學的影響, 無思辯的能力, 處理經 驗的能力(分析、綜合)與推理能力 (思考、懷疑、實証)。

8 8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中國缺乏現代科學精神 a. 現代科學精神:指懷疑精神、實證精神、 自然宇宙觀。 b. 缺乏原因:知識結構狹隘, 重政治社會 ; 重科舉, 與科舉不合者將被揚棄 ; 重道不 重器。且缺乏科態度, 強調實用, 主張知 行合一、教與學合一。

9 9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三、天人合一 1. 天的涵義:屬多重認知, 可分四類 a. 源於神話、巫術:顯現一有意志, 具神 靈的天, 人可藉巫師溝通天(天公)。 b. 源於天文學:屬科學探究, 天為萬物規 律運作的實體, 非神靈, 為一秩序, 人只能「知」天。

10 10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c. 儒家思想:天為自然運行的力量, 但不 努力探求, 本諸人本主義的思想, 集中研 究人的社會, 因此天為道德提昇的力量。 d. 道家思想:認為天為本然自有的自然之 道, 人將順應此自然之道為處世原則。

11 11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錄影帶:天 ※文化議題 1. 天的定義: 物質的天:與地相對 主宰的天:具人格 命運的天:天命縻常 自然的天:自然運行的大千宇宙 義理的天:道德規範的天 2. 中國的天文學發展

12 12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中國人認知的天(宇宙): 宇宙(自然、天地、生物)為有機生命 體, 具生長與變化的特質, 並認為宇宙具 有價值, 因此宇宙與人相同具有生命, 且 能實現價值, 因此天人可合一, 人也能效 法天。

13 13

14 14

15 1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宇宙與人心的關係: 由於人心可知道天道, 天地萬物無法外於 心而存在, 乃絕對唯心論的觀點。

16 16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4. 人文主義: 天人關係為「敬天命, 盡人事」, 以人為主 的人本觀點成就人文主義, 詩經:「天作 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天命靡常」 的說法均說明天人關係的主位在人。

17 17 中國中國文化的價值 四. 宗教信仰的特徵 1. 多神信仰: 中國屬薩滿文明的信仰型態, 「薩滿」指通天 的工具。包括 a. 自然崇拜:例日、月等, 許多 民族均如此。 b. 動物崇拜:「圖騰」崇拜, 例 龍、鳳等神靈動物, 還有傳說的動物, 例玉兔、 龜、魚、鳥、鹿, 這些動物具神力, 可通天。 c. 植物崇拜:例四川三星堆的「神樹」, 西王母前 的玉兔持靈芝(三株樹)。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政治指導宗教: 殷商以後君主地位獨尊, 祭司與僧侶並無 形成強大的社會階級, 君主為「得天授命」 者。因此宗教多為政治服務:例儒家被 稱為「儒教」, 皇帝的地位高於神明。

23 23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重現世輕宗教的未來世: 世界上的宗教目的在追求未來世, 中國的 宗教不同, 例中國本土的道教重現世身心 的愉悅, 傳自印度的佛教也生活化、中國 化。且中國的宗教重祖先與天的崇拜, 也 是現世的產物。對中國人而言, 神明因人 的需要而產生, 也才有存在的價值。

24 24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4. 宗教情緒不強烈: 多神, 且寬容。 5. 人而神: 中國本土道教的神明, 乃人升格為神。

25 2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五. 祖先崇拜 1. 來自於性器崇拜: 新石器時代的母系社會, 崇拜女性生殖器 ; 進入父系時代則轉為崇拜男性生殖器。 從男女性器代表陽陰神, 而陰陽調合, 將 帶來風調雨順、五穀登豐、子孫繁衍、 六畜興旺, 所以陰陽哲理可謂是中國人宗 教信仰與社會生活的本源, 因此中國社會 男女之防特別嚴謹, 性禁忌也特別多。

26 26

27 27

28 28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商周開始出現祖先崇拜: 商代人認為祖先為神, 周代人進步為認為 祖先非神, 但為人間主宰, 可降禍賜福, 為 人神溝通橋樑。

29 29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祖先崇拜的功能: a. 原始社會:繁衍、祈福、親族團結。 b. 經儒家倫理化所產的功能:重報恩、教 孝道, 孝順與祭祖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德 性。

30 30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六. 佛教 1. 佛教的要義: a. 人生態度:人生即苦海, 有喜怒哀樂的 痛苦, 欲超脫必須悟「空」, 也就是心不執 著, 求得超越永恆的生命。 b. 修養方法:須戒、定、慧。

31 31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c. 宗教的終極目的:脫離苦海(涅槃, 到 達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有二, 一為自力 救濟, 靠自我修行成佛, 二為靠佛(阿彌 陀佛、彌勒佛)的接引至西方淨土, 後者為中國流行的淨土信仰。

32 32

33 33

34 34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佛教中國化與生活化(禪宗)、宗派繁 多、傳播東亞地區。

35 3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 文學、藝術、思想、社會(社會中的宗 教、文化、娛樂、學術、經濟、政治) 中心, 例如宋代大相國寺、萬華龍山寺、 三峽祖師廟等多元中心。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錄影帶:天 ※文化議題 1. 佛教的天 2. 天人關係的「因緣」觀 3. 佛教大小乘的不同

45 4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七. 道教 1. 道教與道家: 上標老子, 指道教的思想淵源來自道家, 或者附會於道家。

46 46

47 47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b. 道教的來源:老莊道家思想(上標老 子)、秦漢方士的神仙學說與養身延壽 之說(次述神仙)、古代的巫術、道士 的法術與神祇信仰(下襲張陵)。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道教派別: a. 丹鼎派:內外丹術, 為自身修鍊的功夫, 終極目的為成仙 ; 方法為透過呼吸、吐納 的控制. 讓清氣留胎中, 濁氣吐出。唐代 以後追求身心共修的「性命雙修」 b. 符 籙派:道士利用超自然的力量, 例如符或 籙為人治病消災

54 54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4. 道教的特徵: 駁雜多元, 來自本土, 故不斷吸收中國文 化的精華與價值觀, 成為中國生活文化中 主要的元素, 是觀察中國文化的指標。

55 55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錄影帶:天 ※文化議題 1. 道教的天 2. 道教信仰的內容 3. 道教中人、自然、社會的關係

56 56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八. 新興宗教: 台海兩岸等華人地區很流行 1. 特徵: 雜揉儒、釋、道, 甚至基督教等各教理論, 但教義簡單。具功利傾向, 標榜快速入道。 講求神仙法術。多有開宗教主。擅常組 織運作, 企業化經營。

57 57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2. 代表宗派: 元至清的白蓮教、清末以來的一貫道、 宋七力、妙天禪師、飛碟教派。

58 58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3. 善書的利用與流傳: 宋元以來隨儒、釋、道的融合, 以及士大 夫欲實踐理想社會的建立, 遂利用內容簡 單, 融合儒、釋、道思想, 有宗教教義、 經典解釋、神佛成道故事、地獄介紹、 教忠說孝、詩詞歌曲形式等, 藉以傳達宗 教與教化的目的的「善書」(善書、寶 卷、功過格等)傳達, 且僧侶、道士、商 人也多投入印製, 具有很強的教化作用, 目前仍在社會流行。

59 59 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4. 注意事項: 注意修行方法是否正當, 正統宗派多遵守 傳統修行方式, 但邪門歪道多怪異。


Download ppt "1 中國文化與台灣社會 單元名稱:中華民族的形成與文化發展 主題名稱: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 授課教師:康才媛、駱芬美 授課週次:第三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