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含稳 酆 Modified 8年之前
1
绪论 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内涵 二、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三、几本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简介 四、课本的体系: “ 两个过程 ”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2
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内涵 陈恭禄在 1934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 称: “ 近代二字,本无确定界说 ” 。 Modern History 既可以翻译为 “ 近代史 ” , 也可以翻译为 “ 现代史 ” 。 НОВАЯ ИСТОРИЯ ( New History )- -近代史 НОВЕЙЩАЯ ИСТОРИЯ (Newer History) --现代史
3
1979 年创办的《近代史研究》, 是我们这个学科最有代表性, 也可说水平最高的刊物,它的 范围就是确定为 1840 - 1949 年。
4
在高校历史系,为了授课的方便, 仍把 “ 中国近代史 ” 、 “ 中国现代史 ” 作为两门课,因为内容太多。但 目前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 “ 中国近现代史 ” 是一个专业。
5
二、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1 、从学科的社会价值来看 2 、从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看 学习中国近代史,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 解国情,对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民 族凝聚力有重大意义,对当前三个文明 建设也有重要借鉴作用。
6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 女》的插曲,电影的故事背景 是九一八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选择义 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理由是 要 “ 居安思危 ” 。
7
孙中山在 1924 年的《民族主义》第三 讲说: 欧美列强, “ 拿帝国主义把人征服了,要想保全 他的特殊地位,做全世界的主人翁,便是提倡 世界主义,要全世界都服从。 ” 中华民族是最和平的民族 此后我们中国人如果有方法恢复民族主义,再 找得一支竹杠,那么就是外国的政治力量和经 济力量无论怎样来压迫,我们的民族就是在千 万年以后,决不至于灭亡。
8
“ 此后我们中国人如果有方法恢复民 族主义,再找得一支竹杠,那么就是 外国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无论怎样 来压迫,我们的民族就是在千万年以 后,决不至于灭亡。 ” 孙中山一再强调,中华民族是最和平 的民族,古代我们强大的时候也没有 去消灭其他国家,以后富强了也不能 这样做。
9
三、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 简介 1 、 1949 年前中国出版的几种中国近 代史 2 、中国大陆出版的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 3 、费正清( John K.Fairbank )《剑 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 史》
10
1 、 1949 年前中国出版的几种中 国近代史 第一部用 “ 中国近代史 ” 做书名的是李鼎声 的《中国近代史》, 1933 年上海光明书 局出版。但在这之前,也有学者把鸦片 战争到民国初年的历史称之为 “ 中国近代 史 ” 。如罗家伦 1932 年出版了《研究中国 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
11
1 、 1949 年前中国出版的几种中 国近代史 ( 1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上海商 务印书馆, 1934 年版 ( 2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1938 年 艺文研究会出版, 1987 年长沙岳麓书社 重版,近年有不少重版本。
12
1 、 1949 年前中国出版的几种中 国近代史 ( 3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上下册,商务 印书馆 1940 年版,以后多次重印,上海书店 1989 年就有一种重印本。这部书也是以资料见 长。 ( 4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946 年蓝田启明书局, 1947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上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2002 年复 旦大学出版社重版本。
13
( 3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战后, 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 。 “ 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 国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废除我们 的家族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 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 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 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
14
( 4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 治史》 《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 1930 年太 平洋书店出版, 1962 年重版改名《戊戌 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 。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 “ 中 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惟一的全面评 述 ” , “ 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 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的资料简编具有 重要的价值 ” 。
15
2 、中国大陆出版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的中国近代史 (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1947 年第 一版,到 1955 年第 5 版 ( 2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 出版社 1981 年出版 ( 3 )课本《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977 年 版, 1994 年第 4 版。 1 - 4 版已经印刷了 100 万 册,是大学历史系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材 。
16
(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 册 中国人民的革命路线 反帝:平英团-义和团 反封建:太平天国-同盟会 反帝反封建革命,在五四后就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代表
17
(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 册 统治阶级路线 当权部分:鸦片战争的投降派-湘淮军 阀-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 派 不当权部分:鸦片战争的抵抗派-戊戌 维新派-君主立宪派
18
3 、费正清( John K.Fairbank )《剑 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费正清是提出 “ 冲击-反应 ” 模式( impect - response model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西 方学者。 1954 年,费正清与华裔学者邓嗣禹合著 之《中国对西方的回应》(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
19
“ 冲击-反应 ” 模式大体的概括: 19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的历史是皇朝的 循环,中国的社会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社 会。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对 “ 停滞不前 ” 的 中国产生了冲击,面对冲击,中国作出 了反应,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传统 习惯到政治制度出现了改变,开始 “ 走向 近代 ” 。
20
“ 传统-近代 ” 模式( trantion - modernity model ) 大体可以概括为:欧美近代工业社会是 世界各国发展的楷模或必然趋势,在西 方入侵前,中国是一个凝滞的传统社会, 只有在西方影响下,中国才能沿着西方 走过的路发展。 近代中国是一个由 “ 传统 ” 走向 “ 近代 ” 的进程。
21
“ 中国中心观 ” ( China - centered approach ) 美国历史学家柯文( Paul A.Cohen )的 《在中国发现历史 ―― “ 中国中心观 ” 在美 国的兴起》,林同奇的中译本 1989 年由 中华书局出版
22
“ 中国中心观 ” 第一,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找出近代中 国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尽量用中国内 部而不是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上 哪种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第二,强调历史描述的精细化,把中国 按横向分解开展区域性、地方史研究; 按纵向分解推动对各社会阶层,尤其是 下层社会的研究。 第三,吸收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的 理论与方法。
23
四、课本体系: “ 两个过程 ” 毛泽东在 1939 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 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史有如下的概 括: “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 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 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 程。 ”
2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 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25
109 年的中国近代史,可以从民 主革命的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简单 的说,就是从林则徐到孙中山。 第二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到五四运动。 第三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 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 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 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 ( 588 页) “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 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 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 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 ( 589 页)
27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事实上,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剥削 结构的某些破坏,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还 在六十年前,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 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 纪初年,到了四十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 开始了初步的发展。到了二十年前,即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 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又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 ” ( 590 页)
28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 乡僻壤,造成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 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 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 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 ” ( 592 页)
29
1941 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 的学习》一文 “ 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 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 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 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研究, 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
30
五、如何学习中国近代史 1 、与中学学习的区别 2 、阅读近代史论著,加强学术史观念的 训练 3 、阅读近代史论著,加强学术史观念的 训练 4 、讨论性学习 5 、教学实践,口述史计划
Similar presentations